位置:  > 文摘大全 > 读者文摘> “低”有“低”的韵味

“低”有“低”的韵味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肖荻 时间: 2013-09-13 阅读:

世上事,宜高则高,宜低则低。高薪、高寿、高兴,高科技、高效益、高速度……人皆爱之,“诺奖”级的精英、精彩、精品,越多越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高明的建筑师,也得从夯实地基开始。一切“高”都是从“低”处起来的。一座城市的文明评价,不在于其楼多高、街多宽、富人多阔,而在于其小街陋巷是否平整,公共厕所是否洁净,平民收入是否小康。一位官员的官德评价,不在其公共场合的侃侃而谈,而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私底下,他是否光明磊落。

如今提倡“记者下基层”,此中有深意。“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在大凉山采访“失依儿童”吉火日尔,眼见这孩子用柔弱肩膀背柴,照顾爷爷奶奶和小弟,一天吃两顿土豆……小小年纪成了家里顶梁柱,女记者报道时声近哽咽……这里凸显出一个大道理。中国还有一亿多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下基层,是中国的古老文明“雪中送炭”,更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眼下“三大差别”和“穷富悬殊”的个中滋味,亟须众所周知、众手捧柴。

人之一生起起落落,高高低低。顺风顺水未必成就人,遭遇横逆未必就完蛋。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有多高?”曰:“三尺。”又问:“人有五尺,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笑答:“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 上一篇: 一生何求
  • 下一篇: 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善待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