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文摘大全 > 读者文摘> 当我们缺钱时我们谈论些什么

当我们缺钱时我们谈论些什么

来源: 网络 作者: 富大人 时间: 2014-02-13 阅读:

在和老乡共同认识一个特别会敛财的湖北籍的姑娘之前,我觉得两湖女子是不相上下的,认得之后,我们就拉低了家乡的水平。在财商方面,远远地落在人后。我的老乡是好大喜功型的,什么都要大的。早在帝都出租车分1块2和1块6两种起步价的时候,她的人生态度是必须选1块6的。两三个人吃饭,可以点出8个菜。当然因为对空间的追求,所以她买房子买了一个180多平的,以单价1万的价格。比起我当然是强多了。可是如果跟湖北姑娘比起来,那还是差一点点。因为这是偶然的决定,而湖北姑娘属于有计划的赢家。她早早地先富起来了,大家墨守成规按月挣钱时,她隔三差五就有几万几万的进账。因为赚的是更有钱人的钱,比如给需要代言的厂商找个小明星。这条路越走越顺,时至今日,她又开发了许多新的来钱项目。

至于我呢,我在2009年的时候拒绝了金台路口的一套单价为1万2的房子,理由是觉得看着破。一年后,我以多出一倍的价格买了一个跟它一般破的房子。这就是我的商业判断力。实不相瞒,我这几年一直还担任贵刊的理财编辑—毕生精力都放在看错别字上了。

这种漠视的态度、落后的财务观念,我不想归结到个人的原因上来。所以,它应该是跟家庭的熏陶有关。我接受的家庭教育里,很少包含过钱的内容。跟很多人的家庭一样,我们的少年时期都比较简朴,要买啥虽然基本都能实现,但绝不会有奢侈的感觉。除了我爹喜欢买点不靠谱的电子产品,比如在最早兴VCD时,他买了三星,结果各种盗版碟都放不出;最早兴DV时,他也买了台Sony。此外,我再也找不到家里过得洋气的证据。

不仅如此,我爹还习惯性撒谎—他喜欢报低价格。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曾买过一只有点艺术感的沙发,布艺的,大概7K块,因为我看到了样品价签。我爸跟我说,如果某个亲戚问你价的时候,你就说4K块。我立刻理解了他的心思,他想靠撒谎实现低调。好像说7K就加大了别人的负担似的。

这就是我们接受的教育,没有钱的话,当然不能流露怯态,而如果比别人家稍微先收拾得像样一点,你就要嘘……切记少说两句话,不能让人觉得你在得瑟。而且最重要的是,记住,根本没有比别人家条件好。

所以读大学前我都一直觉得家里穷。念完书发现家里换了个很大的房子,心想可能也没那么差,但也就是凑合吧。因为我爸爸告诉我家里的房子是500块一平方米买的。这种成功的金钱淡化教育,一方面虽然没有使我成为一个浪费的人,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失去机会。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压根没有想过,是否可以借用家庭的力量,先买个房子。因为对家底一无所知,所以觉得那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还是值得抢救的。比起过去,我眼下清醒到可以痛斥别人的财务计划了。具体来说,就是有个跟我当年一样脑子不清楚的人,询问是否可以在老家买个房子,因为帝都反正买不起。手头只有十几万,想保个值。这种自己又不回老家、家人有地方住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外地人无论如何突发奇想都不可能去的小地方的房地产,这思路一看就是比我几年前的水准还差啊。必须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才能惊醒这些单纯的人啊。可是在发表了“再过10年,贵家乡还是这个价。”“你就这么着急把这点钱花出去吗?”“铁定亏本,还要浪费一个首套房资格。”等等之后,对方依然不肯扔掉那点保值幻想。我感觉必须动用杀伤性语句才能拯救一个幼稚的灵魂了,但是想了想,还是忍住了。这句未能脱口的句子是:15万保什么值啊,150万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好吗?

听起来是有点刺耳,所以我没有说出来。干脆自勉吧,现金是人类的好朋友,为数不多的现金,则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对它真得好一点呢。当我们没钱时,想着抢银行都比想着所谓的保值在逻辑上顺一点。

  • 上一篇: 回家的路才是旅途
  • 下一篇: 相见恨晚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