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进行至少1万个小时刻苦而又专业的练习。也就是说,如果每周练习20个小时,这个人必须坚持10年才能成功。
瑞典跳高名将斯蒂芬·霍尔姆为这个理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证明。他从8岁起开始练习跳高,迄今为止至少已经进行了2万个小时的专业训练。艰苦的训练最终有了回报,他以2.36米的优异成绩获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跳高冠军。
但是,来自巴哈马的跳高天才唐纳德·托马斯却用自己神奇的经历给这个“1万小时天才”理论来了个当头一棒。托马斯出生于1984年,从小喜欢运动。2006年的某一天,他跟朋友打赌说他能跳过2米的横杆,结果朋友输了。赌注很快又变成了2.10米、2.15米,他都赢了,于是朋友们怂恿他去参加跳高比赛。他练了两个月后真的去参加了一次正式比赛,跳过了2.22米的横杆,并因为这个成绩获得了参加同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的资格。那次英联邦运动会上,他跳过了2.23米的横杆,获得了第4名。
第二年,他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以2.35米的成绩打败了包括霍尔姆在内的众多世界名将,获得了世界冠军,此时距离他生平第一次跳高仅仅过去了一年而已。更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他又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训练了6年,加起来怎么也得超过5000小时了,最好成绩却仍然停留在2.35米这个高度上。
为什么这两个世界级运动员的成才之路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两人的基因不同。基因不仅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高和肌肉类型,还决定了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训练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有的人稍加训练后成绩就会有很大提高,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训练很可能没有太大的用处。这些人要么加倍苦练,但要做好无效的心理准备;要么干脆放弃,另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体育运动需要一点天赋,这已是地球人的共识了。智力是否也和基因有关呢?这个问题的争议就比较大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罗敏博士坚信两者关系密切,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同样重要。但他想知道后天培养到底占多大的比例,于是他和同事们分析了5474对16岁左右的双胞胎的全英统考成绩,其中2008对为同卵双胞胎,基因几乎是一样的,其余的为异卵双胞胎,一半基因是相同的。
分析结果表明,核心科目(英语、数学等)的考试成绩有58%取决于基因,基因在理科中所占比例比文科高。相比之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等等因素在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中所占比例只有36%。
这篇论文在2013年12月11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上一经发表,立刻引发了争议。反对者指责这篇论文很可能导致智商歧视,但普罗敏认为恰恰相反,这个结果反而提醒校方一定要因材施教,学生们的先天条件相差很大,应该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
猜你喜欢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