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许打饿七,急欲见佛,多招魔事。强化信愿,坚固信愿,这才(2)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魔境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翳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境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扁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过执着,应该致力的是真信切愿。我们至今往生没有把握,原因是信愿不真、信愿不足、信愿不强烈,对这个客栈般的世间还有牵挂、还有留恋、还有舍不得、还觉得很一精一彩。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古德比喻为“抱桩摇橹”,意思是船上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还摇橹想开船前进,这绝不可能。一个人的心被牢牢绑在娑婆世界的种种事上,还说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难以办到的。我们要检点自己,对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种贪着,就是有一根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现在贪心这么强而且愈来愈发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对物质、对人、对财富、对享受、对感情,每一样都贪得无厌,日益发展,就像已经有无数根非常粗壮、有力的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就像只有一根很细的线若有右无的连向净土。对比正反两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轮回方向牵拉、下堕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抱桩摇橹”,船很难开向极乐净土。”(此段摘自益西彭措堪布《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四)》)
强化信愿、坚固信愿,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古人说“作客娑婆”,我们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过客,下一站,要回归极乐老家。
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阿弥陀佛!
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
二零一五年六月十六日
老法师开示
感谢自了法师,在《文钞》里面抄了这么多印祖一精一要的开示,供养大众!功德不可思议!
急躁是现代人的通病,修净土的同学也在所不免。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念佛为什么没有消息?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不能往生?这是现在人的通病,普遍到处都可以能看到。
他这一份的报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告,我们要想真成就,必须要把印祖所指的这些弊病,要认真的去避免。
这个报告来得太迟了,没有能让开林法师认真去学习。开林法师就是打饿七,饿了二十多天终于走了。能不能往生?有人说他往生极乐世界了,我们听到很欢喜。也不必去问,他是真往生、假往生,总而言之,这种方式不可取,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他也跟我有一段时期,毛病出在哪里?不老实、不听话、不真干,问题出在这里。
国内有同修有道场,想请法师去带领。他有国内的身份,我就介绍他去。两处道场,最后,都受当地的居士严厉的批评,不能再住了。
日本道场,有这个缘分来找我,我知道他过去在日本住饼三年,在日本读书,懂得一点日文,好事,这是缘好,我介绍他去,结果也是失败。怎么劝,听话,他也都点头,可离开之后,他就不是这样的了。人年岁也有四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怎么好说?
这个时代,今天我看到一个信息,也是有同修对某个法师的批评,我为什么不批评?我要看那个人,如果是真正老实、听话、真干,他做错事情要劝导他、要指责他;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原因?他小时候没有扎到做人,古圣先贤教育的根,他根是什么时候扎的?大学毕业之后,《弟子规》去念几篇,好像是那么回事情。中国古人扎根是在出生的时候,不是到十几二十岁才来扎根,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跟方东美先生、跟李炳南老居士,这两个都是好老师,对学生爱护倍至,都告诉我,不是老师不想教,是找不到学生。
早些年老师还住世的时候,我在国外弘法,就一个人,没有助手,我求老师求了好几遍,老师能不能培养几个学生,让我们在这个世间弘法有伴侣。最后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替我找学生,我来教”,以后我再不敢说话了,为什么?我找不到。我自己能做到,我不能叫别人做到。这个里头的苦处我尝尽了,老师知道。
小时候没有把根扎稳,尤其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古人讲“礼崩乐废”。
我们这个时代,满清末年,不少知识分子羡慕外国物质文明,认为中国积弱,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错误,所以要把中国古圣先贤文化全部推翻、打倒孔家店,所造成的。
满清亡国之后民国兴起,一直到解放之前,中国社会是混乱的,军阀割据,中日战争,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没有人能顾及到,传统文化是在滑坡。到现在习主席有远见,算是把这个滑坡让他中止了。没有法子提升。为什么不能提升?没有人学文言文了,就无法提升。所以今天,文字学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扎根扎两个根,一个是伦理道德的根,天天要认真干、要认真学习,不是只是念念这些书。念念没用,要能把它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以及处事待人接物,它才管用。真落实了,我相信你会勇往直前,你不会拐弯儿、不会堕落,原因是什么?你得到法喜了。
法喜太重要了!《论语》上第一句话,就是法喜充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喜悦,就是法喜。那是什么?那是圣贤人的享受,物质生活再欠缺,他欢喜心不衰。
孔子学生里头,大家都知道的颜回,贫穷潦倒,但是人怎么样?你一见到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只看到他快乐,没有看到他悲哀,夫子对他很尊重,这是真有受用。这我们讲的什么?一精一神生活充满。物质欠缺不算什么,最重要是一精一神。佛陀当年在世,你问问哪个修行人他不快乐?!不快乐早就逃了、就走了。受不了了,世尊带的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日中一食,去托钵;树下一宿,全部财产就三衣一钵,其乐无穷。今天如果我们过这种生活,谁肯来学佛?!你就晓得他为什么会变心。
今天学佛跟世尊在世不一样。世尊没道场,晚上住哪里?住树下。树下还规定只能住一晚上,不能住第二个晚上,为什么?如果有大树你很喜欢,你生贪心,不让你有生贪恋的缘,把这个缘给你断掉,第二天一定要换一个地方。
佛真正知道人心无常,所以定出这些规矩——一生不建道常我们现在深深体会,不建道场的好处。建道场,人家来出家为什么?是为道场来出家的,不是为“道“,他所能感受到快乐的,只有物质享受,他只能感受这个。为什么?经典他入不进去,他会念,但不能解,深解就更谈不上了,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这个里面提到的,这头一个“打饿七“,我们非常反对。
第二段的时候讲到“般舟三昧“,我遇到过。那”般舟三昧“是真的吗?不是真的。闭关打”般舟三昧“,把他那个小门关上去之后,在里面睡大觉你也不知道。”
般舟三昧“一期三个月,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可以站着,走动,叫“佛立三昧”,印扁大师讲得好,不是平常人能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五十三参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他就是“般舟三昧”,他是个什么个级别你知道吗?圆教初住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人,这个才有资格。惠能大师有资格,海贤老和尚有资格,有资格没有这样做,为什么?不能给大家做这个样子,这是大慈大悲。
《华严经》上,德云比丘做这个样子给大家看,那是什么?五十三参。五十三个修学的榜样,告诉我们,“般舟三昧”什么资格?证得初住菩萨可以。般舟三昧,每天中午有人来供养,送一钵饭,饭菜一钵,日中一食,他没有睡眠的,“佛立三昧”,绝不是标榜。打这个般舟三昧目的在哪?目的是求恭敬,是求供养,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家那个目的是求往生极乐世界,一期九十天;一期不能成就,二期,再九十天。意念要强,信愿要深,方向目标一致,决定不贪求人天福报,真放下了,那才行。
“般舟”是最严厉的考试,不是普通人能修的,印扁大师一生没修过,为什么?他慈悲,绝不留下这个榜样给后人。我们自己要成就,念念还要帮助后人成就,这是慈悲心。
所以节录印祖《文钞》这么多的段落,节录得真好,希望同学们将印扁大师这些开示,要多念几遍,要认真学习。
别人标新立异,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批评。批评怎么样?跟人结怨。
学佛第一个,希望一生能化解冤结,不结怨。我这一生是走这个路子。
你走错了,你会回头,劝你会感激,我会劝你;如果一劝就瞪眼,就不高兴,我尊重你,我就不说你,不提,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为什么?冤仇结下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真苦!双方都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
他修持有不对,也会对佛教有影响,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何必去评判他,何必去干涉他?!他是一个可造的人才,真是听话、真干,那你不帮助他,对不起他,你错了。如果他的目的是求名闻利养,他对这个迷得很深,严重的贪恋,情执,那我们怎么样?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来度他,那就行了。再来的时候,菩萨应化,就没有问题。现在在这个世间,记住不跟以前众生结冤仇。
劝人讲经教育,劝人最好,为什么?这是经典,这是祖师的教诲,这个大家没话说。不是自己的,这样就好,不责备人。
责备没有效果,就不可以责备;责备能收到效果,那你就一定要做。自己衡量。收不到效果别说,看到什么都好,阿弥陀佛,不批评,也不赞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好!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