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的基本构架与禅法思想(2)
《坛经》不仅对中国的佛教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远及海外,对世界文化、思想等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当今的世界,无论是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还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慧能的《坛经》仍然深受当地宗教、哲学、思想家的青睐,是仅次于《心经》而被翻译成外语次数较多的经典。目前《坛经》的英译本有十二种近二十本,除此之外,《坛经》还被翻译成日、韩、法、西班牙文乃至德文等,蓝卡斯特教授在他的《英译六祖坛经版本的历史研究》一文中说:“《坛经》是西方世界最熟知的佛教经典之一。”〔82〕由此可见《坛经》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之大。现在,无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坛经》仍然是学者、专家们研究的热门话题,他们纷纷围绕《坛经》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事实上也都说明了《坛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总之,《坛经》不仅在中国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而且还在给西方文化以极大的影响,人们纷纷围绕《坛经》作种种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坛经》中挖掘养料,来滋润自己本国的宗教、文化、思想。《坛经》在世界宗教史、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对围绕慧能《坛经》的种种问题、《坛经》各品的主要内容及宗旨以及《坛经》中慧能的禅法思想、《坛经》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等都作了概要性的论述说明。《坛经》以简练的文字对慧能的禅法思想作了比较真实的记载,是我们研究慧能禅法思想的重要资料和必须的课题。《坛经》作为禅宗的宗经,不仅在中国佛教思、思想史、哲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的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具有深远的影响。慧能之《坛经》就像一盏明亮的灯,将他的智慧和光芒洒遍寰宇,遍照世界各地,“形成了一股求道者倾向的潮流”,〔83〕这盏明灯将永远闪耀不息,照亮着芸芸众生。
〔1〕载一胡一 适:《神会和尚遗集》卷首,台北一胡一 适纪念馆1969年版。
〔2〕一胡一 适:《一胡一 适文存》四集卷二,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61年版。
〔3〕二书均见于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之一,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版。
〔4〕石井修道:《伊藤隆寿氏发现之真福寺文库所藏之〈六祖坛经〉之介绍》一书,载《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论集》1970年版,第80页。
〔5〕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66年版。
〔6〕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297页。
〔7〕田中良昭:《坛经典籍研究概史》,载驹泽大学禅宗史研究会编著《慧能研究》,大修馆书店昭和53年版,第250页。
〔8〕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一江一 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179页。
〔9〕郭朋:《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页。
〔10〕[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八,《大正藏》第51册,第438页上。
〔11〕印顺:《中国禅宗史》,一江一 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12〕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第179页。
〔13〕《中国哲学年鉴?199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5页。
〔14〕一胡一 适:《〈坛经〉考之二》,载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一胡一 适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15〕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93页。
〔16〕印顺:《中国禅宗史》,第275~276页。
〔17〕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96页。
〔18〕郭朋:《坛经校释》所附《重锓〈曹溪原本法宝坛经〉缘起》,第157页。
〔19〕任继愈:《敦煌坛经写本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206页。
〔21〕[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之上云:“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译为思维修,也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为禅那。”《大正藏》第48册,第399页上。
〔22〕《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四》,《大正藏》第29册,第19页上。
〔23〕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大正藏》第48册,第531页上。
〔24〕《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第三》,《大正藏》第14册,第539页中。
〔2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坐禅品第五》,《大正藏》第48册,第353页中。
〔26〕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第29页。
〔27〕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300页。
〔28〕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第48册,第350页下。
〔29〕《高僧传》第五〈释道安传〉,《大正藏》第50册,第352页上。
〔30〕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第48册,第348页上。
〔31〕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大正藏》第48册,第354页中。
〔32〕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第48册,第347页下。
〔33〕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第48册,第350页中。
〔34〕同上,第351页上。
〔3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第48册,第349页上。
〔36〕《曹溪大师别传》引见《续藏经》第148册,第485页。
〔37〕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第48册,第351页上。
〔38〕同上。
〔39〕《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第731页。
〔40〕《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三》,《大正藏》第14册,第538页中。
〔41〕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大正藏》第48册,第352页下。
〔42〕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附嘱品第十》,《大正藏》第48册,第361页。
〔43〕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大正藏》第48册,第352页下。
〔44〕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大正藏》第48册,第349页上。
〔4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大正藏》第48册,第354页上。
〔46〕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35页。
〔47〕同上,第36页。
〔48〕同上,第44页。
〔49〕同上,第49页。
〔50〕同上,第31页。
〔51〕同上,第19页。
〔52〕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大正藏》第48册,第353页上。
〔5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第750页中。
〔54〕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31页。
〔55〕《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第749页上。
〔56〕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第160页。
〔57〕同上,第161页。
〔58〕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大正藏》第48册,第353页下。
〔59〕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大正藏》第48册,第352页中。
〔60〕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坐禅品第五》,《大正藏》第48册,第353页中。
〔61〕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疑问品第三》,《大正藏》第48册,第352页中。
〔62〕同上。
〔63〕同上。
〔64〕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第48册,第351页上。
〔65〕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大正藏》第48册,第355页下。
〔66〕印顺:《般若经讲记》,台湾正闻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67〕《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见《坛经校释》附录,第155页。
〔68〕严北溟:《中国佛教哲学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0页。
〔69〕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册,《六祖坛经研究论集·本集编辑旨意》,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版。
〔70〕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第35页。
〔71〕宗宝本《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大正藏》第48册,第351页上。
〔72〕[明]黄绾:《明道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页。
〔73〕[明]王守仁撰:《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86年版,第38~39页。
〔74〕[明]陈建:《学部通辨》;吴长庚主编《朱陆学术考辨五种》,一江一 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
〔75〕[明]刘宗周撰:《刘子全书及遗编》卷十九,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版。
〔76〕[唐]玄觉撰:《永嘉证道歌》卷一,《大正藏》第48册,第396页上。
〔77〕韩驹诗见《陵一陽一集》,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3册,第768页。
〔78〕[南宋]王庭圭:《泸溪集》卷六《赠曦上人》,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9册。
〔79〕[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0册,第810页。
〔80〕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所载清王士祯撰:《带经堂诗话》卷三《香祖笔记》,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1页。
〔81〕[宋]朱长文:《续书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82〕《六祖慧能思想研究——慧能与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术研究》1997年第3期,第314页。
〔83〕荻顺纯道:《禅宗史入门》,日本东京平等寺书店1980年版,第124页。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