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上师(2)
再者,作为一名弟子,时时刻刻中,所作所为要随顺上师的心意,万万不要做出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必须严加防犯。无论上师如何严厉呵责制 裁,既不怒气冲冲也不怀恨在心,犹如驯服的良马;因为上师的指派等而来来往往也不厌其烦,犹如船筏;能够承受上师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坏事,犹如桥梁;能够忍 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犹如铁匠的铁砧;对于上师的一切言教,唯命是从,犹如奴仆;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舍弃骄慢,恭敬众生,犹如断角的牦 牛。这些都是《华严经》等佛经中所讲的依止上师的方法。如《功德藏》中说:“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犹如铁砧 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而且,我们要以三种承侍令上师欢喜,其中上等承侍为修行供养,也就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苦行孜孜不倦地实地修持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 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语意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务;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等。我们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如 《功德藏》中说:“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上师的行为变化莫测,没有固定性,无论上师的举动怎样,我们都要认识到那是善巧方便的行为,唯一观清净心。
从前,大智者那若巴已经获得了大成就,后来有一次本尊告诉他:“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圣者帝洛巴,你应当前往印度东方。”
那若巴尊者听到此话立即起程奔赴东方。由于对帝洛巴上师到底住在何处没有搞得水落石出,他便向当地的人们打听,结果他们都说不认识,他又问:“那么在此地还有没有谁叫帝洛巴呢?”
人们回答说:“有个以行乞为生的帝洛巴,大家都叫他乞丐帝洛巴。”
那若巴尊者心想:大成就者的行为是不定的,很可能就是他。于是继续刨根问底:“乞丐帝洛巴住在哪里?”
人们告诉他:“就在那边正冒烟的破围墙内。”
他大步流星地来到那里,帝洛巴尊者果真正坐在此处,只见他面前放着一个木盆,里面装满了混在一起的死鱼活鱼,他从中取出一条鱼放在火上烧烤完毕就吃了起来,接着弹一声响指。那若巴上前顶礼膜拜请求摄受。
帝洛巴尊者问道:你说什么?我可是个乞丐呀!
经过那若巴再三诚心诚意恳切请求,帝洛巴尊者才摄受了他。
事实上,帝洛巴尊者并不是由于饥饿难耐实在得不到食物才杀鱼的,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恶业众生,他具有超度它们的能力,为了使之与自己结上缘才吃鱼肉的,然后将它们的神识接引到清净刹土。
同样,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经显现为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热则现为猎人的身份等等,在印度圣地多数成就自在者都是以下贱种姓等极其低劣的姿 态出现。所以,我们对于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需要唯一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 中极恶劣。”
相反,如果将那些形象看作是颠三倒四的邪行而观为过失的话,就像所谓的“久伴于佛亦见过”一样。意思是说,就算是佛陀,也会有人去见他的过失。
往昔,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关于这一时间,不同经中说法不一)中当佛的侍者,对于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 可是他将世尊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欺诳之举,心想:除了有没有一寻光的差别外,我们二人完全相同。生起这种邪分别念后,他说:“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 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不为仆。”说完就扬长而去。
当时世尊的侍者阿难请问佛陀:“善星比丘将来会转生到何处?”
世尊告诉他说:“善星比丘现在只有七天的寿命,死后将于花园中投生为饿鬼。”
阿难来到善星比丘跟前,将世尊所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善星比丘暗想:有时候他的谎话也可能是真的,不管怎么,这七天中我还是要谨慎行事,等七天过后我再好好羞辱他。于是他在七天当中水米未进。到了第七天的早晨,他感到口干舌燥,于是喝了一口水,没想到水未消化而气绝身亡,死后在花园中投生为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饿鬼。
当我们将殊胜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时候,就要在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 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心和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 过。”
此外,假如殊胜上师表面似乎对自己特别憎恨,大发雷霆,我们也切切不可气急败坏,心里应当这样想:上师一定是看到了我的某种过失,才如 此这般责骂于我,上师观察到以严厉呵责方式调伏自己的时机已到,才这样进行调化的。等待上师心平气和时,再到上师面前作忏悔等。如《功德藏》中说:“倘若 上师现忿怒,见己过失呵责调,时机成熟应忏悔,如是智者不着魔。”
平日里,自己在上师身边的过程中也必须恭恭敬敬如理如法:当上师从座上起身的时候,自己绝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安问候,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上师行走的时候,自身随行也是一样,如果走在上师的前面,后背就会对着上师,所以绝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师的后面,也会有踩 上师脚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上师的右侧,又会处在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的右侧。而应当在上师左侧稍后的位置恭敬随行。 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险地带或者担心有恐怖事件发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在前面也无妨。
对于上师的坐垫和乘骑也是如此,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师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也不应粗鲁猛烈开关上师住舍的门或者用力敲门等等,开门关门时动作一定要轻缓。
在上师面前时,必须断除身体上的弄姿作态、表情上的嬉皮笑脸或者愁眉苦脸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谈、未经观察的胡言乱语、戏耍玩笑等 滑稽之语,以及没有意义、没有关联的无稽之谈也要一并禁止。应该怀着敬畏之心,杜绝满不在乎的心态等,言谈举止必须做到温文尔雅、寂静调柔。
《功德藏》中说:“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乱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
假设有其他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上师,自己绝不能与他为友,当然如果自己有能力制止他们的邪见和诽谤等,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倘若实在无能为力,也不应和他们畅所欲言。如《功德藏》中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再者,对于上师的眷属和金刚兄弟姐妹们也要同样恭敬,无论相处的时间有多长,都毫无厌烦之心,始终如一和睦友好,就像腰带一样;在日常 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自己都要放下架子,与他人来往和谐融洽,就像食盐一样;即便对方对自己恶语中伤、无理取闹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也应当尽力 忍耐,就像柱子一样。所以,对于道友,要和睦相处,恭敬依止。如《功德藏》中说:“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
戊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这样依止上师的一切方法已经明确之后,就要像天鹅与蜜蜂一样受持上师的密意。比如,栖身于胜妙水池的天鹅不会搅混池水,而是在其中轻盈 嬉戏,尽情享受;蜜蜂飞旋在花丛之中时,不会损坏花的色香,而是吸取精华 后便悄悄离去。同样,我们一定要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来受持上 师的意趣,也就是说,依靠自己信心与毅力的近取因,将殊胜上师心相续中一切闻思修行的功德如同从一个标准瓶倾入另一个标准瓶中一样融入自己的相续。如《功 德藏》中说:“如依胜池之天鹅,蜜蜂品尝花汁味,恒时相处稀奇行,无有疲厌持师意,信心近取得功德。”
当殊胜上师奉持菩萨行而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时,如果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哪怕只是发心供养微薄的财物受用或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包括心中随喜在内而同行,那么依靠大德的无上发心力所得的善业资粮有多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比如,从前,有两个人一起前往拉萨。一个人除了少量的豆粉外没有其他口粮,他将少量的豆粉放入另一个人许多精白糌粑中混合一起。过了几 天,有许多糌粑的人说:“你的豆粉差不多该用完了吧,我们去看看有没有用完。”然后两个人去看结果发现豆粉仍然没有用完。这样看了好几次豆粉一直没有用 尽,最后只好与所有糌粑一起吃完。同样的,无论别人做任何善事,自己仅仅通过少许财物或者身语劳作等结上善缘,也将获得同等的善根。特别是对于上师、善知 识暂时的指派或信使,乃至包括清扫上师的居室在内,都是积累资粮的正道,应当尽力而为。如《功德藏》中说:“决定行持善法者,胜师广积二资时,彼中皆能结 上缘,役使信使清扫等,极劳具果胜资道。”
皈依处以及积累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没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尤其是上师授予灌顶、讲经说法期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和殊胜加持一同融入他的相续,从而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境界中,所以其余时间成百上千次供养不如此时供养一口食物的福德大。
观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也是同样,如果能认识到形象虽然显现为某某本尊,其实本体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外别无其他,那么上师的加持很快就能入于心中。
在相续中生起圆满次第的智慧,也完全依赖于对上师的诚信恭敬与上师的加持力,只要自己有虔诚的信心,再加上上师的加持,自相续中一定会生起上师心相续中所证悟的智慧。所以,生圆次第等一切实修所修的本体都可包括在上师中,所有经典、续部中都说上师就是真佛。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