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雁塔之谜
大、小雁塔是唐都长安保存至今的两座著名佛塔。大雁塔宏伟沉稳,小雁塔挺拔清秀,令人神往。两塔身上,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之谜,让人遐想,让人牵挂。两塔的名称从何而来?大雁塔到底有几层,为何是倾斜的?小雁塔为什么会裂开,又为什么合拢了?唐朝建都长安,宏敞的楼台馆阁建了不少,其中大小雁塔是代表性的建筑物,保存至今。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大雁塔位于慈恩寺内,该寺是唐高宗李治为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的皇家寺院,始建于永徽三年(652年)。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先在弘福寺译经。慈恩寺建成后不久,唐高宗令高僧玄奘移住寺内译经。玄奘创立了法相宗,还为保藏佛经请求在寺内建塔。塔仿西域佛塔形式,有人认为当时最后一层作成雁形,因而名曰“雁塔”。共7层,高64米。每层都能凭栏远眺四方,北面的长安城,南面的曲江风景和终南山,可以尽收眼底。塔里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塔上建有相轮、露盘,每层贮藏佛经。塔下南门洞两侧壁间嵌置太宗所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书写,人称“雁塔圣教”,是书法中的一精一品。塔西门上楣刻有“释迦说法图”,以一陰一线刻画,线条遒劲有力。由于该塔较荐福寺塔更大,故称大雁塔。唐代学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留名于雁塔之下,号称“雁塔题名”。
小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约一公里处的荐福寺内。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献福寺,是为唐高宗献福而建立的寺院。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级,后经多次地震,塔顶被震塌,塔身破裂,现余13级,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层每面长11.83米,通高43米,型体秀丽美观。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友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两座举世闻名的雁塔,却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大、小雁塔的名称来历是什么?自唐以来,众说纷坛。
有人认为这两座塔是为了诚心修行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建的。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和云僧在深山一起潜心修行了很长时间。一年夏天,山洪暴发,冲毁了桥梁,淹没了道路,深山与外界隔绝。存粮吃尽后,大家开始绝食。时间一长,有的和尚忍受不了饥饿的煎熬,陆续离开这里,寻求别的生路去了。到了第十天,只剩下了释迦牟尼一个人了。但他心志不移,仍然闭目诵经。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雁鸣,释迦牟尼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空中飞过。就在大雁飞到他的头上时,有两只突然从空中坠落下来,掉在他的前面。他一阵惊喜:十天没有吃饭了,这两只大雁是烧熟了,该是多好的一顿美餐呢!但又一想,大雁怎么会突然掉下来呢?是不是来试探自己的诚心?想到这里,他抑制住饥饿,把两只大雁埋在高地,又继续诵经。后来在埋葬大雁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称为雁塔。正是凭着一颗诚心和韧劲,释迦牟尼终于修行成功,成为功德无量的佛祖。后人为了纪念他“十日绝粮、不动初念”,就模仿雁塔又建造了一座塔。为了区别这两座塔,人们把释迦牟尼的塔称为大雁塔,把后来建造的塔称为小雁塔。这个故事流传得最广,相信的人最多。一些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认为事实根本不是如此。有人认为西域建塔,一般最下层都是为雁形的,玄奘在西域时,看到过众多这种结构,因而回来后就仿照西域塔形建造,当时称为雁塔。也有人认为建塔时恰好有大雁飞过,折翅坠落而死。建塔的僧人将大雁葬于塔中,塔因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塔刚建成时,还没有命名,忽然一群大雁飞至塔顶上,后来又飞走了,人们受到启发因而命名。更有人认为释迦牟尼身本为鸽,鸽与雁同类,但唐朝人风俗崇尚大雁,只要是谈到鸟,多以雁代之,因而建塔时也就以雁名之了。
雁塔名称的真正来历,可能已很难说清,令人琢磨不透。其实两塔身上的奥秘有很多,令人称奇。
大雁塔到底有几层?据史书记载,玄奘根据西域的经像修造的大雁塔一共只有5层,但今天的大雁塔却是7层。大家都知道在历代战火中,大雁塔多次受到破坏,又不断被修葺,高低层次不断有着变化。但究竟是5层加上了2层变成7层,还是塔本来就7层,大家看法有着很大差别。
有人说初修时的5层宝塔到了武则天时重修,增高为7层。此后受到兵火破坏,只存7层64米了。那么这兵火破坏是在什么时候?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岑参、高适等人曾一同登上大雁塔作诗应和,岑参有诗说:“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说明这个时候的塔已经是7层了。如此说来,战火是出现在这段时间内。不过这段时间长安城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战争洗劫,仅发生几次宫廷政变,要说火烧宝塔多少有点奇怪,再说史书也没有记录。
有人认为武则天时的修塔只是将塔改成方形楼阁式的7层,把登塔的楼梯改造了一下。至唐代宗大历年间才改成10层。此后又遭到战火的破坏,10层才剩下7层。代宗时新考中进士的章八元有首《题慈恩寺塔》诗说:“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这样说来代宗时新及第进士到雁塔题名看到的是10层宝塔,不是只剩下7层的宝塔。
有人对上述两种相矛盾的说法考证一番后认为,大雁塔在武则天时进行了改建,但只增加了2层,成为一座七级宝塔,根本不是10层。所谓大雁塔曾有10层的说法,纯属后人附会臆造,是根本没有的事实。岑参的诗是比较写实的,而章八元的诗是在凑数字,“十层”、“四十门”都是虚指,主要是为了读来上口的缘故,这样的整数意思是指很多,在古人诗歌中一直使用的,我们不应拘泥于诗中的具体数字。北宋宋敏求编纂《长安志》时只说武则天对大雁塔进行了改建,,而没有讲到修成了几层。之后的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说武则天将塔加至10层。宋敏求作史书,十分严谨,没有说修成几层,而张礼写的是游记,可以算是文学作品,却说出是10层,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推测他或许有可能是根据章八元的诗写成的。再说从现存的宝塔来看,从底座到塔顶,成一尖锥状体,线条自然流敞,层层收缩,最高的一层已经很小,倘若上面再要加三层,这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与中国古塔的楼阁式形状也不相符合,中国古建筑追求的外形舒展韵味根本表现不出来。大雁塔为何是倾斜的?今日的大雁塔平面呈正方形,7层64米,因耸立在一高地上,远望高入云天。唐朝就有人作诗说:“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还有人说:“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塔自第一层开始,每层显著向内收缩,形如方锥体,基大顶小,照例说是十分稳固的。1963年10月,西安市测量队对大雁塔进行了测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塔身竟然向西北偏斜了711毫米。大雁塔成了一座斜塔!1984年,有关部门再次对塔进行测量,这次测量的结果更是令人惊异,塔身向西偏了约866毫米,向北偏了170毫米,倾斜偏心约901毫米。1988年再测,塔中心轴线向西北方倾斜了998毫米。此后三年测量人员发现塔基还在变化,出现不均匀沉降,塔身下沉了335毫米,并继续向西北方倾斜了4毫米。
大雁塔不断向西北倾斜的原因是什么?有专家根据大雁塔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塔附近的地面下沉是引起倾斜的主要原因。他们发现,大雁塔一带的承压水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后期出现很大的下降幅度;在塔北的1公里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沉降槽,而大雁塔正处在沉降槽的中段,位于南部边缘的土梁上,毫无疑问地层的南北差异沉降使地面发生倾斜,带动了大雁塔也向西北倾斜,从而造成在70年代时倾斜日趋加剧。专家们担心,如果按地倾斜角18.7秒推算,塔身每年会向北倾斜5毫米半,这的确是十分可怕的。也有专家认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根据十多年的连续观察,实际上塔身的倾斜度是很小的,基本上是每年只有1毫米左右。人们常说“长安自古西风雨”,也说不定是唐人建塔是有意将塔建成倾斜,在西风雨的吹打下慢慢地会不倾斜呢。
小雁塔也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塔初建时15层,但到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发生地震,塔被震毁了2层,今天只有13层。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塔身中间曾被震开多次,但后来又奇怪地复合了。至今我们仍能看出合拢后的痕迹。为什么会这样的?
在小雁塔塔身第一层门媚上,今天仍能看到明代有位叫王鹤的人在嘉靖三十年写的题记:“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在30多年的时间中,小雁塔先是自上至下曾经出现了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之后又奇怪地合拢了。
小雁塔第二次分合出现在第一次合拢的30多年之后。在清代一个叫贾汉复的学者的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荐福寺塔……嘉靖乙卯地震裂为二,癸亥地震复合无痕。”嘉靖乙卯年是1555年,癸亥年是1563年。看来这次开裂只存在了8年,之后又复合了。
第三次离合出现在清代,钱咏的《履园丛话》中记道:“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不知其理。”辛未年是1691年,辛丑年是1721年,复合相距30年。至于复合的原因,清人也是一头雾水。
小雁塔的第四次裂开不知始于何时,也没有著作记录。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是亲眼看到了塔裂开的样子,据说裂口有一尺多宽。今天我们已看不到这个裂口,那是因为有关文物部门进行整修的结果,是人为的合拢。
一些人认为,小雁塔之所以多次裂开,主要是其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塔向上所开小窗南北相对应,从上到下一长串,整体结构上的牢固性当然是大受影响。之所以裂开后没有倒塌,可能是在于它有一个十分坚固的半圆型的塔基的缘故。那么它又怎么能自动合拢的呢?有人指出,小雁塔的离合与西安地面裂缝的出现和消亡相一致的,说穿了是地壳运动在不同物体上的不同表现。地裂塔也裂,地合塔也合。大部分的情况下,地壳裂开时比较突然,而合拢就显得十分缓慢,表现在小雁塔身上也是如此。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推测塔的裂开可能在前面一次地震时,有些砖块虚撑在裂缝中未能掉下,当过了几十年又出现第二次地震时,砖块不再起撑持作用而纷纷坠落,塔也就自动复合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