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化妆时尚之谜
唐代是妇女装饰十分繁盛的时期,妇女追求时尚的热情并不亚于现代女性。在化妆方面,一代女皇帝武则天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60多岁的她可以打扮得像一个30多岁的少妇,比实际年龄小了整整一半。这是否是史家的美化或者夸张呢?在《教坊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话说在唐朝汴州,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舞娘,名叫庞三娘。城中要有大型的宴会,都少不了她曼妙的舞姿。可是岁月不饶人,渐渐地庞三娘觉得自己跳舞时的脚步有些笨重了,然而由于她特别善于化妆,所以人们并没有发觉。又过了一些年,庞三娘已经快五十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于是她在脸上帖了薄薄的青纱,再用云母和粉蜜调制的一种特殊的粉末状物体涂在脸上,看上去非常年轻,所以人们依然没有发现她已年老色衰。
有一次,汴州城要举办一个规模盛大的歌舞宴会,主办者亲自到庞三娘的家里邀请她出场。不想那人在她家里只见到一个陌生的老太婆,于是他便不客气地问道:“老太婆,庞三娘子在哪里?”那人回答说:“庞三娘子是我外甥女,现在不在家。你明天来吧,请柬我代她收下了。”其实,那个老太婆便是没有化妆的庞三娘。第二天,主办人如约而至,庞三娘子已化好妆,看上去像以前一样光彩照人。来人还被蒙在鼓里,,对庞三娘说:“我昨天见过三娘的阿姨,她已经答应让你今天出场了。”
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的化妆术已经如此高明,那么女皇武则天能让60岁的自己看上去只有30多岁就不足为奇了。
隋唐五代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化妆是比较讲究的,当时朝廷官妓“掠鬓用郁金油,傅面用龙消粉,染衣以沉香水”,使用的化妆用品非常名贵。女子最看重的是面部化妆。
在唐朝诸多的化妆术中,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变的,可能要数对眉毛的修饰了。唐朝诗人于濆在《古离别二首》中有云:“青楼邻里妇,终年画长眉。”生动地刻画出了当时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中以画眉打发时日的情景。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唐代女子对于画眉的重视程度。
唐代以前,眉妆大多以细为美。到了唐代,眉形渐渐趋于粗阔。初唐时比较流行的眉妆大致有柳叶眉、却月眉和阔眉三种。
柳叶眉状似柳叶,眉形两头尖细,中间较宽。与以往的长眉相比略粗,但仍属于细眉。由于柳叶眉看上去端庄秀丽,所以深受女性的青睐,是妇女日常基本眉妆之一。却月眉又称月眉。它比柳叶眉更宽,呈弯曲状,形如新月,颜色较浓。它在唐代流传甚广,骆宾王就有“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新月”的诗句。甚至到了晚唐,杜牧的《闺情》诗中还这样写道:“明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却月眉的流行,代表唐代眉妆崇尚粗阔的特点已初露端倪。阔眉又名广眉,是较自然眉更为粗阔浓重的一种眉妆的通称。这种眉妆曾经在汉代流行过一段时间。《后汉书·马援传》中便有“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的记载。汉代以后,阔眉沉寂多年,但是到了唐朝,又突然兴盛起来。沈佺期《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中有“佛黛随时广,挑出意长”的句子。如今已经出土的永泰公主墓的前室壁画上的侍女也画着阔眉。进入盛唐之后,阔眉乘初唐之风,成为引导时尚潮流的主力。敦煌壁画《乐廷环夫人行香图》中随行的女子,眉形就显然比本来粗阔,而乐廷环正是开元、天宝年间人。杜甫在《北征》中写道:“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连小孩都在仿效画阔眉,足见其在盛唐的风行。阔眉分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蛾翅眉、倒晕眉和分梢眉。蛾翅眉的眉形极其短阔,末端上扬,是开元年间以及天宝之初最流行的一种阔眉。周昉《簪花侍女图》中的女子所画的便是蛾翅眉。倒晕眉的眉头尖细,逐渐用浅黛色晕染,越来越宽。它比蛾翅眉流传时间还要久,直到宋代,晏几道还在词中有关于倒晕眉的描写:“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分梢眉是眉头较细,然后渐宽,至眉梢处分叉的一种眉形。看上去犹如毛笔墨不足时所写出的字的效果。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帛画中就有一位画分梢眉的女子,《乐廷环夫人行香图》中也可见到这种眉形。
总的来说,盛唐时妇女的妆容可谓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她们都费尽心思,画出了许多独特的眉形。唐明皇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眉,又曰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这《十眉图》可以看作是盛唐眉妆的一大总结。然而就在盛唐女子热烈地追随着丰富多彩的眉妆潮流的同时,虢国夫人却以她独特的素丽妆容独树一帜。据史载:“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时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种淡扫蛾眉、素面朝天的妆容在崇尚浓烈色彩的唐妆中犹如一朵出水芙蓉,令人耳目一新,也在我国妆容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唐代从开国以来的太平盛世,动荡的社会也使得人们的审美心态有所改变。就眉妆而言,细长的眉形取代了阔眉,再一次成为流行的时尚。正如白居易《上一陽一白发人》中所说的:“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
所谓“时世妆”,就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时尚妆扮。中唐时,虽然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大幅度下滑,但是眉妆在这一时期却是格外地争奇斗艳,并且以怪异著称。元稹在《有所教》一诗中曾提到中唐女子爱画短眉,陈寅恪先生也怀疑“贞元末年之时世妆,其画眉尚短”。元稹还在《叙事寄乐天书》中写道:“近世妇女晕淡眉目,馆约头发,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与时世妆十足的细长眉妆相比,元稹所描写的这种既短又淡的眉妆的确十分怪艳,然而,也正是这种短眉开启了中唐眉妆求异的风格特征。八字眉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眉妆。它的形状基本平直,眉心处上翘,呈八字状。周昉《执扇侍女图》、佚名《宫乐图》中的女子均画着这样的眉。正如中唐时在文学上产生了以韩、孟为代表的险怪诗派一样,唐妆的怪异也是层出不穷,其中,“血晕妆”的诞生也许是唐代妆容怪异到极端的一种表现。《唐语林》载:“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将眉毛全部刮去,然后在皮肤上涂上红紫色的颜料,给人以血肉模糊的效果,这真可谓是眉妆史上最为惊世骇俗的一页。白居易《时世妆》说:“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将眉毛画成八字,与人哭泣时的形象很相似,“含悲啼”就是指八字眉而言,时人也称其为啼眉妆。李华在《长门怨》中说:“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也是指这种化妆方法。
浓艳开放的时世妆,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和人们的一精一神风貌,但也为许多人反对。如唐朝名将李晟以理家严厉著称,他的女儿就“妇德克备,治家整肃,贵贱皆不许时世妆梳”。房孺复的妻子崔氏不许家里的婢女浓妆高髻。有一位新买来的婢女化妆稍浓,崔氏大怒,就让人“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痴脱,瘢如妆焉”。唐宣宗微服私访时发现女道士们盛服浓妆,回宫后便命令将道姑尽数驱逐,全部换成男道士。
当然,中唐的眉妆也不会全怪诞不羁,一些传统的眉妆依然流行。张籍的“轻鬓丛梳阔扫眉”、李贺的“添眉桂叶浓”,说明阔眉的遗风延续了下来,而韩愈的“白咽红颊长眉青”、卢仝的“长眉入鬓何连娟”等,也都印证了长眉顽强的生命力。
晚唐的眉妆与盛唐的流行趋势有很大差异,与中唐的特色也分道扬镳。晚唐的妇女不再一味尊崇粗阔的准则,而是回归到初唐乃至更早的细眉,这也符合末世的风格。长眉与远山眉是晚唐最流行的眉妆。
李商隐《无题二首》中有一首写道:“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想必长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妆,因为若不是经常看见,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女孩是模仿不出来的。此外,李商隐的诗中还有“长眉画了绣帘开”、“长长汉殿眉”等句,均描写了这种修长的眉妆。
远山眉又称小山眉。它以浅色黛染绘而成,眉形细长,眉峰处向上挑,给人以远山缥缈的感觉。远山眉曾在《十眉图》中被提及,只是当时远不如阔眉普通,直至晚唐,它才受到妇女们的垂青。
看了以上形形色色的眉妆,大家也许会问:“当时的女子是如何把它们画出来的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画眉最早用的是黛。黛是一种青色的矿物质,对皮肤有染色作用。用黛画眉要先刮去原来的眉毛,再描画出各种样式。隋唐时仍然流行以黛画眉,黛分螺子黛、铜黛等等。到中唐的时候,逐渐开始流行用黛墨画眉,昭帝、哀帝之时,这种方法已经相当普及。
除眉妆外,唐代女子也很看重唇妆,因为唇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唐末妇女竞事妆唇,并以唇妆是否美丽作为区别妍媸的标准。当时的点唇名目繁多,所《妆台记》载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烙儿殷、淡红心、腥腥晕、小朱龙、格双唐、眉花奴等等。
描眉、点唇外,妇女的面部主要化妆还有额黄、花钢、斜红等等。
唐代妇女的化妆,是时代风尚的反映,吸引着后人投去专注的目光来认真研究和探索。
(杨英姿)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