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除夜有怀》原文、译文及赏析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韵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避乱流离巴蜀,在他乡过除夕的惨淡心情。
诗一开篇,便感叹三巴道路的迢远,感叹与故乡的万里相隔。作者只身流离万里之外,举目无可亲之人,生活的艰辛,生命的危险,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在这样的处境中过除夕,其心情可想而知。首联虽未涉及“除夜”,却为抒情提一供了背景。
颔联切入题面,写除夕的境况。“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住所外面,是覆盖着残雪的乱山;屋里,孤零零的一支蜡烛陪伴着作者。“乱山”“残雪”既是写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作者除夕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写山用一“乱”字,展现其杂乱的形态,借以写作者诸事纷杂的心态;写雪用一“残”字,既扣住了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以表现心境的凄冷。此二字皆作者匠心运筹、刻意锤炼的笔墨。“孤烛”二字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往年过除夕,合家一团一 聚,虽说生逢乱世,节日清贫,总还是快慰的;如今过除夕,却是独自一人处在异乡,论相伴者,只有无言的蜡烛,而蜡烛又是孤独一支,“孤烛”照孤客,孤客对“孤烛”,物态人情,相互映衬,有力地揭示出作者孤苦的心境。
颈联“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文字虽直朴,道情却非常细腻曲折。在家时,有骨肉相伴,自然感觉不到僮仆的可亲之处;如今飘泊在外,与骨肉远隔,衣食住行,论事谈心,都和僮仆在一块儿,这才发现僮仆的重要,感情上和他亲密起来。对僮仆感情的转变,固然是好事,但这也暗中告诉我们,作者当时的处境是何等寂寞孤独,生活是何等拮据困窘。作者用笔巧妙,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尾联归结本诗意旨,言不堪在这飘泊的生涯里过此除夕,想到明日又增一岁不禁愁苦万分。这种结尾统摄了全篇的情感,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心绪归为“那堪”二字,以强化之,又用“明日岁华新”把这些思绪框定在“除夜”,意境鲜明,结构严谨。
全诗语言朴素,铅华皆无,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可谓诗家妙法。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