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课外文言文

左传《臧僖伯谏观鱼》原文+翻译

左传

【原文】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 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译文】

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去观看渔人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物品够不上用来演 祭祀和军事这样的大事的,它的材料够不上用来制作祭器和兵器的,国君就不去经办它。国君是引导百姓遵守礼仪法度和器物体制的人。所以演 祭祀、军事等大事来衡量礼仪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来表明祭器、兵器等器物的体制叫做“物”。事情不合于法度,器物不合于体制,就是政治紊乱。紊乱的政治不断推行,这就是国家败亡的原因。因此,春、夏,秋、冬四季狩猎仪式的举行,都是为了在农闲时演 军事。每三年还要大演 一次,演 完毕,进入国都时要整顿队伍,回来后还要告祭宗庙,犒赏臣下,计算猎获。队伍的旌旗车服等仪仗要显示文采,明确贵贱,辨别等级,排列长幼,这都是为了演 军队的威武和礼仪。鸟兽的肉上不了祭器的,它们的皮革、牙齿、骨角、毛羽上不了兵器的,国君就不去射它们,这是古代的制度。至于象山林河流水泽的出产,日常器物所用的材料,那是从事贱役的小臣的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所要过问的。”

隐公说:“我准备视察一下边境。”于是隐公便往棠地,让渔人摆下渔具捕鱼,供他观赏。僖伯声称有病,没有陪同前往。《春秋》记载:“公矢鱼于棠”,指出隐公的行动不合于礼制,而且说明是在远离国都的棠这个地方。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