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太平御览原文

卷三十五 ◎时序部二十

○丰稔

《诗序》曰: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

又诗曰: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箱既盈,我庾维亿。(露积为庾,十万曰亿。)

又曰: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 之利。(秉,把也。郑笺云:成王之时言百谷既多穗同齐,然收刈促遽,力皆不足,而有不获不敛遗秉滞穗,寡妇 取之以利也。)

又《诗序》曰:丰年,秋冬报也。(报者谓尝也,蒸也。)《诗》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万曰秭。《笺》云:丰年,大有年也。万亿及秭,言穀多也。)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偕,遍也。《笺》云:蒸,进也。畀,与也。)

《穀梁传》曰: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五穀大熟。

《汉书》曰:宣帝即位,用吏多选,百姓安土,岁数丰穰,穀每石数钱。

《汉记》曰:鲍德修志节,有名绩,累官为南太守。岁荒灾,惟南丰稔,吏民爰悦,号为神父。

又曰:建武二年秋,天下野穀旅生,麻菽尤盛。或生瓜菜果实,野蚕成茧被山,民收其絮,采获穀果,以为畜积。

京房《易逆刺》曰:天雨穀,岁大熟。

《尚书考灵耀》曰:春政不失,五穀孳;初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菑;(菑谓土不稼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晚熟曰稚。《诗》曰:稙稚菽麦。)

《礼稽命征》曰: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穀丰,雷雨时至,四夷贡物。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则草木丰茂,嘉穀并生。

《春秋元命苞》曰:咸池主五穀,其星五者,各以其职以委为谷也。(宋均曰:谷有五,故五星主之。)咸池之为言皆多也,言穀生于子,水含秀怀实,至秋垂,故一名五车,取以载归之之义为言,扶而化之。

《孝经援神契》曰:岁星守心,年穀丰。

《晏子春秋》曰:景公伐鲁,得东门无泽,公问鲁年穀。对曰:"冰厥,冰厚五寸。"公问晏子。晏子曰:"君问年穀,答以冰,礼也。冰厥,冰厚五寸者,寒 节。寒 节则政平,政平则上下和,上下和则年穀熟。臣恐疲兵而无成,君盍(盍,何不也。)礼鲁以息吾愁怨"遂不伐鲁。

《汝南先贤传》曰:袁安为楚相,会楚王坐事互相牵引拘系者千余人。安受命即奔辔而行,先决狱,应时理遣,一旬之中,延千人之命。其时甘雨滂沛,岁大丰稔。

《南越志》曰:高兴县有野多鸡,其形如鸡而五彩,至则年穰。

《临海异物志》曰:独舂鸟声有似舂,其鸣声多者五穀伤,鸣声少者五穀熟。

《袁子正书》曰:语曰,岁在辛酉,乞浆得酒。

梅陶书曰:古人就食于安里,今三州米流出门,无如今年丰也。若以古人用之,则累年之储也。

《广雅》曰:年、稔、秋,穀熟也。

《桓子新论》曰:世俗咸曰,汉文帝躬俭约,修道德以先天下,天下化之。故致充实殷富,泽加黎庶,穀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

《物理论》曰:正月朝朔,四面黄气,其岁大丰,此黄帝用事,土气均和,四方并熟。

《盐铁论》曰:周公时,天下太平,丘陵高下皆熟。

《山海经》曰:鳐鱼见,天下大穰。

古歌词曰:长安城西双员阙,上有一双铜雀宿,一鸣五穀生,再鸣五穀熟。

○凶荒

《礼》曰: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粟,驰道不除,祭事不悬,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皆为自损忧民,礼杀生则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则不杀生也。天子食曰少牢,朔曰太牢,诸侯食曰特牲,朔曰少牢,除治道为妨民,取蔬食,悬乐器钟磬之属也。不乐,去琴瑟也。)

又曰:凶年,则乘驽马,祀以下牲。(自贬损,亦取易供也。驽,马六种最下也。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

《传》曰:五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於玄枵,以有时灾,不堪。(时灾无水也。盛用事而 无冰,是不胜,地气发泄也。)蛇乘龙,(蛇,玄武之宿,虚危之星,龙,岁星,岁星木也,为青龙。星失次为蛇所乘。)龙,宋、郑之星,宋、郑必饥。

又曰:晋荐饥,(麦米皆不熟也。)使乞籴于秦,秦伯谓百里奚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於是乎输粟於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后秦饥,晋闭之籴。

又曰:宋公子鲍礼於国人,宋饥,竭其粟以贷之,年自七十已上,无不馈诒也。

《穀梁传》曰:一穀不熟谓之歉,(歉,食不足。)二穀不熟谓之饥,三穀不熟谓之馑。

《尔雅》曰:穀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汉书》曰:高祖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

又曰: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命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又曰:岁饥,民贫,卒食半菽。(或曰:半,五升器名也。臣瓒案,士卒食蔬菜,以菽杂半之。)

又曰:元帝二年,齐地饥,米石二千余。

又曰:王莽时,雒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运关东诸侯仓,赈贷贫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救民煮木为酪,(服虔曰:煮木实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千万人,置养赡官以廪之,盗发其廪,民饿死者十七八。

《东观汉记》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饥饿,郡人于野泽掘{艹凫}(水草实也。)茨而食。

又曰:赤眉还入长安, 禹与敌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藻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穀,自当来降,吾折(之舌反。)捶笞之,非诸将忧也。"

谢承《后汉书》曰:赵典兄子 ,遭岁大饥,散家粮以赈穷饿,所活万余人。

王隐《晋书》曰:永嘉五年,洛中大饥。五月,挚虞饿死。

又曰:刘琨与丞相笺曰:"夏则桑椹,冬则莹(音劳)。豆,视此哀叹,使人气荆

《晋中兴书》曰:中原乱,中宗初镇 左,假郄鉴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又徐龛、石勒左右 侵,百姓饥馑,野无生草,时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

又曰:太兴元年诏曰:"亢旱谷贵,百姓嗷嗷,有资者贵籴,贫羸之民益困。汉世谷贵官贱籴,使价不超越,谓之平准。今虽无此,可出邸阁米万斛,使三分减一,以平其价,令贫困者悉行足以至秋也。"

《吴志》曰:骆公绪年八岁,与亲客归会稽,事嫡母甚谨。时饥荒,多有困乏,公绪为之饥,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居无子,公绪见甚哀之,姊问其故,公绪曰:"士大夫糠不足,我亦问必独饱?"姊曰:"诚知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公绪。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周书》曰: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积畜何以备之。

《夏归藏》曰: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妻子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舆马臣妾非其有也。国无兼年之食,遇天饥,百姓非所有也。戒之哉!

《国语》曰:大夫种谋曰:今吴既罢,(音疲。罢,劳也。)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米之恶也。)而囷簏空虚,(圆者为囷,方者为簏。)其民必移就食蒲蠃于东海之滨。(蒲,蒲子。蠃,蚌蛤之属。滨,海涯。)

又曰:鲁饥,臧文仲以玉磬如齐告籴。(宋庙馨鸣球也。)

《典略》曰: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二年,其间四岁中,咸萧条,后贼李堪等始将部曲入长安,居卓故坞中,拔取酸枣梨藋(藋,从吊切。)以给食,发冢取衣盖形。

崔鸿《三十国春秋》曰:诸州自建武元年十一月不雨雪,至十二年八月穀价踊贵,金斤值米二升,民流散死者十有五六,百姓嗷然,人无生赖。

又曰:建元元年,襄国大饥,穀二升值银一斤,肉一斤值银一两。

《韩子》曰:秦大饥,应侯请发五苑果枣栗以活民。王曰:"秦法赏有功,诛有罪,今发五苑,是有功无功俱赏也。"

《墨子》曰:百穀不收谓之旱,二穀不收谓之凶,四穀不收谓之馈,(音匮。)五穀不收谓之饥。

《淮南子》曰:畜者欲岁之荒饥。(谓将取厚利。)

《袁子正书》曰:问滑釐曰:"今当凶年,有欲与子隋侯之珠者,又有欲与子一锺之粟者,子将何择?"釐曰:"吾取粟可以救穷。"

《河图》曰:日月两重晕者,饥之样也。

《魏名臣奏》曰:太尉司马懿奏云,秋涝伤五穀,又无菜蔬,北方民已有食桑皮者。

《英雄记》曰:李傕等相次战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掳掠。是时,穀一斛五十万,豆麦二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又曰:幽州岁岁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灾,民人始知采稆,以枣椹为粮,穀一石十万钱。公孙伯圭开置屯田,稍稍得自供给。(稆音吕。)

又曰:建安七年邺中大饥,芋一亩二万钱。

《博物志》曰:荒年暂辟穀法,但食蜡半斤,辄支十日不饥。

汉《应享应豫立赞序》曰:王莽居摄,以病告归,后赤眉贼攻其所居城,粒尽以私穀数千万斛赈城中,于时粟斛钱数万,无不称其仁。

晋《王洽集》曰:洽临吴郡,上表曰:"编户僵,葬埋无主。或阖门饿馁,烟火不举。"

○旱

《春秋考异邮》曰:旱之言悍也,骄蹇所致也。

《诗》曰:旱既太甚,悠悠山川。

又曰: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瘅暑,(瘅,病也。)忧心如熏。(熏,灼也。)

又曰:旱既太甚,蕴隆虫虫。(雷而非雨。)

《书·说命》曰: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又曰:僣恒旸若。(君行僣差则常顺之。)

《礼》曰:缪公召弦子问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对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无乃不可乎?"暴巫而奚若?"对曰:"天则不雨,望之愚妇人,於以求之,无乃已疏乎?"

《周礼》曰:司空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又曰:女巫旱则舞雩。

《传》曰:卫大旱。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又曰:鲁僖公三年,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

又曰:卫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

又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啬(俭也。)劝分,无有相济,此其务也。巫尫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饥而不害。

又曰:鲁文公十年正月不雨,至于七月。(周正月,今之十一月。周七月今之五月。)

又曰:鲁宣公九年,葬我小君敬嬴,旱,无麻,始用葛茀。(茀,所以引柩也。)

又曰:鲁昭公十六年秋,郑大旱,使屠击有事于桑山,(祭山也。)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艺山林也,(养护令繁植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汉书》曰: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时旱,嵩行部传车所经,即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二县在山间,嵩不往,三县独不得雨,父老请之,入界即雨澍。

又曰:和帝永元六年秋旱。时洛有冤囚,帝录囚理冤,未还宫,雨澍。( 太后事同。)

《续汉书》曰:郡国旱,公卿行雩礼求雨。闭诸门,衣皂衣,兴土龙,立土人,舞童二佾,七日一处。

又曰:郡国旱,各扫除社稷,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也。

《魏志》曰:卫玠见黥面者,其妻子没为官僮。玠曰:"使天下不雨者,盖由此也。"太祖乃怒玠。

《晋书》曰:督运令于伯刑于建康市,百姓喧哗,咸曰伯冤,于是大旱三年。

《京氏易》曰:人君无惠泽于下,则小旱。

《管子》曰: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

子》曰: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身婴白茅为牲,祷於桑林之野。此时弦歌鼓舞者禁之。

《孟子》曰: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槁,干也。)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时旱,欲祀灵山及河伯。晏子曰:"夫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今久不雨,毛发将焦,身且热,岂山不欲雨乎?祀之何益。君宜避殿暴露以索雨也。"公从之,出野,果大雨。

《世说》曰:汤时大旱七年,雒川竭,煎沙烂石,乃使持三鼎祀山川,祝词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贿赂行邪?谗夫昌邪?宫室荣邪?(荣,华也。)女谒成邪?何不雨之甚?

《洪范五行传》曰:鲁宣公十年秋大旱,时公兴师与齐伐叶。夫伐国亢,益师旅、百姓所不欲也,应是而大旱。

《益部耆旧传》曰:赵瑶为阆中令,大旱。瑶请雨於灵星,应时降雨。

《搜神记》曰:周畅为河南尹,元初二年大旱。畅乃葬路旁露骸,为立义冢,应时注雨。

又曰:谅辅,字洪儒,新都人,为郡五官掾。时大旱,太守自暴中庭而雨不降。辅自誓曰,日中雨不降,请以身塞无状。(无状,谓祈雨不降。)乃积薪柴自焚,至日中时大雨,一郡沾润。

《神农求雨书》曰:春甲乙不雨,东为青龙,又为大龙,东方老人舞之,壬癸雨。

又曰:北如此不雨,命巫祝雨,曝之不雨,祷山神,积薪其旁,击鼓而焚之。

《瑞应图》曰:遇旱,责躬引咎,理察冤枉,退去贪残,侧修惠政,则降以灵雨。如其有道术,祷祝山川,致龙转石,闭之类,诚非瑞应。是以鲁侯有暴尫之诮,齐景公祀山见讥。

董仲舒曰: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家人祀户,无伐名木,无斩山林,曝巫聚尫八日,於邑东门外为四通之坛,方八尺,植苍缯八,其神共工,祭以鱼八。夏求雨亦以水日,家人祠灶,无举土功,浚井,曝釜鬲鬲杵臼于街七日,为四通坛于邑南门外,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以赤雄鸡七。凡求雨之大礼,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

《师旷占旱》曰: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是也。

《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四方,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汤时也。)东荒之北隅,有山名凶犁,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作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上无作雨者故也。令云土龙大此。)

又曰:傒昆之山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妖,蚩尤伐黄帝,请风伯雨师,帝乃下天女曰妖,(音魅。)雨止,遂杀蚩尤,妖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又曰:鱄鱼,鸡山黑水多焉,彘尾,音如豚,出则天下大旱。东荒之北隅有焉。(有子德元,中牟平秩人也。姑夫。)

《太平御览》宋·李昉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