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曹皇后的道德殉身之谜
北宋仁宗曹皇后和仁宗的感情并不深厚,她不和其他嫔妃争宠,不干涉朝廷政治,却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要坚决处置。为了丈夫,她对皇太子宗实过分冷酷,以 致宋英宗上台后与她关系十分冷淡。她为了儿子走上政治前台实行垂帘听政,但从不自作主张,几乎到了软弱无力的地步。有人认为这是“夫死从子”的观念在她脑 子里作怪。
曹氏(1016~1070),真定(河北正定县)人,宋初大将曹彬的孙女,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史书说她性慈俭,重稼穑,“庆毓令淑,望蔼高华,而性 禀柔,体含仁厚,援图史以自鉴,节环佩而有容”,是个公认的标准好女人。仁宗第一位皇后是郭氏,明道二年(1033),仁宗母亲章献刘太后死后,他废郭后 为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是个大家闺秀,就在这时奉诏入宫。大臣们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皇后,但仁宗喜欢的女人大臣们从道德规范上认为是不够格的,于 是仁宗不得不从道德高门人家中找一个皇后。第二年九月,曹氏被册为皇后,事实上他和仁宗之间是不会有多少感情的。
曹皇后出身将门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谦谨节俭。她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尤其是郭皇后的事情在前,她以此为戒,小心 翼翼,决不和其他嫔妃争宠,不干涉朝廷内政,对仁宗的话言听计从。康定元年(1040),仁宗喜欢上了专宠和跋扈的张贵妃,曹皇后以宽容大度相对,而内心 只是默默忍受着张贵妃给她的难堪。仁宗生三子,均已早夭,所以大臣们从国家要有接班人的角度一再上书干涉仁宗的私生活。有人说:“陛下春秋鼎盛,皇嗣未 立,御后宫应当按着秩序先后来,这样可以上下有制,不相逾越。要下诏给后妃,习知谦退和柔之懿,无令僭妒得萌其中。”实际上大臣对张贵妃天天霸着仁宗看不 下去了,认为要生太子的话也得从皇后开始,希望仁宗多点时间和皇后在一起。
庆历四年(1048)正月,仁宗宿于曹皇后宫中。至半夜,一阵杂乱的响声将他们惊醒,仁宗要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曹皇后劝仁宗不可轻动,免遭毒 手。曹皇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宫门。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曹皇后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 为将门之后,仁宗大为佩服。
曹皇后以遵守、维护道德伦理为己任,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她自己是这样做的,她认为人家也要这样做。后宫有个婢女偷偷与一个士兵好上了,事情被 发觉后罪当诛。婢女向张贵妃求情,张贵妃把这件事向仁宗说了,仁宗也想赦免她。这时曹皇后穿戴整齐找到仁宗,说一定要杀死她,仁宗说重重地打一顿算了。皇 后认为不可,说如果这样就不能整肃后宫。仁宗说你坐下说吧,皇后就是不坐。这样坚持了两个时辰,仁宗只能下令将婢女诛杀。表面上看皇后所做是为了当时的道 德规范,但透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的是皇后冷漠、陰险的一面,为了成为社会妇女的懿范,皇后必须冷酷地对待一切违反伦理的事情。
仁宗一直无子,大臣心里很急。在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下,仁宗将濮安懿王四岁的儿子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接入宫中。仁宗一心想生一个自己的儿子出来接 班,所以宗实进宫后也没有被立为太子,仁宗对他的生活是不问不管,宗实原来家里的人没有一个敢和他通音讯,宗实吃用的东西也不能正常供应。史书上说宗实主 要的养育任务落到了曹皇后的身上,曹皇后对他是掬育备至,但实际上曹皇后看到仁宗这样,她也没有太多的举措帮助宗实,她与仁宗所想的其实是十分一致的,因 而宗实从小对仁宗和曹皇后是一肚子的气。仁宗想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衰弱,直到嘉祐七年(1062),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儿子了,才正式立三十一岁 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作为皇后,曹皇后和仁宗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千方百计以维护君权和夫权为己任,处处忍让,事事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自虐和虐人,但她并没有得到仁宗的感情 和信任。仁宗临死前脑子不清了,但嘴中却说皇后与张茂则要谋逆,使曹皇后有口难辩,竟然不敢走到仁宗面前,谁知道他一看到皇后会乱叫出什么话来。
仁宗死,宫中乱作一团,曹皇后冷静镇定地应对,把英宗捧上了皇位。本以为夫死从子,政权顺利过渡给儿子,自己也完成了任务,想不到以前吃尽了冷落苦 头的英宗对曹太后并不领情,说自己身体不好不想听政,请太后权同处分,这分明是拿捏皇太后一下。就这样,曹太后无奈地走向了政治的前台,开始了垂帘听政。
曹太后的听政,得到了古代史书的一片赞扬。据说宰相大臣们上奏的事情有疑义而没有定论的,皇太后就说:“公辈更议之。”从不独断专横,以自己的个人 意见来决断军国大事。曹太后熟读经史,批答章奏时常援引古事来说明。她垂帘期间,对自己曹家的亲戚和左右大臣都一视同仁,决定任何事情都很讲究策略,宫内 外一片肃然。
古史上的赞扬代表了古代男人世界的观点,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一定全是好事。有人就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曹太后没有自己独立性的政治生活,其实是失败的 政治,她的垂帘听政是处处忍让英宗和宰臣的听政,根本没法和真宗章献刘皇后强硬的垂帘听政相比。曹太后认为女人应该依附男性,顺从道德,以维护夫权、子权 为己任。既然是为儿子听政,所以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女人不应有任何僭越,因而她处处受到辅臣们的牵制,她的听政其实是无力软弱的,一定程度上是凄凉的。
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太后在大臣们的逼迫下撤帘归政。英宗自小开始的一肚子怨气发不到仁宗身上,这时全发到太后和仁宗女儿们的身上了。刚上台,他就说 要减少太后出入仪卫。名义上是为了减少宫廷开支。司马光竭力反对,说:“万一使者懈惰,有司泥文,不能应时而至,迁延经日,有伤慈母之心,则非陛下以四海 奉养之意也。”枢密使富弼也说英宗想让仁宗的女儿们搬家给他自己的女儿住,这实际上是不讲天人之道了,意即不能伤天害理,欺负孤母寡女。更有甚者,曹太后 生活拮据也就算了,英宗还要下诏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合葬,打算追封父亲濮安懿王为皇,母亲为后,这还得到了韩琦等人的支持。司马光认为封个高官也就算了,你 英宗能子孙万世相承都是仁宗先帝的恩惠。翰林学士王珪认为濮安懿王是仁宗的兄长,你英宗该称皇伯才是。一再讨论后,曹太后在英宗和宰臣们的逼迫下,只能下 令尊濮王为皇,夫人为后,皇帝称他们为亲。至此,仁宗和曹太后的名分也被英宗剥夺了。仁宗在地下已经不知道了,而曹太后的心可想而知是彻底的碎了。治平四 年(1067),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神宗改变了他父亲英宗对太后的敌视态度,下令曹太后所需的物品可先行支出,然 后补办手续。还打破惯例,让太后的弟弟曹佾入宫与曹氏叙天伦之乐。他将濮安懿王和夫人的封爵改称王和王夫人,恢复了仁宗和曹太后的皇、后的名分。神宗重用 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曹太后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神宗没有采纳。1079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下狱,由于曹太后出面求情,苏东 坡方才免于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一些学者认为,北宋中期,许多人开始攻击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要求妇女讲道德、讲贞节,重回传统角色。曹太后出身于贵族高门,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下,她选择了恪守传统道德的道路,顺应了社会观念的需要,她是自愿迎合这条道路的,放弃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放弃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她一味地想依附 男性,维护夫权和子权,最后通过道德自虐和虐人,将自己当成男人的附属品。她和一些士大夫一起捍卫了这个男人世界,但同时自己也就牺牲了幸福,这就决定了 她的一生是个悲剧。一方面她成了男人歌颂的妇女的懿范,但另一方面她对北宋中后期宫廷女性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曹皇后特别的一生,不知读者你认为是否可以?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