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罪人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之谜
五代十国的后晋高祖石敬瑭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皇帝,因为他恬不知耻地对契丹首领自称“儿皇帝”。究竟出于什么考虑,让石敬瑭甘心忍辱受屈呢?有人认为石敬瑭此举实在是出于无奈。历史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祖先是沙陀人。沙陀是古代突厥人的一个部落,早先居住在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以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以东一带,唐宪宗时,沙陀人酋长朱邪执宜率部归附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因征战有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并被赐予汉姓名李国昌。李国昌的儿子李存勗(音xǜ)后来灭后梁,建立了后唐国。
石敬瑭从小沉默寡言,喜欢读兵书,长大后文韬武略,显露出过人的政治智慧。李存勗的儿子李嗣源对石敬瑭非常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勗的一员骁将。石敬瑭最大的功劳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中追求帝位,最后李嗣源果然坐上皇帝宝座,石敬瑭因功被授予“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的称号,并任六军诸卫副使,相当于侍卫队的副总司令。但总司令是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李从荣自认为是皇位继承人,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石敬瑭料他日后必然出事,便极力推辞,改任河东节度使兼云州(今山西大同)蕃汉马步军总管。后来,李从荣果然因为急于继位而被诛。
公元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儿子李从厚继帝位,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发动兵变。石敬瑭活捉了从洛一陽一逃出的李从厚,押往洛一陽一向李从珂请功,李从珂杀死义兄后自己称帝。李从厚在位只短短三个月。李从珂称帝后,一直把石敬瑭留在京师,实际上是担心他造反而将他软禁起来了。石敬瑭整天装病在家,然后由夫人李氏出面去向曹太后求情,加上李从珂以为石敬瑭真的体病人衰,从而低估了他,始得归河东。石敬瑭回到河东后,屡次以契丹侵扰边境,需要囤粮备战为名,要李从珂拨给大批军粮,实际是为自己打算。
公元936年五月,李从珂采纳老臣薛文通的主意,调石敬瑭任天平节度使,想借此试探石敬瑭,如果石不从,即是他怀有谋反之心的最好证据。石敬瑭对属下说:“先帝授我太原这个地方,让我终此一生,今无故而迁,是怀疑我要谋反也。太原是个地险粮多的地方,有利于起事,我打算内檄诸镇,外求援于契丹,诸位以为如何?”桑维翰、刘知远等大将都认为可行并积极响应。于是,石敬瑭上表,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李从珂大怒,下诏削夺石的所有官爵,然后命张敬达率领大军讨伐。石敬瑭见大军兵临城下,便向契丹许诺了丰厚的条件,请求太宗耶律德光出兵相助。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亲自领兵援救石敬瑭,打败了张敬达的十数万兵马,攻灭后唐。石敬瑭于这年十一月建国,史称后晋。
为了使契丹出兵助其建国,石敬瑭许诺的条件是:一、称臣;二、尊耶律德光为父;三、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四、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认为,称臣和进贡是必需的,尊父与割地则太屈辱,恐为天下人不齿,但石敬瑭没有采纳刘的建议。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石敬瑭当年的行径无不嗤之以鼻。的确,在他之前,,中国历史上群雄纷争时期,一些弱小王朝面对势力强大、时时觊觎中原的外族国家,俯首称臣,贡纳财物的先例是有的,但还从没有过一国皇帝甘认外族首领为父,何况耶律德光比石敬瑭还小十岁。欧一陽一修在《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中记下了这耻辱的一笔:“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约为父子。”
另一个让后人谴责的就是割让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相当于今北京市、天津蓟县、河北、山西一带),东西长六百公里,南北宽二百公里,总面积达十二万平方公里。十六州割予契丹,使得中原北方的屏障尽失,契丹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长城一带的险要地带,从此,凶悍的铁骑便可以长驱直入到黄河,给中原人民带来长达数百年的灾难。对此,石敬瑭是推卸不掉历史责任的。
然而,也有人冷静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后指出,石敬瑭此举实在是出于无奈。
当时石敬瑭功高震主,自从石敬瑭帮助李从珂登上后唐皇帝宝座,李从珂对他就疑忌不断。有一次,石敬瑭妻子去京师参加完李从珂的生日宴会,想早点回河东,李从珂醉醺醺地对她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这说明李从珂无时不在戒备着石敬瑭。调任天平节度使,明摆着是要收回石敬瑭的根据地,铲除石的势力。老臣薛文通就一语道破了天机:“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不如先下手为强。”因此石敬瑭造反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反了。而石敬瑭以一个河东去对抗整个后唐,明显是以卵击石。所以石敬瑭为了自保,必然要借助外力,寻求契丹的支持。这一决断就事论事讲应该是没错。
为了确保契丹全力支持自己,石敬瑭不得不以最优惠的条件去说动耶律德光。尤其是当时后唐方面以送还俘虏,每年献赠银两财物等条件,向契丹提出结盟,以断绝其援助石敬瑭之忧。与此同时,后唐大将赵延寿也提出优厚条件,要求契丹封他为皇帝。石敬瑭在得此消息后,才下定决心以更加优厚的条件事奉契丹。这证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石敬瑭为了生存,许诺这些条件是必须的,否则,契丹未必肯出兵支持他,至少不会是太宗耶律德光亲率五万一精一兵南下。
石敬瑭付出沉重的代价换来后晋的建国之后,对契丹采取低姿态,谦卑以对。对内则整顿军事,加强操练,鼓励人民耕田种桑,恢复自由贸易。在一段时期内,中原与契丹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军事冲突,后晋也社会安定,出现了小康生活局面,在五代五个开国皇帝中,石敬瑭的治绩还算是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石敬瑭牺牲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也牺牲了个人尊严,才换取短时的建国安邦,只是这个牺牲超出了国家和民族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因而才为后人不齿。
《旧五代史》说石敬瑭能礼贤下士,能纳谏,生活节俭,但是不该为图帝位引契丹进中原而给人民带来灾难,这如同“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客观中肯的。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