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怎么死的,光绪悲逝之谜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内相继死去,而且光绪在先,慈禧在后,联想到他们生前的明争暗斗和恩怨仇恨,很容易使人心生疑团。自光绪死后,就一直有人怀疑光绪是非正常死亡,至今这仍是清末最大的一桩历史疑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瀛台涵元殿内的病榻上,满含悲恨撒手人寰。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也于中南海的仪鸾殿死去。两个政治上的冤家对头在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里相继死去,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别有隐情?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先慈禧死去,这不是巧合,而是有人处心积虑的谋害。光绪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各种书籍的记载以及部分曾在清廷担任女官或御医的人的传述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谋害说;一是正常病死说。
曾是朝廷御医的清末名医屈桂庭,民国时期在《逸经》杂志上发表过题为《诊治光绪帝秘记》的回忆文章,提到光绪临死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光绪看病,发现本已病情逐渐好转的光绪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黄黑”,“与前病绝少关系”。他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如果光绪真的是被人谋害而死,最大的嫌犯便是慈禧,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晚清文人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迷信类》记载:“因谓孝钦(慈禧死后的谥号)病革,不愿先帝升,授命亲信太监毙之者。”就是说慈禧病危之时,不愿自己死在光绪之前,于是让亲信太监毒死了光绪。此外,恽毓鼎著的《崇陵传信录》也摘抄清人笔记,认为是慈禧太后在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掌实权,推行新政,将封建顽固派打压下去,所以命人毒死光绪,以绝后患。
众所周知,自从光绪入继大统当上皇帝后,慈禧一直垂帘听政,把持着国家政务,国家大事都得秉承她的懿旨办理。因此在长大成人后亲政的十年时间,光绪与慈禧围绕着政治和权力,双方矛盾日益尖锐,争斗不断。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受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势所迫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传播的维新思想影响,体会到“非变法不能立国”,“惟期艰苦一心,痛除积弊”。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试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然而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斩首于菜市口,并囚禁了光绪帝,致使戊戌变法不过百日即夭折。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日夜担心遭到慈禧等人的暗害。他曾对天长叹:“我连汉献帝都不如啊!”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命太监把她抬到瀛台被她囚禁了十年的光绪床前,同样病体沉重的光绪和慈禧默默无语地对视着,两人的心里都在进行最后的抗争——作为政治斗争的死敌,慈禧的确心存让光绪先她而死的动机。正是在这一天,光绪皇帝死了,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放心地一命呜呼。
近年,爱新觉罗家族后裔启功先生根据祖辈亲历见闻和自己的考证,著有《启功口述历史》一书,披露了光绪之死的一些细节。启功先生的曾祖父叫溥良,当时任礼部尚书,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事宜的最高官员,他一直守候在临死的慈禧下榻之处乐寿堂外。就在宣布慈禧死前,他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便问太监端的是什么,回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送去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然后慈禧这边的屋里才传出哭声,表明太后已死。看来这很有可能是一碗毒药,也许慈禧不愿意看到光绪在自己死后仍然活着,因而临死前将光绪毒死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另一种可能:也许慈禧此时已死,但事先布置了下毒之事,然后对死讯密不发丧,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自然,这一细节在清廷太医院的档案里是查不到记载的。
另一个具备谋害光绪动机的人是太监李莲英。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认为,李莲英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监视、中伤和苛虐光绪,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他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毒死。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也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账,还不如先下手为好。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
袁世凯也可能是毒害光绪的凶手,因为正是由于他的出卖,才使得维新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变法失败。袁世凯深知假如慈禧死后,光绪重执政柄的话,必然饶不了他,所以在光绪帝的药中下了毒。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说:“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除此以外,还有说法称是崔玉贵害死光绪的。崔玉贵是慈禧御前的首领太监,光绪帝的爱妃珍妃就是被他推入景祺阁前水井中淹死的,光绪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崔因而害怕光绪再亲政后诛杀自己,遂投毒害死光绪。另有说是奕劻下的毒手,《国闻备乘》记道:“迨奕劻荐商部郎中力钧入宫,进利剂,遂腹泻不止。次日钧再入视,上怒目视之,不敢言。钧惧,遂托疾不往。谓恐他日以大逆之名,卖己以谢天下也。”不过细细辨之,以上两说也只是怀疑猜测或道听途说,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上世纪三十年代,光绪帝的崇陵被盗,据说被拽到宝床底下的尸身是光绪皇帝的遗体。八十年代清理这座陵墓时检验了那具尸体的骨骼,通过对其发辫的化验,并未发现中毒成分,这使得光绪死于谋害之说失去了最确凿的实证。还有一种说法是,光绪属于正常病死,一些研究者根据档案馆所藏的清宫医案,包括当年宫内御医为光绪帝诊病用药的档案、光绪本人向御医诉述的病史等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光绪帝自幼体弱多病,有长期遗一精一史,身体一直很差,后来越发严重,维新失败被幽囚瀛台、珍妃惨死、一精一神和肉体上的虐待、凌辱更加重了他的疾病。他亲笔书写的《病源说略》就承认自己疾病缠身。据所记载的脉案,从现代医学去分析,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骨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引起其他系统多发性急性感染,以当时的医术,根本无计可施。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光绪“肝肾一陰一虚,脾一陽一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五月初十,虽经御医“调理多时,全无寸效”;到了九月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进入十月,光绪的病已露险象,十月十七日,出现了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已进入危急阶段,御医会诊后私下还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十月十九日,光绪呈现“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通体困乏”的症状。十月二十日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十月二十一日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喘逆气短,口不能语,肾元不纳,上迫于肺”,傍晚,终于“龙驭上宾”死去。
由此可见,光绪并不是猝死,他的症状呈现进行性的加重,一步步恶化,直至药力不达死去的,于是有人据之得出光绪之死是正常死亡的结论。而据《清史稿·后妃传》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说光绪病重,而慈禧仅是有疾。因此,光绪死在慈禧之前也是合乎情理的。慈禧的病情起先虽无凶险症状,后来却引发老年性的多种病症,导致心力交瘁,衰竭而亡。因此,光绪与慈禧虽前后不到二十四小时相继而亡,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由于慈禧一贯凌辱和迫害光绪,使他身心受尽折磨,从这一点上来说,民间传说光绪被慈禧害死也并非全无道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