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王陵之谜

慈安、慈禧定东陵之谜

咸丰的皇后陵有两处,一处是普祥峪定东陵,另一处是菩陀峪定东陵,都在定陵以东二里左右的地方。两座定东陵同时挑选陵址,同时开工,工程历八年同时完成,建筑规模和建筑物的数量完全相同。但在内装修上,两座皇后陵却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原来甲午战争后,慈禧认为自己的陵墓还不够气派,将一些建筑拆毁重建,还有一些建筑重新进行了装修,陵殿豪华惊人。定东陵是两座陵墓的合称,其中一座是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后来的慈安皇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另一座是孝钦显皇后(即后来的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咸丰帝生前曾先后两次册立皇后,其中一位就是孝贞显皇后。咸丰死后,同治即位,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被追尊为皇太后。两位皇后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开始选择陵址并加以设计,当时就有人献上画样和说帖,但两宫太后看了未发表什么意见,画样和说帖就留在宫中,估计对画样并不满意。

同治五年(1866),朝廷又命周祖培、英元等大臣以及一批熟悉堪舆的官员相度地势,决定穴基。经过一番工作,他们就看过的这两个万年吉地写出两分说帖。说帖上指出,两穴都是与定陵一脉。菩陀山山势尊严,来龙由昌瑞山至凤台山过峡,左右护砂环绕,界水分明,“前面平安岭为玉几案,案外金水大山为芙蓉帐”,是上吉之地。平顶山在菩陀山之西,山势秀丽,是菩陀山的分支,也是上吉之地。

同治六年二月,有几位官员奏请在同治皇帝亲政展谒东陵之后,再到两处亲自覆勘,钦定方位,然后再议兴修。于是朝廷派出恭亲王奕訢与大臣们再次前往,会同相度,之后绘图说帖,恭呈御览。同治十二年(1873),同治将平顶山改名为普祥峪,改菩陀山为菩陀峪。随后打桩立记,准备在普祥峪修建慈安太后陵,在菩陀峪修建慈禧太后陵。

陵址基本确定后,朝廷又选派官员分别负责两陵承修,正式开工之前,又派出通晓风水的人员,对两处志桩再次勘测。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两陵同时动土兴工。当时为了垫平低洼之处,从陵区红墙南口子门外的南新城西旁的土地里挖取黄土运至工地,单这就花费了大量人工,支出3791两银子。

两陵的规制,曾有过讨论。最初有人提出按照景陵皇贵妃园寝布局,在同一陵园之中,分别建置两座地宫、两座宝城、两座方城、明楼,东西排列,方城前各设五供,双方共用隆恩殿。隆恩殿两翼设红墙,东西各辟一座琉璃花陵寝门,各与方城、明楼相对。前面则是隆恩门、神道碑亭、下马牌等,两陵统一配置。但后来有人提出这样不好,主张两宫皇太后各建一座陵寝,中间只以一道马槽沟相隔。其他各建筑则在两陵上分别配置。慈禧认为这种计划比较好,所以倾向于这种方案。经多次反复之后,最后决定还是分建。当时还决定建筑物的具体规模,采取慕陵和定陵的样子。

有专家指出,定东陵仿照昭西陵的规制,建下马牌和神道碑亭,这是逾越祖制的行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清初所建的孝东陵就没有下马牌和神道碑亭,而后来在清西陵建造的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等皇后陵,也只建下马牌,不建神道碑亭。昭西陵与皇太极的昭陵相隔上千里,建下马牌和神道碑就有必要了,因为这些都是礼制性的建筑物。而定东陵与咸丰定陵近在咫尺,却盲目仿效昭西陵,其实是慈禧奢靡之风在陵寝建筑上的反映。而笔者认为,这也可能与慈禧生前的权力欲望有关。两宫听政,慈禧掌握朝政大权,她要仿照孝庄的处事,在建陵寝上无论如何是不会居孝庄陵寝礼仪之下的。

两座定东陵同时选定陵址,同时开工,于光绪五年(1879)六月二十二日同时竣工。普祥峪定东陵用银266万多两,,菩陀峪定东陵用银227万多两。两陵占地面积一样,建筑物数量相同。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暴死于钟粹宫,梓宫葬入普祥峪定东陵地宫。

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惨败后的中国国力疲惫,但慈禧却要开始重修她的定东陵了。这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溥龄、麟嘉等向皇帝奏报说,菩陀峪万年吉地各建筑“均有渗漏、糟朽、吊落、爆裂、酥碱情形”。这几位大臣很会找机会拍马屁,说:“此项工程属于万年吉地中的最重要工程,不是别的工程可以相比的,必须赶紧奏请查勘修理,方足以昭慎重而壮观瞻。”于是慈禧前后三次派出自己的心腹刚毅、徐桐等前去勘估。这些勘估大臣回来后,故意夸大陵寝被破坏的情况,如刚毅说“各情节实系严重”,“应择其方向所宜及早兴修,庶不致糜费巨款”。徐桐回来后还说了刚毅等人没有提到的一些情况,如部分海墁砖破碎酥碱,墙头瓦钉帽间有脱落。最后慈禧决定从方城、明楼、宝城、大殿到配殿,全部拆除重建,其他的都进行大整修。慈禧任命的承修大臣是她的两个心腹奕劻和荣禄,两人接到命令后马上着手筹备工程,组建工程处,选派监督、监修、办事官员,联系厂商,备工备料,知会钦天监选择吉期。重修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动土,到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全部工程才正式完成。重病在床死期临近的慈禧这时更为关心自己的陵寝工程。十月十四日,她派奕劻去菩陀峪验收工程。四天后奕劻验收完毕,把维修一新的慈禧陵移交给东陵守护大臣载泽、寿金和总兵恩霖看管。重修工程历时13年之久,是陵墓修建时间的两倍,有清一代,这座陵从建到修的时间是最长的。

至此,大家都会明白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定东陵在建筑装修上,两座皇后陵存在着比较大区别的原因。重修后的三大殿梁枋,全部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描上了新颖独特的彩画,梁枋间所绘金龙3177条。殿内64根明柱,全部为半立体浮雕鎏金盘龙。三殿的内壁砖雕和斗拱、梁枋、天花板一律用赤金叶子贴饰。大殿内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据说重修工程中仅贴金一项就耗费黄金4592两。隆恩殿四周的汉白玉石栏杆和望柱上,雕刻着一精一致的龙凤呈样、水浪浮云图案。殿前丹墀以透雕手法,构成一幅龙在下、凤在上的龙凤戏珠画面,为石雕一精一品。重修后的慈禧陵,建筑之一精一美,花费之巨大,慈安陵是无法与其相比的,甚至连乾隆裕陵等都只能自叹弗如了。

重修工程花掉了多少钱子?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当查勘大臣、勘估大臣和承修大臣联合进行查勘、估算后,承修大臣奏请皇帝拨款。当时的户部尚书敬信就是查勘大臣之一,他从户部库筹备了59万两,又从其他项下筹集了40万两,两者合计100万两。光绪二十五年,户部又拨给50万两,前后合计拨银150万两。但工程要9年以后才正式结束,这9年中不再拨钱是不可能的,所以整个工程究竟用了多少银子,除了记载的150万两,尚有许多是我们不知道的。

在清代,为皇家修陵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召用的是全国一流的名师匠役,任命的承修大臣是皇帝或太后最亲信的王公大臣,所以修建的陵寝一定十分坚固耐久。花了16年建成的皇陵,一般来说不会残破到要拆修的程度。一些学者指出,即使出现一些砖块酥碱、油饰爆裂甚至有些糟朽的现象,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维修好,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大规模地拆除重建。当年慈禧陵是咸丰的七弟醇亲王奕譞督修的,他是慈禧的亲妹夫,以效忠慈禧著称,因此慈禧陵的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同时建的慈安陵从建成到今天已120多年,其间并未进行过大规模拆修,仍安然无恙,为什么慈禧陵要拆修重建?

一些专家认为,慈禧重修陵寝其实是慈禧后事安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之前,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曾下令修复圆明园。光绪时,慈禧耗费巨资兴修三海和清漪园,作为自己归政后颐养天年之所。此外,她还需要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万年吉地,修建一座遂心的陵寝。慈禧对修陵一向是十分重视的。清朝太后一般都是当了数十年后才为自己兴建陵寝,而慈禧当上皇太后的第五年就为自己操办陵寝,开工后先后两次到实地阅视,竣工后又把许多珍宝首饰分期分批放入地宫金井之中。由于两座定东陵在规制和质量上是相埒的,所以慈禧并不知足,决心为自己修建一座称心如意的陵寝。

光绪三十四年(1908),穷奢极欲、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死了,葬于菩陀峪定东陵的地宫中。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