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他乘坐马车沿着乡间小道相当缓慢地走着,没有任何特别的事故:只有一次,后轮的箍裂了。铁匠焊了又焊,嘴里又是骂车轮又是骂自己,弄到最后扔下不管了。幸好在我们这里,即便轮箍裂了也能照样走得很好,尤其是走“软路”,也就是走在泥泞上。不过李特维诺夫也碰到两三次相当有趣的奇遇。在一个驿站上,他碰到以毕沙尔金为首的调解委员会正在开会,他使李特维诺夫想起了梭仑或是所罗门:他的话具有如此高深的智慧,地主和农民双方都对他无限尊敬……从外表来看,毕沙尔金也颇似古代的贤人:他头顶的头发通通脱落,发胖的脸上凝结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庄严的美德。他欢迎李特维诺夫“到我的——如果我敢于应用这样自负的表达的话——县里来”,于是在一种善意的冲动之下发起愣来。然而他还是谈了一个有关渥罗希洛夫的消息,这位荣誉榜上有名的勇士重新担任军职,并且已经为自己团里的军官讲课:《论佛教》或是《动力》诸如此类……毕沙尔金记不清楚了。在第二个驿站,李特维诺夫好久都弄不到马匹。当时正是拂晓,他坐在自己的车里打盹。一个似乎熟悉的声音惊醒了他,他睁开了眼睛……
天哪!这个穿着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睡裤、站在驿站台阶上破口大骂的先生,难道不是古巴廖夫先生吗?……不,这不是古巴廖夫先生……不过,简直像得惊人!……只不过这位老爷的嘴巴更大,牙齿更尖,沮丧的眼神更为凶狠,而且鼻子更大,胡子更浓,整个外貌更为肥大笨重,也更使人憎恶。
“混——账,混——账!”他凶狠地慢慢吼着,一张狼嘴张得老大,“讨厌的乡巴佬……瞧瞧……这就是大捧而特捧的自由……连马匹也弄不到……混账!”
“混——账,混——账!”这时从门后传来另一个声音,然后在台阶出现——穿着同样的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的睡裤——这次的的确确,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古巴廖夫先生本人,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古巴廖夫。“讨厌的乡巴佬!”他学着哥哥的腔调接着说(看来第一位先生就是他的大哥,替他管理田产的老派的爱打人的地主),“应该揍他们一顿,对准他们那副嘴脸揍。这是给他们的自由……叫他们撑死……自治!……我叫他们尝尝厉害!……对啦,这位麦歇罗斯顿到哪儿去啦?他在干什么?……这应该是他的事,这个好吃懒做的东西……简直叫人不得安生……”
“我不是早就对您说过了,老弟,”大古巴廖夫说,“他一点用都没有,地道的寄生虫!只有您,为了老交情……麦歇罗斯顿,麦歇罗斯顿先生!……你上哪儿去了?”
“罗斯顿!罗斯顿!”伟大的小古巴廖夫吼叫起来,“您好好地叫唤叫唤他,道利密东特·尼古拉伊奇老哥!”
“我正在叫他呢,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老弟。麦歇罗斯顿!”
“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传来一个匆匆忙忙的声音,接着从屋角跳出来了一个人——庞巴耶夫。
李特维诺夫差点要喊出声来。这个倒霉的热心人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轻骑兵的短外衣,袖子上满是破洞,一副寒酸相。他的相貌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口眼歪斜,都挤到一块,惊惶的双眼露出一种奴颜婢膝的恐惧,饥饿的驯服,然而染色的胡髭依旧翘在肿起的嘴唇上。古巴廖夫兄弟站在台阶上立刻同声将他辱骂。他站在他们下面,在泥泞之中,卑躬屈膝地弯着腰,使劲怯生生地赔着笑脸,便帽在通红的手指里捏成一团,两只脚交替地在地上踏着,嘴里喃喃说,马匹,嗯,马上就备好……但是这两兄弟不肯罢休,直到小古巴廖夫的眼睛终于看见了李特维诺夫为止,不知是因为认出了他,还是当着外人不好意思,反正他是突然像熊似的把脚跟一转,背过身去,用牙咬咬胡子,一瘸一跛地走进了驿站。他的哥哥马上住口,也像熊一样转过身去,跟在他背后走了。显然,伟大的古巴廖夫即使在祖国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影响。
庞巴耶夫慢吞吞地跟在两兄弟后面……李特维诺夫叫了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注视着,终于认出了李特维诺夫,他伸开两手向他扑了过去。他跑到马车跟前,一把抓住车门,就胸脯靠着门哭得涕泪俱下。
“得啦,得啦,庞巴耶夫。”李特维诺夫再三地说,探出身来拍拍他的肩膀。
但他仍在抽噎。
“瞧瞧……瞧瞧……到了什么地步……”他抽抽噎噎地说。
“庞巴耶夫!”两兄弟在屋里像打雷一样高声吼叫。
庞巴耶夫抬起了头,赶快拭去泪水。
“好呀,我亲爱的,”他低声地说,“刚说‘你好’就该说‘再见’了!……你听,他们在叫呢。”
“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李特维诺夫问,“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们叫的是个法国人呢……”
“我在他们那儿……管理家务,管家,”庞巴耶夫回答,手指着驿站那边,“为了开玩笑,我就变成了法国人。老兄,有什么法子!没饭吃,分文全无,不得不套上枷锁。顾不上自尊心了!”
“他早就回国了吗?他怎么能离开自己那些老伙伴呢?”
“嗐,老兄!如今一切都扔在一边了……气候变了……苏汉奇柯娃,玛特辽娜·库兹明尼施娜,简直是让他揪着脖子撵了出去。她悲悲切切地去了葡萄牙。”
“去葡萄牙?这不是荒唐吗?”
“不错,老兄,去了葡萄牙,带着两个玛特辽娜分子。”
“带着谁?”
“玛特辽娜分子,大伙都这样称呼她那一派的人。”
“玛特辽娜·库兹明尼施娜有派?人数多吗?”
“也只有这两个人。他回到这儿快半年了。别人都被压垮了,唯独他好好的。跟哥哥住在农村里,你就该听听他现在的……”
“庞巴耶夫!”
“来了,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来了。你呢,亲爱的,过得挺得意,蛮享福吧!哦,谢天谢地!你现在到哪儿去?……哦,没想到,没猜着……还记得巴敦吗?哎哟,那才叫好日子哪!对了,你还记得宾达索夫吗?想得到吗?他死啦。他当了消费税征收员,有一次在小饭铺里跟人打起来;人家用台球杆子打破了他的头。是的,是的,现在日子不好过!不过我还要说:罗斯……我们的这个罗斯啊!你就看看这一对蠢鹅吧!全欧洲也找不出这样的,真正的阿尔扎玛斯种!”
庞巴耶夫说完这句热情洋溢的话,马上跑进驿站,那里正叫着他的名字,肆无忌惮地辱骂着。
当天黄昏时分李特维诺夫到了达吉雅娜的村子。他从前的未婚妻的小屋坐落在小山岗上,四周都是新辟的花园,山下有一条小溪流过。这座小房也是新的,刚造好,隔着小溪和田野远远可以望见。李特维诺夫远在两里之外就看见它的尖顶阁楼和一排在夕阳里闪耀着红色余晖的小窗。他从最后一个驿站开始就已感到一种隐秘的激动,但此刻他简直是慌乱起来,一种多少有些惶恐的、愉快的慌乱。“她们会怎么接待我,”他想,“我又怎么见她们呢?……”为了排遣情怀,他跟车夫攀谈起来,这是个稳重的庄稼汉,蓄着银白胡子,他讨了三十里的车钱,其实这段路程还不到二十五里。李特维诺夫问他知不知道谢斯托娃家的女主人。
“谢斯托娃家的?怎么不知道!女主人心地好,没说的!还替我们庄稼人看病呢。我说的是真话。她们是医生!全区的人都来找她们。真的。不断地来。譬如说,要是有人生病,有人受了伤或是别的什么毛病,马上就去找她们,她们马上就给敷药,或是给药粉、药水——马上就好了,挺管用。可是不能送点什么表表谢意。我们,她们讲,这可不能答应,我们又不是为了钱。她们还办了一所学校……嗐,这可是个无用的东西。”
车夫说话的时候,李特维诺夫一直两眼盯着小屋……一位穿白衣服的女人走到阳台上,站着站着,又走进去了……“这莫非是她?”他的心怦怦直跳。“快!快!”他对车夫叫嚷着。车夫策马奔去。再过一会儿……马车驶进敞开的大门……台阶上已经站着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她忘情地拍着手连连叫喊:“我先认出来的,是我第一个认出来的!是他!就是他!……我先认出来的!”
李特维诺夫没等跑来的小厮替他打开车门,一步跳下车来,匆匆地拥抱了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然后奔跑进屋,穿过前厅,进了客厅……在他面前,站着羞答答的达吉雅娜。她那善良而温存的眼睛瞥了他一眼(她消瘦了一些,然而对她更合适),朝他伸出一只手来。但他并没有去握她的手,一下跪倒在她面前。她完全出乎意料,简直不知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好……热泪涌上她的眼睛。她吓了一跳,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光辉……“格里戈利·米哈依洛维奇,这是怎么了,格里戈利·米哈依洛维奇?”她说……而他仍然不停地吻着她的衣裾……感动地回忆起在巴敦,他也曾像这样跪倒在她足下……但那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达妮雅,”他反复地说,“达妮雅!你饶恕我了吗,达妮雅?”
“姑姑,姑姑,这是怎么啦?”达吉雅娜对刚刚走进来的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说。
“由他,由他去,达妮雅,”慈祥的老妇人回答,“你瞧,他来请罪了。”
然而应该到此结束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好添的,读者自己也能猜得到……但是伊琳娜如何了呢?
尽管她已经年满三十,还是那么娇艳迷人,数不清的年轻人爱上了她,还会有更多的人爱她,如果不是……如果不是……
读者,您是否乐意跟我们同上彼得堡,到当地最上等的一座巨厦去逗留片刻?您瞧,展现在您面前的是宽广而宁静的厅堂,装饰得——不能用富丽两字,这个形容词还太鄙陋——只能说是庄严堂皇。您心里觉不觉得有点自惭形秽呢?您该晓得,您走进了一座殿堂,一座供奉最高礼仪、博爱美德的殿堂,一句话,供奉的不是尘世所有的一切。一种神秘的、真正的神秘的静谧笼罩着您。天鹅绒的门帷,天鹅绒的窗帘,蓬松柔软的地毯,一切都像为了消除,为了软化各种各样的粗声大气和强烈的感受而特设的。精心悬挂的灯给人以庄重的感觉,纯正的香味浮动在窒闷的空气中,即便是桌上的茶炊也有节制,谦恭地咝咝作响。这座巨厦的主妇,彼得堡社会的女要人,讲起话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她说话总是如此,似乎屋里躺着一个濒死的病人。其他的贵妇都跟她学,说起话来低声悄语,而那个正在斟茶的她的妹妹,可以说完全是无声地翕动着嘴唇,使得坐在她前面的那个年轻人——一个偶然进入这座礼仪的殿堂的人——竟感到纳闷,她究竟要他干什么呢?可她已经是第六次对他轻声问道:“Voulez-vous une tasse de thé?”四下角落里还有一些仪表优雅的年轻男子,目光里闪耀着逢迎的谄媚,脸上流露出宁静、安详然而却是曲意奉承的神色,大量的奖章在他们胸前闪耀。谈话也是悄悄地进行着,涉及宗教和爱国、格林卡的《神秘之滴》、派往东方的使节、白俄罗斯兄弟教派和寺院,等等。偶尔有穿着镶银饰金的号衣的侍仆们在柔软的地毯上悄悄走过;每走一步,他们紧裹着丝袜的粗大的腿肚就无声地一抖,这种健壮的肌肉恭恭敬敬的抖动只是加深了壮丽、善意和虔敬的印象……这是一座殿堂!这是一座殿堂!
“您今天见过拉特米洛娃夫人了吗?”一位贵妇柔声问道。
“我今天在丽莎家遇见她,”女主人用风吹琴一样优雅的声音回答,“我为她惋惜……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elle n'a pas la foi。”
“是的,是的,”贵妇重复说……“我还记得,这是彼得·伊凡内奇对她的评论,他讲得对极了,qu'elle a……qu'elle a有刻薄损人的才智。”
“Elle n'a pas la foi,”女主人的声音像香炉里的烟一样飘散开来,“C'est une ame égarée。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
“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妹妹只是翕动嘴唇重复说。
就因这个缘故,年轻人不是全部都爱上伊琳娜……他们怕她……他们怕她那“刻薄损人的才智”。这形成了对她的一句流行的评语,这句话如同任何的一句话一样,含有部分的真理。而且不仅年轻人怕她,连成年人,地位很高的达官贵人,甚至宫廷命妇都畏惧她。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样准确而微妙地察觉到别人性格中可笑或浅薄的方面,也没有人能像她一样用令人忘不了的字眼来把人无情地辱弄……尤其使人难堪的是,这种刺人的字眼是出自芬香而美艳的嘴唇……很难说,这个灵魂里发生着什么,在她成群的崇拜者中间,连传说也不能断定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她的意中人。
伊琳娜的丈夫却在法国人所谓的荣耀之路上青云直上。胖将军超越了他,而谦逊的将军落后于他。在伊琳娜居住的那座城市里,还住着我们的朋友,索松特·波图金,不过他很少见到她,她已经没有特殊的必要跟他保持联系了……那个托他抚养的小姑娘,已经在不久以前死了。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天哪!这个穿着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睡裤、站在驿站台阶上破口大骂的先生,难道不是古巴廖夫先生吗?……不,这不是古巴廖夫先生……不过,简直像得惊人!……只不过这位老爷的嘴巴更大,牙齿更尖,沮丧的眼神更为凶狠,而且鼻子更大,胡子更浓,整个外貌更为肥大笨重,也更使人憎恶。
“混——账,混——账!”他凶狠地慢慢吼着,一张狼嘴张得老大,“讨厌的乡巴佬……瞧瞧……这就是大捧而特捧的自由……连马匹也弄不到……混账!”
“混——账,混——账!”这时从门后传来另一个声音,然后在台阶出现——穿着同样的灰色短外衣和宽大的睡裤——这次的的确确,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古巴廖夫先生本人,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古巴廖夫。“讨厌的乡巴佬!”他学着哥哥的腔调接着说(看来第一位先生就是他的大哥,替他管理田产的老派的爱打人的地主),“应该揍他们一顿,对准他们那副嘴脸揍。这是给他们的自由……叫他们撑死……自治!……我叫他们尝尝厉害!……对啦,这位麦歇罗斯顿到哪儿去啦?他在干什么?……这应该是他的事,这个好吃懒做的东西……简直叫人不得安生……”
“我不是早就对您说过了,老弟,”大古巴廖夫说,“他一点用都没有,地道的寄生虫!只有您,为了老交情……麦歇罗斯顿,麦歇罗斯顿先生!……你上哪儿去了?”
“罗斯顿!罗斯顿!”伟大的小古巴廖夫吼叫起来,“您好好地叫唤叫唤他,道利密东特·尼古拉伊奇老哥!”
“我正在叫他呢,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老弟。麦歇罗斯顿!”
“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传来一个匆匆忙忙的声音,接着从屋角跳出来了一个人——庞巴耶夫。
李特维诺夫差点要喊出声来。这个倒霉的热心人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轻骑兵的短外衣,袖子上满是破洞,一副寒酸相。他的相貌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口眼歪斜,都挤到一块,惊惶的双眼露出一种奴颜婢膝的恐惧,饥饿的驯服,然而染色的胡髭依旧翘在肿起的嘴唇上。古巴廖夫兄弟站在台阶上立刻同声将他辱骂。他站在他们下面,在泥泞之中,卑躬屈膝地弯着腰,使劲怯生生地赔着笑脸,便帽在通红的手指里捏成一团,两只脚交替地在地上踏着,嘴里喃喃说,马匹,嗯,马上就备好……但是这两兄弟不肯罢休,直到小古巴廖夫的眼睛终于看见了李特维诺夫为止,不知是因为认出了他,还是当着外人不好意思,反正他是突然像熊似的把脚跟一转,背过身去,用牙咬咬胡子,一瘸一跛地走进了驿站。他的哥哥马上住口,也像熊一样转过身去,跟在他背后走了。显然,伟大的古巴廖夫即使在祖国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影响。
庞巴耶夫慢吞吞地跟在两兄弟后面……李特维诺夫叫了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注视着,终于认出了李特维诺夫,他伸开两手向他扑了过去。他跑到马车跟前,一把抓住车门,就胸脯靠着门哭得涕泪俱下。
“得啦,得啦,庞巴耶夫。”李特维诺夫再三地说,探出身来拍拍他的肩膀。
但他仍在抽噎。
“瞧瞧……瞧瞧……到了什么地步……”他抽抽噎噎地说。
“庞巴耶夫!”两兄弟在屋里像打雷一样高声吼叫。
庞巴耶夫抬起了头,赶快拭去泪水。
“好呀,我亲爱的,”他低声地说,“刚说‘你好’就该说‘再见’了!……你听,他们在叫呢。”
“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呢?”李特维诺夫问,“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们叫的是个法国人呢……”
“我在他们那儿……管理家务,管家,”庞巴耶夫回答,手指着驿站那边,“为了开玩笑,我就变成了法国人。老兄,有什么法子!没饭吃,分文全无,不得不套上枷锁。顾不上自尊心了!”
“他早就回国了吗?他怎么能离开自己那些老伙伴呢?”
“嗐,老兄!如今一切都扔在一边了……气候变了……苏汉奇柯娃,玛特辽娜·库兹明尼施娜,简直是让他揪着脖子撵了出去。她悲悲切切地去了葡萄牙。”
“去葡萄牙?这不是荒唐吗?”
“不错,老兄,去了葡萄牙,带着两个玛特辽娜分子。”
“带着谁?”
“玛特辽娜分子,大伙都这样称呼她那一派的人。”
“玛特辽娜·库兹明尼施娜有派?人数多吗?”
“也只有这两个人。他回到这儿快半年了。别人都被压垮了,唯独他好好的。跟哥哥住在农村里,你就该听听他现在的……”
“庞巴耶夫!”
“来了,斯捷潘·尼古拉耶维奇,来了。你呢,亲爱的,过得挺得意,蛮享福吧!哦,谢天谢地!你现在到哪儿去?……哦,没想到,没猜着……还记得巴敦吗?哎哟,那才叫好日子哪!对了,你还记得宾达索夫吗?想得到吗?他死啦。他当了消费税征收员,有一次在小饭铺里跟人打起来;人家用台球杆子打破了他的头。是的,是的,现在日子不好过!不过我还要说:罗斯……我们的这个罗斯啊!你就看看这一对蠢鹅吧!全欧洲也找不出这样的,真正的阿尔扎玛斯种!”
庞巴耶夫说完这句热情洋溢的话,马上跑进驿站,那里正叫着他的名字,肆无忌惮地辱骂着。
当天黄昏时分李特维诺夫到了达吉雅娜的村子。他从前的未婚妻的小屋坐落在小山岗上,四周都是新辟的花园,山下有一条小溪流过。这座小房也是新的,刚造好,隔着小溪和田野远远可以望见。李特维诺夫远在两里之外就看见它的尖顶阁楼和一排在夕阳里闪耀着红色余晖的小窗。他从最后一个驿站开始就已感到一种隐秘的激动,但此刻他简直是慌乱起来,一种多少有些惶恐的、愉快的慌乱。“她们会怎么接待我,”他想,“我又怎么见她们呢?……”为了排遣情怀,他跟车夫攀谈起来,这是个稳重的庄稼汉,蓄着银白胡子,他讨了三十里的车钱,其实这段路程还不到二十五里。李特维诺夫问他知不知道谢斯托娃家的女主人。
“谢斯托娃家的?怎么不知道!女主人心地好,没说的!还替我们庄稼人看病呢。我说的是真话。她们是医生!全区的人都来找她们。真的。不断地来。譬如说,要是有人生病,有人受了伤或是别的什么毛病,马上就去找她们,她们马上就给敷药,或是给药粉、药水——马上就好了,挺管用。可是不能送点什么表表谢意。我们,她们讲,这可不能答应,我们又不是为了钱。她们还办了一所学校……嗐,这可是个无用的东西。”
车夫说话的时候,李特维诺夫一直两眼盯着小屋……一位穿白衣服的女人走到阳台上,站着站着,又走进去了……“这莫非是她?”他的心怦怦直跳。“快!快!”他对车夫叫嚷着。车夫策马奔去。再过一会儿……马车驶进敞开的大门……台阶上已经站着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她忘情地拍着手连连叫喊:“我先认出来的,是我第一个认出来的!是他!就是他!……我先认出来的!”
李特维诺夫没等跑来的小厮替他打开车门,一步跳下车来,匆匆地拥抱了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然后奔跑进屋,穿过前厅,进了客厅……在他面前,站着羞答答的达吉雅娜。她那善良而温存的眼睛瞥了他一眼(她消瘦了一些,然而对她更合适),朝他伸出一只手来。但他并没有去握她的手,一下跪倒在她面前。她完全出乎意料,简直不知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好……热泪涌上她的眼睛。她吓了一跳,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光辉……“格里戈利·米哈依洛维奇,这是怎么了,格里戈利·米哈依洛维奇?”她说……而他仍然不停地吻着她的衣裾……感动地回忆起在巴敦,他也曾像这样跪倒在她足下……但那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达妮雅,”他反复地说,“达妮雅!你饶恕我了吗,达妮雅?”
“姑姑,姑姑,这是怎么啦?”达吉雅娜对刚刚走进来的卡彼托琳娜·玛尔柯芙娜说。
“由他,由他去,达妮雅,”慈祥的老妇人回答,“你瞧,他来请罪了。”
然而应该到此结束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好添的,读者自己也能猜得到……但是伊琳娜如何了呢?
尽管她已经年满三十,还是那么娇艳迷人,数不清的年轻人爱上了她,还会有更多的人爱她,如果不是……如果不是……
读者,您是否乐意跟我们同上彼得堡,到当地最上等的一座巨厦去逗留片刻?您瞧,展现在您面前的是宽广而宁静的厅堂,装饰得——不能用富丽两字,这个形容词还太鄙陋——只能说是庄严堂皇。您心里觉不觉得有点自惭形秽呢?您该晓得,您走进了一座殿堂,一座供奉最高礼仪、博爱美德的殿堂,一句话,供奉的不是尘世所有的一切。一种神秘的、真正的神秘的静谧笼罩着您。天鹅绒的门帷,天鹅绒的窗帘,蓬松柔软的地毯,一切都像为了消除,为了软化各种各样的粗声大气和强烈的感受而特设的。精心悬挂的灯给人以庄重的感觉,纯正的香味浮动在窒闷的空气中,即便是桌上的茶炊也有节制,谦恭地咝咝作响。这座巨厦的主妇,彼得堡社会的女要人,讲起话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她说话总是如此,似乎屋里躺着一个濒死的病人。其他的贵妇都跟她学,说起话来低声悄语,而那个正在斟茶的她的妹妹,可以说完全是无声地翕动着嘴唇,使得坐在她前面的那个年轻人——一个偶然进入这座礼仪的殿堂的人——竟感到纳闷,她究竟要他干什么呢?可她已经是第六次对他轻声问道:“Voulez-vous une tasse de thé?”四下角落里还有一些仪表优雅的年轻男子,目光里闪耀着逢迎的谄媚,脸上流露出宁静、安详然而却是曲意奉承的神色,大量的奖章在他们胸前闪耀。谈话也是悄悄地进行着,涉及宗教和爱国、格林卡的《神秘之滴》、派往东方的使节、白俄罗斯兄弟教派和寺院,等等。偶尔有穿着镶银饰金的号衣的侍仆们在柔软的地毯上悄悄走过;每走一步,他们紧裹着丝袜的粗大的腿肚就无声地一抖,这种健壮的肌肉恭恭敬敬的抖动只是加深了壮丽、善意和虔敬的印象……这是一座殿堂!这是一座殿堂!
“您今天见过拉特米洛娃夫人了吗?”一位贵妇柔声问道。
“我今天在丽莎家遇见她,”女主人用风吹琴一样优雅的声音回答,“我为她惋惜……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elle n'a pas la foi。”
“是的,是的,”贵妇重复说……“我还记得,这是彼得·伊凡内奇对她的评论,他讲得对极了,qu'elle a……qu'elle a有刻薄损人的才智。”
“Elle n'a pas la foi,”女主人的声音像香炉里的烟一样飘散开来,“C'est une ame égarée。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
“她有刻薄损人的才智。”妹妹只是翕动嘴唇重复说。
就因这个缘故,年轻人不是全部都爱上伊琳娜……他们怕她……他们怕她那“刻薄损人的才智”。这形成了对她的一句流行的评语,这句话如同任何的一句话一样,含有部分的真理。而且不仅年轻人怕她,连成年人,地位很高的达官贵人,甚至宫廷命妇都畏惧她。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样准确而微妙地察觉到别人性格中可笑或浅薄的方面,也没有人能像她一样用令人忘不了的字眼来把人无情地辱弄……尤其使人难堪的是,这种刺人的字眼是出自芬香而美艳的嘴唇……很难说,这个灵魂里发生着什么,在她成群的崇拜者中间,连传说也不能断定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她的意中人。
伊琳娜的丈夫却在法国人所谓的荣耀之路上青云直上。胖将军超越了他,而谦逊的将军落后于他。在伊琳娜居住的那座城市里,还住着我们的朋友,索松特·波图金,不过他很少见到她,她已经没有特殊的必要跟他保持联系了……那个托他抚养的小姑娘,已经在不久以前死了。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