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故事大全 > 民间故事>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习俗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习俗

来源: 网络 作者: mimi文摘 时间: 2015-08-27 阅读: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节日。但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认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阴气重,中元节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月冤魂厉鬼游荡,夜晚野外阴气重
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望众鬼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不再骚扰人间活人
人们认为,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礼外,还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
鬼月四天,祭拜普渡风俗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开地门」的日子,需要祭拜。这一天鬼门关开,诸鬼来到凡间,就当是放暑假吧。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小祭就是简单卖点水果饼干。不管怎么样,就是表达一个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商号、衙门等单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月平安度过,别出什么灵异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即鬼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候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上街。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会,阴气最盛。同样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场所祭祀。
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关地门」。这一天是众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狱的日子。我们要善始善终,在这一天,也要祭祀,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
鬼月的20大禁忌,一定要注意!
1、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游。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明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11、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筷子插在饭中央。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5、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16、玩碟仙。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17、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18、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9、拔脚毛。俗话说:“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20、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 上一篇: 伏羲三次回阆中传说
  • 下一篇: 七月14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