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塘求藕记
来源: 故事会 作者: 未知 时间: 2019-11-18 阅读: 次
苏东坡被贬到广东惠州后,夫人朝云就病倒了。苏东坡只好就地招了一名厨子帮自己做饭。厨子名叫毕永强,20多岁。苏东坡见他天资聪颖,出口成章,所以很喜欢他。朝云病好以后,苏东坡就提拔毕永强做了书童。
刚开始,毕永强感激不尽,可过了几天,他发现苏东坡要他背的古文,他一篇也背不完整,便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偏偏苏东坡就认准了他是可造之材,不肯放弃他。
毕永强只好找到朝云诉苦,说:“夫人,您帮我想个办法吧,看能否说服老爷,让我回厨房继续当厨子?”
此刻,朝云正在切莲藕,她想了一会儿,说:“不如我们出去散散心吧,等老爷心情好时,我就提出把你调回厨房。我听说花县山清水秀,物产也丰富,好吃的素食多。你看,我手上这段莲藕就产自花县,是老爷的好友捎来的,叫京塘莲藕,说是供给皇宫的贡品,民间少有。”
毕永强说:“好啊,倒是巧了,我的远房堂哥就住在花县北兴镇的京塘村。每到冬至的前五六天,他们全村人都会到塘里挖藕,虽说是贡品,但也有一部分自己吃,或者卖给达官贵人,到时我们可以找他们买。”
苏东坡多次被贬,为了排解愁绪,就寄情于山水、美食、诗歌。听朝云说想去邻县游玩,顺便采购一些素食回来,苏东坡就欣然同意了。一行三人选在冬至前动身,路上走了两天,等到了花县京塘村,正赶上开塘,他们有幸看到了村民下塘挖藕的盛况。
种藕的池塘约有20亩,被当地村民称作老池塘。池塘里满是稀泥,人在里面无法正常行走,都是连滚带爬,但村民们却十分开心,个个喜笑颜开。
苏东坡见了,也想体验一下挖藕的感觉,却被毕永强阻止了。毕永强说:“老爷,我堂哥说了,这里的藕虽是野生的,但只归京塘村人所有,谁挖得多就归谁。您看,官府派人在这里收购,都是现银支付。您不是本村人,不能下到塘里,否则会犯众怒,我们还是直接找村民买藕吧。”
苏东坡远道而来,当然不甘心只是在岸上观看挖藕,但他又不想表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只能在那里闷闷不乐。
朝云找到毕永强的堂哥毕永发,问他有没有办法满足苏东坡的心愿。
毕永发说:“打前年起,我就把老池塘的藕移栽了几根到自家的小池塘里。苏大人若有兴趣,可以去我家的塘里挖藕。”
苏东坡收到毕永发的邀请,立刻答应了。他来到毕永发的塘边,三两下便脱掉衣服,跳到了塘里,开始挖起藕来,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泥人。
在毕永发的帮助下,苏东坡很快挖到了一根藕,但身上却越来越冷。毕永发的这个小池塘里,泥巴几乎没有温度,不像老池塘里人气旺,连泥巴都蒸腾着热气。
为了聚人气,毕永发又请了邻村的几个朋友来帮忙挖,凑了七八人,小池塘里还是越来越冷。朝云怕苏东坡冻病,就催他上岸,说已买了几根老池塘的藕,跟肉一起炖上了。
换了衣服以后,苏东坡兴趣不减,将毕永发的藕和老池塘的藕比来比去,发现两者看起来差不多。
毕永发热情地说:“这两种藕我都煮了,请大人尝下。虽然两者外观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味道却截然不同!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种子,只隔了一道田埂,长出来的藕却是两种口味?”
苏东坡来到毕永发家中,品尝了两种藕。他发现,老池塘的藕无论是炖汤,还是清炒,口味都很不错,吃了还想吃,但毕永发小池塘的藕则多了一丝涩味,少了一份清甜。
苏东坡问道:“老毕,你这小池塘的藕是否施过肥?老池塘的藕天生地长,吸收的是日月之精华,成就了藕的自然美味,我想是你人为干预得多了,反而扰乱了它的正常味道。”
毕永发细想一下,说:“我没有施过肥,顶多在喂鱼时,抛撒过饲料,大约是对水质产生了影响吧,但藕是长在塘底泥巴下的,怎么可能影响到呢?”
吃过饭以后,苏东坡一行返回,毕永发拿出一包干藕片,说:“这是去年冬至晒干了没有吃完的,要十八斤鲜藕才能晒出一斤干货来,这两斤就送给你们吃,女人吃了补气血,男人吃了壮阳补肾。”
朝云不想白要毕家的东西,硬给了毕家二两银子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苏东坡还在琢磨两种藕的差别从何而来。
朝云笑道:“老爷,毕永强就像是藕,他原来在老池塘里还能顺其天赋自然成长,成为美味,可是如果移栽到小池塘,味道就大不如前了。”
苏东坡反驳道:“你又来了!我是看他出口成章,不培养一下,只是让他做厨子,岂不是浪费人才吗!再说了,他和这藕没有可比性。”
朝云想了想,说:“其实我已经知道两种藕为什么会味道不同了,老爷只要肯让毕永强回厨房,我就告诉你两种藕为什么味道会不同!”
毕永强也在一旁帮腔说:“请老爷成全!”
苏东坡瞄一眼朝云,笑道:“看来这次出来,就是你打的鬼主意,哪里是要我尝藕这么简单。你说吧,毕永强愿意做什么都行,我不反对了。”
朝云笑着说:“其实来的路上,我是不知道有两种藕的,到了这里以后,我就看出区别了,后来跟村里的一位老奶奶聊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老池塘下面是一片天然温泉,不大不小20亩,池塘旁边的小池塘,是没有温泉滋养的,因此那藕就长得差一些,味道涩一些。这也是冬至来临前,村里人下塘挖藕不冷的原因,老爷你在小池塘不是快被冻坏了?”
“这天地万物,真是造化弄人,京塘莲藕,真是天生地长;京塘村呢,也算人杰地灵。虽然村里还没出什么大人物,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京塘村再普通,有了那口温泉滋养的藕塘,走遍全国也找不出第二家啊。仅这一奇,就让这个村不同凡响了。”苏东坡很是感慨,“我被贬来贬去,走南闯北,虽然生活清苦,倒是叫我长了许多见识!”
刚开始,毕永强感激不尽,可过了几天,他发现苏东坡要他背的古文,他一篇也背不完整,便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偏偏苏东坡就认准了他是可造之材,不肯放弃他。
毕永强只好找到朝云诉苦,说:“夫人,您帮我想个办法吧,看能否说服老爷,让我回厨房继续当厨子?”
此刻,朝云正在切莲藕,她想了一会儿,说:“不如我们出去散散心吧,等老爷心情好时,我就提出把你调回厨房。我听说花县山清水秀,物产也丰富,好吃的素食多。你看,我手上这段莲藕就产自花县,是老爷的好友捎来的,叫京塘莲藕,说是供给皇宫的贡品,民间少有。”
毕永强说:“好啊,倒是巧了,我的远房堂哥就住在花县北兴镇的京塘村。每到冬至的前五六天,他们全村人都会到塘里挖藕,虽说是贡品,但也有一部分自己吃,或者卖给达官贵人,到时我们可以找他们买。”
苏东坡多次被贬,为了排解愁绪,就寄情于山水、美食、诗歌。听朝云说想去邻县游玩,顺便采购一些素食回来,苏东坡就欣然同意了。一行三人选在冬至前动身,路上走了两天,等到了花县京塘村,正赶上开塘,他们有幸看到了村民下塘挖藕的盛况。
种藕的池塘约有20亩,被当地村民称作老池塘。池塘里满是稀泥,人在里面无法正常行走,都是连滚带爬,但村民们却十分开心,个个喜笑颜开。
苏东坡见了,也想体验一下挖藕的感觉,却被毕永强阻止了。毕永强说:“老爷,我堂哥说了,这里的藕虽是野生的,但只归京塘村人所有,谁挖得多就归谁。您看,官府派人在这里收购,都是现银支付。您不是本村人,不能下到塘里,否则会犯众怒,我们还是直接找村民买藕吧。”
苏东坡远道而来,当然不甘心只是在岸上观看挖藕,但他又不想表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只能在那里闷闷不乐。
朝云找到毕永强的堂哥毕永发,问他有没有办法满足苏东坡的心愿。
毕永发说:“打前年起,我就把老池塘的藕移栽了几根到自家的小池塘里。苏大人若有兴趣,可以去我家的塘里挖藕。”
苏东坡收到毕永发的邀请,立刻答应了。他来到毕永发的塘边,三两下便脱掉衣服,跳到了塘里,开始挖起藕来,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泥人。
在毕永发的帮助下,苏东坡很快挖到了一根藕,但身上却越来越冷。毕永发的这个小池塘里,泥巴几乎没有温度,不像老池塘里人气旺,连泥巴都蒸腾着热气。
为了聚人气,毕永发又请了邻村的几个朋友来帮忙挖,凑了七八人,小池塘里还是越来越冷。朝云怕苏东坡冻病,就催他上岸,说已买了几根老池塘的藕,跟肉一起炖上了。
换了衣服以后,苏东坡兴趣不减,将毕永发的藕和老池塘的藕比来比去,发现两者看起来差不多。
毕永发热情地说:“这两种藕我都煮了,请大人尝下。虽然两者外观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味道却截然不同!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同样的种子,只隔了一道田埂,长出来的藕却是两种口味?”
苏东坡来到毕永发家中,品尝了两种藕。他发现,老池塘的藕无论是炖汤,还是清炒,口味都很不错,吃了还想吃,但毕永发小池塘的藕则多了一丝涩味,少了一份清甜。
苏东坡问道:“老毕,你这小池塘的藕是否施过肥?老池塘的藕天生地长,吸收的是日月之精华,成就了藕的自然美味,我想是你人为干预得多了,反而扰乱了它的正常味道。”
毕永发细想一下,说:“我没有施过肥,顶多在喂鱼时,抛撒过饲料,大约是对水质产生了影响吧,但藕是长在塘底泥巴下的,怎么可能影响到呢?”
吃过饭以后,苏东坡一行返回,毕永发拿出一包干藕片,说:“这是去年冬至晒干了没有吃完的,要十八斤鲜藕才能晒出一斤干货来,这两斤就送给你们吃,女人吃了补气血,男人吃了壮阳补肾。”
朝云不想白要毕家的东西,硬给了毕家二两银子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苏东坡还在琢磨两种藕的差别从何而来。
朝云笑道:“老爷,毕永强就像是藕,他原来在老池塘里还能顺其天赋自然成长,成为美味,可是如果移栽到小池塘,味道就大不如前了。”
苏东坡反驳道:“你又来了!我是看他出口成章,不培养一下,只是让他做厨子,岂不是浪费人才吗!再说了,他和这藕没有可比性。”
朝云想了想,说:“其实我已经知道两种藕为什么会味道不同了,老爷只要肯让毕永强回厨房,我就告诉你两种藕为什么味道会不同!”
毕永强也在一旁帮腔说:“请老爷成全!”
苏东坡瞄一眼朝云,笑道:“看来这次出来,就是你打的鬼主意,哪里是要我尝藕这么简单。你说吧,毕永强愿意做什么都行,我不反对了。”
朝云笑着说:“其实来的路上,我是不知道有两种藕的,到了这里以后,我就看出区别了,后来跟村里的一位老奶奶聊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老池塘下面是一片天然温泉,不大不小20亩,池塘旁边的小池塘,是没有温泉滋养的,因此那藕就长得差一些,味道涩一些。这也是冬至来临前,村里人下塘挖藕不冷的原因,老爷你在小池塘不是快被冻坏了?”
“这天地万物,真是造化弄人,京塘莲藕,真是天生地长;京塘村呢,也算人杰地灵。虽然村里还没出什么大人物,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京塘村再普通,有了那口温泉滋养的藕塘,走遍全国也找不出第二家啊。仅这一奇,就让这个村不同凡响了。”苏东坡很是感慨,“我被贬来贬去,走南闯北,虽然生活清苦,倒是叫我长了许多见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