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抗日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的家乡为孔孟故地。他有着那一带人们“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的作风,所以张自忠从小就有一副侠义心肠。村里有些佃户家境贫寒,只能吃糠咽菜,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他们的糠窝头。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遇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整筐地买下来,让大伙分着吃,然后向母亲讨钱付账。家里有人责怪他,他则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买不起,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
张自忠从小就爱指挥小伙伴进行战斗,违令者,他还 会发脾气,瞪着乌亮的眼睛厉声斥骂,从小就树立了他的大将之风。
后来,张自忠跟随父亲来到江苏,他虽只有14岁,但身体较同龄人高大,一遇见恶霸欺辱百姓时,他总会出手帮忙。回老家临清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之后他跟随母亲生活,深受母亲的影响,一生为人正直、慷慨。
张自忠虽家境富有,但他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瓜分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身为中华儿女,见此状况孰能无动于衷?成年后的张自忠一是不愿在家被人养着,想要出去闯一翻事业,二是受当时环境影响,于是在1914年,他便投身到革命之中了。1916年,在车震的推荐下,张自忠投奔冯玉祥,开始了他真正的军旅生涯。对于张自忠来说,在这里,他找到了实现抱负的道路,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他埋头苦干,发奋进取,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
人的一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张自忠的一生也是如此。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他就像是一位传奇人物,在战场上战果累累,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将军。在卢沟桥事变后,卧病在床的张自忠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的良机。张自忠求和的态度,难免使人怀疑他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一时间,他变成了举国痛恨的卖国贼。
张自忠面临被人误解的人生低谷,他含着泪说:“如果委员长命令我回部队,我一定誓死以报国家。”
1938年,张自忠归队后,心中有无尽的疼痛在折磨着他,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被疑为“华北特号汉奸”的自己,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和打败仗的权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击日军,随时都要作好牺牲的准备。
或许是张自忠将军英勇的斗志,或许是因为他誓死效忠祖国的决心,在之后的战场上,他取得一次次的胜利:临沂大捷、鄂北大捷、襄东大捷……大家都承认了他,肯定了他,他是人民的好将军。
1940年,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了枣宜会战。此时的张自忠不顾部下再三劝阻,亲率两千多名士兵,东渡襄河,与敌人交锋。
也许是张自忠早有预感此去定是凶多吉少,平时着装朴实的他,在这一次出征之前,竟换上了自己的黄呢军装,这让送行的人都感到十分惊奇。之后他们才明白,他们的总司令早已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因为张自忠就在这场血腥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临死前,他向自己的副官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张自忠将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鲜血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心。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