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蒙恬幼年发明毛笔
蒙恬,战国末期齐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60年,从他的祖父蒙骜开始,世代为秦国重臣,蒙恬后来也成为秦国大将。公元前221年,蒙恬率众三十万北逐戎狄而威震匈奴,受到秦始皇尊宠,位至上卿。
蒙恬自幼机智聪敏,刻苦好学。据史书记载,我们今日用来写字的毛笔,就是他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发明的。
我 国在秦朝赢政之前,不论文人写字记事,还是学者著书立说,都是用锥刀把字刻在竹简上。仅仅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所用竹简就须用车拉。这样,不仅刻字费时费 力,而且携带也很不方便。就是这样一个今天看来很简单的问题,自远古黄帝创立文字到秦朝始皇帝以前的几千年中,没有任何人能想出办法解决,后来却被年仅十 岁左右的蒙恬,在一个偶然的发现中解决了。
约在公元前250年秋季的一天下午,蒙恬做完功课,练完武功,心情烦闷,由家人带着去郊外游玩。咸陽城外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燕声鸟语,顿时把小蒙恬吸引得兴奋不已。你看他,一会儿弯腰摘花,一会儿狂奔追蝶,一会儿捡石击水,一会儿又飞弹打鸟。
不 久,一只鸟被他的飞弹打中,落在了山坡上。家人惊呼道:“好功力!”言毕,飞速取回交给蒙恬。蒙恬接过一看,发现鸟的嘴中衔着一棵草。这棵草尖端有一些长 须,毛茸茸的,十分柔软。蒙恬觉得好玩,便也像鸟一样含在嘴中。那须经他口水一抿,便粘在了一起,像现在的毛笔头似的。蒙恬觉得好奇,就用这草再抿些唾 液,在手心中写字。笔画要粗能粗,要细能细,写出的水字既清晰,又好看。
他高兴极了,便又拔了些这种草,回去蘸着锅灰往竹简上写字,结果写 得又快又轻松。但是,草毕竟不耐用,往往写不了几个字须就断了;特别是草一干,更是易断,根本写不成字。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不久,他灵机一动,发现山 羊的毛须,像他用来写字的草须。于是,他便弄来一些羊毛,绑在一根很细的小木棍上,用来写字。过了些日子,他发现写在竹简上的字容易掉,便想到了在丝绢上 写。他觉得在丝绢上写的字不仅好看,而且耐用,还携带方便。蒙恬见此,高兴得跳了起来,并大声高呼:“我们不用再用刀刻字了,我们可以写字了,我们可以在 丝绢上写字了!”
蒙恬的祖父蒙骜知道后,为孙子的重大发现而高兴,立即将这喜讯报告了刚刚即位的秦庄襄王子楚。秦庄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遂将蒙恬召入宫中当众表演。表演非常成功,子楚和众大臣无不为其喝彩祝贺。
子楚对蒙恬大加赞赏之后,又令其继续改进。于是,正式用来写字的毛笔不久就问世了。两三年后,蒙恬发明的毛笔,被推广到了当时的齐、楚、燕、韩、魏等国,神童蒙恬的名字也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了各国。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