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故事书 > 灾难故事100篇

总理府的枪声

1984 年10 月31 日上午,一辆电视采访专车,从繁华热闹的新德里市区驶向印度总理府。车上乘坐的是爱尔兰著名影星乌斯蒂诺夫率领的电视小组。他们将在英迪拉·甘地总理官邸的花园里架设摄像机、摄影机和各种音响设备,准备在10 点钟采访这里的主人。这个电视小组不远万里而来,是专程为甘地夫人拍一部20 分钟的纪录片的。

英迪拉·甘地原来准备取消这次会见、因为她的孙子拉胡尔和孙女普里扬卡在头一天的交通事故中受惊,而他们的父亲拉吉夫·甘地在西孟加拉邦参加竟选活动未归。自幼饱尝孤独之苦的甘地夫人,对儿孙倍加爱抚,她本想留下陪伴孙儿孙女,但是这位在1964 年就担任内阁宣传部长的政治家,深知宣传机器的份量,于是忍痛改变初衷,准备接见客人。

这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很早起床,和孙儿们用过早餐后,这位刚毅自信的67 岁的女总理,身着橙黄色的莎丽服,在贴身保镖、锡克族警官本特·辛格陪同下,前往总理府办公室,商议访问内容。

印度的总理府,占地70 亩,这里环境优雅,芳香袭人,住宅部分与办公室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住宅坐落在总理府的东半部,办公室在西半部,总理官邸和总理住宅两座建筑相距几十米,中间是绿茵茵的草坪和雅致的花园,两部分之间由一长条矮灌木丛分隔,灌木丛中央有一座布满九重葛的拱门,有活动木栅充当闸门。

9 时18 分,甘地夫人在本特·辛格陪同下,轻轻推开住宅通往花园的大门,走下台阶,踏上花园中的一条砂石小道,来到拱门前,她永远也不会想到,此时的她,正在跨入地狱的门槛。

离拱门只有三步了。本特·辛格本能地低低喝了一声口令,拱门边的锡克族卫兵萨特万特·辛格倏地托起冲锋槍向总理致礼。

这是例行礼仪。每天,当甘地夫人走过这个拱门的时候,卫兵总要向她举槍行礼。今天,她不可能意识到她是最后一次接受别人向自己致敬了。

四周一片静谧,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鲜花的芳香与温馨,只有莎丽服在甘地夫人走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和跟在后面的本特·辛格的脚步声。

她和萨特万特·辛格并行了。

她轻步越过了卫兵。

这时候,一直跟在甘地夫人身后的本特·辛格突然加快了步伐,三步并作两步超越了甘地夫人。趁甘地夫人还没有从诧异中醒悟过来,他猛然转过身来,探手到头巾内抓出一枝左轮手槍;萨特万特·辛格也慌忙将刚竖起的冲锋槍平放,冲锋槍随即吐出长长火舌,横扫甘地夫人。

“哒哒哒哒..”骤然而起的一阵槍声划破了周围的寂静。甘地夫人只觉得猛然一震,脚下好像踩上了一大堆棉花,她努力使自己侧过身;她看到两只黑黝黝的槍口陰森森地对着她槍声又是一阵脆响,子弹像是一股冷风,凉冰冰地钻进她的胸腔,穿过她的肌体。

英·甘地总理一声不响地倒下了,仰面躺在铺满砾石的小道上,鲜血泉涌般地喷射出来,洒在橙黄色的莎丽服上。从此她生命之光在这条留下她无数足迹的花园小道上消失了。

听到槍声之后,英·甘地的大儿媳索尼亚光着脚从屋里冲出来。她刚送走婆婆去上班,这密集的槍声使她的第六感官意识到事情不妙,她急忙推开家门,沿着小道向总理官邸跑去,到拱门时,发现婆婆倒在血泊中。

与此同时,在总理办公室外等候甘地夫人的乌斯蒂诺夫摄影小组正在忙碌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槍声,他们驻足侧耳细听。乌斯蒂诺夫认为,总理府的花园哪来的槍声?大概是爆竹声吧?接着又是几声槍响和一阵喧闹,乌斯蒂诺夫这才断定是槍声!这位影星立即冲着槍声传来的方向,向出事地点跑去,沿途没有受到阻拦。因为现场混乱,警卫人员惊慌失措,东奔西跑,乌斯蒂诺夫赶到时,映入眼帘的情景使他惊呆了:10点钟准备接受他采访的英迪拉·甘地总理,此时已倒在血泊之中;她的大儿媳索尼亚和几个卫兵正围着她的身旁抢救。

甘地夫人的亲信助理达温早已赶到、在达温的指挥下,大家很快镇静下来。他们一方面客气地阻止乌斯蒂诺夫和摄影小组进入现场,直到5小时后,搞清他们没有拍摄足以作为证据的行刺过程才获准他们离去。另一方面,警卫执行操练得纯熟的应变计划。

4个警卫扛起血流如注的甘地夫人,由另6名警卫团团围绕,与达温和索尼亚一起跑向一辆白色的大型房车。这辆由印度出产的汽车,特为甘地夫人而制,除了防弹装甲之外,还有防弹轮胎。在车上,索尼亚让甘地夫人枕在膝上,搂着她的头。房车以警笛开路,飞驰到附近的全印医学研究院,这是印度最现代化、设备最完善的医院。一个由12人组成的医疗小组,早已接到了总理府保安主任通知,甘地夫人一抵达,立即送到8楼的外科手术室。

虽然甘地夫人送抵全印医学研究院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医疗小组仍然竭力抢救,希望制造奇迹。医疗人员首先给她接上俗称铁肺的人口呼吸器,为她取出胸、腹、腿内16个弹头。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不断为甘地夫人输血,由于伤口太多,血如泉涌,全印医学研究院血库的血很快便用完,要由其他医院赶快送过来。共用了88瓶○型血液。等到医院血库的同型血液都用尽时,医生向聚集在医院外面的群众呼吁捐血。有大约200个人拥向前来愿意捐血。

上午10时,甘地夫人的肺和肾终于停止功能。到了下午2时30分,医疗小组正式宣布她死亡。事实上,甘地夫人送抵全印医学研究院前已死亡,但医生正式宣布死讯时,在医院会议室等候消息的内阁部长,初步反应是不相信,继而痛哭流涕,如丧考妣。

设在内政部的应变小组,直到黄昏时分才公布甘地夫人的死讯,顿时,印度首都新德里一片愁云惨雾。

根据事后调查,这次“九重葛门之变”,是锡克教徒因为甘地夫人下令血洗金庙而采取的报复行动。

参与这次行刺陰谋的全是锡克教徒,大约6至12人,其中并无军人在内,除了一二个平民之外,全是信奉锡克教的北部旁遮普邦警务人员。

锡克族是印度的少数民族,他们信奉的锡克教是仅次于印度教的另一个主要宗教,教徒有400万人。这个教派出现干16世纪,创始人是那纳克。他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为一体,反对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徒终生不理发,不刮胡子,甩长巾裹头,他们性格刚毅,骠悍尚武,在印度军队的总人数中占十分之一。

锡克人名字后面都有“辛格”二字,意即“ 狮子”,象征勇敢凶猛;这个民族曾为印度独立作出巨大贡献。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2000多人中,他们占四分之三。在阿姆利则市,有一座通体镏金的寺庙,教徒们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它是锡克教徒最神圣的礼拜中心。从1982 年起,为争取旁遮普邦更大的自治权,锡克人同政府发生矛盾。同年10 月,锡克教领袖宾德兰瓦勒,在锡克教徒的活动中心阿姆利则金庙设立了总部,公开向印度政府挑战。金庙成了锡克人搞反政府暴力活动的据点。政府指责好斗的锡克人在金庙内储藏大批军火和窝藏犯罪分子。英·甘地总理曾多次同他们进行谈判,但均告失败。

1984 年4 月4 日,英迪拉·甘地宣布旁遮普邦为“危险的騷乱地区”,并调派了大批保安部队进驻旁遮普邦,维持这一地区的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天,宾德兰瓦勒就在金庙的集会上,号召锡克人“迎接这一挑战”,要求各村集资集物,准备抗击政府军的“侵略”。他对政府军的威胁不但不后退,反而采取以牙还牙行动。因此,印度的一家报纸评论,印度政府对旁遮普邦实行军事管制并武装包围金庙,“实际上是为了对付一个人——宾德兰瓦勒”。

1984 年6 月2 日,印度政府宣布出动陆军部队,控制旁遮普邦的局势。

几万名全副武装的政府军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阿姆利则金庙发动了猛烈攻击。一时间,槍声震天,血肉横飞,几千名锡克教徒顿时饮弹身亡。

金庙被血洗了,武装分子在宾德兰瓦勒的指挥下,利用塔楼顶部的有利地形拼死抵抗。每一座建筑都要经过激烈争夺才能易手。直到7 日黎明,政府军才攻克了这座三层楼的建筑;宾德兰瓦勒在进行殊死抵抗后,被迫自杀了。

在进攻金庙的同一天,印度军队还对旁遮普邦的30 处锡克教寺庙同时采取了行动。占领金庙后,又对武装分子进行搜捕。被捕人数多达700 人。

自从血洗金庙以来,一些锡克教徒发誓要进行血的报复。他们扬言,要用印度教徒的血,来祭祀他们的圣宾德兰瓦勒和死去的兄弟姐妹们。他们首先选中的是英迪拉·甘地夫人,其次是她的长子拉吉夫和总统宰尔·辛格。

宰尔·辛格也是个锡克教徒,他之所以被列入暗杀名单之中,是因为愤怒的锡克教徒指责他事前并没有制止血洗金庙的行动,事后不仅没有支持赐克教,反而站在甘地夫人的立场上。

金庙事件后,暗杀总理的谣言不胫而走,这位态度强硬的总理听到传言后,似乎不太在意。只是负责甘地夫人安全的保安首长,已把原来的锡克教徒为主的特别警卫队撤换大部分,只留下少数锡克教徒。这些获得留在总理府的特别警卫队中的锡克教徒,都被认为是忠心耿耿的人。

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辛格,是留用的少数几个锡克教徒中的两个。

这两个人不仅获得警卫队指挥官信任,也获得甘地夫人信任。但是在他俩眼里,英迪拉已不再是个受人尊敬的总理。因为她下令杀死了几千名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杀害了他们最崇拜的圣宾德兰瓦勒,烧毁了锡克教徒的圣地金庙,对锡克人犯下了血腥罪行。他们暗自下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杀死甘地夫人,为金庙事件雪耻。

宗教,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力量;宗教掀起的狂热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

在此之前,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辛格一直在寻找机会。第一次行动安排在10 月14 日。他们计划是本特·辛格上岗前将一颗手榴弹藏在大包头布里,当甘地夫人中午从办公室出来回家吃饭时,向她扔过去。但那天甘地夫人正好有事,一直到本特·辛格下岗她也没走出办公室。第二次行动安排在10 月27 日,但又未成功,正当本特·辛格想动手时,附近走来了几个人。

本特·辛格不愿滥杀无辜,因此只得作罢。

昨天下午,本特·辛格作好第三次安排。他已经打听到,第二天早上9 点半左右,甘地夫人要在办公室接待客人。他决定在甘地夫人去办公室的路上行刺。

本特·辛格原定于10 月31 日星期三下午,在总理府执行警卫任务。萨特万特·辛格原定也在同一天上午在总理府担任站岗警卫任务。两人在同一天值勤,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惜只是未能在同一时间值勤。结果还是经验丰富的本特·辛格想出计谋。

本特·辛格先以私人事务为理由,与一个原定上午值勤的警卫调班。这样,本特·辛格便可与他的同谋萨特万特·辛格同在上午值班。

接着,本特·辛格利用他的年资和官阶,取得他可以随意在总理府内走动的差事。对于他的同胞来说,本特·辛格星期三值班和调差,并无不寻常之处。

几个月前,金庙事件之后,一个外国记者目睹甘地夫人的警卫之中有锡克教徒时,曾询问她是否觉得安全。甘地夫人的答复是,夸赞随侍在她身旁的本特·辛格忠心耿耿。直至在遇刺前不久,情报首长接获关于锡克教徒的情报后,建议甘地夫人更换警卫队中的锡克教徒时,仍遭甘地夫人的拒绝。

甘地夫人与本特·辛格相识将近8 年,对他完全信任,信任程度达到经常差遣本特·辛格驾车接送她的孙儿孙女上学的程度。

本特·辛格的同谋萨特万特·辛格,在实行暗杀之前两天才销假恢复执勤。萨特万特·辛格原籍旁遮普邦古达期普市,该市是死硬派锡克教领袖班达伦华尔支持者的根据地。班达伦华尔在印度军队强攻金庙时丧生后,他的徒众都跑到古达期普。萨特万特·辛格度假期间耳闻目睹印度军队的暴行之后,义愤填膺,与本特·辛格一拍即合,准备了这次暗杀行动。他在这天早晨值班时,向上司表示自己拉肚子,要求在总理府其中一幢建筑物附近站岗,以便他需要时可以使用卫生间。结果萨特万特·辛格如愿以偿,被分派在办公室与住宅之间的九重葛门下站岗。

就这样,当10 月31 日上午,本特·辛格同甘地夫人走过住宅草坪,来到拱门时,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发生了。

甘地夫人倒下来,她生命之火被自己的贴身警卫无情地熄灭了。

值得一提的是,暗杀事件一发生,保安部门立即行动。在现场,除了遇刺倒下的甘地夫人之外,还有当场被击毙的本特·辛格的尸体。在拱门值班的萨特万特·辛格也受到重伤躺在那里。事件的唯一外围见证人彼得·马斯蒂诺夫首先受到盘查。他回忆说,一阵急促的槍声后,又听到一阵槍声。他分析,凶手可能是抓起来后被打死打伤的,显然是为杀人灭口。本特·辛格这个33 岁的锡克侍卫官,是甘地夫人最信任的保镖之一,为什么他率先下手行刺,而又是谁当场将他击毙?是否有大人物参与策划,是否有外国背景?

这一系列疑团都是由于主犯当场被击毙,给历史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另外,锡克人仇恨英迪拉·甘地政府已有数年之久,令人不解的是,她为什么对身边那么多锡克卫士没有提防?如果她有先见之明,将锡克卫士撤换,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次杀身之祸。公众舆论对此说法不一。总统宰尔·辛格是个老国大党人,与尼赫鲁祖孙三代关系密切。当年甘地夫人极力把他推上总统宝座,不仅仅由于这一点。她知道,他是个锡克人,而锡克之乡的旁遮普邦局势动荡。有人认为甘地夫人失策之处,是她过于自信,把宰尔·辛格的桥梁作用看得过重。另外,金庙流血事件后,锡克人同政府的矛盾日益加剧,但为了国家的安定,甘地夫人不想在一些小事情上再伤害锡克人的感情。但这样反而纵容了锡克人。因此,有人说,甘地夫人是被自己的姑息态度和政治手腕葬送掉的。

就在甘地夫人遇难当天下午,正在西孟加拉邦参加竞选活动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匆匆赶回新德里。母亲饮弹身亡使拉·甘地极度悲愤,他惊魂未定便参加了国大党政府召开的紧急内阁会议。会上,拉吉夫·甘地被推举出任新总理,成了尼赫鲁家族的第三代印度领导人。

新总理拉吉夫·甘地青年时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从政前是飞机驾驶员。他喜欢干实业,从来和政治没有缘份。他的弟弟桑贾伊·甘地则不同,他有和母亲同样的气质,在他身上,遗传着母亲同样的政治才干。

知子莫如母,甘地夫人早就选中次子进行培养,希望他将来接班掌权,以维持尼赫鲁家族对印度的统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甘地夫人精心培植这株政治幼苗时,桑贾伊却不幸于1980年驾驶滑翔机时坠机身亡。

小儿子桑贾伊的过早夭折,使甘地夫人悲伤之至,她只好另选他人接班掌权。甘地夫人终于说服老实忠厚的长子拉吉夫弃业从政。拉吉夫做了母亲的助手。

母亲遇刺后,年仅40岁的拉吉夫·甘地在全国一片騷乱中,毫无精神地走马上任,成为这个有7亿人口的文明古国独立后的第4任总理。

不出当局所料,总理遇刺,在全国尤其是新德里引起一片騷乱,烧、杀、抢事件屡屡发生。人们一见锡克人就打,甚至把锡克人从汽车里拖出来,活活打死。新德里到处充满了仇恨的情绪,锡克人汽车被烧毁,商店被洗劫一空。当时的印度报道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三”。

面对这种局面,新总理当晚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紧急呼吁全国各阶层人民,在这“极度悲痛的时刻”,保持镇定和最大限度的克制,恳求各政党、各教派协助政府渡过难关,维护印度的完整和荣誉。

英迪拉·甘地的灵堂设在她先父、已故印度总理尼赫鲁纪念馆。

11月1日,即遇刺的第二天,她的遗体在她儿子的护送下,用装饰着鲜花的炮车从官邸运到纪念馆。遗体上覆盖着印度三色国旗。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和副总统首先前来吊唁,并献上花圈;接着而来的是政府内阁成员和各界社会名流。

在整个瞻仰遗体期间,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川流不息,人们为印度失去一位杰出的总理而悲痛万分同时又为这令人发指的暴力行为深恶痛绝。

轮流守灵的还有甘地夫人的儿孙们。她生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无限的感情,就在遇刺的早上还与儿孙同桌进餐。

11月3日是英迪拉·甘地总理举行国葬的日子。国葬仪式是典型的印度教徒的宗教仪式,在新德里附近的米木拿河边,离她父亲尼赫鲁火葬不远的和平森林里举行。

这一天上午,灵车从尼赫鲁纪念馆开出来,在拥挤不堪的大街上缓缓移动。前来送葬的60多万人使灵车几乎无法通行。人群中有的愤怒。有的哭泣,更多的是悲哀。灵车在12公里的路程上竟然走了三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时,米木拿河畔10英尺高的灵台上,已经架好下包括檀香木在内的200多公斤柴火。甘地夫人的家庭牧师主持了她的葬礼。这位牧师,20年前为她的父亲尼赫鲁,4年前为她的儿子桑贾伊主持了同样的葬礼。

下午3时50分,火葬仪式正式开始。甘地夫人的遗体被送上柴堆,在吠陀经的朗读声和低回、悲壮的哀乐声中,长了拉吉夫·甘地手持火种,围绕母亲的遗体走了七圈,然后将柴堆点燃。尸体随着柴堆缓缓燃烧,化作缕缕青烟,悠悠然向太空飘去。

亲属们放声痛哭。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和副总统以及政府高级官员都默哀致敬,祝愿甘地夫人不朽的灵魂得到自由。参加葬礼的5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特使,也模仿着亲友和印度官员的做法,每人手中拿着一片草叶,依次向燃烧着的柴堆投放,绕灵台转一圈,向死者表示最后的敬意。

柴堆和遗体继续燃烧,人们神情专注地肃立在周围,望着袅袅升空的青烟,不由追忆这位政治英才杰出的一生:英迪拉1917年11月19日生于印度北方邦的圣城阿拉哈巴德市,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她家是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族,她祖父是著名的大律师。英迪拉的童年正处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动荡岁月之中,祖父母和父母经常被捕入狱,不满5岁的英迪拉经常到监狱去探视亲人,政治过早地来到了她稚嫩的心田。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英迪拉从小立志从政,对于家庭琐事,甚至婚姻大事都毫无兴趣。后来,青年律师费罗兹·甘地闯入她的家庭,并经常出入尼赫鲁家,受到了她父母的赏识和好感。1942年英迪拉与费罗兹举行了婚礼,二人刚度完蜜月,又因参加独立运动而双双被捕。1960年,费罗兹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1947年,尼赫鲁出任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英迪拉作为父亲的助手和总理官邸女主人的双重身份,开始参政。在国内,她主持总理官邸事务,起着“第一夫人”(她母亲在她19岁时不幸早逝)的作用;在国际上,她随父亲出访许多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她见过蒋介石、西哈努克和杜鲁门总统,后来随父访华,会见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又随父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万隆会议。

1964年,尼赫鲁总理病逝。英迪拉·甘地担任了夏斯特里政府的宣传广播部长。 1966年,夏斯特里总理病逝,英迪拉·甘地竞选获胜,当上了印度历史上第三任总理。这位“第一千金”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当权12年后于1977年大选失利后下台。

1980年,她东山再起,在人民院大选中以绝对多数的优势击败对手,再度出任总理,直到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英迪拉·甘地从政40年,先后担任总理近17年,如果说,她的家族在打下江山之前,为印度摆脱殖民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的话,那么,仙本人则为巩固印度的独立,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献出了全部心血。

灵台上的青烟持续了一天多。火化完毕后,牧师将圣水洒在骨灰上,冷却的骨灰分别装入31只骨灰瓮中,然后撒在印度各地,以了却这位政治家的报国心愿。

人们还没有忘记,在总理遇刺的前一天晚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她曾这样宣称:“我的每一滴血将会贡献给国家的成长、壮大与强盛。”这番好像和国人诀别的豪言壮语,确实反映了这位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英迪拉·甘地的性格以“强硬”而著称,她的名言是:“我是怎么样的人便是怎么样的人,没有人可以改变我,我无惧也无悔。”她曾这样为自己辩护说:“有人认为女人体力上的耐力比男人差,然而我肯定比我周围的男人更强。”但遗憾的是,这位铁腕女总理驰骋政坛40 年,最后倒在自己认为“最安全”的总理府。

甘地夫人一家的悲剧,并没因她的遇刺身亡而结束。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在接任总理的几年之后,也于1992 年遇刺身亡。拉·甘地比他母亲死得更惨:他是在竞选饼程中,一名据说是受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游击队指使的年轻女子,在向拉·甘地总理献茉莉花环时,弯腰吻他的脚时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烈性炸药..政治斗争太残酷无情了,因此拉·甘地的遗孀发誓说,甘地家的人从今以后再不从政了。

(贺兰)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