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萧珊的爱情名人爱情故事
来源: 故事会 作者: 未知 时间: 2014-06-23 阅读: 次
巴金读书的时候就想高中毕业要考上北大,但后来由于家里的某种原因他没有实现上北大的理想。之后,他到了法国去留学,写的一篇题为《家》的小说,这小说很受青年人的喜欢,很多女孩都写信给他。但在这些来信中,有一个叫萧珊的女孩很特别。一是她经常的写信给巴金,在信中还问起他的生活情况。其次,就是她每次在信后面的署名都和别人不一样,一般人家都是落自己的名字,而她只是落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后来那女孩提出要和巴金见面,巴金知道那女孩有些喜欢上自己了,就有些不愿见她,因为他觉得她还小,还是个学生,自己又比她大很多。加上他当时也不想谈及感情方面的事,但那女还一再的要见他,还说她现在被学校开除了,要他给她指点方向。巴金知道了她这种情况之后就答应了见她。并把地点约在了上海的一家很有名气、一些有名的文人都经常去的S酒楼。
女孩很漂亮,只是带有丝丝的忧郁。巴金问她为什么会被学校开除?女孩就说是因为她接触了社会上的一些“思想份子”。巴金知道学校指的那些“思想份子”都是一些爱国的进步青年。
但他还是劝她继续上学,要她转到另一所学校去读书。女孩不想上学想走向社会,巴金就说社会很复杂,一个女孩子还不能适应,说她多学了知识将来才好为国家作贡献。
最后女孩就听了他的继续上学,读书。
通过这次见面之后,他们相互间的通信就更频繁了。写信多了,在女孩的心里,由开始的喜欢也变成一种爱了。心里有了爱情,对他就更是关心了,就经常的到巴金家里去,要是他不在,就给他留纸条。。。。。。
巴金每次晚上回家听到佣人说萧珊来了,他就会很是高兴地看她给他留的纸条。
1937年,上海被日本人沦陷。巴金主编的《烽火》要转移到广州。萧珊知道后就要跟巴金一起去广州。为此,她母亲还特意请了巴金在一家酒楼吃饭。
萧珊的妈妈当时还年轻,比巴金只大几岁,因为巴金比萧珊大13岁,她妈妈就把头发盘着,故意打扮得自己显得老一些。
萧珊的妈妈见到巴金很是高兴,因此在一起吃饭他们三个人都吃得很开心。
萧珊说要跟巴金一起去广州,她妈妈就当着巴金的面点头同意了。那次酒楼的吃饭,也就成了巴金和萧珊的订婚宴。
就这样,巴金和萧珊就真正的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只是在广州不久又去了桂林。
1943年,才和萧珊结婚。
巴金不像其他的作家,喜欢把自己的爱情写出来,但后来看到怀念他妻子的那篇文章时,也就使我读懂了他们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没有浪漫,只是彼此牵着对方的心而真爱一生。。。。。。
最近拜读巴金的《爝火集》,《怀念萧珊》一文让我记忆犹新。1936年,三十二岁的巴金凭借《家》蜚声文坛。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多如牛毛。其中一个总是署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孩就是萧珊,当时十八岁。一个是而立之年的文坛宿将,一个是豆蔻华年的文学新秀。共同的志趣爱好,十四岁的年龄差距,让巴金对这份感情怀着堤防和困顿。可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萧珊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患难见真情。1944年5月1日,两情若是久长时,就一定要朝朝暮暮——巴金和萧珊正式结婚了。
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二十八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在“文革”中,两人唇齿相依,互相关怀,在动荡的年代续写着爱情的坚贞。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盘问拷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低下了头。一个铮铮铁汉,百炼钢顿时化成了绕指柔,肝胆欲摧。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叨着巴金的名字。天若有情天亦恼,夫妻恩爱成沧桑。萧珊去世后,巴金把她的骨灰就放在自己的卧房,巴金的床头摆满了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一往情深深几许?个中缘由天地知!
萧珊与巴金用真情谱写着真爱。时隔六年,巴金举起痛不欲生的笔,怀着满腔悲愤,写下了《怀念萧珊》。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巴金对萧珊的念念不忘、恋恋不舍。用巴金的话说,他不是用文字在感人,而是让萧珊的言行在感人。无疑,萧珊与巴金的阴阳两隔并不能隔断他们的恩爱缠绵。不求曾经拥有,但求天长地久。巴金对萧珊的爱是一生一世的,我坚信,在天堂里的萧珊也肯定深深地爱着巴金,因为爱无国界,爱无时限,爱在心间!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想想巴金与萧珊的百年好合,我们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爱情弥足珍惜呢?好多事情物是人非之后,才能想到他们的举足轻重,与其面对着斯草、斯木、斯人、斯事作一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倒不如好好把握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花好月圆”!
从白蛇许仙的断桥相会,到孟姜女哭倒长城;从牛郎织女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登仙。爱情作为永恒的时代主题历久弥新。为爱至死不渝,为爱舍生忘死。爱情何尝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士啊!有人说大象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勇士,可在爱情面前,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爱情的力量可以催进生存,可以召唤死亡!撼山易,撼爱情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千百年来,苏轼的这首《江城子》,读来总让人若有所思。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一种境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境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一种境界,但谁能肯定地说哪种最高呢,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陆游与唐琬,都历经了生生死死,让爱情凝结着厚重,享受着尊贵。但是现在,我们红尘中的俗人,虽然也尝试着爱情和幸福,可又有多少爱情经受得了生死两相依的考验,堪称得起永浴爱河、永结同心的经典呢?当然,对于我们,也不必追求爱到“直教人生死相许”,相爱着的双方彼此珍惜彼此,彼此认同彼此就已经足够了。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婚多年,她早已习惯了他的鼾声,而没结婚之前她是有一点动静也不能入睡的,可后来变成了没有他的鼾声不能入睡!这也许就是爱的感知,爱的炉火纯青的一种境界吧!
爱情可以不问对错,但爱情至少要喜悦快乐。有人说五百年前的一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对于回了五百年眸才能换来的爱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性情男女们,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恩后太阳升。我们何不痛痛快快修一回呢?
------------------------------------
怀念萧珊·巴金
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想尽办法一直到逝世前三个星期,靠开后门她才住进医院。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肠癌变成了肝癌。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后才褪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
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
“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在“牛棚”里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联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群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她说“日子难过”,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示众”,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著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让上海戏剧学院“狂妄派”学生突然袭击、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在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张揭露她的所谓罪行的大字报。幸好当天夜里我儿子把它撕毁。否则这一张大字报就会要了她的命!
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我看出来她的健康逐渐遭到损害。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怎样能使它平静!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进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进南湖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
后来那女孩提出要和巴金见面,巴金知道那女孩有些喜欢上自己了,就有些不愿见她,因为他觉得她还小,还是个学生,自己又比她大很多。加上他当时也不想谈及感情方面的事,但那女还一再的要见他,还说她现在被学校开除了,要他给她指点方向。巴金知道了她这种情况之后就答应了见她。并把地点约在了上海的一家很有名气、一些有名的文人都经常去的S酒楼。
女孩很漂亮,只是带有丝丝的忧郁。巴金问她为什么会被学校开除?女孩就说是因为她接触了社会上的一些“思想份子”。巴金知道学校指的那些“思想份子”都是一些爱国的进步青年。
但他还是劝她继续上学,要她转到另一所学校去读书。女孩不想上学想走向社会,巴金就说社会很复杂,一个女孩子还不能适应,说她多学了知识将来才好为国家作贡献。
最后女孩就听了他的继续上学,读书。
通过这次见面之后,他们相互间的通信就更频繁了。写信多了,在女孩的心里,由开始的喜欢也变成一种爱了。心里有了爱情,对他就更是关心了,就经常的到巴金家里去,要是他不在,就给他留纸条。。。。。。
巴金每次晚上回家听到佣人说萧珊来了,他就会很是高兴地看她给他留的纸条。
1937年,上海被日本人沦陷。巴金主编的《烽火》要转移到广州。萧珊知道后就要跟巴金一起去广州。为此,她母亲还特意请了巴金在一家酒楼吃饭。
萧珊的妈妈当时还年轻,比巴金只大几岁,因为巴金比萧珊大13岁,她妈妈就把头发盘着,故意打扮得自己显得老一些。
萧珊的妈妈见到巴金很是高兴,因此在一起吃饭他们三个人都吃得很开心。
萧珊说要跟巴金一起去广州,她妈妈就当着巴金的面点头同意了。那次酒楼的吃饭,也就成了巴金和萧珊的订婚宴。
就这样,巴金和萧珊就真正的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只是在广州不久又去了桂林。
1943年,才和萧珊结婚。
巴金不像其他的作家,喜欢把自己的爱情写出来,但后来看到怀念他妻子的那篇文章时,也就使我读懂了他们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没有浪漫,只是彼此牵着对方的心而真爱一生。。。。。。
最近拜读巴金的《爝火集》,《怀念萧珊》一文让我记忆犹新。1936年,三十二岁的巴金凭借《家》蜚声文坛。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多如牛毛。其中一个总是署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孩就是萧珊,当时十八岁。一个是而立之年的文坛宿将,一个是豆蔻华年的文学新秀。共同的志趣爱好,十四岁的年龄差距,让巴金对这份感情怀着堤防和困顿。可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萧珊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患难见真情。1944年5月1日,两情若是久长时,就一定要朝朝暮暮——巴金和萧珊正式结婚了。
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二十八年,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在“文革”中,两人唇齿相依,互相关怀,在动荡的年代续写着爱情的坚贞。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盘问拷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低下了头。一个铮铮铁汉,百炼钢顿时化成了绕指柔,肝胆欲摧。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叨着巴金的名字。天若有情天亦恼,夫妻恩爱成沧桑。萧珊去世后,巴金把她的骨灰就放在自己的卧房,巴金的床头摆满了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一往情深深几许?个中缘由天地知!
萧珊与巴金用真情谱写着真爱。时隔六年,巴金举起痛不欲生的笔,怀着满腔悲愤,写下了《怀念萧珊》。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巴金对萧珊的念念不忘、恋恋不舍。用巴金的话说,他不是用文字在感人,而是让萧珊的言行在感人。无疑,萧珊与巴金的阴阳两隔并不能隔断他们的恩爱缠绵。不求曾经拥有,但求天长地久。巴金对萧珊的爱是一生一世的,我坚信,在天堂里的萧珊也肯定深深地爱着巴金,因为爱无国界,爱无时限,爱在心间!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想想巴金与萧珊的百年好合,我们是否也应该对自己的爱情弥足珍惜呢?好多事情物是人非之后,才能想到他们的举足轻重,与其面对着斯草、斯木、斯人、斯事作一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倒不如好好把握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花好月圆”!
从白蛇许仙的断桥相会,到孟姜女哭倒长城;从牛郎织女的夫妻双双把家还,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登仙。爱情作为永恒的时代主题历久弥新。为爱至死不渝,为爱舍生忘死。爱情何尝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士啊!有人说大象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勇士,可在爱情面前,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爱情的力量可以催进生存,可以召唤死亡!撼山易,撼爱情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千百年来,苏轼的这首《江城子》,读来总让人若有所思。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一种境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境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一种境界,但谁能肯定地说哪种最高呢,那些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陆游与唐琬,都历经了生生死死,让爱情凝结着厚重,享受着尊贵。但是现在,我们红尘中的俗人,虽然也尝试着爱情和幸福,可又有多少爱情经受得了生死两相依的考验,堪称得起永浴爱河、永结同心的经典呢?当然,对于我们,也不必追求爱到“直教人生死相许”,相爱着的双方彼此珍惜彼此,彼此认同彼此就已经足够了。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婚多年,她早已习惯了他的鼾声,而没结婚之前她是有一点动静也不能入睡的,可后来变成了没有他的鼾声不能入睡!这也许就是爱的感知,爱的炉火纯青的一种境界吧!
爱情可以不问对错,但爱情至少要喜悦快乐。有人说五百年前的一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对于回了五百年眸才能换来的爱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性情男女们,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恩后太阳升。我们何不痛痛快快修一回呢?
------------------------------------
怀念萧珊·巴金
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想尽办法一直到逝世前三个星期,靠开后门她才住进医院。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肠癌变成了肝癌。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后才褪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
那里只有一个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
给人当作“罪人”和“贼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
“坚持就是胜利。”我说“日子难过”,因为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在“牛棚”里面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联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这个时候大规模的群众性批斗和电视批斗大会还没有开始,但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她说“日子难过”,因为她给两次揪到机关,靠边劳动,后来也常常参加陪斗。在淮海中路“大批判专栏”上张贴着批判我的罪行的大字报,我一家人的名字都给写出来“示众”,不用说“臭婆娘”的大名占着显著的地位。这些文字像虫子一样咬痛她的心。她让上海戏剧学院“狂妄派”学生突然袭击、揪到“作协分会”去的时候,在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张揭露她的所谓罪行的大字报。幸好当天夜里我儿子把它撕毁。否则这一张大字报就会要了她的命!
人们的白眼,人们的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我看出来她的健康逐渐遭到损害。表面上的平静是虚假的。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她怎么能遮盖住!怎样能使它平静!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然而她看到我的问题一天天地变得严重,上面对我的压力一天天地增加,她又非常担心。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进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进南湖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
猜你喜欢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