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12章 精神疾病并不难治
第12章 精神疾病并不难治
您真的不要小看营养学,太多人把家中“科学饮食”看作是营养学,把医院的营养配餐看作是营养学,其实他们不过是营养学中的冰山一角,只有把营养学上升到“营养医学”或叫“营养治疗学”的高度,真正用营养学的知识维护健康治疗疾病,才能还给营养学本来的面目。而且笔者认为营养医学比营养治疗学的称呼更贴切,因为前者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营养学非常博大精深,透过这本书您可能觉得营养学很简单,是的,营养学有简单的一面,只要您张嘴把营养素吃进去,您就已经用营养学维护健康了。但营养学也有极其复杂深奥的一面,复杂到人体有多复杂,营养学就有多复杂。
营养学渗透到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您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想法都跟营养有直接关系。表面上看,生活中似乎有很多突发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偶然事件,其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偶然事件,全是必然。比如撞车,怎么撞的是您而不是别人呢?一定是您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下降了。还有人讲他没注意他想事呢,过马路为什么不注意?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俗称脑子走神)?就是在营养跟不上疲劳的时候。看看足球比赛的情况,足球赛刚开始时,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非常活跃,见球就追,而下半场快要结束时,个个体力严重透支,球从他身边过都反应不过来,解说员讲某某队员注意力不太集中。再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疲劳很累的时候,别人跟我们说话我们可能根本听不进去,很快脑子就想别的去了。而且营养素缺乏时,您的想法都会出问题,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或消极的想法,遇事容易想不开。
一位患有严重腰腿肩颈疾病的大姐找到我给她做营养指导,不到60岁,颈椎和腰椎都有些强直了。她来到我这里后,跟我聊到一个问题:她以前到骨关节病的专科医院去治疗时,曾经有过很奇怪的想法。这种想法让她很恐惧,就是她到医院去看病时,那个医院的大楼很高,在爬楼梯时,一边爬一边想:我要是从这儿跳下去会不会摔死呢?有时甚至会停下脚步向下看看,测测高度,甚至有一点想试试的冲动。当她把这个奇怪的想法说给其他病友时,她发现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这就是营养缺乏的后果。
还有一位感觉自己身上长虫子的朋友被我“捡”到。她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五年前的一天她去爬山,爬到半路上时突然想去方便一下,可是又一时找不到卫生间。没办法就到路边把问题解决了,但当她站起来时,感觉不对了。她突然感到有虫子进入她的身体了,就赶快到医院去治,医生还以为她真的有虫子,就给她用杀虫子的药物,连用了三个月,她还说有虫子,就又用了三个月,但还是说有虫子,医生也有些明白了,说她是精神问题,不是虫子问题。但她不信,明明是虫子问题,还说是精神问题,她就接着“折磨”那个医生,“折磨”他和其他医生两年多。那个医生终于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很妙的主意,告诉她我们医科大学有一个寄生虫教研室,那可是全省最会治虫子的地方。她信以为真,就跑到医科大学的寄生虫教研室,正好碰上我们张教授。张教授一听,就开始给她讲各种各样的虫子,这个虫子得什么样的病,有什么症状,那个虫子得什么病,有什么症状,还带她去标本室看虫子,这个虫子长什么样,那个虫子长什么样,花了两个多小时都讲完了才想起问她身上的是什么虫子,她说她也不知道,张教授一听就说:“那不行,你得让我们看到你身上的虫子,我们才会治。”这句话她听懂了,回家后只要是她觉得身体哪里一动,觉得是虫子,就拿剪子剪,然后把剪下的组织送到寄生虫教研室检查。哪里有什么虫子,都是她身上的肉或分泌物,就这样又折腾了两年多,是寄生虫教研室的老师在聊天时提到这个人,我一听就赶快要求她们把她介绍给我。等到她再来送东西检查时,我们见面了,她一边讲她的这一段经历一边流眼泪,太痛苦了。她讲完后就问:“王教授,您相信不相信我身体里有虫子?”我说:“你这就是虫子,没虫子你不可能会成这样。”她一听就来了精神,五年来终于找到一个知道她身体里有虫子的“高手”。她请求我给她治疗,我建议她用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自己身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让免疫系统把虫子杀死。她一听有道理,事实上我是想让她把杀虫药停掉,一天吃两种杀虫药,每种各吃12片,这样已经吃了几年的时间,对她的全身各器官尤其是肝的伤害太大了。她采纳了我的建议,开始停药服用营养素,三周之后再见到她时,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可以跟别人吵架了。而在这之前,一个40岁左右的女人,别人说她一句她都反应不过来,您想想她当时有多可怜,眼睛转动缓慢,目光呆滞,思路不清,反应也慢,语速也慢,面部基本上没什么表情,即使叙述到伤心的地方掉眼泪,面部的表情也很麻木。第三周来的时候她的表情丰富了许多,开始有了笑容,眼睛也开始有神了,看上去心情好了很多,但看得出来,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她对身体里虫子的活动仍然很关注、很敏感、很担心。等到一个半月时,再见到她,她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常态,说说笑笑、轻松自如、两眼神采飞扬、思路清晰,并告诉我她现在入股和朋友开了一个棉纺厂,而且到全国各地收棉花,她还负责跟棉农谈判,讨价还价。到两个月时,我才告诉她的问题根本不是虫子闹的,她的身体里从来就没有虫子,而是因为营养缺乏。当人体某些营养缺乏时,很容易会产生各种各样古怪的想法和异常的感觉。她的病也不是因为爬山方便时虫子进入身体,而是因为她的身体已经到了要发病的边缘,如果不是去爬山也会因为其它事情而找一个借口发病。到这时她接受了我给她的解释,而且很认同,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在营养素治疗过程中,其它的任何药物治疗和其它辅助治疗手段都没有使用。
同样,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都是以营养缺乏为基础的。因为精神压力是需要缓解的,而缓解这些压力的手段只有两个:营养素解压和有效的沟通,两者缺一不可。两者中以补充营养素为基础。一个朋友,才认识一个多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的媳妇吵了一架,非常生气。她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生气就自己“享受”,也不跟别人讲,结果症状出来了。胸闷气短、心慌、全身乏力、没有食欲、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头晕背痛、情绪不稳、烦躁。先生一看非常担心,就说找我看看。结果才认识不久,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妻子就说先去医院查,查出问题后再来找我。两个月的时间,先后去了五个大医院,一边检查一边治疗,状况越来越重,还出现了发烧。等到找到我时,她和她的先生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她一个上午就在家哭两次,发愁而且越治越感觉没希望。同样没有借助其它的治疗手段,连心理治疗都没有做,只给她做营养指导使用营养素,只两周的时间,她的所有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一些事情还没想明白没看开就把它们放过去了,这样很危险,这些事情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会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它有时会严重干扰我们的行动、情绪、思维方式等等,甚至会决定您的成败。例如,在一场比赛中,某个队本来能力很强,有绝对把握战胜对方,但赛前在思想上轻敌了,上场后会看到这些队员动作迟缓、技术动作不到位,即使是在落后的情况下,也提不起精神,最后输掉比赛。按道理讲,都快输球了,该拼命了,他们表面上看也不再轻敌了,但就是打不起精神来,为什么?是潜意识在作怪。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归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我们可以随时进入的意识状态,医学上没有给我们清醒时的意识状态起个什么名字,只做一个描述,如意识清醒等,为了便于理解,我帮您给这种意识状态起了个名字,您可以称之为常意识或明意识。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潜意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充斥在我们周围,很多事情还没想明白就又来了下一个事情或问题,这样就会让一些有负面影响的问题沉积下来进入潜意识,而在这个层面上发挥作用。很多人经常会心烦、不愉快,却说不清是什么事引起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潜意识在作怪。
如何解决潜意识的问题呢?这就要经常检讨自己的内心世界,要像看一本书那样,如果有一些页没看就翻过去了,一定会妨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怎么办呢?要重新一页一页地翻,看哪一页没读过,要找出来把它读明白,再去读下一页。对待潜意识的问题也要这样做,是哪些事情在暗中干扰您的情绪?要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把他想明白,才会释然。想一想药物能帮您看开一件件原来没看明白的事吗?
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也是一个慢性过程,也有亚健康状态,即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只是此时没有明显的精神症状。是一连串的事情给精神压力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程度不同的打击对精神不断施加影响,最后因为什么事而引发出症状来。一些朋友看过《祥林嫂》的电影或话剧,看看祥林嫂的“发病过程”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祥林嫂命很苦,跟她的第一任丈夫没过几年,男人就死了(一个打击),结果她被婆家卖给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贺老六(一个打击),还好,贺老六人不错,对祥林嫂也很好,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她内心的创伤得到一定的缓和,不料好景不长,贺老六又病死了(又一个打击),而且祸不单行,她的孩子阿毛又被狼叼走了(又一次打击),一次次的打击最终让她神情恍惚、疯疯癫癫。
这样的发病过程本身就决定了对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应该是关心他、爱护他、带他重新认知、带他一起去体验、体会、培养他正确的思维方式、带他站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去看待以前发生的事,将以前在心理和思想上的结一个一个帮他打开,他的病也就从根本上治愈了。药物是不会做到这些工作的,只能让人的思维更加紊乱,让这些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力下降,正常反应变迟缓,语言能力减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不是越治越轻,而是病情越来越重,越治越没信心。即使少数病人用药后表面上治愈了,但这些人的行为举止、面部表情仍不太正常,更重要的是他们脆弱的心理没有得到改善,稍微遇到点儿什么事就又复发了。
焦虑、抑郁可能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选择上出了问题。一位男士在单位任副处长,工作上很努力,但自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料被领导器重,要将他任命成处长,这下他的压力很大,不想去上任,但又怕领导失望,辜负了上级领导的美意和对自己的重视。去当处长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干不好,也会对不起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厚望,还被别人笑话。是去还是不去呢?去?不去?去?不去?这跟微机的死机原理相似,大脑的思维进入死循环,卡住了。微机的正常运行方式是执行完A程序后就去执行下一个B程序,然后是C程序,再是D程序,如此不断地运行下去(图31),而死机时,程序不再这样运行,而是在A程序和B程序之间不断循环往复。您可以做个试验,像您跟朋友们聊天,一聊聊半天也不觉得累,很开心、很轻松,那是因为您一直在讲不同的话。如果讲相同的话,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做个试验,您去室外,看着天带着表情专注地说500句“今天天气真好!”您试试,感觉会很累,因为是枯燥的重复。当一个人的思维进入死循环,就会很累,全身不舒服,坐卧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才是“困扰”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所有精神出现问题的人,我都建议给他们用上营养素,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使用营养素是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准备。前面提到的那位副处长睡眠很差,用上营养素后,在一周内就改善了,一般状况也好了很多,然后简单地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问题就解决了。他现在很好,在做处长。还有一个孩子上高中二年级,失眠。失眠是很多精神问题出现的前兆或导火线,而且失眠会逐渐加重精神症状,而精神问题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这个孩子昼夜难眠,搞得身体很差,身体越差对自己的学业越没信心。每天在想:我这样的身体能考上大学吗?考不上大学我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算了,身体这么差,就不上学了,可不上学这一辈子不更完了吗?就这样反复地想,上学,身体不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不上学,自己的一生也毁了。上?不上?上?不上?使思维进入死循环,出现抑郁症的表现。如前所述,失眠主要是营养缺乏问题,补充营养素,改善睡眠,再进行心理疏导。这种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了,最快的需两周左右。
您真的不要小看营养学,太多人把家中“科学饮食”看作是营养学,把医院的营养配餐看作是营养学,其实他们不过是营养学中的冰山一角,只有把营养学上升到“营养医学”或叫“营养治疗学”的高度,真正用营养学的知识维护健康治疗疾病,才能还给营养学本来的面目。而且笔者认为营养医学比营养治疗学的称呼更贴切,因为前者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营养学非常博大精深,透过这本书您可能觉得营养学很简单,是的,营养学有简单的一面,只要您张嘴把营养素吃进去,您就已经用营养学维护健康了。但营养学也有极其复杂深奥的一面,复杂到人体有多复杂,营养学就有多复杂。
营养学渗透到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您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想法都跟营养有直接关系。表面上看,生活中似乎有很多突发事情,很多人认为是偶然事件,其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偶然事件,全是必然。比如撞车,怎么撞的是您而不是别人呢?一定是您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下降了。还有人讲他没注意他想事呢,过马路为什么不注意?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俗称脑子走神)?就是在营养跟不上疲劳的时候。看看足球比赛的情况,足球赛刚开始时,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非常活跃,见球就追,而下半场快要结束时,个个体力严重透支,球从他身边过都反应不过来,解说员讲某某队员注意力不太集中。再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疲劳很累的时候,别人跟我们说话我们可能根本听不进去,很快脑子就想别的去了。而且营养素缺乏时,您的想法都会出问题,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或消极的想法,遇事容易想不开。
一位患有严重腰腿肩颈疾病的大姐找到我给她做营养指导,不到60岁,颈椎和腰椎都有些强直了。她来到我这里后,跟我聊到一个问题:她以前到骨关节病的专科医院去治疗时,曾经有过很奇怪的想法。这种想法让她很恐惧,就是她到医院去看病时,那个医院的大楼很高,在爬楼梯时,一边爬一边想:我要是从这儿跳下去会不会摔死呢?有时甚至会停下脚步向下看看,测测高度,甚至有一点想试试的冲动。当她把这个奇怪的想法说给其他病友时,她发现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这就是营养缺乏的后果。
还有一位感觉自己身上长虫子的朋友被我“捡”到。她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五年前的一天她去爬山,爬到半路上时突然想去方便一下,可是又一时找不到卫生间。没办法就到路边把问题解决了,但当她站起来时,感觉不对了。她突然感到有虫子进入她的身体了,就赶快到医院去治,医生还以为她真的有虫子,就给她用杀虫子的药物,连用了三个月,她还说有虫子,就又用了三个月,但还是说有虫子,医生也有些明白了,说她是精神问题,不是虫子问题。但她不信,明明是虫子问题,还说是精神问题,她就接着“折磨”那个医生,“折磨”他和其他医生两年多。那个医生终于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很妙的主意,告诉她我们医科大学有一个寄生虫教研室,那可是全省最会治虫子的地方。她信以为真,就跑到医科大学的寄生虫教研室,正好碰上我们张教授。张教授一听,就开始给她讲各种各样的虫子,这个虫子得什么样的病,有什么症状,那个虫子得什么病,有什么症状,还带她去标本室看虫子,这个虫子长什么样,那个虫子长什么样,花了两个多小时都讲完了才想起问她身上的是什么虫子,她说她也不知道,张教授一听就说:“那不行,你得让我们看到你身上的虫子,我们才会治。”这句话她听懂了,回家后只要是她觉得身体哪里一动,觉得是虫子,就拿剪子剪,然后把剪下的组织送到寄生虫教研室检查。哪里有什么虫子,都是她身上的肉或分泌物,就这样又折腾了两年多,是寄生虫教研室的老师在聊天时提到这个人,我一听就赶快要求她们把她介绍给我。等到她再来送东西检查时,我们见面了,她一边讲她的这一段经历一边流眼泪,太痛苦了。她讲完后就问:“王教授,您相信不相信我身体里有虫子?”我说:“你这就是虫子,没虫子你不可能会成这样。”她一听就来了精神,五年来终于找到一个知道她身体里有虫子的“高手”。她请求我给她治疗,我建议她用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自己身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让免疫系统把虫子杀死。她一听有道理,事实上我是想让她把杀虫药停掉,一天吃两种杀虫药,每种各吃12片,这样已经吃了几年的时间,对她的全身各器官尤其是肝的伤害太大了。她采纳了我的建议,开始停药服用营养素,三周之后再见到她时,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可以跟别人吵架了。而在这之前,一个40岁左右的女人,别人说她一句她都反应不过来,您想想她当时有多可怜,眼睛转动缓慢,目光呆滞,思路不清,反应也慢,语速也慢,面部基本上没什么表情,即使叙述到伤心的地方掉眼泪,面部的表情也很麻木。第三周来的时候她的表情丰富了许多,开始有了笑容,眼睛也开始有神了,看上去心情好了很多,但看得出来,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她对身体里虫子的活动仍然很关注、很敏感、很担心。等到一个半月时,再见到她,她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常态,说说笑笑、轻松自如、两眼神采飞扬、思路清晰,并告诉我她现在入股和朋友开了一个棉纺厂,而且到全国各地收棉花,她还负责跟棉农谈判,讨价还价。到两个月时,我才告诉她的问题根本不是虫子闹的,她的身体里从来就没有虫子,而是因为营养缺乏。当人体某些营养缺乏时,很容易会产生各种各样古怪的想法和异常的感觉。她的病也不是因为爬山方便时虫子进入身体,而是因为她的身体已经到了要发病的边缘,如果不是去爬山也会因为其它事情而找一个借口发病。到这时她接受了我给她的解释,而且很认同,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在营养素治疗过程中,其它的任何药物治疗和其它辅助治疗手段都没有使用。
同样,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都是以营养缺乏为基础的。因为精神压力是需要缓解的,而缓解这些压力的手段只有两个:营养素解压和有效的沟通,两者缺一不可。两者中以补充营养素为基础。一个朋友,才认识一个多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的媳妇吵了一架,非常生气。她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生气就自己“享受”,也不跟别人讲,结果症状出来了。胸闷气短、心慌、全身乏力、没有食欲、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头晕背痛、情绪不稳、烦躁。先生一看非常担心,就说找我看看。结果才认识不久,可能觉得不好意思,妻子就说先去医院查,查出问题后再来找我。两个月的时间,先后去了五个大医院,一边检查一边治疗,状况越来越重,还出现了发烧。等到找到我时,她和她的先生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她一个上午就在家哭两次,发愁而且越治越感觉没希望。同样没有借助其它的治疗手段,连心理治疗都没有做,只给她做营养指导使用营养素,只两周的时间,她的所有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一些事情还没想明白没看开就把它们放过去了,这样很危险,这些事情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会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它有时会严重干扰我们的行动、情绪、思维方式等等,甚至会决定您的成败。例如,在一场比赛中,某个队本来能力很强,有绝对把握战胜对方,但赛前在思想上轻敌了,上场后会看到这些队员动作迟缓、技术动作不到位,即使是在落后的情况下,也提不起精神,最后输掉比赛。按道理讲,都快输球了,该拼命了,他们表面上看也不再轻敌了,但就是打不起精神来,为什么?是潜意识在作怪。是因为在潜意识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归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我们可以随时进入的意识状态,医学上没有给我们清醒时的意识状态起个什么名字,只做一个描述,如意识清醒等,为了便于理解,我帮您给这种意识状态起了个名字,您可以称之为常意识或明意识。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潜意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充斥在我们周围,很多事情还没想明白就又来了下一个事情或问题,这样就会让一些有负面影响的问题沉积下来进入潜意识,而在这个层面上发挥作用。很多人经常会心烦、不愉快,却说不清是什么事引起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潜意识在作怪。
如何解决潜意识的问题呢?这就要经常检讨自己的内心世界,要像看一本书那样,如果有一些页没看就翻过去了,一定会妨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怎么办呢?要重新一页一页地翻,看哪一页没读过,要找出来把它读明白,再去读下一页。对待潜意识的问题也要这样做,是哪些事情在暗中干扰您的情绪?要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把他想明白,才会释然。想一想药物能帮您看开一件件原来没看明白的事吗?
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也是一个慢性过程,也有亚健康状态,即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只是此时没有明显的精神症状。是一连串的事情给精神压力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程度不同的打击对精神不断施加影响,最后因为什么事而引发出症状来。一些朋友看过《祥林嫂》的电影或话剧,看看祥林嫂的“发病过程”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祥林嫂命很苦,跟她的第一任丈夫没过几年,男人就死了(一个打击),结果她被婆家卖给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贺老六(一个打击),还好,贺老六人不错,对祥林嫂也很好,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她内心的创伤得到一定的缓和,不料好景不长,贺老六又病死了(又一个打击),而且祸不单行,她的孩子阿毛又被狼叼走了(又一次打击),一次次的打击最终让她神情恍惚、疯疯癫癫。
这样的发病过程本身就决定了对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应该是关心他、爱护他、带他重新认知、带他一起去体验、体会、培养他正确的思维方式、带他站到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去看待以前发生的事,将以前在心理和思想上的结一个一个帮他打开,他的病也就从根本上治愈了。药物是不会做到这些工作的,只能让人的思维更加紊乱,让这些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力下降,正常反应变迟缓,语言能力减弱……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不是越治越轻,而是病情越来越重,越治越没信心。即使少数病人用药后表面上治愈了,但这些人的行为举止、面部表情仍不太正常,更重要的是他们脆弱的心理没有得到改善,稍微遇到点儿什么事就又复发了。
焦虑、抑郁可能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选择上出了问题。一位男士在单位任副处长,工作上很努力,但自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料被领导器重,要将他任命成处长,这下他的压力很大,不想去上任,但又怕领导失望,辜负了上级领导的美意和对自己的重视。去当处长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干不好,也会对不起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厚望,还被别人笑话。是去还是不去呢?去?不去?去?不去?这跟微机的死机原理相似,大脑的思维进入死循环,卡住了。微机的正常运行方式是执行完A程序后就去执行下一个B程序,然后是C程序,再是D程序,如此不断地运行下去(图31),而死机时,程序不再这样运行,而是在A程序和B程序之间不断循环往复。您可以做个试验,像您跟朋友们聊天,一聊聊半天也不觉得累,很开心、很轻松,那是因为您一直在讲不同的话。如果讲相同的话,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做个试验,您去室外,看着天带着表情专注地说500句“今天天气真好!”您试试,感觉会很累,因为是枯燥的重复。当一个人的思维进入死循环,就会很累,全身不舒服,坐卧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那才是“困扰”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所有精神出现问题的人,我都建议给他们用上营养素,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使用营养素是进一步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准备。前面提到的那位副处长睡眠很差,用上营养素后,在一周内就改善了,一般状况也好了很多,然后简单地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问题就解决了。他现在很好,在做处长。还有一个孩子上高中二年级,失眠。失眠是很多精神问题出现的前兆或导火线,而且失眠会逐渐加重精神症状,而精神问题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这个孩子昼夜难眠,搞得身体很差,身体越差对自己的学业越没信心。每天在想:我这样的身体能考上大学吗?考不上大学我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算了,身体这么差,就不上学了,可不上学这一辈子不更完了吗?就这样反复地想,上学,身体不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不上学,自己的一生也毁了。上?不上?上?不上?使思维进入死循环,出现抑郁症的表现。如前所述,失眠主要是营养缺乏问题,补充营养素,改善睡眠,再进行心理疏导。这种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了,最快的需两周左右。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