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1)
张炎说:“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雨打梧桐点点愁,这是一种秋声。清人王士禛说:“晚趁寒潮渡一江一 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黄叶雁声,也是一种秋声。清人宋琬说:“山色浅深随夕照,一江一 流日夜变秋声。”一江一 流日夜,一江一 水打出来的声音会变吗?如果你用心分辨,四季都有它的表情。四季的声音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一温一 庭筠说得最好:“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眼前有炉香袅袅升起,有蜡泪滴滴垂下,一处秋思托付在近处的两个景物上。“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眉上点翠妆薄,鬓云已乱,,不妨睡觉去吧,但是,秋意浸一润,漫漫长夜,枕头和锦被都是凄寒彻骨的,长夜无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叶叶,一声声,只有愁深似海的人才能一点一点地听见,也只有愁深似海的人才能一声声地数到天明。所以,元代小令里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一点梧桐,打出来的秋意就多了一分;那一声芭蕉,激荡的心中愁思又多了一点。三更不寐之后,就是因为这样的秋声让人意乱心烦……
如今的都市,秋声少了,失眠的人却多了。失去理由的神经衰弱,让我们的烦恼失去了诗意。
秋天里还有什么意象呢?再去看一看秋风落照。
秋日里,很少有人写到朝霞,但是千古风一流 ,太多诗人咏叹斜照。杜甫写《秋野》:“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山晚照,壮阔辽远而又明艳惊心。钱起说:“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家家的门里都有故事,人人宁静的表情背后,都隐匿着不为人知的心情。秋风晚照,把千家故事,万般心情都带出来了。“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一陽一。”心事无语,托付给秋山夕一陽一。“梅妻鹤子”的林逋写过“秋景有时飞独鸟,夕一陽一无事起寒烟”,这样的寂寥秋景,一只孤单的鸟在浩荡长天中飞过,何等萧瑟,何等寂寞?夕一陽一残照,光影氤氲,如寒烟袅袅升起……夕一陽一下的这一刻缭乱,不是勾起人无限心事吗?
多少怀古伤情,抚今追昔,故国之悲、黍离之痛,都和秋意的夕一陽一残照、空山寂寂融合在一起。印证人生,喟叹历史,所有这一切的感受,都借着这些萧瑟的意象,一一地流露出来。
天妒英才,诗人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他曾经写过一首五绝《山中》,寥寥二十字,写尽了“悲秋”。这首诗起笔就很凝重,“长一江一 悲已滞”,五个字力道千钧。长一江一 水万古东流,但在王勃眼前,长一江一 水流已经几近凝滞了。为什么呢?一个字道出了全部理由:“悲”。因为他的悲伤,原本浩荡壮阔的长一江一 水似乎托不动了,步履缓慢。为什么会“悲”?因为“万里念将归”。这句的“万里”,有着双重意味。一重指万里游子,一重指万里长一江一 。一般的诗词起笔柔和,渐渐地一层一层晕染,到了结尾的时候才见浓墨重彩。这首诗起笔的两句,少年意气,恣肆磅礴,一首五绝二十个字,前面十个字如此壮观,后一半怎么样才接得住?接下来的两句却极为轻一盈:“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诗人再放眼望出去,高山晚秋,扑扑簌簌,黄叶纷飞,漫山遍野。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长一江一 水本身是流动的,因为思情而阻滞,树木本身是静默的,因为思情而黄叶纷飞。这个秋深时节,只有在王勃的笔下,才能呼应成这样奇特的情景。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