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虚实之间

18、一个真实的克林顿

18、一个真实的克林顿

专访克林顿那天,他刚好为了什么事而心情不爽,我怕影响到采访效果,便先和他聊起一个私人话题。我刚刚看过希拉里的中文版自传《亲历历史》,其中提到,,最先让她爱上克林顿的是他那双充满魅力的修长的手。于是我问:“第一次看到希拉里的时候,是什么打动了你?”

提问一些恰如其分的私人话题是采访政要人物的关键,可以让他感觉到受尊重和放松,拉近彼此的距离。之后即使涉及严肃话题,他也会表现得更加自如流畅,而不是打官腔。

果然,他的情绪一下子好起来,不假思索地回答:“她的气质。比其他特征更吸引人的是她那种不可思议的、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力量。她是一个坚强而且极具个人魅力的人。她眼中的神情似乎在告诉我眼前的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现在还是那样,还有那种感觉。在那次见面之前和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有人和她一样。那种很亚洲的,强烈而又冷静、非常神奇的控制力,就像佛学中所提到的。”

“对你们两人来说都算是一见钟情吗?”我乘胜追击。

“应该很接近了,至少是‘一见着迷’。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依然对彼此很感兴趣。”

由此我想起2002年在纽约,和克林顿夫妇共进早餐的情景。时任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里远比丈夫抢眼,举手投足容光焕发,而克林顿则显得随意许多,也倦怠许多,显然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我对此的解释是:一个人48岁就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成就人生最大的满足与荣耀。而刚满56岁,正当一精一力、阅历、才干处于最佳状态时,却又走到了尽头,不得不永远告别自己最适合、最眷恋的岗位,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也许正是遗憾,让这位充满故事的前美国总统暗淡了许多。

整个早餐过程中,希拉里都是谈话的主角,见解独到、言辞风趣。比如她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需要更多的历史,而你们来自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却要注意别让历史成为包袱和桎梏。我在白宫时,经常有些来访的外国朋友,见面聊了一个多小时,还在谈一千年以前的事。”

克林顿一开始只是在一旁吃面包,喝咖啡,吃完之后才为大家做了一个主题发言,开始一精一彩的自由讨论。他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真知灼见,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忆清晰。

他特别提到,美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过去的一个世纪,种种原因让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国,但美国不会永远是第一。50年后,也许是欧洲,也许是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所以美国人民必须时刻记得,今天的行为要经得起后世的评说,当美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领导力量,也能得到世界的积极肯定。

有趣的是,那天希拉里吃到一半,就因公务繁忙先离开了,临走前说了一句:“我先走了,但我丈夫留下来与你们接着探讨。”一句话,仿佛让我们看到有一天,希拉里真的竞选总统成功,克林顿成了甘当绿叶的“第一先生”。

和奥巴马一样,克林顿出身贫寒,成长在非常朴素的环境中。在他出生的阿肯色州,从来没有人成为美国总统。他的人生充满传奇,由一系列“不可能的机会”造就而成。采访结束时,我再次将话题转向私人领域,希望由此培养一个良好的关系。

“您今年只有57岁,打算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呢?”

在这里我和他做了个文字游戏。通常人们说57岁,会说“57yearsold”,而我用的是“57yearsyoung”。这小小的恭维似乎令他颇为高兴,谈兴大增。

他给自己布置的第一项任务是完成回忆录MyLife,然后是完成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接下来他便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致力于解决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年如一日地盘桓在他脑中:为贫困人口和地区带去经济发展的机会,给没有机会念书的孩子创造受教育的条件;抗击爱滋病,与医药公司达成协议,尽可能降低发展中国家爱滋病药品的价格;解决那些困扰世界并导致恐怖主义的宗教和种族冲突……

“我有一个一精一彩的,不同寻常的人生。任何一个和我一样幸运的人,在卸任总统之后,如果也和我一样健康,都应该用余生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