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第七十(4)
人们背弃本业而多巧诈,作奸犯科,玩弄法律,善人也不能感化他们,只有一切依法严酷惩治才能使他们整齐化一,遵守社会秩序。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与大厦通使之后,西方极远的蛮族,伸长脖子望着内地,想观瞻中国文明。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于难,济人于贫,仁者有此美德吧;不失信用,不背诺言,义者有可取之处。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侍奉君主能使其耳目愉快,脸色和悦,同时得到主上的亲近,这不仅是美色招人喜爱,技能也各有特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流于世俗,不争夺势利,上下无所阻碍,没有人能伤害他们,因善用其道。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齐、楚、秦、赵占卜者,各有随俗所用的方法。想要总览其要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夏、商、周三代君主占卜之法不同,四方蛮夷卜筮风俗各异,但都以卜筮判断吉凶祸福。粗略考察卜筮的要略,作《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这种普普通通的人,不妨害政令,也不妨害百姓,据时买卖增殖财富,智者在他们那里可取得借鉴。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想我大汉王朝继承五帝的遗风,接续三代中断的大业。周朝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焚毁《诗》、《书》,所以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失错乱。 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不断地在各地发现。自曹参荐 举盖公讲论黄老之道,而贾生、晃错通晓申不害、商鞅之法,公孙弘以儒术显贵,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无不汇集于太史公。太史公父子相继执掌这职务。太史公 说:“呜呼!我先人曾职掌此事,扬名于唐虞之世,直到周朝,再次职掌其事,所以司马氏世代相继主掌天官之事。难道中止于我这一代吗?敬记在心,敬记在心 啊!”网罗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对帝王兴起的事迹溯源探终,既要看到它的兴盛,也要看到它的衰亡,研讨考察各代所行之事,简略推断三代,详细载录秦汉,上 记轩辕,下至于今,著十二本纪,已按类别加以排列。有的同时异世,年代差误不明,作十表。礼乐增减,律历改易,兵法权谋,山川鬼神,天和人的关系,趁其衰 败实行变革,作八书。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与此相当,他们忠信行道,以奉事主上,作三十世家。有些人仗义而 行,倜傥不羁,不使自己失去时机,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称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充六艺,成为一家之 言,协合《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于名山,留副本在京都,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第七十。
太史公说:我历述黄帝以来史事至太初年止,共一百三十篇。
【原文】【注解】
昔在颛顼,命南王重以司天①,北正黎以司地②。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③,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④。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⑤。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①南正:传说中官名。重:人名。②北正:传说中官名。黎:人名。③绍:继承。④典:掌管。⑤去:离开。适:到……去。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①,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②,于是惠王使错将 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③,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 之时。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④,王卬于殷⑤。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 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①此句意思是说,以传授剑术理论而显扬名声。剑论,剑术之论。显,显扬,显贵。②据卷七十《张仪列传》载,在伐蜀伐韩先后问题上,司马错主张伐蜀,张 仪主张伐韩,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③事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赵战于长平,赵将赵括指挥失当,使赵军四十余万被俘活埋。详见卷七十三《白 起王剪列传》。阬,活埋。④相王:相互尊称为王。⑤使卬在殷地称王。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①,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②。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③,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④,乃论六家之要指曰⑤:
①天官:指天文,天文学。②道论:道家的理论。③建元: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元封:汉武帝第六个年号(前110前105)。④愍: 忧虑。其意:各家学说的要义。师悖(bèi,备):以悖为师,即各习师书,惑于所见,学得一些谬误。悖,惑,谬误。⑤六家:指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六个学派。要指:同“要旨”。指主要的思想。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①。”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②,直所从言之异路③,有省不省耳④,尝窃观陰陽之 术,大祥而众忌讳⑤,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⑥,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⑦;然其正名实,不 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⑧。其为术也,因陰陽之大顺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⑩,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 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 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騷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①引语见《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涂,同“途”。②务:致力,从事。③直:仅,只是。④省:犹“察”。明白,显明。⑤大祥:以 祥为大。即重视吉凶的预兆。众忌讳:讲究的忌讳多。⑥四时之大顺:指四时运行的顺序。⑦俭:〔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按:“俭检通用,下文所谓苛察 是也。”检,约束,检点。⑧赡:充足。⑨因:依照,根据。⑩撮:提取,摘录。(11)去健羡:意为舍弃刚强与贪欲。《集解》:“‘知雄守雌’,是去健也。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去羡也”。(13)绌聪明:去掉聪明智慧。道家主张绝圣弃智。绌,通“黜”,废。
夫陰陽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①,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②,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①八位:指八卦的方位。震卦东,离卦南,兑卦西,坎卦北,乾卦西北,坤卦西南,巽卦东南,艮卦东北。十二度:指十二星次。我国古代为量度星辰所在的位置,把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称“十二次”。教令:指各种“宜”、“忌”的规定。②经:常道,常规。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①。《六艺》经传以千万数②,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③,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①《六艺》:即《六经》。包皮皮括《礼》、《乐》、《诗》、《书》、《易》、《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②经:指六经本文。传:注释或讲解经义的文字。③当年:有生之年。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①,茅茨不翦②,采椽不刮。食土簋③,啜土刑④,粝粱之食,藜藿之羹⑤。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 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⑥。使天下法若此⑦,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 则人给家足之道也⑧。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①等:台阶的层级。按:这段引文不见于今本《墨子》。《索引》谓见于《韩非子》,但有所不同。②茅茨:《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翦,同 “剪”。③簋:古时盛食物的圆形器具。④刑:通“铏”,盛羹的器皿。⑤粝:粗米。粱:〔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粱当作粢,粢与粝皆食之粗者。” 藜:一种野草,初生时可食。藿:豆叶。⑥率:标准,规格。⑦使:假使。⑧给:足,丰足。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①,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②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③,虽百家弗能改也。
①殊:不同。②亲亲尊尊:亲爱自己的亲属,尊敬长辈。③分职:即名分和职分。
名家苛察缴绕①,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②,参伍不失③,此不可不察也。
①苛察:苛刻烦琐,显示精明。缴绕:缠绕,纠缠不清。②控名责实:由名以求实,使名实相符。控,规制。责,求。名,概念。实,实际。③参(sān,三)伍:错综比较,以为验证。参,三。伍,五。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①,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②。无成势③,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④,故能为万物 主⑤。有法无法,因时为业⑥;有度无度,因物与合⑦。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⑧。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 之端⑨,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⑩。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11),复反无名 (12)。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 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①《老子》第三十七章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正义》:“无为者, 守清净也。无不为者,生育万物也。”道家的“无为”思想,意即顺应自然。“无为”则“万物将自化”,什么都可办成,故曰“无为而无不为””。②因循:顺应 自然。③成势:既成不变之势。④二句意为:不为物所牵制。⑤主:主宰。⑥二句意为道家有法而不以法为法,要顺应时势以成其业。⑦二句意为:道家有度但不恃 度以为度,要根据万物之形以与之相合。⑧常:规律,准则。因:因循。⑨中:符合。端:正。⑩窾:空。(11)燿:同“耀”。(12)反:同“返”。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陽。年十岁则诵古文①。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②;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③,观孔子之遗 风,乡射邹、峄④;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⑤,还报命⑥。
①古文:指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古书。②浮:行船,航行。③讲业:研讨学问。讲,研究,商讨。④乡射:古代的射礼。⑤略:巡行,夺取。⑥报命:复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①,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②,故发愤且卒③。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 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 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⑤。自获麟 以来四百有余岁⑥,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⑦。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⑧,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 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⑨,弗敢阙⑩。”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