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孝贤皇后——节俭爱夫的名后(2)

乾隆帝还将孝贤皇后在德州病逝时所乘的御舟运到京师保存。因船大,城门洞狭窄,不能进城。乾隆帝想把城门楼拆掉。当时任礼部尚书的海望想出了一个运船进城的方法,即搭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木架上设有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将御舟顺利运进了城内,从而保住了城楼,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此举虽然是乾隆极度悲哀之下的不明智举动,但确实也体现了他对皇后的痛惜和深厚感情 。

为了表达对孝贤皇后的敬爱怀念之情,乾隆帝亲自写了一篇《述悲赋》。他以激动的笔触,饱含激情地记述了孝贤皇后生前的懿德嘉行,可以说是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

影与形兮难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术。循丧仪兮怆徒然。例展禽兮谥孝贤。思遗徽之莫尽兮,讵两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歔。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

 

孝贤皇后死后,乾隆帝册立原娴贵妃为新皇后,面对美貌温顺的新皇后,立即想起了嫡妻孝贤皇后。他在诗中说“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忆惘然”。又说:“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故剑久相投。”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谒盛京途经科尔沁时,遇到了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当公主与额驸达尔汉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一起侍宴时,乾隆帝面对着24岁的和敬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生母孝贤皇后,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孝贤皇后是在济南城得的病,几天后就病死德州,所以在以后多次南巡时,乾隆帝再也不进济南城,他怕故地重游,再引起思妻之痛。他在诗中明确表示“恐防一入百悲生”。

乾隆帝认为孝贤皇后的死,与连生二子,而二子又接连夭亡有关系。他表示如果真是如此,宁可不让她生这两个皇子以保全性命。在他看来,皇后的命比两个皇子还重要。他的这一想法在临送孝贤皇后梓宫奉移静安庄时所做的诗中有充分地体现:

凤逍遥即殡宫,感时忆旧痛何穷。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恶红。
温凊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为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梦熊”一词出于《诗经》“吉梦维何,维熊维罴”一句,后来喻为生男孩。

他在临送悼敏皇子奉移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的一首诗中同样表达了这一想法:

一纾愤懑酹金卮,柳翣行将发引时。 此去想应兄待弟,都来何致母随儿。 试言邂逅谁能受,叠遇乖张命实奇。 不忍抚棺寄余恨,孩提莫道未全知

 

平时,乾隆帝看见皇后生前用过的物品,去与皇后共同相处过的地方,每逢节日,甚至有时看到南飞的大雁,都会引起对皇后的思念。自孝贤皇后入葬裕陵后,乾隆帝凡谒东陵,必到裕陵为孝贤皇后酹酒,祭祀亡妻。据笔者统计,他一共去了17次,最后一次是嘉庆元年(1796)三月初九日,是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去的。这年乾隆帝已86岁,当上了太上皇帝,如果孝贤皇后还在的话,也已85岁,也当上皇太后了。到嘉庆元年,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已分离48年,将近半个世纪了,但乾隆帝仍在深深地怀念着孝贤皇后。乾隆帝每次到裕陵临奠孝贤皇后,都要作诗悼念。每次作的诗,乾隆帝都亲笔誊写好,将部分制成精美的雕漆挂屏,一部分贮存在皇宫,有5块供设在裕陵大殿的东暧阁内。如今这5块保存在清东陵文物管理处。

几十年如一日地怀念着一个人,其用情之真、之深,令人慨叹。如果孝贤皇后地下有知,也该感到满足和幸福吧。

孝贤皇后个人小档案

姓氏:富察氏出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

属相:龙父亲:李荣保

丈夫:乾隆帝弘历子女:2子2女

成婚: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立为皇后:乾隆二年(1735)八月二十日

最得意:立为中宫皇后最痛心:连失两子

卒年: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享年:37岁

一日亥时

入葬:乾隆十七年(1752)陵寝:裕陵

十月二十七日

谥号: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

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万依、王树卿、刘潞著《清代宫廷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2)满学会编《清代帝王后妃传》(上),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年

(3)刘桂林著《乾隆孝贤皇后死因之谜及丧葬余波》

(4)徐广源著《清朝皇陵探奇》,新世界出版社,1998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