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修改方略,苏秦成功合三晋
公子华火速驰回咸阳,连夜觐见惠文公,将苏秦如何计羞张仪、迫其入秦的过程备细禀报。惠文公听毕,凝眉屏气,闭目冥思,许久未出一声。
又过一时,公子华瞧见惠文公面色松懈,两眼微微开启,知他已从冥思中回来,轻声问道:“君上,臣弟有一困惑,走这一路也未想开。”
惠文公抬眼望着他:“你想不开的是苏秦为何煞费苦心地逼迫张仪,是吗?”
“君上圣明!”公子华惊道,“臣弟弄不明白的正是此事。”
惠文公微微一笑:“寡人并不圣明,因为寡人方才所想,也是此事。”略顿一下,小声叹道,“唉,这个苏秦,当真是个人精,寡人与他失之交臂,可惜了啊!”
公子华急道:“君上,您……这还没有教诲臣弟呢。”
惠文公略一思索,点头道:“好吧,这么对你说吧,没有白,就没有黑;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正,就没有反……”
“这……”公子华越听越晕乎,抓耳挠腮一阵,抬眼望向惠文公,“臣弟愚笨,还请君兄说得明白些。”
“你啊,”惠文公呵呵笑过几声,“还是自己慢慢琢磨吧。”转对内臣,“这辰光几时了?”
内臣禀道:“回禀君上,已交初更,人定了。”
“小华,”惠文公兴致勃勃,缓缓起身,“这还早哩,走,出去转转。”笑对内臣,“摆驾大良造府!”
公孙衍正在书房聚精会神地审读一卷奏报,忽闻外面脚步声急,正自发怔,声音已至门口。
公孙衍抬眼一看,大吃一惊,因为站在门口的竟是惠文公、内臣和公子华。在府中当值的府尉诚惶诚恐地跟在后面,看那样子,显然是惠文公有意不让他前来禀报。
公孙衍急急叩道:“微臣叩见君上!微臣不知君上驾到,有失远迎,望君上恕罪!”
惠文公走前一步,扶起他道:“爱卿请起。”
几人走进厅中,分别坐下。
惠文公笑对公孙衍道:“寡人听说爱卿是只夜猫子,特意选在此时来,是想看看你这只夜猫都在忙活什么。”
看到公子华,公孙衍已经明白十之八九,微微一笑,从几案上拿起在读的奏报,双手呈上:“微臣正在察审河西奏报。”
惠文公接过奏报,大体上翻阅一遍,面现喜色,乐不可支地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今年麦收过后,河西百姓主动纳粮,争服丁役,可喜可贺啊!”将奏报置于案上,抬头望向公孙衍,拱手揖礼,“河西有此大治,公孙爱卿当记首功。”
公孙衍回过一揖:“是君上大爱开花,微臣何敢居功?”
惠文公呵呵笑道:“公孙爱卿不必过谦。没有爱卿的怀柔良策,寡人纵有大爱,何能开花?”目光复落在奏报上,似又想起一事,“说起河西,那个叫吴青的,近况如何?”
“回禀君上,”公孙衍指着奏报,“这份奏报就是此人所拟,河西郡代为转奏。前年君上升任他为少梁府令,两年下来,干得甚好。据微臣所察,眼下河西,尤其是少梁魏民,皆守秦法,此人功不可没。”
“有功当赏。”惠文公思忖有顷,“你可拟旨,升迁吴青为河西郡都尉,晋爵一级。”
“微臣遵旨。”
“嗯,还有,”惠文公略顿一下,“听说少梁城东有个张邑,是原魏民张家的。你可传旨吴青追查,凡是张家的财产,一根草芥儿都不能少,尽皆归还于张家。”
“微臣遵旨。”
“公孙爱卿,”惠文公敛住神,“这些都还是虚事,寡人此来,是有大事与爱卿相商。”
公孙衍微微倾身:“微臣谨听君上吩咐。”
“苏秦图谋合纵三晋,声势甚嚣尘上。三晋若合,则无秦矣!寡人寝食难安,特来听听爱卿之意。”
公孙衍忖知惠文公早有应策,此来不过是试他深浅,抱拳应道:“回禀君上,微臣以为,苏秦此举,是在为所不能为。”
“此话何解?”
“三晋若是能合,就不是三晋了。自三家分晋始,近百年来,三晋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积怨甚深,根本不能合。苏秦硬要这么做,是异想天开,微臣为他感到遗憾。”
“爱卿低估此人了,”惠文公缓缓说道,“寡人虽只见他一面,却可觉出他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气,实非寻常之人,可成大事。此人既然摒弃一统,全力合纵,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哪!”
公孙衍思忖有顷,抱拳道:“微臣有一请,望君上恩准。”
“爱卿请讲。”
“微臣奏请出使魏国。”
“寡人正有此意!”惠文公点头应道,“眼下赵侯首倡,韩侯已允诺合纵,使公子章问聘赵侯,与苏秦商议合纵之事。若是不出意外,苏秦必于近日赴韩。三晋之中,苏秦已合两晋,单剩一个魏国。寡人思来想去,熟悉魏国朝野的,莫过于爱卿。爱卿前去问聘魏王,力阻魏国合纵。只要魏国不合,三晋纵亲就是空谈。”
“微臣领旨!”
“爱卿啊,”惠文公情真意切,“昔日魏侯大会诸侯于孟津,图谋伐我。当时情势甚危,商君只身赴魏,以一人之力挽救败局,终雪河西之耻。此番苏秦再合三晋之力,其意亦在图我。爱卿此去,又是只身赴魏,力挽狂澜,复演商君孤胆征魏的壮举啊!”
“君上过誉了。”公孙衍微微抱拳,“微臣不敢追比商君。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微臣此去,但只竭精尽力,至于能否成功,微臣不敢奢求。”
“好好好,”惠文公亦觉得话语过分了,呵呵笑道,“爱卿说出此话,已离成功不远了!”转对公子华,“小华,你随大良造走一趟去。大梁的街道,你也熟悉了。”
“微臣领旨。”
“知道去做什么吗?”惠文公的两眼紧盯着他。
“这——”让他这一问,公子华倒是怔了。
惠文公笑道:“听闻孙将军善弈,你要捎予他一句话,就说寡人在咸阳为他摆好棋局,向他请教棋艺。”
公子华豁然明白过来,朗声应道:“臣弟领旨!”
一切如秦公所述,韩国果然双手拥护合纵。楼缓以赵侯特使、合纵副使身份使韩之后,韩昭侯的反应甚是快捷,一口应允不说,又使公子章为特使回访赵国。
送走张仪,苏秦腾出手来约见韩公子。公子章捎话给苏秦,说韩侯对他甚是器重,虚相位以待。苏秦闻讯,立即奏过赵侯,以燕、赵特使身份正式使韩。
韩侯既已同意合纵,就等于不战而下韩国,苏秦使韩的宗旨也就顺势而变,改作迂回攻魏。
韩都郑城与魏都大梁相距不足三百里,快马一日即到。合纵人马欲至郑城,就必须经由魏境。苏秦抓住这一有利机缘,在路过魏境时,故意走得甚慢,同时传令制作无数旗帜,将“五通”“三同”等纵亲要旨题写在五颜六色的旗帜上,又将纵亲诉求、纵亲方式等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抄录成册,沿途广为散发,使乞丐、流浪艺人等四处传唱。燕、赵两国的合纵人马约近五千,苏秦又让队伍故意拉开,远远望去,前后绵延十余里,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极是招摇。
此等声势远远大于列国间的寻常问聘,魏国朝野自是震动,上下都在议论苏秦与合纵。魏惠王将苏秦散发的纵亲册子细细阅过,闭目沉思许久,让毗人召来武安君庞涓,抖抖手中的册子轻声问道:“涓儿,这个册子你看过了吗?”
这声“涓儿”让庞涓很是受用。庞涓知道,自从失去孙膑,自己在魏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扶摇直上,甚至超过了相国惠施。魏惠王对他越来越倚重,每逢大事,必定首先与他商议。眼下孙膑已成废人,庞涓遍观列国再无对手,内中雄心自也膨胀起来,觉得壮志成就之日屈指可数了。
此时,见惠王既亲切又信任的目光一直在望着自己,庞涓的内心更是笃定,同时也深为感动,扫了册子一眼,声音略显沙哑:“回禀父王,儿臣看过了。”
“听说苏秦与贤婿也是同门,他这人如何?”
“敢问父王,欲知苏秦何事?”
“其才何如?”
“这个,”庞涓略顿一下,扑哧笑道,“叫儿臣如何说呢?苏秦与张仪同修口舌之学,别的不敢恭维,舌功甚是厉害!”
“哦?”惠王亦乐起来,呵呵笑道,“听说越王让张仪的舌头搅晕头了,寡人一直觉得好笑。听你这么一说,竟是真的!涓儿,若与张仪相比,苏秦的舌才如何?”
二人相权,庞涓当然更乐意接受苏秦,当即笑道:“出鬼谷之后,儿臣不得而知。但就鬼谷数年而言,若是二人各说十句,儿臣愿信苏秦三句,信张仪半句。”
听到张仪只有半句实话,惠王不禁哈哈大笑几声,说道:“难怪越王上当,原来是这样!看来,日后遇到张仪,寡人也须当心一些。”
庞涓笑道:“越王如何能跟父王相比?只怕见了父王,张仪的舌头先自僵了。”
二人皆笑起来。
笑有一时,惠王敛住,转入正题:“涓儿,依你之见,苏秦此番合纵,我当如何应对?”
庞涓亦敛起笑,抱拳道:“儿臣恳请父王召见一人。”
“何人?”
庞涓朝外击掌,一个中年人跟在毗人身后急步趋进,近前叩道:“卫国太子姬宪叩见陛下,恭祝陛下龙体健康,万寿无疆!”
惠王一怔,将他上下打量:“你就是卫国太子姬宪?”
姬宪泣道:“先君驾崩,太师乱政,篡改先君遗命,废去姬宪,致使朝野俱乱,人神共怒。姬宪恳求陛下出兵平乱,还天下以公道!”
惠王摆摆手,点头道:“公子,卫国之事寡人知道了。”
姬宪识趣,再拜后退下。
见他渐退渐远,惠王若有所思地转向庞涓:“爱卿之意是——”
“陛下,”庞涓见惠王称他爱卿,亦改过称呼,“卫国虽然不大,却是一块肥肉。今卫室内争,姬宪求援,微臣以为,我们何不趁此良机——”顿住话头,打出将之吞掉的手势。
“嗯,”惠王思忖有顷,喃声道,“这个卫国,是该绝祀了。”
“陛下,”庞涓这才托出底牌,“新立的卫侯与韩交好,而那个老太师与赵交好,我若允诺纵亲,卫国绝祀一事,只怕——”
惠王心里一动:“嗯,寡人有数了。”
许是坐久了,惠王重重地打个哈欠。庞涓看在眼里,起身告退。惠王走至书房一侧的木榻上,侧躺下来,本欲小憩一阵,心里却又挂着卫国之事,翻来覆去,无法入静。
惠王又翻几次身,忽然坐起,叫毗人备车,摆驾相国府。
惠施一直有午睡习惯,他们赶到时正值未时,惠施午睡未醒。家宰见是陛下驾到,飞身禀报,被惠王拦住。
惠王让家宰带路,与毗人一道径至后花园中,远远看到惠施躺在凉亭里的软榻上,睡梦正香。惠王走到近旁,见惠施的呼噜一声盖过一声,甚是羡慕,对毗人笑道:“观这睡相,惠爱卿真是有福之人哪!”
毗人却指着惠施嘴角流出的涎水,笑道:“瞧相国的口水,滴成一条线,就像树上的虫子溜丝一样,快要着地了。”
惠王打眼看过,心里一乐,呵呵笑起来。
惠施被笑声惊醒,睁眼见是陛下,以为是在梦中,揉眼再看,见确证无疑,慌忙下榻叩道:“陛下——”
惠王递过一条手帕,笑道:“惠爱卿,擦擦嘴再说。”
惠施接过手帕,却拿袖子朝嘴上一抿,尴尬一笑:“让陛下见笑了。”
惠王指着手帕:“惠爱卿,这……手帕?”
惠施微微一笑,将手帕纳入袖中,叩道:“微臣谢陛下赐香帕。”
惠王一怔,继而笑道:“爱卿倒会打劫。来来来,起来说话。”
惠施谢过,在亭子上坐下。二人又扯一阵闲话,惠王言归正传,谈及合纵,皱眉道:“照说三晋合一不是坏事,可这等大事,苏秦不寻寡人,却去寻那赵语,让他倡导,置寡人于何地?赵语软弱无能,登大位后处处受制,唯唯诺诺,更使赵门风雨飘摇,何能领袖三晋?这且不说,寡人既已南面称尊,走出这一大步,若是再与赵、韩纵亲,与韩渠、赵语同坐一席,岂不是——”将话顿住,气呼呼地望向惠施。
“陛下若是不愿意,不合就是。”惠施缓缓说道。
“这——”惠王再皱一下眉头,“苏秦竖子,四处招摇,大讲合纵益处。三晋本为一根,赵语首倡,韩渠响应,又有燕人助力,寡人若是不从,岂不等于公然与三国为敌?抛开赵、韩、燕不说,纵使寡人的臣民,必也生出二心。再说,苏秦首去秦国,今又合纵燕、赵、韩三国,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已成大名。此人赴韩之后,必会扭头东下,合纵寡人。此人若来,寡人见他不妥,不见他,也是不妥。思来想去,寡人真是两头犯难,此来问问爱卿,可有万全之策?”
惠施抬头笑道:“陛下若为此事犯难,微臣倒有一计。”
“爱卿快讲!”
“待苏秦来时,陛下就以秋猎为名,托国于殿下,再使武安君辅政。苏秦与武安君是同门,彼此知底。有他应对,陛下岂不是想进则进,想退则——”
不待惠施讲完,惠王击掌叫道:“妙哉!”又想一时,越发兴奋,连呼几声“妙哉”,乐悠悠地摆驾回宫。
这年九月,就在韩昭侯拜相苏秦的当儿,魏惠王大朝群臣,当廷颁诏,托国于太子申,使武安君庞涓辅政。翌日,惠王与惠施、毗人及后宫几位爱妃一道,在公子卬护卫下,带着数千武卒,前呼后拥地赶往梁囿围猎。
惠王离都后数日,秦使公孙衍一行先苏秦一步赶至大梁。得知惠王、公子卬皆不在,朝政托于太子申,公孙衍大喜过望。此番使魏,公孙衍的使命是阻止苏秦合纵。惠王偏在此时离宫,其意不言自明,至少说明,魏王并不赞成三晋纵亲,而这一点与他在咸阳时的预料一丝无差。公孙衍断定,只要魏王不在宫中,苏秦纵是将三寸不烂之舌搅得天花乱坠,纵亲终也难成。
心中有了底气,公孙衍越发镇定下来,在馆驿中住下,翌日以秦国特使身份上朝,禀明来意,递上祈请秦、魏亲善的国书和聘礼。太子申临政,首日上朝即接待秦国来使,且使臣本是魏民,眼下却是地位显赫的秦国大良造,因而显得分外谨慎,礼仪性地向秦公问安,接过国书和聘礼,辞以廷议,要公孙衍回馆驿候旨。
公孙衍再拜后退朝,回至馆驿,在厅中坐下,摊开两捆书简,有模有样地细细阅读起来。
后晌申时,门外传来车马声,军尉禀报朱威、白虎到访。这也正是公孙衍等候的,因而急迎出来,跨前一步,躬身揖道:“朱兄,白少爷,公孙衍恭候多时了。”
朱威、白虎俱是一怔,回过揖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恭候我们?”
“当然,”公孙衍笑道,“在下准备好了,若是申时仍然见不到二位,在下就要拿上打狗棒,上门问罪去!”
二人皆笑起来。
三人携手走进厅中,分宾主坐下。公孙衍望着白虎细看一看,点头赞道:“白少爷,几年不见,果是有出息了!”
白虎想起往事,由衷叹道:“唉,早晚想起那几年,真如做梦一般!”
三人各叙一会儿别情,朱威要公孙衍屏退左右,将话引入正题:“公孙兄,我们此来,一是探望你,二是有事相求。”
“朱大人请讲!”
“陛下总算从昏睡中醒过来,亲贤臣,远小人,文用惠相国,武用武安君,近年来励精图治,国家大治。公孙兄当年的冤情,在下也早查清原委,禀报陛下了。陛下闻报,追悔莫及,多次在朝中提及此事,说是对不住公孙兄。陛下还说,魏国的大门永远为公孙兄敞开,公孙兄无论何时愿意回归,陛下都会郊迎三十里。至于公孙兄事秦之后,几番谋魏,也都是各为其主,陛下保证既往不咎。”
“唉,”公孙衍长叹一声,“过去之事,一如白兄弟方才所说,真就是一场噩梦!陛下梦醒了,白兄弟梦醒了,可在下之梦,却是未醒。再说,在下本非负义背主之人,既已事秦,如何又能背之?”
朱威急道:“秦人与我势不两立,仇怨不共戴天。公孙兄何能这么快就与过去一刀两断了呢?”
“不瞒朱兄,”公孙衍缓缓说道,“刚至咸阳那阵儿,在下也是想不明白。与秦为敌那么多年,更在河西与秦人浴血奋战,突然却又倒向秦人,就跟打了败仗当降将似的。有一段时间,在下几乎天天酗酒,不愿面对这一现实。可后来,在下还是想通了。在下是在下,君上是君上,天下是天下。魏室也好,秦室也好,天下也好,跟在下这个人既有关联,也无关联。如《春秋》所载,自周室东迁以来,天下无义战。天下既无义战,我公孙衍为谁谋算,也就不存在义与不义了。陛下不知我,不用我,秦公知我,用我,一切就这么简单。”
“唉!”朱威长叹一声,“白相国若是知晓公孙兄今作此想,该是多么难过!”
听他提到白圭,公孙衍埋下头去,苦笑一声,转过话头:“朱上卿,我们今日只说当下,不说往事,如何?”
朱威亦是苦笑一声,望一眼白虎,点头道:“也好,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事儿急切不得。说起当下,在下也有一事求教。”
“朱兄请讲!”
“苏秦倡议合纵三晋,赵、韩皆已起而响应。在下审过他的主张,甚是惶惑,与白兄弟商议多时,仍是琢磨不透,此来是想听听公孙兄之见。”
“敢问朱兄因何惶惑?”
“简单说吧,就是利弊。我若合纵,是弊大于利呢,还是利大于弊?”
“于天下而言,利大于弊;于魏而言,弊大于利。”
“此言何解?”
“苏秦在咸阳时,在下与他有过交往,知其胸怀壮志,是个奇才。那时,苏秦所谋,是辅助秦公,一统天下,成就盖世帝业。不想秦公并无此志,当众与他激辩,将他驳得理屈辞穷。苏秦看到秦公并不用他,掉头东去,再谋出路,竟又想出三晋纵亲这局大棋。在下跟朱兄、白少爷一样,也琢磨过此事,初时拍案叫绝,后来越想越是不通。唉,此人虽是大才,却走入偏门,可惜了!”
“公孙兄因何拍案叫绝?”白虎插问。
“因为此棋甚大。”公孙衍转向白虎,侃侃说道,“一般士子,就如我等,包括商君,皆是为一国所谋,所下棋局无非一隅;苏秦却不一样,无论是其帝策还是这招合纵,皆是从天下着眼,弈的是天下这局大棋,远比我等高出一筹。在下说它是利天下,其意在此。你们请看,三晋若是真的合一,在内无争,在外,东可制齐,西可制秦,南可制楚,谁敢与其争锋?列国皆不争锋,自无战事,岂不是大利于天下?”
“嗯,嗯,”白虎连连点头,“若是此说,苏子之谋果然高明!”
“苏子缘何又入偏门了呢?”朱威接道。
公孙衍反问一句:“请问二位,三晋能合吗?”
“既然有此大利,三晋应该能合。”朱威点头应道。
“唉,”公孙衍微微摇头,轻叹一声,“三晋若是能合,就不是三晋了。仅为河西七百里,秦、魏就已互为仇敌,积怨至今。三晋所争,岂止是七百里?别的不说,单说这百年恩怨,能够一笔勾销吗?”咳嗽一下,“苏秦宣扬‘三同’,要三晋同仇,同力,同心。首先是同心,你们说能成吗?三晋不同心,能同力吗?不同力,能同仇吗?说到这儿,在下想起一个故事,说是齐有一人,欲使兔、龟、鹤同拉一车,结果,兔朝荒野里拉,龟朝水池里拉,鹤朝天空拉,三方各自尽力,心却不同,车子非但不动,反而被它们拉散架了。苏秦欲使三晋纵亲,就如这个齐人一样,岂不是走入偏门?”
朱威、白虎频频点头。
见二人完全听进去了,公孙衍又补充一句:“还有,假定三晋真的遂了苏秦之愿,同心协力,亲如铁板一块,结果非但无利,反而更糟。”
“这又为何?”白虎大是不解。
“二位试想,三晋纵亲,不利于谁?不利于齐、楚、秦。三晋以齐、楚、秦三国为敌,三国若是单打独斗,肯定不是三晋对手。然而,三晋能合,三国为何不能合?若是三国因循三晋,结盟连横,齐从东来,秦从西来,楚从南来,三晋就是一块铁,也会被压成碎块。再说,三晋若是真的成就纵亲,齐、楚、秦也的确无路可走,唯此一途。在下方才说,合纵于魏而言,弊大于利,皆因于此。”
这番分析合情合理,朱威、白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相视良久,沉默无语。
韩昭侯不甘示弱,亦选二千人加入使团,加上侍从,合纵总人马逼近八千。韩都郑城距大梁不过三百里,苏秦传令部属仍如以前一样日行五十里,沿途招摇,优哉游哉。
距大梁不足百里时,探马报说魏惠王托国于太子申,与相国惠施、安国君公子卬前往梁囿围猎去了。魏王此举显然是在躲避合纵,燕、赵、韩三位副使闻讯大惊,急禀苏秦。楼缓建议直奔梁囿,认为这样既可省却数日路途,又可擒贼擒王。姬哙、公子章目露赞许之光,望向苏秦。
苏秦沉思有顷,传令继续前进,直驱大梁。走未半日,探马又报,说是秦使公孙衍已先一步赶至大梁。几位副使面面相觑,皆将目光望向苏秦。
苏秦笑道:“秦人动作倒快,这下有热闹看了。”
队伍依旧磨磨蹭蹭,于第三日上午抵达大梁近郊,在城外停下,静候宫中旨意。没过多久,一辆轺车驰至,魏宫内史下车,向苏秦宣读太子口谕,要求合纵车马就地屯扎,列国特使、副使及相关使臣入城驻驿。
如此高规格的使团,魏人却使一个中大夫出来宣旨,且是太子口谕,几位副使甚为不平,皆现愠色。苏秦却是微微一笑,拱手谢过,安顿好三国将士,带着姬哙、楼缓、公子章及随身人员,分乘二十辆车乘,打着旗号,跟在内史的车后驰入城中。
车队入城,苏秦、姬哙、楼缓、公子章诸人站在车上,满脸笑容地向两旁看热闹的人拱手致意。走至南街口时,苏秦突然看到路边盘坐一人,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地望着这个盛大场面,站在他身边的是几个小孩,个个如他一般,显然是街头流浪的乞丐。许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难闻,看热闹的市民远远躲着,因而这几人显得极是抢眼。
苏秦一眼认出是孙膑,心底“轰”的一声,急呼停车。
车队停下。
苏秦从车上翻身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孙膑。孙膑两眼眨也不眨地望着他走过来,仰着脸傻笑。苏秦走至孙膑身边,心里一酸,两腿一弯,当下跪在地上,朝孙膑连拜三拜,两眼泪流,泣道:“孙兄——”
孙膑依然目光呆滞地望着他,傻笑。不过,此时他是笑出声来,手指苏秦,“咯咯咯,咯咯咯……”像生完蛋的母鸡在鸣功叫赏。
突然发生的这一幕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身兼赵、韩二相,同时又是赵、韩、燕三国特使的苏秦,竟然在大街上当众向一个疯子下跪,简直就是旷古奇事,看热闹的人群迅速聚拢来,如看猴戏一般。苏秦的贴身护卫飞刀邹急跟过来,站在离苏秦几步远的地方,警惕地观望周围情势。走在前面的赵国内史急呼停车,远远呆望着眼前一幕。姬哙、公子章、楼缓三人不无尴尬地站在车上,不知如何是好。
几个小乞丐都被吓坏了,走也不敢,动也不敢,惨白了脸,怔怔地望着这一切,仿佛是在梦境。
苏秦拜毕,抬起头来,两眼直视孙膑。
孙膑止住笑,与他对视。
也就在这一瞬间,苏秦看到孙膑的双眸里射出两道光芒,直照苏秦心田。
苏秦豁然明白,正自惊喜,孙膑收回目光,目光重现呆滞,两手舞起,开始敲响战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苏秦听出是进军鼓声,知孙膑在催他快走,遂拿袖子抹去泪水,转对飞刀邹:“取五金来!”
飞刀邹摸出五金,递予苏秦。
苏秦将金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孙膑跟前,再拜三拜,转身走回车上。飞刀邹放好垫凳,苏秦踩上,登上车辆。车队辚辚而行。
车队刚一离开,孙膑身边的几个乞丐已飞身上前,抢夺起金子来。孙膑却似没有看见,两眼依旧望着苏秦远去的方向,口中喃喃地敲着战鼓。
“什么?”庞涓大睁两眼,不无惊异地望着庞葱,“苏秦竟在大街上向孙膑下跪?”
庞葱点头。
庞涓沉思许久,猛然抬头问道:“孙膑如何?”
“孙膑仍是那样,初时傻笑,后来敲鼓,已经认不出苏秦了。”
庞涓长出一口气,略顿一下,甚是理解地点头叹道:“唉,当初我们四人同在鬼谷,情如兄弟,眼下我等俱是显赫,唯有孙兄境况如此,莫说是苏兄,即使大哥早晚见到,也是揪心。”略顿一下,“还有,孙兄整日在这大街上,似也不是办法。别的不说,下雨了,刮风了,他又到何处去?”
庞葱迟疑一下,缓缓禀道:“孙兄在咱家院里,甚不开心。这一出去,天宽地阔,感觉上好多了,后来又交上几个乞儿为友,孙兄更像换了个人,时不时发笑。至于落脚之处,小弟也安顿过了。南街口上那个小庙,原是陈轸府上的,这阵儿无主,实际上当是自动归咱府上。小弟实地察过,里面还算安静,房子也能住,就让孙兄与几个乞儿在里面住了。天气好时,有乞儿街上乞讨,孙兄饿不着。雨雪天气,小弟就使范厨拿些吃用过去,保证孙兄冻饿不着。”
庞涓连连点头:“嗯,如此安顿,倒也不错,只是……让孙兄与一帮乞儿住在一起,委屈他了。”
“大哥,”庞葱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对孙兄这份真情,实让小弟感动。大哥放心,孙兄既是大哥义兄,也就是小弟义兄。大哥尽管去忙大事,这点小事自有小弟照管。一年多来,小弟不难看出,孙兄不在乎吃穿,不在乎门庭,只在乎自在开心。在大街上,孙兄能得自在,能得开心,总比关在院子里好。再说,”顿了一顿,压低声音,“他在院里,有碍宁静不说,有时还会惊扰夫人,弄得后花园里就像闹鬼一样,谁也不敢去。”
庞涓再次点头:“葱弟所言也是。孙兄这件事儿,市井可有议论?”
“据小弟所知,大哥义救孙兄、不弃不离之事,早已传遍列国,大梁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无人不夸大哥尚情重义,是个好人。”
“唉,”庞涓又叹一声,“他们有所不知,孙兄与大哥之间的情义,断不在这层表皮。遥想当年,为救家父,孙兄与大哥出入虎穴,身陷囹圄,若不是白司徒搭救,差一点共同死于奸贼陈轸之手。”复叹一声,“唉,葱弟呀,大哥欠孙兄的,此生只怕难以偿还了。”言讫,百感交集,落下泪来。
“大哥——”庞葱也是动容。
正在此时,门人赶来禀报,说是三国特使苏大人求见。
庞涓忽地起身,在厅中走了几个来回,抬头问道:“共来几人?”
“回禀主公,只他一人。”
“哦?”庞涓眼珠儿连转几转,对庞葱道,“快,准备几根荆条,再备一个搓板,放在客厅里!”
话音落处,庞涓人已动身,急急赶至门口,果见苏秦正垂手恭立。
庞涓加快脚步,边走边叫:“苏兄——”
苏秦迎上几步,拱手揖道:“庞兄——”
庞涓走上前来,一把抓过苏秦之手,用力握道:“在下不知苏兄光临,迎迟了,迎迟了!”
苏秦笑道:“在下不请自来,冒昧相扰,还望庞兄宽谅。”
庞涓朝他肩上猛力一拍,嗔怪道:“苏兄是在问罪在下呢!不瞒苏兄,近来陛下出游,殿下主政,朝中一应事务皆推于在下,在下忙得晕头转向,这不,刚从朝中回来,听说苏兄光临,未及换下朝服,就迎出来了!”抖抖身上朝服。
苏秦呵呵大笑几声,回敬一拳:“庞兄说到哪儿去了!在这城中,谁人不晓得庞兄是百忙之身,在下安敢责怪?只是……在下此来,人地两生,思来想去,也只庞兄一个故友,在馆驿里下榻之后,屁股尚未坐热,赶忙备车探访,前来惊扰了。”
二人互相客套几句,携手走入府中,在客厅里分宾主坐下。
庞葱沏好茶水,拱手退出。
苏秦品过一口茶,主动提起孙膑之事,换过面孔,不无沉重地怅然叹道:“唉,不瞒庞兄,方才在下见到孙兄了!”
庞涓装作不知,惊异地问:“哦?”
苏秦复叹一声:“唉,孙兄之事在下早听说了。在邯郸之时,就有风传孙兄犯下死罪,因庞兄搭救,方才逃过一命,不想他又祸不单行,成为疯人。在下只是听闻,原本不信,今日亲眼得见实况,在下——”
苏秦尚未讲完,庞涓先自哽咽起来,泣不成声:“苏兄——”
苏秦扫一眼庞涓,亦拿袖子抹泪。
“苏兄,”庞涓缓过一口气,缓缓说道,“孙兄之事,都怪在下,是在下对不起孙兄!”起身摆好搓板,抓过备好的一把荆条,递予苏秦,“苏兄,在下有负先生叮嘱,有负孙兄结义之情,有负鬼谷同窗之谊,罪该万笞!今日先生不在,大师兄亦不在,只好由苏兄代劳,替先生、大师兄主罚,为孙兄讨个公道!”两只膝头一软,跪在搓板上,脱去朝服,露出后背,微微闭目,“苏兄,行罚吧!庞涓若是叫出一声,加罚十下!”
苏秦看他一眼,“啪”地扔下荆条,缓缓起身,双手扶起他,长叹一声:“唉,庞兄,这这这……你……唉,你叫在下如何下手?”
庞涓挣开苏秦,复跪下来,再次乞请:“苏兄,你若不打,是害在下!不瞒苏兄,孙兄逢此大劫,皆因在下。在下若是不请孙兄下山,不请他来大梁,孙兄就不会……唉,不说了,打吧!你不打,在下心中的块垒不去,寝食难安哪!你打一下,在下心里就减轻一分,打十下,减轻十分,打一万下,在下……在下……”泣不成声。
见庞涓如此情真意切,苏秦尽管心如明镜,也是被他感动了,轻叹一声,再次扶起庞涓:“庞兄切莫自责!你如何对待孙兄,在下也早知道了。”故意顿一下,扫一眼庞涓,“在下走这一路,到处都在传颂庞兄,颂扬庞兄忠义分明,重情仗义,可追古人。在下……在下听了,既为孙兄难过,又为庞兄自豪。只是,孙兄是个诚实之人,如何犯下死罪,在下甚不明白,望庞兄告知。”
庞涓抹去泪水,在主位上坐下,唏嘘再三,将孙膑如何犯下死罪、魏王如何震怒、孙膑如何受刑、如何发疯及自己如何求情、如何救治、如何照料、如何放任孙膑住在街头等,从头至尾细述一遍。
苏秦听完,似是肃然起敬,连连拱手道:“此前所闻,只是个大要,在下今日方知,孙兄之事竟有如此之多的曲折。庞兄将事做到这个份上,也算竭力了,于情于义,都令在下敬佩。”摇摇头,复叹一声,“唉,当初先生为孙兄易名之时,在下也曾纳闷,今日看来,一切都是命定。”
庞涓依旧自责:“都怪在下,若是不写那封信,孙兄就不会下山,就不会来到魏国,也就不会……唉,是在下害了孙兄哪!”
“庞兄,”苏秦脸色一沉,望着庞涓道,“说起这事儿,我们兄弟真得合计合计。依方才庞兄所言,孙兄必是蒙冤。依庞兄之见,会是何人陷害孙兄?”
庞涓一擂几案:“在下若是查出此人,看不将他碎尸万段!”
“方才庞兄说,”苏秦倒是不急不缓,“孙兄蒙冤之时,秦国使臣正在大梁,会不会——”略顿一下,“在下是说,此事会不会与秦人有关?”
庞涓打个激灵,猛拍脑门:“对对对,苏兄所言极是,当时秦国使臣樗里疾就在大梁,后来在下私下打探,听宫中传言,孙兄与那人有过一面之交,说是弈棋来着。你知道,陛下最恨的就是秦人,孙兄不知深浅,与那厮弈棋,犯下大忌!”
“单是弈棋不犯死罪。”苏秦似在启发庞涓,“在下在秦一年,甚知秦人。秦人夺占河西,谋得函谷,甚惧魏人报复,见庞兄、孙兄皆事魏国,秦人恐惧,或会想出下作手段,陷害孙兄。如果不出在下所料,那个刘清,还有那封书信,当是秦人所为。”
庞涓沉思有顷,渐渐现出怒容,震几道:“苏兄说得是!”顿了一时,更加认定此事,咬牙切齿,“狗娘养的!我早说这事儿蹊跷,原在此处弯着!”朝苏秦连连抱拳,“苏兄,在下谢你了!自孙兄受害,在下一直在访察此事,什么都料到了,只是未往秦人身上想。狗娘养的秦人,霸我河西,夺我函谷,可作旧恨,陷害孙兄,当是新仇。旧恨新仇,在下……在下不雪此耻,誓不为人!”猛击几案,震得咚咚直响。
“庞兄,”苏秦见火候已到,情绪激愤地接上一句,“秦人陷害孙兄,这仇这恨就不是贤兄一个人的,但凡鬼谷弟子,皆应雪报。只是——”话锋陡转,“庞兄可曾想过如何报仇?”
庞涓打个愣怔,见苏秦两眼紧盯住他,眼珠儿一转,稍作迟疑:“在下立即禀报陛下,引大军征伐暴秦,光复河西。”
苏秦摇头。
“哦?”庞涓惊道,“不伐秦国,如何报仇?”
“不是不伐,是眼下不能伐。”
“为何不能伐?”庞涓急问。
苏秦一字一顿:“因为秦国太强,单凭魏人之力,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庞涓脸色涨红,又羞又怒:“苏兄说的何话?在下不才,却视秦人为案上刀俎,圈中羔羊,何曾惧他?”
苏秦再次摇头,微微笑道:“庞兄说出此话,可见并不知秦。在下在秦数月,秦之优劣,可谓是耳闻目睹,不知庞兄愿意闻否?”
“在下愿闻。”
苏秦侃侃言道:“秦行苛法,一人违法,十邻连坐,因而秦人不惧死而惧法。全民惧法,自是上下同欲,举国同仇,皆是死战之士。秦公年轻有为,谋算甚深,心狠手辣,连商君他都敢诛,没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秦国宫廷,无不惧他,因而是一呼百应。此人心胸甚大,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且不说,秦公内得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诸贤相助,外得函谷、河水之险,几乎就是四塞之国。河水之险自不必说,单是那道函谷关,在下亲自走过,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退一步说,纵使庞兄攻开此关,自函谷至阴晋二百余里,每一步都是险峻,只要秦人步步死守,简直就是铜墙铁壁,插翅难逾啊!”
苏秦之言甚是实际,庞涓缓缓垂下头来,陷入思索。
苏秦更推一步:“还有,方今天下,万事莫过于得民。秦得河西,再得商於,扩地千余里不说,更增民众逾百万口。按十一抽丁,也比此前多出十万。庞兄是带兵的,十万之数是何概念,当比在下明白。”
庞涓陷入深思,有顷,抬起头来:“在下问一句,苏兄倡导合纵,可为制秦?”
苏秦点头道:“知在下者,莫过于庞兄了。”
“再问一句,抛开孙兄之事,苏兄为何对秦人怀此仇恨?”
“唉,”苏秦敛住笑,长叹一声,“说起来都难启齿。不过,庞兄既有此问,在下也只有实说了。在下出山之后,西去投秦,本想做出一番大业,岂料秦公不用不说,更将在下一番羞辱,令在下在天下士子面前丢丑。”哭笑一下,摇头再叹,“唉,那个场面,那种尴尬,在下……在下若是有剑在手,当场真就抹了脖子!”
“苏兄莫要说了,”庞涓摆手止住他,“秦人这脓包,早晚得挤。苏兄的合纵大略,在下琢磨过多次。不瞒苏兄,朝臣对合纵均有抵触,包括陛下。苏兄初衷,在下也是今日方知。这事儿急不得,不过,在下一定尽力,说服朝臣,禀明陛下,全力支持苏兄。”
苏秦微微抱拳:“谢贤兄鼎持!”
庞涓朝外叫道:“来人,上酒菜!”对苏秦微微抱拳,“苏兄,久别重逢,什么话都不要说了,不醉不休!”
“好,不醉不休!”
秋雨落下来。雨势虽已失去两个月前的刚猛,却有后劲,淅淅沥沥连下两日。孙膑是盘地行走,一旦下雨,就无法外出,只能躲在南街口的废弃破庙里。
几个乞儿在庙殿里把玩苏秦赏给的金子,一会儿吹,一会儿弹,爱不释手。孙膑坐在榻上,静静地望着这群乞儿。所谓榻,不过是范厨用土坯为他砌的土炕,很大,横竖可躺五六个人,上面还垫着干草,再上面是几张破席,几床被子散乱地堆在炕里侧。土炕虽是简陋,但对这群乞儿来说,却是天堂。
雨天不好讨饭,最小的乞儿似是饿了,走到门口朝雨幕里张望。
还真让他望到了。不远处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范厨披着蓑衣,提着一个盖了雨布的大篮子,嚓嚓嚓嚓直走过来,在庙门外重重咳嗽一声,直拐进来。乞儿大叫一声:“范伯来喽!”不无欢喜地冲进雨里,帮范厨提那篮子。
范厨让出一边,让他抬上,乐呵呵地走进殿里。
见孩子们全围上来,范厨这才打开篮子,根据饭量大小,将馒头逐个分过,对他们道:“你们都到偏殿里吃,范伯要给孙伯伯换衣服呢!”
几个孩子拿着馒头,赶往偏殿去了。范厨提上篮子,走至孙膑跟前,将几个馒头拿出来,又端出两碟小菜,摆在炕上,将他的内衣脱下,换上洗过的。又拿出两件新衣服,为孙膑穿上。孙膑静静坐着,默默地望着他,由他摆布。
范厨做完这些,从袖中摸出一个信函,递予孙膑,小声道:“方才小人在送饭途中路遇秦爷,秦爷托小人捎给先生一函,请先生拆看。”
孙膑拆开看过,递给范厨:“烧掉吧!”
范厨点头应过,拿出火石、火绳,打着火,开始烧信。孙膑看着他,见信烧得差不多了,淡淡问道:“范兄,庞将军那儿可有音讯?”
“回禀先生,”范厨点头应道,“前日后晌,合纵特使苏大人到访,晚上吃酒,是小人做的饭菜。庞将军与他边吃边聊,谈笑风生,直到人定时分,皇天落雨,苏大人才辞别回馆。小人昨日听说,庞将军还让家老备下荆条、搓板之物,说是将军跪在搓板上,定要苏大人拿条子抽他,因由是他未能照顾好先生。今日晨起,庞将军见雨仍然在下,亲到厨房,特别关照小人,要多送一些饭菜,还要小人为先生增加几件新衣服,说是天气冷了,莫要冷坏先生。听那语气,庞将军对先生甚是关爱,情真意切。”略顿一下,挠挠头皮,“先生,您与庞将军之间到底怎么回事,小人实在看不明白。”
孙膑未予回答,眼中却是泪出,有顷,抬头望着范厨:“在下装疯之事,庞将军可有察觉?”
范厨摇头:“先生放心,在这大梁城中,此事只有秦爷与小人知晓。为先生诊病的黄先生本也知情,可秦爷出下大钱,让他搬家。小人问过秦爷搬往哪儿,秦爷说,黄先生眼下已在咸阳安下新家,这事儿就算了。再说,自那以后,庞将军再也没有追问此事,似是对先生的疯病深信不疑。”
孙膑微微点头。
范厨凑近,声音更低:“先生,秦爷还说,他想求见先生一面,让小人问问先生之见。”
孙膑思忖有顷,摇头道:“眼下不可。你可转呈秦爷,就说‘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
范厨应道:“小人记下了。先生用餐,小人告退。”
孙膑微微抱拳:“谢范兄了!”
苏秦在列国馆驿等候三日,终于等到殿下召见。
苏秦与三位副使上朝,呈上问聘礼单,备陈三晋纵亲、四国合纵的祈请,同时出具燕、赵、韩三国皆行纵亲的和约副本。太子申接过,客套几句,坦陈自己是代父主政,是否加入纵亲,难以自决,需廷议过后,禀报父王裁定。
见太子申无意再谈下去,苏秦诸人即行告退。
回至驿馆,几位副使,尤其是韩、燕两位公子,皆现躁态。公孙哙首先说道:“看这样儿,魏申是在踢皮球。”
“嗯,”公子章点头附和,“魏人这是成心在磨我们呢。”
“你们说得甚是,”苏秦扫他们一眼,微微笑道,“好事多磨嘛!再说,魏王不在,相国不在,辅国的武安君也未上朝,此等大事,让一个空头太子如何确定?”
公子章急道:“我们总也不能抻着脖子,眼巴巴地坐在这儿傻等吧!”
“若是不想傻等,”苏秦呵呵笑道,“你们可到大梁城里城外转上几转。魏人做事的确了得,从安邑迁都迄今,仅只几年,就将大梁变成天下名都,可追临淄了。”
二人面面相觑,以为苏秦在开玩笑。
“还有,”苏秦接道,“你们亦可前去看看鸿沟,真是一个大工程,利国利民,泽润子孙。几年前在下去过那儿,站在堤边,感慨万千哪!唉,人生在世,莫过于成就一番伟业。别的不说,单此一举,白相国足以永垂不朽了!”
见苏秦说得认真,二人觉得他已胜券在握,松下一口气,转对楼缓道:“走走走,上大夫也去,多个人热闹些。”
楼缓抱拳谢道:“都去看古景,把苏子闷坏了,岂不误大事?你们去吧,在下留下来,陪他聊聊。”
众人皆笑。两位公子稍作准备,有说有笑地出门走了。
苏秦坐下,指着对面的席位对楼缓道:“坐吧,在下真也闷了。”
楼缓坐下,面色忧郁。
苏秦似是陡然想起来:“咦,你昨日不是拜访朱威了吗,他怎么说?”
楼缓轻声叹道:“唉,朱上卿东扯西扯,只不谈正事。在下几番开口,都让他岔过去了。”
“怪道不见他今日上朝。”苏秦苦笑一声,“看来,我们此番来,是热屁股坐到冷席子上了。”
“苏子,”楼缓不无忧虑,“三国特使上朝递交国书,这是何等大事,可魏人呢?朝堂上是空头太子,朝堂下是两个一无用处的中大夫,惠施不说了,庞涓、朱威、白虎等几大权臣也不在朝,这——”打住话头,看苏秦一眼,“苏子,照规矩说,合纵于魏并无坏处,为何他们——”再将话头打住。
苏秦长吸一口气,憋了许久,方才缓缓吐出:“是啊!”将眼睛微微闭上,“在下这也纳闷,庞涓本已承诺在下,今日竟也未见上朝,显然是在故意躲避。”
“堂堂武安君,怎么也是说变就变?”
苏秦思忖有顷,朝外叫道:“邹兄!”不一会儿,飞刀邹急步进来:“主公?”
“这两日可有人去过武安君府?”
“昨日后晌,秦使公孙衍前去拜访。”
“还有何人?”
飞刀邹摇头。
苏秦又吸一口气,闭目再入冥思,有顷,抬头又问:“孙兄的事,可有音讯?”
“孙先生与几个乞儿住在南街口的一个破庙里。”
苏秦从袖中摸出一块丝帛,递过去:“你设法引开乞儿,将此信呈予孙兄。待孙兄看过,你就约他今夜三更,悄悄溜到庙门外面。”转对楼缓,“楼兄在南街口附近寻处偏静、无人房舍,待孙兄出来,就由邹兄背他过去,在下在那儿会他。”
“孙兄?”楼缓惊道,“他不是疯了吗?”
“有时候不疯。”苏秦淡淡说道,“去吧,此事绝对保密。”
二人快步出去。
傍黑时分,依然是商人打扮的公子华见周围无人,快步闪进秦国馆驿,直入公孙衍所住小院。公孙衍听出脚步是他,急迎出来,呵呵笑道:“真是巧了,在下正在想你,你就到了。”携其手,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连连点头,“嗯,像个大商人。这趟生意可有进展?”
“在下正为此事而来。”公子华亦笑一声,跟着他走进厅中,在客位坐下。
“看这样子,像是发财了。”公孙衍亦坐下来,斟上一杯茶水,“来,喝杯茶水。”
公子华接过茶水,小啜一口:“在下托范厨转呈孙子一道密函,大意是说,庞涓已经懈怠,孙子脱离虎口的机缘已至,在下已安排好救他赴秦,最后又将君上切盼之情一并讲了。”
“哦,孙子作何反应?”
“孙子捎出一句话,‘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听这话音,孙子显然认为机缘未到。”公子华又啜一口,神色犹疑,“信中已经讲明,我们有十足把握救他出去,可孙子仍旧这么说,倒叫在下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听听公孙兄释疑。”
公孙衍低头沉思有顷,抬头道:“只有一个解释,孙子不想去秦国。”
“为什么?”
“这得去问孙子。”公孙衍缓缓说道,“按照常理,孙子眼下的境况,只要能脱虎口,莫说是他大可施展抱负的秦国,纵使狼窝,他也不应迟疑。”
“嗯,”公子华频频点头,“他眼下已成废人,活得猪狗不如,装疯卖傻不说,还得处处小心庞涓,万一被那厮得知实情,他就保不住命了。”
“近日可曾有人寻过孙子?”公孙衍突然问道。
公子华摇头。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苏秦此来,不会不去救他。孙子这么推托,抑或与此有关。”
“是了!”公子华一拍大腿,“苏子初到那日,当街向他下跪。苏子眼下声势显赫,又是他的故知,孙子自是信他,也必指望苏子救他。”
“公子快去,日夜盯牢孙子,不可轻举妄动。”
是夜,淫雨虽停,乌云却未退去,天色黑漆漆的,如倒扣一只锅盖。
三更时分,庙门悄悄闪开一道细缝,不一会儿,孙膑以手撑地,从门内出来。早已候在附近暗处的飞刀邹飞身闪出,将他背在身上,快步而去。
走有一时,飞刀邹来到一处院落。周围并无人家,显然是座独院。门开着,楼缓迎出,四顾无人,接他们进去,迅速将院门关上。
苏秦闻声迎出厅堂,与楼缓一道将孙膑架下来,搀进厅中。飞刀邹返身退出,在院门外候立。楼缓亦走出去,顺手关上房门。
屋里亮着火烛,但所有的门窗均被密封,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
见孙膑已在席上坐好,苏秦也坐下来。二人相视,谁也没有说话。有顷,苏秦首先打破沉默,颤声道:“孙兄,你……受苦了!”
孙膑的嘴角淡淡一笑,微微点头。
苏秦摇头叹道:“在下是在赶去邯郸的途中得知此事的,在下……万未想到,事情会是这样。”顿了一下,“孙兄,你……恨庞兄吗?”
“当然恨!”孙膑笑道,“开始那几日,恨得咬牙!后来,后来渐渐不恨了。”
“为何不恨了?”
“想通了呗。”孙膑说得很慢,“说到底,师弟也不容易。只是他想得太多了。”沉吟一时,又补一句,“为他自己。”
苏秦肃然起敬,拱手道:“孙兄修为已至此境,在下叹服!”
孙膑苦笑一声,拱手还礼:“这算什么修为?听之任之而已。”
“唉,人生在世,”苏秦再次拱手,油然叹道,“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才是修为,是真正的大修为啊。”
“随你说吧,”孙膑呵呵笑笑,转过话头,抱拳道,“几个乞儿都有夜间出恭的毛病,在下不能待得过久,免得多生枝节。”
苏秦点头,将合纵方略及近日赴魏的情势约略讲过,抬头道:“孙兄,按照常理,合纵于魏有百利而无一害,可——魏王、庞涓不消说了,惠施、朱威竟也反应冷漠,实令在下不解。”
孙膑思忖有顷,缓缓说道:“从大处看,列国纵亲是悲悯之道,既有大爱,也是可行,不失为解决天下纠纷的上上之策。至于魏室反应冷淡,在下以为,原因不难理解。”
“请孙兄指教。”苏秦眼中放光,倾身问道。
“依苏兄方才所讲,”孙膑说道,“合纵旨在谋求三晋合一,与燕结盟,从而实现以弱抗强,达到势力制衡,强制和解。”
“正是。”苏秦连连点头。
“三晋纵亲,旨在对抗齐、楚、秦三个大国。魏国朝臣皆不热心,必是有所顾虑。他们或许会问,既然三晋可以纵亲,齐、楚、秦为何不能横亲?”
“在下对此也有考虑,”苏秦解释道,“在下的步骤是,首先合纵三晋与燕国,然后至楚,邀请楚国入纵,从北冥到江南,皆成纵亲,将秦、齐两国东西分隔,逼其不敢妄动。”
“嗯,”孙膑笑道,“这要好多了。不过,在下在想,即使五国合纵,将秦、齐排除在外,也似不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南北合纵,如一字长蛇,假使东西连横,就如拦腰两截棍子,这在用兵,当是大忌。一旦开战,长蛇势必瞻前顾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左支右绌,首尾难顾。”
苏秦身子更是趋前:“孙兄之意是——”
“善搏击者,绝不会腹背树敌,”孙膑侃侃说道,“苏兄既然合纵五国,何不再加一国,将齐国也纳入纵亲,六国合一,以秦为敌。六国纵亲,内可无争。秦有四塞之固,苛法之威,列国纵有强兵,亦无可加害,天下势力由此制衡,岂不是好?”
苏秦闭目沉思,有顷,拱手道:“听孙兄之言,如拨云见日矣!”
孙膑拱手回礼:“苏兄过誉了。”
“哪里是过誉?”苏秦由衷赞道,“孙兄只此一言,已高在下多矣!”转过话头,不无关切地望着孙膑,“孙兄,在下此来,还有一事,就是设法营救孙兄。假使孙兄逃出此地,欲去何处?”
“齐国。”孙膑不假思索。
“齐国甚好!”苏秦缓缓点头,“孙兄若有此意,待三晋纵成,在下就去齐国,一来说服齐国入纵,二来为孙兄做些铺垫。”
“谢苏兄了。”
“只是,”苏秦略作迟疑,“此事尚需再候一些时日,委屈孙兄了。”
“苏兄过虑了,”孙膑呵呵笑道,“眼下在下最不发愁的就是时间,谈何委屈?”
“好吧!”苏秦抱拳道,“时辰不早了,在下也不多留孙兄,待孙兄脱出虎口之日,再行畅谈。”
孙膑点头。
苏秦击掌,飞刀邹闻声走进,蹲下负起孙膑。苏秦抱拳,与孙膑依依惜别。
就要出门时,孙膑扭头叮嘱道:“哦,苏兄,在下忘了一句:打蛇要打头,擒贼要擒首。”
“擒贼擒首?”苏秦喃喃重复一声,豁然开朗,抱拳谢道,“谢孙兄指点!”
飞刀邹背负孙膑重新回到小庙,在门外将孙膑放下。孙膑与他别过,转身进门,将门随手关上。飞刀邹闪入阴影中,侧耳倾听一阵,确证里面并无异动,方才转身离去。
就在苏秦、楼缓、飞刀邹三人离开院子没入夜色中后,两个黑影也从暗处闪出,远远跟在后面,直到他们隐入馆驿。
回到馆驿后,苏秦坐在厅中,反复思索孙膑所言,越想越觉在理。是的,单是四国合纵,不仅格局小,后遗症多,且不利于合纵真正目的的实施。从表面上看,合纵是通过制衡减少或制止征伐,但对苏秦而言,建立天下共治、诸侯相安的全新格局才是其所谋求。如此合纵,东西皆敌,两面受制,列国应对尚且不易,何来余力去走下一步?
及至天明,苏秦对孙膑的建议越发笃定:六国合纵,共抗暴秦。
苏秦上榻稍稍眯盹一阵,醒来已是辰时。按照常理,魏宫也该退朝了。苏秦洗梳已毕,驾车直驱上卿府。
落座之后,苏秦直抒来意,提及六国合纵,共抗暴秦之说。
朱威果然兴奋,就六国合纵抗秦一事与他畅聊两个时辰,问及诸多问题,包括齐、楚入纵的可能性及如何入纵等细节,末了点头道:“嗯,六国纵亲,共抗暴秦,这个好!只是——”打住话头,看着苏秦。
“上卿有话直说。”
“‘抗’字不好,在下建议改为‘制’字。”
苏秦连连抱拳:“好好好,上卿堪为一字之师了!”
“特使过誉了!”朱威拱手回礼,由衷叹道,“唉,不瞒苏子,近日在下反复思虑此事,苏子倡导三晋合纵,实乃大胸襟,大方略,在下越想越是叹服。三晋争斗已久,你死我活,结果真也应验了那个说法,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让秦、楚、齐屡屡钻空子,捡便宜。苏子合纵,是利益三晋的大业,在下却——”苦笑一声,连连摇头,似是自责,“却打小算盘,实在不该,唉,不该呀!”
“是在下的算盘打得小了!”苏秦呵呵笑道,“在下四处张扬合纵三晋,对抗秦、齐、楚,其实犯了大忌,是短视,不是远见。三晋合一,树敌过多不说,反倒可能促进三个大国联合,反于三晋不利。”
“苏子所言甚是,”朱威亦笑起来,“不瞒苏子,在下真就是这么想的。其实不只是在下,多数朝臣皆有此忧。”
苏秦大笑起来,趁势引入正题:“是啊是啊,莫说是朝臣了,就连陛下也都躲着在下,好像在下是个瘟神似的。”
朱威听出话音,倾身问道:“请问苏子,可有在下帮忙之处?”
苏秦抱拳道:“在下甚想觐见陛下,促成六国合纵之事,特请上卿引见。”
朱威面现难色:“陛下临行之际,特意颁旨,此去梁囿,只为清静几日,朝中大小事体,皆由太子所决,任何人不得前往相扰。”
苏秦思忖有顷,再次抱拳:“就请上卿引见太子。”
“在下愿效微劳!”
梁囿在大梁西北,离大梁三百余里,靠近阳武。这儿山小坡缓,水草丰美,野味众多,是理想的狩猎区。早在立都安邑之时,魏室就在此处辟出方圆六十里的猎区。移都大梁之后,这儿更见重要。梁囿旁边有片水泽,水泽之阳有一大片杂木林子,名唤夹林,甚是奇秀,清幽别致,生长各种奇葩异草。惠王甚是钟爱,拨出专款,使人沿泽修筑别宫,几乎每年都要到此小住一时,其地位堪比逢泽边上的龙山别宫。
惠王年轻时喜欢狩猎,尤爱猎取鹿、野猪、野马等大型动物。许是年岁大了,惠王爱静不爱动,狩猎也渐渐转为垂钓。受此影响,惠王近年修建的别宫大多设在水泽边,旁边无一例外地设有钓台。
钓鱼也是惠施的嗜好。自离大梁之后,这对君臣几乎日日守在泽边,各自抛钩,一边养神,一边垂钓。二人往往闷坐一日,谁也不说话,连鱼儿咬钩也视若不见。公子卬引人外出射猎,日出而行,日落而归。几个嫔妃也得自在,在附近拈花惹草,欢声笑语不时飞来。
这日午时,二人正自垂钓,毗人蹑手蹑脚地走来,小声禀道:“陛下,殿下来了,在宫外求见。”
惠王睁开眼睛,思忖有顷,转向惠施,见他仍在闭目养神,往水中一看,鱼儿不知何时已经上钩,浮漂被它拖得团团打转,急忙叫道:“惠爱卿,快起钩,是条大鱼!”
惠施睁开眼睛,斜一眼水面,呵呵乐道:“陛下,大鱼咬的是您的钩!”
惠王一看,果是自己的钩。原来,惠施在下风头,微风早将他的浮漂吹至惠施前面,惠施的则被吹至岸边,漂在一堆水草边上。
惠王赶忙起钩,果是一条几斤重的草鱼。那鱼儿许是在水中挣扎久了,出水时未做剧烈反抗。在毗人的协助下,惠王没费多少周折就将它拖上岸来,扔进水桶。
惠王乐不合口,对毗人道:“申儿有口福,来得正是时候。你将此鱼送入膳房,午宴就吃它了!”
“陛下,”毗人凑前一步,小声禀道,“跟殿下一道来的另有一人,是……三国特使苏秦。”
“哦,”惠王似是一怔,有顷,抬头问道,“关于合纵,朝臣可有议论?”
“回禀陛下,”毗人禀道,“武安君避谈,上卿、司徒等人初时反对,后又赞同。苏秦此来,就是上卿引见的。”
惠王闭目沉思有顷,缓缓说道:“好吧,既然此人来了,就让他也吃一口。”
“臣领旨!”毗人应过,提上水桶快步走去。
“惠爱卿,”惠王慢慢转向惠施,“看来,鱼是钓不成了。”
惠施微微一笑,一语双关道:“陛下本为钓鱼而来,鱼已钓到,行将入鼎,陛下也该收钩了。”
“哦?”惠王扫一眼惠施,顺势问道,“听你话音,苏秦此来,爱卿已有应对?”
“陛下,”惠施敛起笑容,抱拳奏道,“近日微臣一直在琢磨此事,思来想去,感觉苏秦的合纵方略甚是可行,至少说,对我大魏有百益而无一害。”
“百益!”惠王惊道,“爱卿别是浮夸了吧?”
惠施微微一笑:“陛下,别的不说,单是与赵、韩睦邻,就可省去多少麻烦。三晋边界早已约定俗成,若再争斗,益处何在?”
惠王思忖有顷,抬头说道:“三晋无争自是好事,可……前时据庞爱卿奏报,卫室内争,卫公子篡政,卫太子宪向寡人求救,寡人若是无动于衷,于义不合。寡人若是助他,赵、韩必起聒噪,有悖纵亲之约。”
“陛下,”惠施侃侃说道,“圣人谋事,谋大不谋小。卫国乃弹丸之地,且在眼皮底下,就如囊中之物,取之是陛下的,不取也是陛下的。陛下一道诏书,卫公立即自贬为侯,乖乖割地,列国亦无异议,皆因于此。眼下卫室内争,陛下根本无须用兵,只需再发一道诏书,安抚其主,全其宗祠,谅他不敢不听!至于是太子主政还是公子主政,是其家事,陛下何必为之伤神?”
“嗯,”惠王连连点头,“爱卿所言也是。卫国既为谋小,何为谋大?”
“微臣以为,”惠施对道,“陛下大敌,非赵非韩,非齐非楚,唯秦一国。秦已拥有河水、函谷之险,易守难攻,仅凭我一国之力,难以与之匹敌。陛下若入纵亲,三晋合力,或可制秦,或可收复河西,复兴文公盛世。”
惠王闭目有顷,抬头说道:“爱卿所言,寡人不是没有考虑过。然而,苏秦的敌人似乎不单是秦国一国,还有齐国和楚国。寡人即使愿意纵亲,伐秦一事,恐也难谋。”
“陛下,”惠施缓缓说道,“今日晨起,微臣接到上卿快报,说是苏秦已改初衷,谋求合纵六国,共制暴秦。眼下苏秦既至,他的敌人究竟是谁,陛下不妨听他说说。”
“哦?”惠王打个惊怔,思忖有顷,以手撑地,站起来,拍拍屁股,“既如此说,这就走吧。苏子远道而来,让人家候得久了,似也不是待客之道。”
惠施呵呵一笑,缓缓站起。君臣一前一后,晃晃悠悠地走回宫里。
三日之后,惠王结束狩猎,从梁囿返回大梁。让所有大梁人感到震惊的是,三国特使苏秦与魏王同辇而行,招摇过市,朝中众臣尽皆迎至城外,与他初进大梁时仅有一个孤臣引路的待遇截然不同。
翌日晨起,魏宫大朝。朝堂上没有任何悬念,惠王未加廷议,直接颁诏,晋封苏秦为客卿,合纵特使,诏令公子卬为合纵副使,策动六国纵亲;赐苏秦客卿府一座,黄金百镒,锦缎五十匹,臣仆三十名。众臣未及回过神来,惠王已宣布退朝,前后过程干净利索,不足半个时辰。
惠王先一步退朝,众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苏秦祝贺。庞涓见状,心里五味翻腾,略怔一下,亦走过来,朝苏秦微微拱手:“苏特使,在下贺喜了!”
苏秦还礼:“谢武安君鼎持!”
庞涓微微一笑,伸手在苏秦肩头重重一拍:“鼎持,鼎持,苏兄之事,在下自要鼎持!”转对公子卬,“副使大人,在下也贺喜您了!”
庞涓在“副使”二字上加重语气,弦外有音。公子卬不赞同合纵,亦未料到父王会当廷任命他为合纵副使,让他这个赫赫有名的安国君与两个毛头公子和一个无名大夫并驾齐驱,受制于一夜暴发的市井士子,面子上本就过不去,此时又受庞涓一激,顿时脸色涨红,狠狠剜苏秦一眼,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大踏步走出朝堂。
苏秦甚是尴尬,但迅速回过神来,对诸臣揖礼一圈,真诚说道:“诸位大人,自春秋以降,天下失道,列国相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下谋求纵亲,一在制秦,二在寻觅一条天下和解之道,以期早日结束战乱,回归太平盛世。就在下而言,六国纵亲只是起步,天下纵亲才是终极。”咳嗽一下,见众臣皆在倾听,缓缓又道,“诸位大人,在下以为,天下唯有纵亲,唯有求同存异,克制私欲,才能结束征伐,回归太平。天下纵亲,百姓安居乐业,既是苏秦一人所愿,也是诸位大人所愿,更是天下人所愿。今日陛下圣恩浩荡,降旨纵亲,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在下不才,特此恳请诸位共施援手,鼎持合纵,在下先自叩谢了!”
言讫,苏秦再次拱手,鞠躬至膝。
众人许是首次听到苏秦如此这般地表白心迹,阐明合纵大义,初时没有反应过来,面面相觑,继而深受触动,纷纷拱手应道:“今有陛下诏命,又有苏子勇为,我等一定竭尽全力,鼎持合纵!”
苏秦在朝堂上大抢风头,庞涓心里自不是味,又见无人睬他,也如公子卬般从鼻子里轻轻哼出一声,扭身走出人群,步出殿外,大踏步跨下台阶,走出宫门,见车夫驱车过来,猛地蹿身上去,一脚将车夫踢下,扬手一鞭,狂驰而去。
庞涓飞驰一阵,不知不觉中来到南街口,远远看到那座小庙。
庞涓心中一动,收住缰绳,在庙前停车,推开庙门,信步走进。
乞儿出去乞食了。庙中无人,唯有孙膑坐在草地上,两眼微闭,懒洋洋地晒太阳。听到有人进来,孙膑微微睁开眼睛,见是庞涓站在门口,立即呵呵地冲他傻笑。庞涓看有一时,一步步走近孙膑,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蹲下。
孙膑两眼傻傻地望着他,有顷,似是发现什么,手指庞涓,咯咯咯咯又是一阵傻笑。庞涓一怔,下意识地看看自己,见无异常,回看孙膑,却是仍旧傻笑不止。
庞涓陡然意识到孙膑是个疯子,是在傻笑,顿时宽下心来,缓缓地吁出一口长气。许是久未洗澡了,孙膑身上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庞涓下意识地捂下鼻子,但迅即放开了。
孙膑痴痴地盯着庞涓,傻笑着,好像他面对的是一个怪物。
庞涓也在凝视孙膑,心里说不出是何滋味。
二人互视一阵,孙膑似是身上痒了,做个鬼脸,将手伸进衣服,抠摸一阵,捉出一只虱子。孙膑如获至宝,将那虱子放在掌心,拨过来挑过去,反复查看,呵呵傻笑。
庞涓紧皱眉头,正自厌恶,猛见孙膑陡然将虱子放进口中,如山中猴子一样,上下牙齿不无夸张地咬嚼起来。咬嚼一阵,孙膑将之一口咽下,冲庞涓呵呵再次傻笑,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庞涓百感交集,心里一酸,扑通一声跪下,泪水夺眶而出,颤声叫道:“孙兄!”
孙膑似是没有听见,也似没有看见,依旧冲他呵呵傻笑。
笑过一阵,孙膑再次将手伸入衣服,又摸出一只虱子。这只虱子更大,孙膑睁大眼睛盯住它,面现惊喜之色。庞涓不忍再看下去,哽咽一阵,拿袖子抹去泪水,朝孙膑连拜三拜,低声诉道:“孙兄,在下……对不住你!在下不想这样,可……孙兄啊,在下不得不这样!在下……实意为你救治,可……孙兄,在下……”哽咽一时,又拜三拜,“孙兄,去者不可追,若有来世,在下情愿做牛做马,加倍补偿予你……”
庞涓自说自话,孙膑却如没有听见,只在那儿全神贯注地左右把玩虱子,好像虱子就是一切。看到孙膑的专注劲儿,庞涓长叹一声,缓缓站起,朝孙膑深深一揖,转身走向庙门。
看到庙门再度关上,孙膑这也扔掉虱子,流出泪水,喃喃泣道:“庞兄——”
庞涓纵马奔驰一程,勒住马头,回头朝小庙方向又看一眼,面色恢复如初,自语道:“孙兄,不是在下狠毒,而是情势所迫。譬如今日吧,朝堂之上,苏秦那厮独占鳌头,尽得风光,叫在下如何不气闷?再说,在下早已允诺鼎持他,只是未及引荐,他却等不及了,自投朱威,自投殿下,自去梁囿觐见陛下,置在下于何地?”越说越气,咬牙切齿,“合纵,合纵,合个鸟纵!”
又过一时,公子华瞧见惠文公面色松懈,两眼微微开启,知他已从冥思中回来,轻声问道:“君上,臣弟有一困惑,走这一路也未想开。”
惠文公抬眼望着他:“你想不开的是苏秦为何煞费苦心地逼迫张仪,是吗?”
“君上圣明!”公子华惊道,“臣弟弄不明白的正是此事。”
惠文公微微一笑:“寡人并不圣明,因为寡人方才所想,也是此事。”略顿一下,小声叹道,“唉,这个苏秦,当真是个人精,寡人与他失之交臂,可惜了啊!”
公子华急道:“君上,您……这还没有教诲臣弟呢。”
惠文公略一思索,点头道:“好吧,这么对你说吧,没有白,就没有黑;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正,就没有反……”
“这……”公子华越听越晕乎,抓耳挠腮一阵,抬眼望向惠文公,“臣弟愚笨,还请君兄说得明白些。”
“你啊,”惠文公呵呵笑过几声,“还是自己慢慢琢磨吧。”转对内臣,“这辰光几时了?”
内臣禀道:“回禀君上,已交初更,人定了。”
“小华,”惠文公兴致勃勃,缓缓起身,“这还早哩,走,出去转转。”笑对内臣,“摆驾大良造府!”
公孙衍正在书房聚精会神地审读一卷奏报,忽闻外面脚步声急,正自发怔,声音已至门口。
公孙衍抬眼一看,大吃一惊,因为站在门口的竟是惠文公、内臣和公子华。在府中当值的府尉诚惶诚恐地跟在后面,看那样子,显然是惠文公有意不让他前来禀报。
公孙衍急急叩道:“微臣叩见君上!微臣不知君上驾到,有失远迎,望君上恕罪!”
惠文公走前一步,扶起他道:“爱卿请起。”
几人走进厅中,分别坐下。
惠文公笑对公孙衍道:“寡人听说爱卿是只夜猫子,特意选在此时来,是想看看你这只夜猫都在忙活什么。”
看到公子华,公孙衍已经明白十之八九,微微一笑,从几案上拿起在读的奏报,双手呈上:“微臣正在察审河西奏报。”
惠文公接过奏报,大体上翻阅一遍,面现喜色,乐不可支地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今年麦收过后,河西百姓主动纳粮,争服丁役,可喜可贺啊!”将奏报置于案上,抬头望向公孙衍,拱手揖礼,“河西有此大治,公孙爱卿当记首功。”
公孙衍回过一揖:“是君上大爱开花,微臣何敢居功?”
惠文公呵呵笑道:“公孙爱卿不必过谦。没有爱卿的怀柔良策,寡人纵有大爱,何能开花?”目光复落在奏报上,似又想起一事,“说起河西,那个叫吴青的,近况如何?”
“回禀君上,”公孙衍指着奏报,“这份奏报就是此人所拟,河西郡代为转奏。前年君上升任他为少梁府令,两年下来,干得甚好。据微臣所察,眼下河西,尤其是少梁魏民,皆守秦法,此人功不可没。”
“有功当赏。”惠文公思忖有顷,“你可拟旨,升迁吴青为河西郡都尉,晋爵一级。”
“微臣遵旨。”
“嗯,还有,”惠文公略顿一下,“听说少梁城东有个张邑,是原魏民张家的。你可传旨吴青追查,凡是张家的财产,一根草芥儿都不能少,尽皆归还于张家。”
“微臣遵旨。”
“公孙爱卿,”惠文公敛住神,“这些都还是虚事,寡人此来,是有大事与爱卿相商。”
公孙衍微微倾身:“微臣谨听君上吩咐。”
“苏秦图谋合纵三晋,声势甚嚣尘上。三晋若合,则无秦矣!寡人寝食难安,特来听听爱卿之意。”
公孙衍忖知惠文公早有应策,此来不过是试他深浅,抱拳应道:“回禀君上,微臣以为,苏秦此举,是在为所不能为。”
“此话何解?”
“三晋若是能合,就不是三晋了。自三家分晋始,近百年来,三晋争争吵吵,打打闹闹,积怨甚深,根本不能合。苏秦硬要这么做,是异想天开,微臣为他感到遗憾。”
“爱卿低估此人了,”惠文公缓缓说道,“寡人虽只见他一面,却可觉出他身上有一股浩然之气,实非寻常之人,可成大事。此人既然摒弃一统,全力合纵,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哪!”
公孙衍思忖有顷,抱拳道:“微臣有一请,望君上恩准。”
“爱卿请讲。”
“微臣奏请出使魏国。”
“寡人正有此意!”惠文公点头应道,“眼下赵侯首倡,韩侯已允诺合纵,使公子章问聘赵侯,与苏秦商议合纵之事。若是不出意外,苏秦必于近日赴韩。三晋之中,苏秦已合两晋,单剩一个魏国。寡人思来想去,熟悉魏国朝野的,莫过于爱卿。爱卿前去问聘魏王,力阻魏国合纵。只要魏国不合,三晋纵亲就是空谈。”
“微臣领旨!”
“爱卿啊,”惠文公情真意切,“昔日魏侯大会诸侯于孟津,图谋伐我。当时情势甚危,商君只身赴魏,以一人之力挽救败局,终雪河西之耻。此番苏秦再合三晋之力,其意亦在图我。爱卿此去,又是只身赴魏,力挽狂澜,复演商君孤胆征魏的壮举啊!”
“君上过誉了。”公孙衍微微抱拳,“微臣不敢追比商君。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微臣此去,但只竭精尽力,至于能否成功,微臣不敢奢求。”
“好好好,”惠文公亦觉得话语过分了,呵呵笑道,“爱卿说出此话,已离成功不远了!”转对公子华,“小华,你随大良造走一趟去。大梁的街道,你也熟悉了。”
“微臣领旨。”
“知道去做什么吗?”惠文公的两眼紧盯着他。
“这——”让他这一问,公子华倒是怔了。
惠文公笑道:“听闻孙将军善弈,你要捎予他一句话,就说寡人在咸阳为他摆好棋局,向他请教棋艺。”
公子华豁然明白过来,朗声应道:“臣弟领旨!”
一切如秦公所述,韩国果然双手拥护合纵。楼缓以赵侯特使、合纵副使身份使韩之后,韩昭侯的反应甚是快捷,一口应允不说,又使公子章为特使回访赵国。
送走张仪,苏秦腾出手来约见韩公子。公子章捎话给苏秦,说韩侯对他甚是器重,虚相位以待。苏秦闻讯,立即奏过赵侯,以燕、赵特使身份正式使韩。
韩侯既已同意合纵,就等于不战而下韩国,苏秦使韩的宗旨也就顺势而变,改作迂回攻魏。
韩都郑城与魏都大梁相距不足三百里,快马一日即到。合纵人马欲至郑城,就必须经由魏境。苏秦抓住这一有利机缘,在路过魏境时,故意走得甚慢,同时传令制作无数旗帜,将“五通”“三同”等纵亲要旨题写在五颜六色的旗帜上,又将纵亲诉求、纵亲方式等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抄录成册,沿途广为散发,使乞丐、流浪艺人等四处传唱。燕、赵两国的合纵人马约近五千,苏秦又让队伍故意拉开,远远望去,前后绵延十余里,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极是招摇。
此等声势远远大于列国间的寻常问聘,魏国朝野自是震动,上下都在议论苏秦与合纵。魏惠王将苏秦散发的纵亲册子细细阅过,闭目沉思许久,让毗人召来武安君庞涓,抖抖手中的册子轻声问道:“涓儿,这个册子你看过了吗?”
这声“涓儿”让庞涓很是受用。庞涓知道,自从失去孙膑,自己在魏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扶摇直上,甚至超过了相国惠施。魏惠王对他越来越倚重,每逢大事,必定首先与他商议。眼下孙膑已成废人,庞涓遍观列国再无对手,内中雄心自也膨胀起来,觉得壮志成就之日屈指可数了。
此时,见惠王既亲切又信任的目光一直在望着自己,庞涓的内心更是笃定,同时也深为感动,扫了册子一眼,声音略显沙哑:“回禀父王,儿臣看过了。”
“听说苏秦与贤婿也是同门,他这人如何?”
“敢问父王,欲知苏秦何事?”
“其才何如?”
“这个,”庞涓略顿一下,扑哧笑道,“叫儿臣如何说呢?苏秦与张仪同修口舌之学,别的不敢恭维,舌功甚是厉害!”
“哦?”惠王亦乐起来,呵呵笑道,“听说越王让张仪的舌头搅晕头了,寡人一直觉得好笑。听你这么一说,竟是真的!涓儿,若与张仪相比,苏秦的舌才如何?”
二人相权,庞涓当然更乐意接受苏秦,当即笑道:“出鬼谷之后,儿臣不得而知。但就鬼谷数年而言,若是二人各说十句,儿臣愿信苏秦三句,信张仪半句。”
听到张仪只有半句实话,惠王不禁哈哈大笑几声,说道:“难怪越王上当,原来是这样!看来,日后遇到张仪,寡人也须当心一些。”
庞涓笑道:“越王如何能跟父王相比?只怕见了父王,张仪的舌头先自僵了。”
二人皆笑起来。
笑有一时,惠王敛住,转入正题:“涓儿,依你之见,苏秦此番合纵,我当如何应对?”
庞涓亦敛起笑,抱拳道:“儿臣恳请父王召见一人。”
“何人?”
庞涓朝外击掌,一个中年人跟在毗人身后急步趋进,近前叩道:“卫国太子姬宪叩见陛下,恭祝陛下龙体健康,万寿无疆!”
惠王一怔,将他上下打量:“你就是卫国太子姬宪?”
姬宪泣道:“先君驾崩,太师乱政,篡改先君遗命,废去姬宪,致使朝野俱乱,人神共怒。姬宪恳求陛下出兵平乱,还天下以公道!”
惠王摆摆手,点头道:“公子,卫国之事寡人知道了。”
姬宪识趣,再拜后退下。
见他渐退渐远,惠王若有所思地转向庞涓:“爱卿之意是——”
“陛下,”庞涓见惠王称他爱卿,亦改过称呼,“卫国虽然不大,却是一块肥肉。今卫室内争,姬宪求援,微臣以为,我们何不趁此良机——”顿住话头,打出将之吞掉的手势。
“嗯,”惠王思忖有顷,喃声道,“这个卫国,是该绝祀了。”
“陛下,”庞涓这才托出底牌,“新立的卫侯与韩交好,而那个老太师与赵交好,我若允诺纵亲,卫国绝祀一事,只怕——”
惠王心里一动:“嗯,寡人有数了。”
许是坐久了,惠王重重地打个哈欠。庞涓看在眼里,起身告退。惠王走至书房一侧的木榻上,侧躺下来,本欲小憩一阵,心里却又挂着卫国之事,翻来覆去,无法入静。
惠王又翻几次身,忽然坐起,叫毗人备车,摆驾相国府。
惠施一直有午睡习惯,他们赶到时正值未时,惠施午睡未醒。家宰见是陛下驾到,飞身禀报,被惠王拦住。
惠王让家宰带路,与毗人一道径至后花园中,远远看到惠施躺在凉亭里的软榻上,睡梦正香。惠王走到近旁,见惠施的呼噜一声盖过一声,甚是羡慕,对毗人笑道:“观这睡相,惠爱卿真是有福之人哪!”
毗人却指着惠施嘴角流出的涎水,笑道:“瞧相国的口水,滴成一条线,就像树上的虫子溜丝一样,快要着地了。”
惠王打眼看过,心里一乐,呵呵笑起来。
惠施被笑声惊醒,睁眼见是陛下,以为是在梦中,揉眼再看,见确证无疑,慌忙下榻叩道:“陛下——”
惠王递过一条手帕,笑道:“惠爱卿,擦擦嘴再说。”
惠施接过手帕,却拿袖子朝嘴上一抿,尴尬一笑:“让陛下见笑了。”
惠王指着手帕:“惠爱卿,这……手帕?”
惠施微微一笑,将手帕纳入袖中,叩道:“微臣谢陛下赐香帕。”
惠王一怔,继而笑道:“爱卿倒会打劫。来来来,起来说话。”
惠施谢过,在亭子上坐下。二人又扯一阵闲话,惠王言归正传,谈及合纵,皱眉道:“照说三晋合一不是坏事,可这等大事,苏秦不寻寡人,却去寻那赵语,让他倡导,置寡人于何地?赵语软弱无能,登大位后处处受制,唯唯诺诺,更使赵门风雨飘摇,何能领袖三晋?这且不说,寡人既已南面称尊,走出这一大步,若是再与赵、韩纵亲,与韩渠、赵语同坐一席,岂不是——”将话顿住,气呼呼地望向惠施。
“陛下若是不愿意,不合就是。”惠施缓缓说道。
“这——”惠王再皱一下眉头,“苏秦竖子,四处招摇,大讲合纵益处。三晋本为一根,赵语首倡,韩渠响应,又有燕人助力,寡人若是不从,岂不等于公然与三国为敌?抛开赵、韩、燕不说,纵使寡人的臣民,必也生出二心。再说,苏秦首去秦国,今又合纵燕、赵、韩三国,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已成大名。此人赴韩之后,必会扭头东下,合纵寡人。此人若来,寡人见他不妥,不见他,也是不妥。思来想去,寡人真是两头犯难,此来问问爱卿,可有万全之策?”
惠施抬头笑道:“陛下若为此事犯难,微臣倒有一计。”
“爱卿快讲!”
“待苏秦来时,陛下就以秋猎为名,托国于殿下,再使武安君辅政。苏秦与武安君是同门,彼此知底。有他应对,陛下岂不是想进则进,想退则——”
不待惠施讲完,惠王击掌叫道:“妙哉!”又想一时,越发兴奋,连呼几声“妙哉”,乐悠悠地摆驾回宫。
这年九月,就在韩昭侯拜相苏秦的当儿,魏惠王大朝群臣,当廷颁诏,托国于太子申,使武安君庞涓辅政。翌日,惠王与惠施、毗人及后宫几位爱妃一道,在公子卬护卫下,带着数千武卒,前呼后拥地赶往梁囿围猎。
惠王离都后数日,秦使公孙衍一行先苏秦一步赶至大梁。得知惠王、公子卬皆不在,朝政托于太子申,公孙衍大喜过望。此番使魏,公孙衍的使命是阻止苏秦合纵。惠王偏在此时离宫,其意不言自明,至少说明,魏王并不赞成三晋纵亲,而这一点与他在咸阳时的预料一丝无差。公孙衍断定,只要魏王不在宫中,苏秦纵是将三寸不烂之舌搅得天花乱坠,纵亲终也难成。
心中有了底气,公孙衍越发镇定下来,在馆驿中住下,翌日以秦国特使身份上朝,禀明来意,递上祈请秦、魏亲善的国书和聘礼。太子申临政,首日上朝即接待秦国来使,且使臣本是魏民,眼下却是地位显赫的秦国大良造,因而显得分外谨慎,礼仪性地向秦公问安,接过国书和聘礼,辞以廷议,要公孙衍回馆驿候旨。
公孙衍再拜后退朝,回至馆驿,在厅中坐下,摊开两捆书简,有模有样地细细阅读起来。
后晌申时,门外传来车马声,军尉禀报朱威、白虎到访。这也正是公孙衍等候的,因而急迎出来,跨前一步,躬身揖道:“朱兄,白少爷,公孙衍恭候多时了。”
朱威、白虎俱是一怔,回过揖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恭候我们?”
“当然,”公孙衍笑道,“在下准备好了,若是申时仍然见不到二位,在下就要拿上打狗棒,上门问罪去!”
二人皆笑起来。
三人携手走进厅中,分宾主坐下。公孙衍望着白虎细看一看,点头赞道:“白少爷,几年不见,果是有出息了!”
白虎想起往事,由衷叹道:“唉,早晚想起那几年,真如做梦一般!”
三人各叙一会儿别情,朱威要公孙衍屏退左右,将话引入正题:“公孙兄,我们此来,一是探望你,二是有事相求。”
“朱大人请讲!”
“陛下总算从昏睡中醒过来,亲贤臣,远小人,文用惠相国,武用武安君,近年来励精图治,国家大治。公孙兄当年的冤情,在下也早查清原委,禀报陛下了。陛下闻报,追悔莫及,多次在朝中提及此事,说是对不住公孙兄。陛下还说,魏国的大门永远为公孙兄敞开,公孙兄无论何时愿意回归,陛下都会郊迎三十里。至于公孙兄事秦之后,几番谋魏,也都是各为其主,陛下保证既往不咎。”
“唉,”公孙衍长叹一声,“过去之事,一如白兄弟方才所说,真就是一场噩梦!陛下梦醒了,白兄弟梦醒了,可在下之梦,却是未醒。再说,在下本非负义背主之人,既已事秦,如何又能背之?”
朱威急道:“秦人与我势不两立,仇怨不共戴天。公孙兄何能这么快就与过去一刀两断了呢?”
“不瞒朱兄,”公孙衍缓缓说道,“刚至咸阳那阵儿,在下也是想不明白。与秦为敌那么多年,更在河西与秦人浴血奋战,突然却又倒向秦人,就跟打了败仗当降将似的。有一段时间,在下几乎天天酗酒,不愿面对这一现实。可后来,在下还是想通了。在下是在下,君上是君上,天下是天下。魏室也好,秦室也好,天下也好,跟在下这个人既有关联,也无关联。如《春秋》所载,自周室东迁以来,天下无义战。天下既无义战,我公孙衍为谁谋算,也就不存在义与不义了。陛下不知我,不用我,秦公知我,用我,一切就这么简单。”
“唉!”朱威长叹一声,“白相国若是知晓公孙兄今作此想,该是多么难过!”
听他提到白圭,公孙衍埋下头去,苦笑一声,转过话头:“朱上卿,我们今日只说当下,不说往事,如何?”
朱威亦是苦笑一声,望一眼白虎,点头道:“也好,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事儿急切不得。说起当下,在下也有一事求教。”
“朱兄请讲!”
“苏秦倡议合纵三晋,赵、韩皆已起而响应。在下审过他的主张,甚是惶惑,与白兄弟商议多时,仍是琢磨不透,此来是想听听公孙兄之见。”
“敢问朱兄因何惶惑?”
“简单说吧,就是利弊。我若合纵,是弊大于利呢,还是利大于弊?”
“于天下而言,利大于弊;于魏而言,弊大于利。”
“此言何解?”
“苏秦在咸阳时,在下与他有过交往,知其胸怀壮志,是个奇才。那时,苏秦所谋,是辅助秦公,一统天下,成就盖世帝业。不想秦公并无此志,当众与他激辩,将他驳得理屈辞穷。苏秦看到秦公并不用他,掉头东去,再谋出路,竟又想出三晋纵亲这局大棋。在下跟朱兄、白少爷一样,也琢磨过此事,初时拍案叫绝,后来越想越是不通。唉,此人虽是大才,却走入偏门,可惜了!”
“公孙兄因何拍案叫绝?”白虎插问。
“因为此棋甚大。”公孙衍转向白虎,侃侃说道,“一般士子,就如我等,包括商君,皆是为一国所谋,所下棋局无非一隅;苏秦却不一样,无论是其帝策还是这招合纵,皆是从天下着眼,弈的是天下这局大棋,远比我等高出一筹。在下说它是利天下,其意在此。你们请看,三晋若是真的合一,在内无争,在外,东可制齐,西可制秦,南可制楚,谁敢与其争锋?列国皆不争锋,自无战事,岂不是大利于天下?”
“嗯,嗯,”白虎连连点头,“若是此说,苏子之谋果然高明!”
“苏子缘何又入偏门了呢?”朱威接道。
公孙衍反问一句:“请问二位,三晋能合吗?”
“既然有此大利,三晋应该能合。”朱威点头应道。
“唉,”公孙衍微微摇头,轻叹一声,“三晋若是能合,就不是三晋了。仅为河西七百里,秦、魏就已互为仇敌,积怨至今。三晋所争,岂止是七百里?别的不说,单说这百年恩怨,能够一笔勾销吗?”咳嗽一下,“苏秦宣扬‘三同’,要三晋同仇,同力,同心。首先是同心,你们说能成吗?三晋不同心,能同力吗?不同力,能同仇吗?说到这儿,在下想起一个故事,说是齐有一人,欲使兔、龟、鹤同拉一车,结果,兔朝荒野里拉,龟朝水池里拉,鹤朝天空拉,三方各自尽力,心却不同,车子非但不动,反而被它们拉散架了。苏秦欲使三晋纵亲,就如这个齐人一样,岂不是走入偏门?”
朱威、白虎频频点头。
见二人完全听进去了,公孙衍又补充一句:“还有,假定三晋真的遂了苏秦之愿,同心协力,亲如铁板一块,结果非但无利,反而更糟。”
“这又为何?”白虎大是不解。
“二位试想,三晋纵亲,不利于谁?不利于齐、楚、秦。三晋以齐、楚、秦三国为敌,三国若是单打独斗,肯定不是三晋对手。然而,三晋能合,三国为何不能合?若是三国因循三晋,结盟连横,齐从东来,秦从西来,楚从南来,三晋就是一块铁,也会被压成碎块。再说,三晋若是真的成就纵亲,齐、楚、秦也的确无路可走,唯此一途。在下方才说,合纵于魏而言,弊大于利,皆因于此。”
这番分析合情合理,朱威、白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相视良久,沉默无语。
韩昭侯不甘示弱,亦选二千人加入使团,加上侍从,合纵总人马逼近八千。韩都郑城距大梁不过三百里,苏秦传令部属仍如以前一样日行五十里,沿途招摇,优哉游哉。
距大梁不足百里时,探马报说魏惠王托国于太子申,与相国惠施、安国君公子卬前往梁囿围猎去了。魏王此举显然是在躲避合纵,燕、赵、韩三位副使闻讯大惊,急禀苏秦。楼缓建议直奔梁囿,认为这样既可省却数日路途,又可擒贼擒王。姬哙、公子章目露赞许之光,望向苏秦。
苏秦沉思有顷,传令继续前进,直驱大梁。走未半日,探马又报,说是秦使公孙衍已先一步赶至大梁。几位副使面面相觑,皆将目光望向苏秦。
苏秦笑道:“秦人动作倒快,这下有热闹看了。”
队伍依旧磨磨蹭蹭,于第三日上午抵达大梁近郊,在城外停下,静候宫中旨意。没过多久,一辆轺车驰至,魏宫内史下车,向苏秦宣读太子口谕,要求合纵车马就地屯扎,列国特使、副使及相关使臣入城驻驿。
如此高规格的使团,魏人却使一个中大夫出来宣旨,且是太子口谕,几位副使甚为不平,皆现愠色。苏秦却是微微一笑,拱手谢过,安顿好三国将士,带着姬哙、楼缓、公子章及随身人员,分乘二十辆车乘,打着旗号,跟在内史的车后驰入城中。
车队入城,苏秦、姬哙、楼缓、公子章诸人站在车上,满脸笑容地向两旁看热闹的人拱手致意。走至南街口时,苏秦突然看到路边盘坐一人,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地望着这个盛大场面,站在他身边的是几个小孩,个个如他一般,显然是街头流浪的乞丐。许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难闻,看热闹的市民远远躲着,因而这几人显得极是抢眼。
苏秦一眼认出是孙膑,心底“轰”的一声,急呼停车。
车队停下。
苏秦从车上翻身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孙膑。孙膑两眼眨也不眨地望着他走过来,仰着脸傻笑。苏秦走至孙膑身边,心里一酸,两腿一弯,当下跪在地上,朝孙膑连拜三拜,两眼泪流,泣道:“孙兄——”
孙膑依然目光呆滞地望着他,傻笑。不过,此时他是笑出声来,手指苏秦,“咯咯咯,咯咯咯……”像生完蛋的母鸡在鸣功叫赏。
突然发生的这一幕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身兼赵、韩二相,同时又是赵、韩、燕三国特使的苏秦,竟然在大街上当众向一个疯子下跪,简直就是旷古奇事,看热闹的人群迅速聚拢来,如看猴戏一般。苏秦的贴身护卫飞刀邹急跟过来,站在离苏秦几步远的地方,警惕地观望周围情势。走在前面的赵国内史急呼停车,远远呆望着眼前一幕。姬哙、公子章、楼缓三人不无尴尬地站在车上,不知如何是好。
几个小乞丐都被吓坏了,走也不敢,动也不敢,惨白了脸,怔怔地望着这一切,仿佛是在梦境。
苏秦拜毕,抬起头来,两眼直视孙膑。
孙膑止住笑,与他对视。
也就在这一瞬间,苏秦看到孙膑的双眸里射出两道光芒,直照苏秦心田。
苏秦豁然明白,正自惊喜,孙膑收回目光,目光重现呆滞,两手舞起,开始敲响战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苏秦听出是进军鼓声,知孙膑在催他快走,遂拿袖子抹去泪水,转对飞刀邹:“取五金来!”
飞刀邹摸出五金,递予苏秦。
苏秦将金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孙膑跟前,再拜三拜,转身走回车上。飞刀邹放好垫凳,苏秦踩上,登上车辆。车队辚辚而行。
车队刚一离开,孙膑身边的几个乞丐已飞身上前,抢夺起金子来。孙膑却似没有看见,两眼依旧望着苏秦远去的方向,口中喃喃地敲着战鼓。
“什么?”庞涓大睁两眼,不无惊异地望着庞葱,“苏秦竟在大街上向孙膑下跪?”
庞葱点头。
庞涓沉思许久,猛然抬头问道:“孙膑如何?”
“孙膑仍是那样,初时傻笑,后来敲鼓,已经认不出苏秦了。”
庞涓长出一口气,略顿一下,甚是理解地点头叹道:“唉,当初我们四人同在鬼谷,情如兄弟,眼下我等俱是显赫,唯有孙兄境况如此,莫说是苏兄,即使大哥早晚见到,也是揪心。”略顿一下,“还有,孙兄整日在这大街上,似也不是办法。别的不说,下雨了,刮风了,他又到何处去?”
庞葱迟疑一下,缓缓禀道:“孙兄在咱家院里,甚不开心。这一出去,天宽地阔,感觉上好多了,后来又交上几个乞儿为友,孙兄更像换了个人,时不时发笑。至于落脚之处,小弟也安顿过了。南街口上那个小庙,原是陈轸府上的,这阵儿无主,实际上当是自动归咱府上。小弟实地察过,里面还算安静,房子也能住,就让孙兄与几个乞儿在里面住了。天气好时,有乞儿街上乞讨,孙兄饿不着。雨雪天气,小弟就使范厨拿些吃用过去,保证孙兄冻饿不着。”
庞涓连连点头:“嗯,如此安顿,倒也不错,只是……让孙兄与一帮乞儿住在一起,委屈他了。”
“大哥,”庞葱的声音有些哽咽,“你对孙兄这份真情,实让小弟感动。大哥放心,孙兄既是大哥义兄,也就是小弟义兄。大哥尽管去忙大事,这点小事自有小弟照管。一年多来,小弟不难看出,孙兄不在乎吃穿,不在乎门庭,只在乎自在开心。在大街上,孙兄能得自在,能得开心,总比关在院子里好。再说,”顿了一顿,压低声音,“他在院里,有碍宁静不说,有时还会惊扰夫人,弄得后花园里就像闹鬼一样,谁也不敢去。”
庞涓再次点头:“葱弟所言也是。孙兄这件事儿,市井可有议论?”
“据小弟所知,大哥义救孙兄、不弃不离之事,早已传遍列国,大梁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无人不夸大哥尚情重义,是个好人。”
“唉,”庞涓又叹一声,“他们有所不知,孙兄与大哥之间的情义,断不在这层表皮。遥想当年,为救家父,孙兄与大哥出入虎穴,身陷囹圄,若不是白司徒搭救,差一点共同死于奸贼陈轸之手。”复叹一声,“唉,葱弟呀,大哥欠孙兄的,此生只怕难以偿还了。”言讫,百感交集,落下泪来。
“大哥——”庞葱也是动容。
正在此时,门人赶来禀报,说是三国特使苏大人求见。
庞涓忽地起身,在厅中走了几个来回,抬头问道:“共来几人?”
“回禀主公,只他一人。”
“哦?”庞涓眼珠儿连转几转,对庞葱道,“快,准备几根荆条,再备一个搓板,放在客厅里!”
话音落处,庞涓人已动身,急急赶至门口,果见苏秦正垂手恭立。
庞涓加快脚步,边走边叫:“苏兄——”
苏秦迎上几步,拱手揖道:“庞兄——”
庞涓走上前来,一把抓过苏秦之手,用力握道:“在下不知苏兄光临,迎迟了,迎迟了!”
苏秦笑道:“在下不请自来,冒昧相扰,还望庞兄宽谅。”
庞涓朝他肩上猛力一拍,嗔怪道:“苏兄是在问罪在下呢!不瞒苏兄,近来陛下出游,殿下主政,朝中一应事务皆推于在下,在下忙得晕头转向,这不,刚从朝中回来,听说苏兄光临,未及换下朝服,就迎出来了!”抖抖身上朝服。
苏秦呵呵大笑几声,回敬一拳:“庞兄说到哪儿去了!在这城中,谁人不晓得庞兄是百忙之身,在下安敢责怪?只是……在下此来,人地两生,思来想去,也只庞兄一个故友,在馆驿里下榻之后,屁股尚未坐热,赶忙备车探访,前来惊扰了。”
二人互相客套几句,携手走入府中,在客厅里分宾主坐下。
庞葱沏好茶水,拱手退出。
苏秦品过一口茶,主动提起孙膑之事,换过面孔,不无沉重地怅然叹道:“唉,不瞒庞兄,方才在下见到孙兄了!”
庞涓装作不知,惊异地问:“哦?”
苏秦复叹一声:“唉,孙兄之事在下早听说了。在邯郸之时,就有风传孙兄犯下死罪,因庞兄搭救,方才逃过一命,不想他又祸不单行,成为疯人。在下只是听闻,原本不信,今日亲眼得见实况,在下——”
苏秦尚未讲完,庞涓先自哽咽起来,泣不成声:“苏兄——”
苏秦扫一眼庞涓,亦拿袖子抹泪。
“苏兄,”庞涓缓过一口气,缓缓说道,“孙兄之事,都怪在下,是在下对不起孙兄!”起身摆好搓板,抓过备好的一把荆条,递予苏秦,“苏兄,在下有负先生叮嘱,有负孙兄结义之情,有负鬼谷同窗之谊,罪该万笞!今日先生不在,大师兄亦不在,只好由苏兄代劳,替先生、大师兄主罚,为孙兄讨个公道!”两只膝头一软,跪在搓板上,脱去朝服,露出后背,微微闭目,“苏兄,行罚吧!庞涓若是叫出一声,加罚十下!”
苏秦看他一眼,“啪”地扔下荆条,缓缓起身,双手扶起他,长叹一声:“唉,庞兄,这这这……你……唉,你叫在下如何下手?”
庞涓挣开苏秦,复跪下来,再次乞请:“苏兄,你若不打,是害在下!不瞒苏兄,孙兄逢此大劫,皆因在下。在下若是不请孙兄下山,不请他来大梁,孙兄就不会……唉,不说了,打吧!你不打,在下心中的块垒不去,寝食难安哪!你打一下,在下心里就减轻一分,打十下,减轻十分,打一万下,在下……在下……”泣不成声。
见庞涓如此情真意切,苏秦尽管心如明镜,也是被他感动了,轻叹一声,再次扶起庞涓:“庞兄切莫自责!你如何对待孙兄,在下也早知道了。”故意顿一下,扫一眼庞涓,“在下走这一路,到处都在传颂庞兄,颂扬庞兄忠义分明,重情仗义,可追古人。在下……在下听了,既为孙兄难过,又为庞兄自豪。只是,孙兄是个诚实之人,如何犯下死罪,在下甚不明白,望庞兄告知。”
庞涓抹去泪水,在主位上坐下,唏嘘再三,将孙膑如何犯下死罪、魏王如何震怒、孙膑如何受刑、如何发疯及自己如何求情、如何救治、如何照料、如何放任孙膑住在街头等,从头至尾细述一遍。
苏秦听完,似是肃然起敬,连连拱手道:“此前所闻,只是个大要,在下今日方知,孙兄之事竟有如此之多的曲折。庞兄将事做到这个份上,也算竭力了,于情于义,都令在下敬佩。”摇摇头,复叹一声,“唉,当初先生为孙兄易名之时,在下也曾纳闷,今日看来,一切都是命定。”
庞涓依旧自责:“都怪在下,若是不写那封信,孙兄就不会下山,就不会来到魏国,也就不会……唉,是在下害了孙兄哪!”
“庞兄,”苏秦脸色一沉,望着庞涓道,“说起这事儿,我们兄弟真得合计合计。依方才庞兄所言,孙兄必是蒙冤。依庞兄之见,会是何人陷害孙兄?”
庞涓一擂几案:“在下若是查出此人,看不将他碎尸万段!”
“方才庞兄说,”苏秦倒是不急不缓,“孙兄蒙冤之时,秦国使臣正在大梁,会不会——”略顿一下,“在下是说,此事会不会与秦人有关?”
庞涓打个激灵,猛拍脑门:“对对对,苏兄所言极是,当时秦国使臣樗里疾就在大梁,后来在下私下打探,听宫中传言,孙兄与那人有过一面之交,说是弈棋来着。你知道,陛下最恨的就是秦人,孙兄不知深浅,与那厮弈棋,犯下大忌!”
“单是弈棋不犯死罪。”苏秦似在启发庞涓,“在下在秦一年,甚知秦人。秦人夺占河西,谋得函谷,甚惧魏人报复,见庞兄、孙兄皆事魏国,秦人恐惧,或会想出下作手段,陷害孙兄。如果不出在下所料,那个刘清,还有那封书信,当是秦人所为。”
庞涓沉思有顷,渐渐现出怒容,震几道:“苏兄说得是!”顿了一时,更加认定此事,咬牙切齿,“狗娘养的!我早说这事儿蹊跷,原在此处弯着!”朝苏秦连连抱拳,“苏兄,在下谢你了!自孙兄受害,在下一直在访察此事,什么都料到了,只是未往秦人身上想。狗娘养的秦人,霸我河西,夺我函谷,可作旧恨,陷害孙兄,当是新仇。旧恨新仇,在下……在下不雪此耻,誓不为人!”猛击几案,震得咚咚直响。
“庞兄,”苏秦见火候已到,情绪激愤地接上一句,“秦人陷害孙兄,这仇这恨就不是贤兄一个人的,但凡鬼谷弟子,皆应雪报。只是——”话锋陡转,“庞兄可曾想过如何报仇?”
庞涓打个愣怔,见苏秦两眼紧盯住他,眼珠儿一转,稍作迟疑:“在下立即禀报陛下,引大军征伐暴秦,光复河西。”
苏秦摇头。
“哦?”庞涓惊道,“不伐秦国,如何报仇?”
“不是不伐,是眼下不能伐。”
“为何不能伐?”庞涓急问。
苏秦一字一顿:“因为秦国太强,单凭魏人之力,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庞涓脸色涨红,又羞又怒:“苏兄说的何话?在下不才,却视秦人为案上刀俎,圈中羔羊,何曾惧他?”
苏秦再次摇头,微微笑道:“庞兄说出此话,可见并不知秦。在下在秦数月,秦之优劣,可谓是耳闻目睹,不知庞兄愿意闻否?”
“在下愿闻。”
苏秦侃侃言道:“秦行苛法,一人违法,十邻连坐,因而秦人不惧死而惧法。全民惧法,自是上下同欲,举国同仇,皆是死战之士。秦公年轻有为,谋算甚深,心狠手辣,连商君他都敢诛,没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秦国宫廷,无不惧他,因而是一呼百应。此人心胸甚大,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且不说,秦公内得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诸贤相助,外得函谷、河水之险,几乎就是四塞之国。河水之险自不必说,单是那道函谷关,在下亲自走过,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退一步说,纵使庞兄攻开此关,自函谷至阴晋二百余里,每一步都是险峻,只要秦人步步死守,简直就是铜墙铁壁,插翅难逾啊!”
苏秦之言甚是实际,庞涓缓缓垂下头来,陷入思索。
苏秦更推一步:“还有,方今天下,万事莫过于得民。秦得河西,再得商於,扩地千余里不说,更增民众逾百万口。按十一抽丁,也比此前多出十万。庞兄是带兵的,十万之数是何概念,当比在下明白。”
庞涓陷入深思,有顷,抬起头来:“在下问一句,苏兄倡导合纵,可为制秦?”
苏秦点头道:“知在下者,莫过于庞兄了。”
“再问一句,抛开孙兄之事,苏兄为何对秦人怀此仇恨?”
“唉,”苏秦敛住笑,长叹一声,“说起来都难启齿。不过,庞兄既有此问,在下也只有实说了。在下出山之后,西去投秦,本想做出一番大业,岂料秦公不用不说,更将在下一番羞辱,令在下在天下士子面前丢丑。”哭笑一下,摇头再叹,“唉,那个场面,那种尴尬,在下……在下若是有剑在手,当场真就抹了脖子!”
“苏兄莫要说了,”庞涓摆手止住他,“秦人这脓包,早晚得挤。苏兄的合纵大略,在下琢磨过多次。不瞒苏兄,朝臣对合纵均有抵触,包括陛下。苏兄初衷,在下也是今日方知。这事儿急不得,不过,在下一定尽力,说服朝臣,禀明陛下,全力支持苏兄。”
苏秦微微抱拳:“谢贤兄鼎持!”
庞涓朝外叫道:“来人,上酒菜!”对苏秦微微抱拳,“苏兄,久别重逢,什么话都不要说了,不醉不休!”
“好,不醉不休!”
秋雨落下来。雨势虽已失去两个月前的刚猛,却有后劲,淅淅沥沥连下两日。孙膑是盘地行走,一旦下雨,就无法外出,只能躲在南街口的废弃破庙里。
几个乞儿在庙殿里把玩苏秦赏给的金子,一会儿吹,一会儿弹,爱不释手。孙膑坐在榻上,静静地望着这群乞儿。所谓榻,不过是范厨用土坯为他砌的土炕,很大,横竖可躺五六个人,上面还垫着干草,再上面是几张破席,几床被子散乱地堆在炕里侧。土炕虽是简陋,但对这群乞儿来说,却是天堂。
雨天不好讨饭,最小的乞儿似是饿了,走到门口朝雨幕里张望。
还真让他望到了。不远处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范厨披着蓑衣,提着一个盖了雨布的大篮子,嚓嚓嚓嚓直走过来,在庙门外重重咳嗽一声,直拐进来。乞儿大叫一声:“范伯来喽!”不无欢喜地冲进雨里,帮范厨提那篮子。
范厨让出一边,让他抬上,乐呵呵地走进殿里。
见孩子们全围上来,范厨这才打开篮子,根据饭量大小,将馒头逐个分过,对他们道:“你们都到偏殿里吃,范伯要给孙伯伯换衣服呢!”
几个孩子拿着馒头,赶往偏殿去了。范厨提上篮子,走至孙膑跟前,将几个馒头拿出来,又端出两碟小菜,摆在炕上,将他的内衣脱下,换上洗过的。又拿出两件新衣服,为孙膑穿上。孙膑静静坐着,默默地望着他,由他摆布。
范厨做完这些,从袖中摸出一个信函,递予孙膑,小声道:“方才小人在送饭途中路遇秦爷,秦爷托小人捎给先生一函,请先生拆看。”
孙膑拆开看过,递给范厨:“烧掉吧!”
范厨点头应过,拿出火石、火绳,打着火,开始烧信。孙膑看着他,见信烧得差不多了,淡淡问道:“范兄,庞将军那儿可有音讯?”
“回禀先生,”范厨点头应道,“前日后晌,合纵特使苏大人到访,晚上吃酒,是小人做的饭菜。庞将军与他边吃边聊,谈笑风生,直到人定时分,皇天落雨,苏大人才辞别回馆。小人昨日听说,庞将军还让家老备下荆条、搓板之物,说是将军跪在搓板上,定要苏大人拿条子抽他,因由是他未能照顾好先生。今日晨起,庞将军见雨仍然在下,亲到厨房,特别关照小人,要多送一些饭菜,还要小人为先生增加几件新衣服,说是天气冷了,莫要冷坏先生。听那语气,庞将军对先生甚是关爱,情真意切。”略顿一下,挠挠头皮,“先生,您与庞将军之间到底怎么回事,小人实在看不明白。”
孙膑未予回答,眼中却是泪出,有顷,抬头望着范厨:“在下装疯之事,庞将军可有察觉?”
范厨摇头:“先生放心,在这大梁城中,此事只有秦爷与小人知晓。为先生诊病的黄先生本也知情,可秦爷出下大钱,让他搬家。小人问过秦爷搬往哪儿,秦爷说,黄先生眼下已在咸阳安下新家,这事儿就算了。再说,自那以后,庞将军再也没有追问此事,似是对先生的疯病深信不疑。”
孙膑微微点头。
范厨凑近,声音更低:“先生,秦爷还说,他想求见先生一面,让小人问问先生之见。”
孙膑思忖有顷,摇头道:“眼下不可。你可转呈秦爷,就说‘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
范厨应道:“小人记下了。先生用餐,小人告退。”
孙膑微微抱拳:“谢范兄了!”
苏秦在列国馆驿等候三日,终于等到殿下召见。
苏秦与三位副使上朝,呈上问聘礼单,备陈三晋纵亲、四国合纵的祈请,同时出具燕、赵、韩三国皆行纵亲的和约副本。太子申接过,客套几句,坦陈自己是代父主政,是否加入纵亲,难以自决,需廷议过后,禀报父王裁定。
见太子申无意再谈下去,苏秦诸人即行告退。
回至驿馆,几位副使,尤其是韩、燕两位公子,皆现躁态。公孙哙首先说道:“看这样儿,魏申是在踢皮球。”
“嗯,”公子章点头附和,“魏人这是成心在磨我们呢。”
“你们说得甚是,”苏秦扫他们一眼,微微笑道,“好事多磨嘛!再说,魏王不在,相国不在,辅国的武安君也未上朝,此等大事,让一个空头太子如何确定?”
公子章急道:“我们总也不能抻着脖子,眼巴巴地坐在这儿傻等吧!”
“若是不想傻等,”苏秦呵呵笑道,“你们可到大梁城里城外转上几转。魏人做事的确了得,从安邑迁都迄今,仅只几年,就将大梁变成天下名都,可追临淄了。”
二人面面相觑,以为苏秦在开玩笑。
“还有,”苏秦接道,“你们亦可前去看看鸿沟,真是一个大工程,利国利民,泽润子孙。几年前在下去过那儿,站在堤边,感慨万千哪!唉,人生在世,莫过于成就一番伟业。别的不说,单此一举,白相国足以永垂不朽了!”
见苏秦说得认真,二人觉得他已胜券在握,松下一口气,转对楼缓道:“走走走,上大夫也去,多个人热闹些。”
楼缓抱拳谢道:“都去看古景,把苏子闷坏了,岂不误大事?你们去吧,在下留下来,陪他聊聊。”
众人皆笑。两位公子稍作准备,有说有笑地出门走了。
苏秦坐下,指着对面的席位对楼缓道:“坐吧,在下真也闷了。”
楼缓坐下,面色忧郁。
苏秦似是陡然想起来:“咦,你昨日不是拜访朱威了吗,他怎么说?”
楼缓轻声叹道:“唉,朱上卿东扯西扯,只不谈正事。在下几番开口,都让他岔过去了。”
“怪道不见他今日上朝。”苏秦苦笑一声,“看来,我们此番来,是热屁股坐到冷席子上了。”
“苏子,”楼缓不无忧虑,“三国特使上朝递交国书,这是何等大事,可魏人呢?朝堂上是空头太子,朝堂下是两个一无用处的中大夫,惠施不说了,庞涓、朱威、白虎等几大权臣也不在朝,这——”打住话头,看苏秦一眼,“苏子,照规矩说,合纵于魏并无坏处,为何他们——”再将话头打住。
苏秦长吸一口气,憋了许久,方才缓缓吐出:“是啊!”将眼睛微微闭上,“在下这也纳闷,庞涓本已承诺在下,今日竟也未见上朝,显然是在故意躲避。”
“堂堂武安君,怎么也是说变就变?”
苏秦思忖有顷,朝外叫道:“邹兄!”不一会儿,飞刀邹急步进来:“主公?”
“这两日可有人去过武安君府?”
“昨日后晌,秦使公孙衍前去拜访。”
“还有何人?”
飞刀邹摇头。
苏秦又吸一口气,闭目再入冥思,有顷,抬头又问:“孙兄的事,可有音讯?”
“孙先生与几个乞儿住在南街口的一个破庙里。”
苏秦从袖中摸出一块丝帛,递过去:“你设法引开乞儿,将此信呈予孙兄。待孙兄看过,你就约他今夜三更,悄悄溜到庙门外面。”转对楼缓,“楼兄在南街口附近寻处偏静、无人房舍,待孙兄出来,就由邹兄背他过去,在下在那儿会他。”
“孙兄?”楼缓惊道,“他不是疯了吗?”
“有时候不疯。”苏秦淡淡说道,“去吧,此事绝对保密。”
二人快步出去。
傍黑时分,依然是商人打扮的公子华见周围无人,快步闪进秦国馆驿,直入公孙衍所住小院。公孙衍听出脚步是他,急迎出来,呵呵笑道:“真是巧了,在下正在想你,你就到了。”携其手,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连连点头,“嗯,像个大商人。这趟生意可有进展?”
“在下正为此事而来。”公子华亦笑一声,跟着他走进厅中,在客位坐下。
“看这样子,像是发财了。”公孙衍亦坐下来,斟上一杯茶水,“来,喝杯茶水。”
公子华接过茶水,小啜一口:“在下托范厨转呈孙子一道密函,大意是说,庞涓已经懈怠,孙子脱离虎口的机缘已至,在下已安排好救他赴秦,最后又将君上切盼之情一并讲了。”
“哦,孙子作何反应?”
“孙子捎出一句话,‘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听这话音,孙子显然认为机缘未到。”公子华又啜一口,神色犹疑,“信中已经讲明,我们有十足把握救他出去,可孙子仍旧这么说,倒叫在下百思不得其解,特来听听公孙兄释疑。”
公孙衍低头沉思有顷,抬头道:“只有一个解释,孙子不想去秦国。”
“为什么?”
“这得去问孙子。”公孙衍缓缓说道,“按照常理,孙子眼下的境况,只要能脱虎口,莫说是他大可施展抱负的秦国,纵使狼窝,他也不应迟疑。”
“嗯,”公子华频频点头,“他眼下已成废人,活得猪狗不如,装疯卖傻不说,还得处处小心庞涓,万一被那厮得知实情,他就保不住命了。”
“近日可曾有人寻过孙子?”公孙衍突然问道。
公子华摇头。
“若是不出在下所料,苏秦此来,不会不去救他。孙子这么推托,抑或与此有关。”
“是了!”公子华一拍大腿,“苏子初到那日,当街向他下跪。苏子眼下声势显赫,又是他的故知,孙子自是信他,也必指望苏子救他。”
“公子快去,日夜盯牢孙子,不可轻举妄动。”
是夜,淫雨虽停,乌云却未退去,天色黑漆漆的,如倒扣一只锅盖。
三更时分,庙门悄悄闪开一道细缝,不一会儿,孙膑以手撑地,从门内出来。早已候在附近暗处的飞刀邹飞身闪出,将他背在身上,快步而去。
走有一时,飞刀邹来到一处院落。周围并无人家,显然是座独院。门开着,楼缓迎出,四顾无人,接他们进去,迅速将院门关上。
苏秦闻声迎出厅堂,与楼缓一道将孙膑架下来,搀进厅中。飞刀邹返身退出,在院门外候立。楼缓亦走出去,顺手关上房门。
屋里亮着火烛,但所有的门窗均被密封,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
见孙膑已在席上坐好,苏秦也坐下来。二人相视,谁也没有说话。有顷,苏秦首先打破沉默,颤声道:“孙兄,你……受苦了!”
孙膑的嘴角淡淡一笑,微微点头。
苏秦摇头叹道:“在下是在赶去邯郸的途中得知此事的,在下……万未想到,事情会是这样。”顿了一下,“孙兄,你……恨庞兄吗?”
“当然恨!”孙膑笑道,“开始那几日,恨得咬牙!后来,后来渐渐不恨了。”
“为何不恨了?”
“想通了呗。”孙膑说得很慢,“说到底,师弟也不容易。只是他想得太多了。”沉吟一时,又补一句,“为他自己。”
苏秦肃然起敬,拱手道:“孙兄修为已至此境,在下叹服!”
孙膑苦笑一声,拱手还礼:“这算什么修为?听之任之而已。”
“唉,人生在世,”苏秦再次拱手,油然叹道,“能够做到随遇而安才是修为,是真正的大修为啊。”
“随你说吧,”孙膑呵呵笑笑,转过话头,抱拳道,“几个乞儿都有夜间出恭的毛病,在下不能待得过久,免得多生枝节。”
苏秦点头,将合纵方略及近日赴魏的情势约略讲过,抬头道:“孙兄,按照常理,合纵于魏有百利而无一害,可——魏王、庞涓不消说了,惠施、朱威竟也反应冷漠,实令在下不解。”
孙膑思忖有顷,缓缓说道:“从大处看,列国纵亲是悲悯之道,既有大爱,也是可行,不失为解决天下纠纷的上上之策。至于魏室反应冷淡,在下以为,原因不难理解。”
“请孙兄指教。”苏秦眼中放光,倾身问道。
“依苏兄方才所讲,”孙膑说道,“合纵旨在谋求三晋合一,与燕结盟,从而实现以弱抗强,达到势力制衡,强制和解。”
“正是。”苏秦连连点头。
“三晋纵亲,旨在对抗齐、楚、秦三个大国。魏国朝臣皆不热心,必是有所顾虑。他们或许会问,既然三晋可以纵亲,齐、楚、秦为何不能横亲?”
“在下对此也有考虑,”苏秦解释道,“在下的步骤是,首先合纵三晋与燕国,然后至楚,邀请楚国入纵,从北冥到江南,皆成纵亲,将秦、齐两国东西分隔,逼其不敢妄动。”
“嗯,”孙膑笑道,“这要好多了。不过,在下在想,即使五国合纵,将秦、齐排除在外,也似不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南北合纵,如一字长蛇,假使东西连横,就如拦腰两截棍子,这在用兵,当是大忌。一旦开战,长蛇势必瞻前顾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左支右绌,首尾难顾。”
苏秦身子更是趋前:“孙兄之意是——”
“善搏击者,绝不会腹背树敌,”孙膑侃侃说道,“苏兄既然合纵五国,何不再加一国,将齐国也纳入纵亲,六国合一,以秦为敌。六国纵亲,内可无争。秦有四塞之固,苛法之威,列国纵有强兵,亦无可加害,天下势力由此制衡,岂不是好?”
苏秦闭目沉思,有顷,拱手道:“听孙兄之言,如拨云见日矣!”
孙膑拱手回礼:“苏兄过誉了。”
“哪里是过誉?”苏秦由衷赞道,“孙兄只此一言,已高在下多矣!”转过话头,不无关切地望着孙膑,“孙兄,在下此来,还有一事,就是设法营救孙兄。假使孙兄逃出此地,欲去何处?”
“齐国。”孙膑不假思索。
“齐国甚好!”苏秦缓缓点头,“孙兄若有此意,待三晋纵成,在下就去齐国,一来说服齐国入纵,二来为孙兄做些铺垫。”
“谢苏兄了。”
“只是,”苏秦略作迟疑,“此事尚需再候一些时日,委屈孙兄了。”
“苏兄过虑了,”孙膑呵呵笑道,“眼下在下最不发愁的就是时间,谈何委屈?”
“好吧!”苏秦抱拳道,“时辰不早了,在下也不多留孙兄,待孙兄脱出虎口之日,再行畅谈。”
孙膑点头。
苏秦击掌,飞刀邹闻声走进,蹲下负起孙膑。苏秦抱拳,与孙膑依依惜别。
就要出门时,孙膑扭头叮嘱道:“哦,苏兄,在下忘了一句:打蛇要打头,擒贼要擒首。”
“擒贼擒首?”苏秦喃喃重复一声,豁然开朗,抱拳谢道,“谢孙兄指点!”
飞刀邹背负孙膑重新回到小庙,在门外将孙膑放下。孙膑与他别过,转身进门,将门随手关上。飞刀邹闪入阴影中,侧耳倾听一阵,确证里面并无异动,方才转身离去。
就在苏秦、楼缓、飞刀邹三人离开院子没入夜色中后,两个黑影也从暗处闪出,远远跟在后面,直到他们隐入馆驿。
回到馆驿后,苏秦坐在厅中,反复思索孙膑所言,越想越觉在理。是的,单是四国合纵,不仅格局小,后遗症多,且不利于合纵真正目的的实施。从表面上看,合纵是通过制衡减少或制止征伐,但对苏秦而言,建立天下共治、诸侯相安的全新格局才是其所谋求。如此合纵,东西皆敌,两面受制,列国应对尚且不易,何来余力去走下一步?
及至天明,苏秦对孙膑的建议越发笃定:六国合纵,共抗暴秦。
苏秦上榻稍稍眯盹一阵,醒来已是辰时。按照常理,魏宫也该退朝了。苏秦洗梳已毕,驾车直驱上卿府。
落座之后,苏秦直抒来意,提及六国合纵,共抗暴秦之说。
朱威果然兴奋,就六国合纵抗秦一事与他畅聊两个时辰,问及诸多问题,包括齐、楚入纵的可能性及如何入纵等细节,末了点头道:“嗯,六国纵亲,共抗暴秦,这个好!只是——”打住话头,看着苏秦。
“上卿有话直说。”
“‘抗’字不好,在下建议改为‘制’字。”
苏秦连连抱拳:“好好好,上卿堪为一字之师了!”
“特使过誉了!”朱威拱手回礼,由衷叹道,“唉,不瞒苏子,近日在下反复思虑此事,苏子倡导三晋合纵,实乃大胸襟,大方略,在下越想越是叹服。三晋争斗已久,你死我活,结果真也应验了那个说法,就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让秦、楚、齐屡屡钻空子,捡便宜。苏子合纵,是利益三晋的大业,在下却——”苦笑一声,连连摇头,似是自责,“却打小算盘,实在不该,唉,不该呀!”
“是在下的算盘打得小了!”苏秦呵呵笑道,“在下四处张扬合纵三晋,对抗秦、齐、楚,其实犯了大忌,是短视,不是远见。三晋合一,树敌过多不说,反倒可能促进三个大国联合,反于三晋不利。”
“苏子所言甚是,”朱威亦笑起来,“不瞒苏子,在下真就是这么想的。其实不只是在下,多数朝臣皆有此忧。”
苏秦大笑起来,趁势引入正题:“是啊是啊,莫说是朝臣了,就连陛下也都躲着在下,好像在下是个瘟神似的。”
朱威听出话音,倾身问道:“请问苏子,可有在下帮忙之处?”
苏秦抱拳道:“在下甚想觐见陛下,促成六国合纵之事,特请上卿引见。”
朱威面现难色:“陛下临行之际,特意颁旨,此去梁囿,只为清静几日,朝中大小事体,皆由太子所决,任何人不得前往相扰。”
苏秦思忖有顷,再次抱拳:“就请上卿引见太子。”
“在下愿效微劳!”
梁囿在大梁西北,离大梁三百余里,靠近阳武。这儿山小坡缓,水草丰美,野味众多,是理想的狩猎区。早在立都安邑之时,魏室就在此处辟出方圆六十里的猎区。移都大梁之后,这儿更见重要。梁囿旁边有片水泽,水泽之阳有一大片杂木林子,名唤夹林,甚是奇秀,清幽别致,生长各种奇葩异草。惠王甚是钟爱,拨出专款,使人沿泽修筑别宫,几乎每年都要到此小住一时,其地位堪比逢泽边上的龙山别宫。
惠王年轻时喜欢狩猎,尤爱猎取鹿、野猪、野马等大型动物。许是年岁大了,惠王爱静不爱动,狩猎也渐渐转为垂钓。受此影响,惠王近年修建的别宫大多设在水泽边,旁边无一例外地设有钓台。
钓鱼也是惠施的嗜好。自离大梁之后,这对君臣几乎日日守在泽边,各自抛钩,一边养神,一边垂钓。二人往往闷坐一日,谁也不说话,连鱼儿咬钩也视若不见。公子卬引人外出射猎,日出而行,日落而归。几个嫔妃也得自在,在附近拈花惹草,欢声笑语不时飞来。
这日午时,二人正自垂钓,毗人蹑手蹑脚地走来,小声禀道:“陛下,殿下来了,在宫外求见。”
惠王睁开眼睛,思忖有顷,转向惠施,见他仍在闭目养神,往水中一看,鱼儿不知何时已经上钩,浮漂被它拖得团团打转,急忙叫道:“惠爱卿,快起钩,是条大鱼!”
惠施睁开眼睛,斜一眼水面,呵呵乐道:“陛下,大鱼咬的是您的钩!”
惠王一看,果是自己的钩。原来,惠施在下风头,微风早将他的浮漂吹至惠施前面,惠施的则被吹至岸边,漂在一堆水草边上。
惠王赶忙起钩,果是一条几斤重的草鱼。那鱼儿许是在水中挣扎久了,出水时未做剧烈反抗。在毗人的协助下,惠王没费多少周折就将它拖上岸来,扔进水桶。
惠王乐不合口,对毗人道:“申儿有口福,来得正是时候。你将此鱼送入膳房,午宴就吃它了!”
“陛下,”毗人凑前一步,小声禀道,“跟殿下一道来的另有一人,是……三国特使苏秦。”
“哦,”惠王似是一怔,有顷,抬头问道,“关于合纵,朝臣可有议论?”
“回禀陛下,”毗人禀道,“武安君避谈,上卿、司徒等人初时反对,后又赞同。苏秦此来,就是上卿引见的。”
惠王闭目沉思有顷,缓缓说道:“好吧,既然此人来了,就让他也吃一口。”
“臣领旨!”毗人应过,提上水桶快步走去。
“惠爱卿,”惠王慢慢转向惠施,“看来,鱼是钓不成了。”
惠施微微一笑,一语双关道:“陛下本为钓鱼而来,鱼已钓到,行将入鼎,陛下也该收钩了。”
“哦?”惠王扫一眼惠施,顺势问道,“听你话音,苏秦此来,爱卿已有应对?”
“陛下,”惠施敛起笑容,抱拳奏道,“近日微臣一直在琢磨此事,思来想去,感觉苏秦的合纵方略甚是可行,至少说,对我大魏有百益而无一害。”
“百益!”惠王惊道,“爱卿别是浮夸了吧?”
惠施微微一笑:“陛下,别的不说,单是与赵、韩睦邻,就可省去多少麻烦。三晋边界早已约定俗成,若再争斗,益处何在?”
惠王思忖有顷,抬头说道:“三晋无争自是好事,可……前时据庞爱卿奏报,卫室内争,卫公子篡政,卫太子宪向寡人求救,寡人若是无动于衷,于义不合。寡人若是助他,赵、韩必起聒噪,有悖纵亲之约。”
“陛下,”惠施侃侃说道,“圣人谋事,谋大不谋小。卫国乃弹丸之地,且在眼皮底下,就如囊中之物,取之是陛下的,不取也是陛下的。陛下一道诏书,卫公立即自贬为侯,乖乖割地,列国亦无异议,皆因于此。眼下卫室内争,陛下根本无须用兵,只需再发一道诏书,安抚其主,全其宗祠,谅他不敢不听!至于是太子主政还是公子主政,是其家事,陛下何必为之伤神?”
“嗯,”惠王连连点头,“爱卿所言也是。卫国既为谋小,何为谋大?”
“微臣以为,”惠施对道,“陛下大敌,非赵非韩,非齐非楚,唯秦一国。秦已拥有河水、函谷之险,易守难攻,仅凭我一国之力,难以与之匹敌。陛下若入纵亲,三晋合力,或可制秦,或可收复河西,复兴文公盛世。”
惠王闭目有顷,抬头说道:“爱卿所言,寡人不是没有考虑过。然而,苏秦的敌人似乎不单是秦国一国,还有齐国和楚国。寡人即使愿意纵亲,伐秦一事,恐也难谋。”
“陛下,”惠施缓缓说道,“今日晨起,微臣接到上卿快报,说是苏秦已改初衷,谋求合纵六国,共制暴秦。眼下苏秦既至,他的敌人究竟是谁,陛下不妨听他说说。”
“哦?”惠王打个惊怔,思忖有顷,以手撑地,站起来,拍拍屁股,“既如此说,这就走吧。苏子远道而来,让人家候得久了,似也不是待客之道。”
惠施呵呵一笑,缓缓站起。君臣一前一后,晃晃悠悠地走回宫里。
三日之后,惠王结束狩猎,从梁囿返回大梁。让所有大梁人感到震惊的是,三国特使苏秦与魏王同辇而行,招摇过市,朝中众臣尽皆迎至城外,与他初进大梁时仅有一个孤臣引路的待遇截然不同。
翌日晨起,魏宫大朝。朝堂上没有任何悬念,惠王未加廷议,直接颁诏,晋封苏秦为客卿,合纵特使,诏令公子卬为合纵副使,策动六国纵亲;赐苏秦客卿府一座,黄金百镒,锦缎五十匹,臣仆三十名。众臣未及回过神来,惠王已宣布退朝,前后过程干净利索,不足半个时辰。
惠王先一步退朝,众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向苏秦祝贺。庞涓见状,心里五味翻腾,略怔一下,亦走过来,朝苏秦微微拱手:“苏特使,在下贺喜了!”
苏秦还礼:“谢武安君鼎持!”
庞涓微微一笑,伸手在苏秦肩头重重一拍:“鼎持,鼎持,苏兄之事,在下自要鼎持!”转对公子卬,“副使大人,在下也贺喜您了!”
庞涓在“副使”二字上加重语气,弦外有音。公子卬不赞同合纵,亦未料到父王会当廷任命他为合纵副使,让他这个赫赫有名的安国君与两个毛头公子和一个无名大夫并驾齐驱,受制于一夜暴发的市井士子,面子上本就过不去,此时又受庞涓一激,顿时脸色涨红,狠狠剜苏秦一眼,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大踏步走出朝堂。
苏秦甚是尴尬,但迅速回过神来,对诸臣揖礼一圈,真诚说道:“诸位大人,自春秋以降,天下失道,列国相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下谋求纵亲,一在制秦,二在寻觅一条天下和解之道,以期早日结束战乱,回归太平盛世。就在下而言,六国纵亲只是起步,天下纵亲才是终极。”咳嗽一下,见众臣皆在倾听,缓缓又道,“诸位大人,在下以为,天下唯有纵亲,唯有求同存异,克制私欲,才能结束征伐,回归太平。天下纵亲,百姓安居乐业,既是苏秦一人所愿,也是诸位大人所愿,更是天下人所愿。今日陛下圣恩浩荡,降旨纵亲,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在下不才,特此恳请诸位共施援手,鼎持合纵,在下先自叩谢了!”
言讫,苏秦再次拱手,鞠躬至膝。
众人许是首次听到苏秦如此这般地表白心迹,阐明合纵大义,初时没有反应过来,面面相觑,继而深受触动,纷纷拱手应道:“今有陛下诏命,又有苏子勇为,我等一定竭尽全力,鼎持合纵!”
苏秦在朝堂上大抢风头,庞涓心里自不是味,又见无人睬他,也如公子卬般从鼻子里轻轻哼出一声,扭身走出人群,步出殿外,大踏步跨下台阶,走出宫门,见车夫驱车过来,猛地蹿身上去,一脚将车夫踢下,扬手一鞭,狂驰而去。
庞涓飞驰一阵,不知不觉中来到南街口,远远看到那座小庙。
庞涓心中一动,收住缰绳,在庙前停车,推开庙门,信步走进。
乞儿出去乞食了。庙中无人,唯有孙膑坐在草地上,两眼微闭,懒洋洋地晒太阳。听到有人进来,孙膑微微睁开眼睛,见是庞涓站在门口,立即呵呵地冲他傻笑。庞涓看有一时,一步步走近孙膑,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蹲下。
孙膑两眼傻傻地望着他,有顷,似是发现什么,手指庞涓,咯咯咯咯又是一阵傻笑。庞涓一怔,下意识地看看自己,见无异常,回看孙膑,却是仍旧傻笑不止。
庞涓陡然意识到孙膑是个疯子,是在傻笑,顿时宽下心来,缓缓地吁出一口长气。许是久未洗澡了,孙膑身上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庞涓下意识地捂下鼻子,但迅即放开了。
孙膑痴痴地盯着庞涓,傻笑着,好像他面对的是一个怪物。
庞涓也在凝视孙膑,心里说不出是何滋味。
二人互视一阵,孙膑似是身上痒了,做个鬼脸,将手伸进衣服,抠摸一阵,捉出一只虱子。孙膑如获至宝,将那虱子放在掌心,拨过来挑过去,反复查看,呵呵傻笑。
庞涓紧皱眉头,正自厌恶,猛见孙膑陡然将虱子放进口中,如山中猴子一样,上下牙齿不无夸张地咬嚼起来。咬嚼一阵,孙膑将之一口咽下,冲庞涓呵呵再次傻笑,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庞涓百感交集,心里一酸,扑通一声跪下,泪水夺眶而出,颤声叫道:“孙兄!”
孙膑似是没有听见,也似没有看见,依旧冲他呵呵傻笑。
笑过一阵,孙膑再次将手伸入衣服,又摸出一只虱子。这只虱子更大,孙膑睁大眼睛盯住它,面现惊喜之色。庞涓不忍再看下去,哽咽一阵,拿袖子抹去泪水,朝孙膑连拜三拜,低声诉道:“孙兄,在下……对不住你!在下不想这样,可……孙兄啊,在下不得不这样!在下……实意为你救治,可……孙兄,在下……”哽咽一时,又拜三拜,“孙兄,去者不可追,若有来世,在下情愿做牛做马,加倍补偿予你……”
庞涓自说自话,孙膑却如没有听见,只在那儿全神贯注地左右把玩虱子,好像虱子就是一切。看到孙膑的专注劲儿,庞涓长叹一声,缓缓站起,朝孙膑深深一揖,转身走向庙门。
看到庙门再度关上,孙膑这也扔掉虱子,流出泪水,喃喃泣道:“庞兄——”
庞涓纵马奔驰一程,勒住马头,回头朝小庙方向又看一眼,面色恢复如初,自语道:“孙兄,不是在下狠毒,而是情势所迫。譬如今日吧,朝堂之上,苏秦那厮独占鳌头,尽得风光,叫在下如何不气闷?再说,在下早已允诺鼎持他,只是未及引荐,他却等不及了,自投朱威,自投殿下,自去梁囿觐见陛下,置在下于何地?”越说越气,咬牙切齿,“合纵,合纵,合个鸟纵!”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