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苏秦戳穿假仙人,楚王入纵
楚国郢都的大街上,一个穿着奇怪的中年人坐在地上,正在扯嗓子大声叫卖:“丹药,丹药,灵妙丹药,吃一粒可祛小病,吃十粒可祛大病,若是吃上百粒,百病皆除……”
中年人白眉长耳鹰鼻,面相甚是奇特,身旁铺了一块丝帛,帛上摆着一只丹瓶,瓶旁放着一粒如红枣般大小的蜜丸。中年人不停叫卖,因中气十足,声音富有乐感,身边开始聚起一小堆人。秦国上卿陈轸正在街上漫步,听到这边热闹,也趋过来。
中年人见人越聚越多,开始自报家门:“在下姓莫名耳,荆山人,生于楚庄王元年,少时得逢异人,随其迁居女几之山,习炼仙大法,得长生之术,今已三百零七岁,此番来郢,乃奉家师之命,择选有缘弟子……”
有个患牙病的挤到前面,指着腮帮子问道:“请问上仙,牙疼能否治愈?”
“牙疼是小病,一粒足矣。”
那人喜道:“请问上仙,多少钱一粒?”
“三个爰金。”
听到如此昂贵,那人长叹一声,扭头走去,周围看客尽皆摇头。
像他这般异人,郢人也似见得多了,有人嘻嘻笑道:“我说上仙,编谎也要编得圆些。瞧你这点年纪,大不过四十,却说自己三百零七岁,骗鬼哩!”
众人皆笑起来,不少人扭头走开。中年人也未显出丝毫失望,依旧坐在地上,冲行人大声叫卖。
陈轸观看一时,见看热闹的全散走了,方才走到跟前,摸出三个爰金扔予他道:“莫上仙,在下买一粒。”
中年人看他一眼,接过爰金,从瓶中倒出一粒丹药,递给陈轸。
陈轸笑笑,指着丹瓶道:“丹瓶里还有多少?”
“八十粒。”
“请问上仙,此药是否包医百病?”
“这个,”中年人略略一怔,将陈轸上下打量一番,缓缓说道,“要看什么病了。病症不同,用药也自有异。”
“嗯,”陈轸点头道,“此话在理。在下百病缠身,欲请上仙前往寒舍诊治,不知上仙肯屈尊否?”
中年人拱手道:“就依官人。”
昭氏府宅的庞大门楼上,原来的“昭府”已被“令尹府”三字取代。
听闻陈轸光临,家宰邢才亲自迎出,见过礼后,小声叮嘱道:“陈大人,近日老夫人病情加重,恐有不测,主公心情不好,在下特意提醒大人,见主公时,说话有个分寸。”
陈轸笑道:“谢家老了。”
邢才引陈轸至厅中坐下,自己躬身退出。不一会儿,昭阳进来,心情果是不好,面色阴郁。
陈轸起身揖道:“陈轸见过令尹大人!”
昭阳摆手让他坐下,自己也于主位坐下。
陈轸拱手道:“听闻老夫人玉体欠安,在下特来拜望。”
昭阳眼角湿润,声音哽咽:“不瞒上卿,家母因和氏璧一事受惊,病情加重,反复几次,这一回,怕是……顶不住了。陛下使御医诊治,家母什么药都吃过了,根本无用,御医无法,只好用针。家母已是骨瘦如柴,早晚看到她身上扎满银针,在下……在下……”泣不成声,有顷,从袖中摸出丝绢,拭了一把泪水。
“令尹大人,”陈轸见他擦完泪,方才说道,“在下此来,为的正是老夫人之病。”
“哦?”昭阳身子趋前,眼睛睁大,直直地望着陈轸。
陈轸缓缓说道:“老夫人之病,在下也是挂心。近日在下四处寻访,终于访到一位得道仙翁。在下将老夫人的病情详细讲过,仙翁什么也没有说,只交予在下一粒药丸,”从袖中摸出一只小瓶,倒出一粒丹药,“就是此丸,是否管用,大人或可请老夫人一试。”
昭阳接过丹药,细细察过,闭目有顷,叫来两个婢女,吩咐她们将药丸捣碎,和上蜂蜜,喂老夫人服下。约过半个时辰,婢女急来禀报,说老夫人满面红光,病情大有好转,已能翻身坐起。
昭阳惊喜,急随婢女过去察看,又过半个时辰,乐呵呵地复入厅中,向陈轸求问上仙何在。
陈轸笑道:“大人莫急,若是此药真正管用,老夫人之病,尽可包在陈轸身上。”
昭阳连连拱手谢过,由衷叹道:“唉,每逢在下遭遇大坎,总是陈兄出手相助,陈兄大恩,让在下实难——唉,不说了!”
陈轸还过一揖,郑重说道:“大人不说,方是正理。在下在楚数年,亏得大人照料,这才活得像个人样。大人于在下有此大恩,在下从未说过半句报答之语,只将点点滴滴刻在心里。在此世上,在下早无亲人,老夫人是大人母亲,也是在下母亲,在下此举,不过是为母尽孝而已。”
陈轸说出此语,已是肝胆相照,昭阳心里一阵感动,当下喝叫摆出香案,与陈轸歃血为盟,结为八拜之交。昭阳年长为兄,陈轸为弟。
结拜完毕,下人摆出酒席,二人痛饮。
昭阳亲手倒酒,双手递予陈轸:“来来来,贤弟,大哥敬你一爵!”
陈轸接过后放下,亦为昭阳倒满一爵,双手递上。
二人举爵,昭阳正欲饮下,陈轸摆手止道:“大哥且慢,轸弟有一言,不吐不快。”
昭阳放下爵,正襟说道:“贤弟请讲!”
陈轸亦放下爵,长叹一声,眼中泪出:“大哥,在下在魏蝇营狗苟十余年,别无他念,一心只想辅佐魏室,成就一生辉煌。岂料为件小事得罪庞涓,一家老小被他赶尽杀绝,在下也差一点被他凌迟处死。此仇此恨,在下早晚想起来,心如刀绞——”
昭阳眼珠暴起,“咚”的一拳击在案上,将两只酒爵震飞,酒洒一地,怒道:“庞涓竖子,欺侮贤弟,就是欺侮大哥,可为家仇!袭我陉山,斩我将士数万,可为国恨!家仇国恨,昭阳若是不报,枉为丈人!”
陈轸捡起歪倒在地的酒爵,重新斟满,缓缓说道:“大哥可曾想过如何报仇?”
“这有何难?”昭阳不假思索,“大哥这就奏明陛下,兴师伐魏!”
“唉,”陈轸摇头叹道,“大哥纵使想伐,陛下亦必不肯。”
“哦?”昭阳一怔,“陛下为何不肯?”
“因为三晋年前纵亲,年后苏秦又去齐国游说。若是不出在下所料,齐必入纵。中原列国皆入纵亲,陛下如何兴伐?再说,陛下已经鲸吞吴、越,拓地数千里,如此功业,远超历代先王。陛下眼下只想守成,早无进取之心,大哥纵想建功立业,使大楚称霸天下,扬英名于万代,也是难事。”
听陈轸这么一说,昭阳也似冷静下来,沉吟有顷,点头道:“嗯,贤弟所言甚是。依贤弟之见,该当如何?”
陈轸如此这般轻声低语一番,昭阳频频点头,举爵道:“好,就依贤弟所言!来,为成功伐魏,报仇雪耻,干!”
“干!”
翌日晨起,昭阳将仙翁请至府中,视过江君夫人病情,又配一些丸药。老夫人服毕,精神更见起色,已能说笑,甚至还能下地走动几步。昭阳对仙翁的仙术深信不疑,次日晨起,依陈轸之计,载仙翁前往章华台。
威王年事虽高,仍在章华台里沉湎于声色,有时甚至日御数女。尽管有御医滋补调养,威王却也力不从心,龙体越来越差。近些日来,威王觉得四肢倦怠,精神烦闷,正自苦恼,内臣禀报昭阳求见。威王宣召,二人见过君臣大礼,昭阳依例将朝中诸事扼要禀报。威王听见净是琐事,打声哈欠。
昭阳听得分明,顿住话头,趋身细审威王一会儿,不无关切地小声说道:“观陛下气色,好似不如前番微臣来时爽朗。”
这一句果然挠在痒痒上,威王长叹一声,摇头道:“唉,老了,老了,寡人老了!”
昭阳急忙改坐为跪,叩道:“微臣失言,请陛下降罪!”
“唉,”威王复叹一声,“起来吧!寡人老了就是老了,不干爱卿之事,降什么罪?”
昭阳依旧跪在地上,小声问道:“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有何不爽之处?”
“不瞒爱卿,”像所有老人一样,威王开始津津乐道地数点自己病情,“胸闷,四肢倦怠,茶饭不思,两只耳朵里像是有知了在吱吱尖叫,有时还腰酸背疼,唉,爱卿啊,寡人说老就老了,前几年没有一丝感觉,这阵儿到处是病,上上下下没有一处舒坦的地方。咦,说起这事,寡人差点儿忘了,江君夫人玉体如何?”
“谢陛下垂爱,”昭阳再次顿首,“微臣正欲禀报此事。家母前几日病重,眼见不支,两日前得遇神人,突然见好,今日晨起,微臣临行之前探望家母,见她容光焕发,似是年轻数岁。得知微臣欲来章华觐见陛下,家母特托微臣向陛下叩安!”
“哦?”威王大喜,“是何神人有此神通?”
“从苍梧山来的仙翁,号苍梧子。”
“苍梧子?”威王思忖有顷,“传闻苍梧山在赤水之东,是舜帝升仙之处。”
“正是。”昭阳禀道,“据微臣考证,《海内南经》里明确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嗯,”威王点头道,“怪道有此神通!此人何在?”
“就在殿外。”
“哦?”威王大喜,转对内臣,“快,有请苍梧子!”
内臣走出,不一会儿,领着那个中年男人急步趋进。
在陈轸的精心打扮和演练下,中年男人已与街上所见判若两人,衣冠更是焕然一新,真的给人以仙风道骨、超然于世的感觉。苍梧子这个名号,也是陈轸临时为他起的。
苍梧子昂首立于厅中,见到威王,竟是不拜。
昭阳急道:“仙翁,快,叩见陛下!”
苍梧子象征性地拱拱手,口中飘出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老朽苍梧子见过陛下!”
“老朽?”威王一怔,将苍梧子上下打量几眼,“请问上仙,高寿几何?”
“回禀陛下,”苍梧子朗声说道,“及至昨日,老朽不多不少,刚满三百零七岁,不敢妄称高寿。”
“三百零七岁?”威王目瞪口呆,再次将他打量几眼,长吸一口气,“请问上仙,可是一直住在苍梧山?”
苍梧子微微摇头,缓缓说道:“回禀陛下,老朽本为荆山人氏,出生那年,庄王新立,又五年,父母双亡,老朽伤悲欲绝,泣哭三日,声震旷野。哭声惊动一个异人,就是老朽先师。先师带老朽一路西行,至女几山,在山中习练修仙之法。我们师徒在女几山住满两个甲子,百二十春秋,先师飞升,乘风径去。老朽功力不逮,不能飞升,只好在地上循仙气追寻,一路追至苍梧之山,忽然不见先师之气,遂在山中结草而居。住满两个甲子又三十年,老朽忽做一梦,先师现身,要老朽前往郢都,接引几个有缘弟子,共赴仙道!”
“哦?”威王惊问,“上仙可曾接引到弟子?”
苍梧子再次摇头:“老朽初至郢都,有缘弟子尚未遇到。”
威王急问:“寡人不才,可否有缘随上仙修习仙道?”
苍梧子审视威王,有顷,摇头道:“欲习仙道,首修不死之身。观陛下龙体,将来或可,眼下却是不行。”
“不死之身?”威王大喜过望,“寡人如何方能修得不死之身?”
“这倒不难,”苍梧子侃侃说道,“老朽可炼丹药,只要陛下服下,即可不死。”
威王急问:“哦,此丹何时可成?”
“七七可成。”
“七七?”
“就是四十九日。”
威王急急起身,趋前一步,揖道:“晚生熊商求请仙翁为晚生提炼此丹!”
苍梧子亦还一揖:“老朽可以提炼,不过,依老朽推算,陛下尘缘未了,服下此药虽得不死,却也难成仙道。”
“哦?”威王大惊,急问,“敢问仙翁,熊商有何尘缘未了?”
“按照天道推演,陛下尚有一桩大功未就,是以尘缘未了。”
“大功?”威王怔了,“寡人伐越,难道不为大功?”
“天降陛下,当树两功,伐越可为一功,还有一功,尚需陛下完成。”
威王沉思一会儿,亲手扶苍梧子坐于客位,自己落席,拱手问道:“请问仙翁,此功可成于何处?”
苍梧子拱手应道:“依老朽所推,陛下此功,当成于北。”
威王垂头又思一阵,吩咐内臣:“仙翁远来,一路劳顿,你领仙翁先至后宫安歇,待寡人处理好朝务,再陪仙翁尽兴。”
苍梧子谢过,起身告退,与内臣一道走出。
威王目送二人走远,将头缓缓转向昭阳:“昭爱卿,依你之见,此功何在?”
“可伐大梁!”昭阳拱手应道,“陉山之辱,微臣不雪,死不瞑目!”
“大梁?”威王闭目思忖,有顷,“听说三晋已入纵亲,我若伐魏,韩、赵皆来救援,如何是好?”
“三晋一向不和,即使纵亲,也是面和心不和,未必全力救援,此其一也。我得吴、越之众,兵精粮足,可起大军三十万,即使三晋合一,也有绝胜把握,此其二也。三晋纵亲,与秦不利,去年微臣就已听闻秦欲伐韩宜阳。我若伐魏,可与秦结盟,使秦人出兵伐宜阳。韩自顾无暇,无法救援。有秦在后,赵亦不敢轻举妄动。有秦在河西,魏必不敢全力抗我,此其三也。有此三利,微臣以为,可以伐魏。”
“魏有庞涓,爱卿可有应对?”
“陛下放心,微臣已经探明,前番魏伐陉山,皆是孙膑之谋。今孙膑已成废人,庞涓不足惧也。”
“庞涓以少胜多,五日之内连败齐、赵,爱卿不可小视!”
“纵观黄池之战,田忌输在骄傲,输在大意,庞涓胜在哀兵,胜在侥幸。朝歌之战,奉阳君猝不及防不说,原也不是庞涓对手。今非昔比,与魏作战,魏是骄兵,我是哀兵。兵法有云:抗兵相若,哀者胜。”
威王再次垂首,有顷,抬头又问:“若是伐魏,爱卿可有考虑?”
“可取襄陵。”昭阳似已胸有成竹,“魏以陉山为要,重兵守之,而襄陵空虚。襄陵卡在大梁与睢阳之间,前有睢水,后有岁水,是战略形胜之地。我可兵出苦县,长途奇袭襄陵,一举下之,卡断魏、宋联络,而后沿襄陵一线筑垒设防,西拒魏卒,东收宋地,蚕食泗下千里沃野。”
听完昭阳之谋,威王闭目有顷,点头道:“好吧,就依爱卿之计!发大兵二十万伐魏,爱卿为主将,屈爱卿、景爱卿为副将,景爱卿兼任南阳郡守,引兵五万出方城,佯攻陉山,牵制庞涓。具体如何实施,爱卿可去拟道旨意!”
“微臣遵旨!”
伐魏非同小可。昭阳得旨,频频召集诸将,征调三军、粮草、辎重等,忙活月余,总算部署妥当。陈轸也紧急修书,奏请秦公征伐宜阳,牵制韩、赵。苍梧子夜观天象,定下出兵吉日。郢都乃至五千里楚地全都行动起来,一时间,马蹄声声,磨刀霍霍。
然而,事有凑巧。就在昭阳祭旗出征的吉日前夕,一连吃下数十粒丸药后一直红光满面的江君夫人突然间大叫数声,吐血而死。
昭阳大惊,哭绝于地,令尹府里一片哀声。
陈轸闻讯急至,哭得比昭阳还见悲切。昭阳伤悲有顷,毅然决定先国后家,咬破手指,写血书奏报威王,声称带丧出征。
翌日晨起,一身麻服的主将昭阳驱车赶往中军辕门祭旗。三军将士看在眼里,无不泣泪,士气激奋。卯时至,昭阳正欲祭旗出征,太子槐飞车驰到,宣读威王诏书,严旨暂缓伐魏,为江君夫人发丧。
就在此时,合纵车马辚辚而至,离郢都三十里驻扎。
翌日,临朝代政的太子槐使靳尚随同打前站的楼缓出城迎接,苏秦带着几个公子、公孙和田文等五个副使及贴身随从驾车驰入郢都东门,沿丽水右侧的驰道直入王城旁边的列国馆驿。
正行之间,前面突然人头攒动,接着是钟鼓齐鸣,哀乐声声,看热闹的人群纷纷避让于大街两旁。靳尚率先避入道旁,苏秦诸人也都纷纷避让。
不一会儿,一百单八名麻服卫士开路,接着是六十四名乐手,或吹或敲,哀乐声声;再后面是二十四名奇服巫女,簇拥一辆驷马大车,车上站着一个白眉红发的神巫;神巫后面紧随的是三十二名六至十三岁的童男童女,按年龄分成一十六对,皆双腿盘坐,分对坐于由麻服做成的平台上面,每对由两名麻服壮汉抬着;这些孩子未穿麻服,个个衣着光鲜,瞪着好奇的大眼左顾右盼,有的嘴里还吃着零食,觉得这一切甚是好玩,几个小一点的仍在指指点点,吃吃发笑。孩子们身后,又是二十四名巫女。
看到孩子们的天真样子,众多观者不忍目睹,纷纷以袖拭泪。一个小女孩看得眼热,指着被抬的孩子冲着身边的一个年轻女人大叫:“娘,娘,我也要坐在上面!”
那女人一把将女儿抱起,不无恐惧地扭过身子,完全不顾小女孩的哭闹,飞步闪入旁边小路,好似走晚一步,她的女儿真的要被抬走一样。
靳尚冷冷地望着这队人流,面上毫无表情。
苏秦、公子卬、楼缓、公子章、田文皆知怎么回事,无不神情黯然,低下头去。几人中,唯有公孙哙不知所以,轻声询问身边的田文:“他们为何抬着那些孩子?”
田文别过脸去,没有回答。
公孙哙一怔,好奇心愈加强烈,复问楼缓和公子章,二人也都别过脸去,无人睬他。公孙哙不好再问,只将两眼死死地盯在那些孩子们身上。
不消一时,麻服队伍走远,众人也都散去。公孙哙再也憋不下去,干脆趋至苏秦身边,轻声问道:“苏子,那些孩子是怎么回事?”
苏秦轻叹一声,指着靳尚:“这是楚国之事,公孙若想知晓,可问靳大夫。”
公孙哙急忙转向靳尚,拱手揖道:“请问靳大夫,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禀公孙,”靳尚回揖道,“江君夫人仙游,那些孩子是随身侍候她的。”
“什么?”公孙哙惊得呆了,好久方道,“你是说,他们是人殉?”
靳尚轻叹一声,垂下头去。
公孙哙愣怔有顷,回过神来,怒道:“都什么年代了,还行人殉?”转对飞刀邹,“邹子,你且说说,这些孩子……他们……他们还都懵然无知呢!”
飞刀邹面孔扭曲,两眼死死地盯住渐行渐远的麻服队伍,有顷,转向靳尚,揖道:“请问靳大人,他们这就去殉葬吗?”
靳尚摇头道:“按照楚地习俗,出殡之后方才行殉,最快也要七日之后。神巫刚刚选定童男童女,今日只是巡街示众,接后几日,孩子们还要学会礼仪,而后行殉。”
飞刀邹长出一口气,拱手谢过。
公孙哙似也明白了飞刀邹的用意,扯扯他的衣襟。
是夜,虽有月光,天上乌云却多,地上时明时暗。
人定时分,列国馆驿里,一道院门轻启,几条黑影悄无声息地闪出房门,正要飞身而去,身后陡然飘出一个严厉的声音:“诸位留步!”
几条黑影一怔,听出是苏秦,只好顿住步子。
“你们要去哪儿?”苏秦急前几步,沉声问道。
公孙哙嗫嚅道:“不……不去哪儿,只是……随便走走。”
苏秦几步跨到飞刀邹跟前,从他身上各处搜出数十把飞刀,又扫众人一眼,见他们俱是利刃在手,暗器在身,冷冷一笑:“随便走走,带这些物什做什么?”
公孙哙已知隐瞒不住,只好说道:“回苏子的话,我们想去一趟令尹府。”
“抢人吗?”
公孙哙点头道:“是去救人。那些孩子,他们不该死!”
“哼!”苏秦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数落道,“就你们几人,想去昭阳府里救人,简直是去送死!堂堂燕室贵胄,手执利刃,半夜潜入楚国令尹府,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如何收场不说,楚史也必记上一笔。退一步说,即使你们不被发现,又如何救出那么多懵然无知的孩子?他们飞不能飞,走不能走,何况又有好吃好喝好穿,未必肯走呢?”
众人谁也不曾想到这些问题,尤其是公孙哙,简直傻了,愣怔半晌,方才嗫嚅道:“可……苏子,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死于非命吧?”
“好吧,”苏秦顺口说道,“纵使你们能够救出他们,难道一切就可完结了?昭阳仍要葬母,神巫仍会再去寻人,你们不让他们死于非命,就会有另外三十二个童男童女再去殉死。你们呢,只好再救,他们呢,只好再寻。公孙,楚国陋习,积重难返哪!”
在场诸人尽皆傻了,纷纷蹲于地上,谁也不再吱声。
楼缓听到声音,也走出来,站在苏秦身后。
苏秦长叹一声,转对楼缓:“楼兄,明日晨起,置办厚礼,下帖令尹府,就说五国合纵特使苏秦午后申时,偕同列国副使,前往府上为江君夫人吊孝!”
“下官遵令!”
翌日申时,苏秦与五国副使前往令尹府中,吊唁江君夫人。五国尽皆备下厚礼,抬礼箱的络绎走入,忙得邢才应接不暇。
五国特使未上朝,先上府门吊孝,且五个副使中,除去楼缓,其他四人皆是公室贵胄,真也给足了昭阳面子。昭阳偕前来守灵的昭氏一族显要十数人迎出府门,见过礼,直接将苏秦等迎入老夫人灵堂,苏秦致悼言,而后与众副使行祭拜大礼。
悼毕,昭阳引苏秦诸人前去客堂,路过一处院落,隐约听到里面传出一群孩子的说话声。众人心里皆是一揪,苏秦若无其事地走至门口,朝院中扫一眼,转对昭阳道:“令尹大人,这些孩子都是府中的?”
“不不不,是在下特意买来的。”昭阳应道。
“哦?”苏秦假作不知,“大人买来这么多孩子,可有何用?”
“苏子有所不知,”昭阳压低声音解释,“他们皆是人殉,待过几日,就去那儿侍奉先母。”
苏秦点头道:“久闻大人事亲至孝,今日得见矣!在下能去望望他们吗?”
昭阳伸手道:“请!”
苏秦与众人走进院中,见两个巫女正在教孩子们习礼。看到进来这么多陌生人,孩子们皆是一惊,怯生生地看着他们。巫女迎上,朝他们揖过礼,喝叫孩子们拜见诸位大人。孩子们尽皆跪下,行叩礼。苏秦心里一酸,转身走出。
走至客堂,众人分宾主坐下,几个婢女端上茶水,躬身退去。
昭阳举杯道:“各位,请品茶!”
几人皆在想着那些孩子们,没有人回应。
苏秦率先端起,巴咂几口,放下杯子,轻声叹道:“唉,在下幼时就听过昭奚恤大人的丰功伟绩,亦听闻江君夫人贤淑惠慈四德俱全。昭奚恤大人早已仙游,此番来郢,在下存念一睹江君夫人丰采,聆听夫人教诲,不想夫人竟也……撒手去了!”轻声啜泣,以袖抹泪。
昭阳见苏秦情真意切,不似做作,甚是感动,拱手说道:“在下代先父、先母谢苏子美言!先母走得甚是突然,即使在下也始料不及。唉,家母她——”以袖掩面,哽咽起来。
苏秦陪他又落一会儿眼泪,拱手揖道:“敢问大人,老夫人高寿几何?”
“七十有一。”
苏秦微微点头:“这么说来,老夫人届满古稀,是喜丧了。”
昭阳再次拱手:“再谢苏子吉言!”
苏秦还过一揖,转过话锋,多少有些感慨:“在下早闻荆楚与中原风俗有异,今见大人为老夫人治丧,颇多感慨!”
“哦?”昭阳心里一动,“敢问苏子有何感慨?”
“昔年仲尼倡导慎终追远,生有所养,终有所葬,因而中原列国既重生前之养,亦重身后之葬,而你们荆人,似乎是更重生前,不重身后。”
闻听此言,昭阳一下子蒙了,待反应过来,拉长脸,冷冷说道:“苏子何出此话?”
“敢问大人,老夫人生前,是何人侍奉?”
“有许多下人,贴身的是婢女。”
“再问大人,这些下人是大人还是童子?”
“当然是大人了。童子哪会侍奉?”
“这就是了。”苏秦缓缓说道,“老夫人生前,是大人侍奉,而老夫人身后,跟前却围着一群童子。这些童子少不更事,既不会说话哄老夫人高兴,又不会端茶扫地,做衣煮饭,服侍不好老夫人不说,反倒净给老人家添乱。再说,老人天性安静,童子却天性嬉闹,这一静一闹,老夫人何得安歇?仅此一事,在下认为,你们荆人只重生前,不重身后。”
其他几人亦开始明白苏秦的用意,连连点头称是。昭阳面上虽挂不住,却也说不出理,嗫嚅有顷,方才说道:“苏子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荆人仙游,习惯上殉以童男童女,这是祖制,昭阳不敢有违。”
“祖制为法,”苏秦顺口说道,“法为圣人所立。圣人立法,循于天道,合于情理,顺于民风,随于乡俗。风有一隅小风,亦有天下大风;俗有一方小俗,亦有天下大俗。圣人和风随俗,非和一隅之风,非随一方之俗,和的是天下大风,随的是天下大俗。天道有易,风俗有变,因而,圣世之法,绝不墨守成规。古之圣贤以乐为法,黄帝作《云门》,尧作《咸池》,舜作《大韶》,夏启作《大夏》,商汤作《大濩》,时代不同,乐舞不同,法亦自然相异。今世风已变,天下易俗,中原皆不行人殉,荆楚却殉以童子,在下是以感慨!”
“这——”昭阳倒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再说,”苏秦接道,“楚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据在下所知,楚国贵族行世袭,一朝封君,可享千世,致使楚国五零四散,国力大伤。悼王使吴子变法,损有余而补不足,世袭贵胄仅行三世,三世之后,若无功勋,即收其所袭,充实边塞,楚国亦由此大治。吴起虽死,此制却奉行至今。即使殉器,亦非一成不变。上古多殉以石器,中古多殉以陶器,近古多殉以铜器,近世多殉以铁器。殉器不同,说明世俗在变;世俗已变,葬习自然有异。”
苏秦所言有理有据,昭阳沉思有顷,微微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苏秦抱拳又道:“在下听闻老夫人生前不但四德俱全,而且乐善好施,慈爱祥和,不曾加刃于一鸡,见蝼蚁而避之,不知可有此事?”
昭阳连连点头,啜泣道:“先母的确如此。”
苏秦趁热打铁:“在下以为,亲人仙去,重在追远。所谓追远,就是缅怀亲人,送终尽孝。天下大孝,莫过于想亲人之所想,为亲人之所为。今老夫人仙去,在下以为,大人若行大孝,当想老夫人之所想,为老夫人之所为。老夫人仁慈若是,大人却以活人殉之,老夫人九泉之下得知,必不肯受!”
苏秦将话说至此处,且句句在理,昭阳根本无法反驳,只好埋下头去,有顷,似是经过慎重考虑,抬头道:“若是不行人殉,在下又当如何表达对先母的悼念之情?”
“大人听说齐人邹子否?”
“邹子?”昭阳问道,“哪个邹子?”
“就是邹衍,提出天地万物皆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依阴阳之理生克变化的那个人。”
昭阳点头道:“听说过他。听说此人还有海外九州之说。”
“大人所言甚是!”苏秦赞道,“此人当是今世得道之人,方面大耳,目光如炬,人长丈二,天生异相,广有神通,通晓阴阳两界,多次游历冥界,还与冥王义结金兰,是莫逆之交。苏秦有幸会过此人一面,听他详细讲过冥界情势,简直就跟阳世一般无二。据邹子所言,人生在世,生有阳寿,死有阴寿。积阳德者可增阳寿,积阴功者可增阴寿。车马仆役为阳世所用,器俑牺牲通行于阴世。牺牲以人,上怫阳德,下损阴功,有百害而无一利。正是由于邹子之言,中原列国葬习尽改,秦人殉以车马陶俑,三晋、燕、齐殉以牛羊牺牲。就老夫人而论,能得古稀阳寿,表明她生前阳德厚重。若大人殉以童子,在下窃以为,或会有损老夫人阴功,折去老夫人阴寿。”
昭阳惊道:“此言当真?”
“阴界之事,”苏秦言道,“在下未得体验,是以无法断言。不过,依理推之,在下以为,邹子所言不无道理。古往圣人,自伏羲氏、黄帝至尧、舜、禹,不曾行过人祭。是以上古之人多长寿。人祭自夏始,至商流行,是以后世多短寿。今中原之人皆信邹子之言,废止人殉了。”
昭阳倒吸一口凉气,埋头沉思。
苏秦拱手祈请道:“大人何不顺应时代变化,在荆楚之地率先易俗呢?”
“这——”昭阳迟疑不决。
“此举或可一箭双雕啊!”
“一箭双雕?”昭阳瞪大眼睛。
“大人试想,若是不行人殉,于老夫人,既得清静,又积阴功;于大人,既彰仁慈好生之名,又开移风易俗之先,必将在楚名垂青史,德行千秋!”
“嗯,”昭阳心里一动,点头说道,“苏子所言甚是。不过,此事非同小可,还容在下与族人商议!”
“哦,是这样啊!”苏秦微微点头,看一眼诸人,不无理解地冲昭阳抱拳说道,“看来,你们楚人是族大于国了。照理说,大人在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行不行人殉,亦为家事,即使楚王陛下,亦是鞭长莫及,无法管至此处,不想难处却在族内。”
苏秦显然在用激将法,众副使心领神会,皆将诧异的目光盯向昭阳。
昭阳显然挂不住面子,朝外厉声叫道:“来人!”
邢才急跑进来,哈腰望着昭阳。
昭阳一字一顿,斩钉截铁:“送童男童女各回其家,每家赐一金安抚!”
邢才大怔,急视昭阳,见他面孔刚毅,毫无回旋余地,只好点头应过,快步退出。俄顷,苏秦隐约听到远处传来邢才的吩咐声和众家奴的跑步声,为安全起见,又坐一时,估计那些孩子皆被送走,方与诸位副使起身告辞。
返回途中,公孙哙由衷叹服,抱拳揖道:“苏子,您可真是铁嘴铜舌,三言两语,于顷刻之间,竟然就从虎口里救出了那些孩子!”
“唉,”苏秦长叹一声,“救童子易,救楚却是难哪!”
众人皆惊:“此是为何?”
“积重难返!”
翌日晨起,宫中宣见列国合纵特使,苏秦与五国副使入宫觐见殿下。由于令尹昭阳府中正在为江君夫人举丧,昭氏一门皆未上朝。自昭阳任令尹之后,属下各府多用昭氏一门,因而,昭氏一不上朝,朝堂上顿时空落许多。
苏秦等叩见礼毕,呈上中原五国的国书及求请合纵的约书。
太子槐拿起约书,细细看过,吩咐道:“诸位使臣,中原列国皆已纵亲,楚国自当入纵。不过,本宫年幼,如此邦交大事,尚要与众臣议过,禀明父王,三日之后,或有决断。诸位远道而来,正好趁这几日歇息一下,顺便品味荆楚风情。”转向靳尚,“靳爱卿,苏子及列国公子、公孙由你款待,不可怠慢!”
靳尚叩道:“微臣领旨!”
苏秦与众副使叩恩后退下,径回馆驿。
处理完朝事,太子槐袖了约书,摆驾直趋章华台,向威王禀报纵亲之事。威王接过约书,粗粗扫过一眼,不及太子槐禀完,十分不耐地摆手打断,大声责道:“此等小事,也来禀报!”“啪”的一声扔下约书,起身径自去了。
中原五国特使同时入朝,此事谓之小,何事谓之大?威王作此反应实在出人意料,太子槐一下子怔了。
愣怔有顷,太子槐瞥见内臣仍旧站在此处,似在等着送他出殿,遂移过眼去,望向内臣。
内臣望一眼威王的背影,从地上捡起约书,趋前一步,小声奏道:“殿下有所不知,再过几日,苍梧仙翁的不死之丹就要出炉,陛下心中只存此事,顾不上别的。殿下可先回郢,待过几日,陛下的仙丹炼出来了,再禀此事不迟。”言讫,双手捧上约书。
苍梧子之事太子槐早有所闻,此时被内臣点破,就不好再说什么,微微点头,接过约书,轻轻纳入袖中,拱手别过内臣,怏怏走出,下台而去。
回至宫中,太子槐闭口不提合纵之事。苏秦诸人在馆驿候过三日,仍然不见殿下宣召,亦不见靳尚露面。几位副使无心游玩,正自烦闷,隐约听到苏秦在弹琴,不约而同地来到苏秦院中。
见众人进来,苏秦顿住,拱手道:“坐坐坐!”
公子卬仍是火暴子脾气,辟口叫道:“特使大人,这是在哪儿,你竟有闲心弹琴!”
“请问公子,不让弹琴,你让在下做什么?”苏秦笑问。
“上殿寻他们去!”公子卬气呼呼地一拍大腿,“熊槐亲口答应我们,三日后给个决断。今日已是第四日,非但音讯皆无,连靳尚那厮也不露头,这不是成心耍我们吗?”
众人皆将目光盯向苏秦。
“我们是来结亲的,不是来结仇的。”苏秦微微摊开两手,做出无奈的样子,“人家不宣,我们若是厚着脸皮硬闯宫门,惹恼楚人,万一被他们轰出宫去,面子岂不丢大了?”
众人皆笑起来,公子卬也扑哧笑出,拱手道:“那……苏子爱弹琴,让我们做什么?”
“听琴啊。”苏秦指指耳朵。
众人复笑起来。
“不过,”苏秦想了一下,缓缓起身,“诸位听惯了高雅之曲,在下学艺不精,或不入耳。这样吧,若是大家闲得无聊,在下可领你们前往一处地方,听听楚风楚乐如何?”
众人皆是振奋,叫上车驾,跟随苏秦驰至一处巨大宅院。
众人抬头一看匾额,竟是左司马府。苏秦递上名帖,不一会儿,左司马屈武携其长子屈丐拱手迎出,见过礼,迎入厅中,分宾主坐下。
婢女端上茶水,众人品啜一时,屈武扫视众人一眼,拱手说道:“诸位特使大人光临寒舍,在下不胜荣幸。在下一介武夫,见识浅薄,还请诸位教诲。”
“司马大人客气了!”苏秦拱手还过一揖,“在下与几位公子初来楚地,一切皆是新鲜。至郢之后,在下本欲领略楚地风采,却又人地两生,不敢蛮行,每日只在馆中憋屈,甚是烦闷。在下好乐,听闻楚地歌舞迥异于中原,又闻司马大人深谙楚乐,心痒难熬,今日冒昧登门,特此求教。几位公子、公孙闻听此事,皆欲同行。我等率性而来,甚是唐突,失礼之处,还望司马大人宽谅!”
“苏子说笑了。”屈武笑道,“在下是粗人,只知舞枪弄棒,何能知乐?不过,诸位大人既然特意登门赏乐,在下亦难推诿。也是巧了,在下有个堂侄,新从家乡来,年纪虽幼,却是聪颖,颇知乐舞,亦善辞赋,在乡里是个才人。诸位大人皆是中原雅士,正可指点于他!”转向屈丐,“丐儿,去请屈平来!”
屈丐应声出门,不一会儿,引了一个年轻后生急步趋入。
后生进门,纵使心里有所准备,陡然见到这么多人,仍是吃了一惊,先对屈武揖道:“不肖侄见过伯父!”而后转向苏秦诸人,逐个躬身揖过,声音极轻,显得有些木讷,“晚生屈平见过诸位大人。”
众人齐将目光盯在这个名叫屈平的小伙子身上。
屈平面容清秀,细看起来,却是稚气未脱,头上尚未着冠,个头与公子章不相上下,看那又细又瘦的身条,似是仍在向高处蹿长。
苏秦诸人将屈平上下打量一遍,面面相觑。在常人眼里,未行冠礼之人,皆是孩子。似此乳臭未干之人,屈武竟说他“颇知乐舞,亦善辞赋”,且公然向苏秦等中原高士推荐,实让众人吃惊。
见是孩子,苏秦并未起身,稍稍拱拱手,以长辈的口吻笑问:“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回禀大人,”屈平揖道,“待桂花再开时,晚生可历一十六秋。”
听到这一妙答,众人皆笑起来。
“好说辞,果是才子!”苏秦微微点头,再不敢怠慢,起身回过一揖,“洛阳人苏秦见过屈子!”
“晚生年幼,子不敢当!谢苏大人美言了!”屈平再次揖过,接道,“晚生久闻苏大人盛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屈武呵呵笑出几声,接过话头,将几位公子、公孙逐一引见,各个见礼。
礼毕,屈武话入正题:“小平,苏大人与诸位公子、公孙俱是中原高人,今日登门,前来赏鉴荆楚俗乐。伯父不通音律,特请你来演奏一曲,让诸位大人指点。”
屈平允过,转向苏秦诸人揖道:“晚生可奏楚乐,亦可奏巴乐,请问诸位大人,欲听何乐?”
苏秦略一思忖:“请奏楚乐。”
屈平点点头,大步走出。
不消一刻,外面走进十几个乐手,搬来一堆乐器,有钟、鼓、磬、竽、瑟、琴、箫等。众人挪开席位,让出一片空场地。众乐手一一摆好,目光尽皆望向屈平。
屈平朝众人深鞠一躬,朗声道:“晚生不才,就为诸位大人表演一曲自创的《橘颂》。”健步走至一排编磬前,屏息站定,拿起敲磬用的铜棒。
听他说出曲子是自己所谱,又见他亲手击磬,苏秦等又是一惊,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个小伙子。
屈平扬手敲磬,数声之后,众乐手跟着齐奏,音声不仅悦耳,且亦激奋。
奏有一时,屈平陡然出声,半吟半唱: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平连吟三遍,个别句子重复多次,终于在一声清脆的磬声中,音律戛然而止。
苏秦正襟端坐,闭目凝神,竟是听得呆了。听到音乐止住,众人喝彩,苏秦方才回过神来,由衷叹道:“好一个‘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真是好辞啊!”起身走向屈平,将他又是一番打量,不无感慨地连连点头,“嗯,听到此乐此辞,你完全可以称子了!请问屈子,曲辞何来?”
“回禀苏大人,”屈平亦站起来,回过一揖,“曲辞乃晚生三年前所作,成于家乡寒舍附近的橘园。”
“三年前,屈子年仅十三,即能做出此等好辞,且又行比伯夷,可见屈子少年壮志,将来必有大成!”
“谢大人褒奖!”
“听司马大人说,屈子新从家乡来。敢问屈子,家乡何在?”
“丹阳①屈邑,乐平里。”
“丹阳?”苏秦点头道,“丹阳是楚国先祖封地,屈子所作,当是真正的楚风了!楚地东扩,丹阳之西,该是巴国了!”
屈平生父屈文与屈武出自同一个祖父屈宜臼,因而当是隔代堂兄弟。屈宜臼反对吴起变法,在吴起伏王尸被害后,受株连而死,屈氏受到削弱,其子屈厘回到祖地丹阳,生子屈文,屈文生子屈平,后取字原。屈平少有壮志,年十二时,屈文病故,年十三时作《橘颂》,自述心志。此番屈平因巴国而奔郢,投奔屈武,也不全为巴、蜀,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
此时遇到苏秦,又听他提到巴国,屈平自然不肯放过近在眼前的机缘,忙点头道:“大人所言甚是,晚生此来,为的正是巴、蜀之事。”
“哦?”苏秦一怔,“巴、蜀何事?”
“巴蜀出大事了,”屈平拧起秀眉,侃侃言道,“近年来,蜀国内讧,屡次交兵,苴侯不敌,向东联合巴国,向北结好秦国,欲与蜀王争雄。”
“呵呵呵,”苏秦笑出几声,盯住他道,“小伙子,小邦图存,图存则须睦邻,苴人结好秦人,当是明智之举,你为何忧心忡忡呢?”
“大人有所不知,”屈平回视苏秦,“苴人正举倾国之力,与巴人一道辟山开路,欲打通秦塞。另据巴人所言,秦人亦在终南山里沿水脉架设栈道。由秦川至苴地,长约千五百里,睦邻有必要架设如此之长的栈道吗?”
闻听此言,众人皆是一震。
苏秦两眼眨也不眨地盯在屈平身上。小小年纪,竟然用词准确,条理清楚,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更远的视野,实非寻常。
不过,苏秦眼下更感兴趣的显然不是屈平,而是巴蜀,拧眉问道:“苴人既已击退蜀兵,这又辟山开路,总该有个因由吧?”
“据巴人所说,秦公赠予苴人石牛五头,皆重千钧,苴人通塞,是要运回石牛。”
“石牛?”公子卬来兴致了,探身问道,“苴人要石牛何用?”
“回公子的话,”屈平转向公子卬,“巴、蜀贵金,据苴人所说,这些石牛皆能便金,一便一坨,苴国太子通国使秦睦邻,秦公赐予石牛,苴人欲运回便金。”
听到如此不可思议之事,众人皆是愣了,待回过神来,无不哄笑。
苏秦陷入深思。直觉告诉他,这个孩子讲到的正是问题的实质。石牛定是秦人图谋巴蜀之计,且依他所断,行此计之人,必是张仪。再细一想,秦图巴、蜀,避实就虚,既可避开山东列国合纵之锋,又可蓄势养锐,以待后举,就眼下而论,无疑是切实可行的明智之策。且从客观上说,张仪此举,反过来也是成全他的合纵大业。不过,以便金石牛来哄骗苴人,也亏张仪想得出来。苴人竟然听之信之,且还劳民伤财地开山辟路,引狼入室,真也是匪夷所思。
想至此处,苏秦心中笃定,猛然想起屈平,有意试其才具,遂微微一笑,转向他问道:“屈子可信此事?”
“晚生不信,”屈平重重摇头,“晚生以为,秦人此举别有用心。”
“哦?”苏秦盯牢屈平,“请问屈子,秦人是何用心?”
“吞并巴、蜀。”屈原和盘托出自己对局势的理解,吐字清晰,几乎是一字一顿,目光里不含半点犹疑,与他十六岁的年龄甚不相符。
屈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敏锐的大局眼光,苏秦大为震惊,凝视他许久,方才点点头,踱回原处,端坐下来,转对屈武,抱拳揖道:“屈子之见,司马大人意下如何?”
“稚子之见,苏子就当是笑谈了。”屈武微微抱拳,呵呵笑道。
“不不不,”苏秦连连摇头,不无赞赏地看一眼屈平,转向屈武,“司马大人,在下以为,屈子之见绝非笑谈。巴、蜀为楚国上水,秦若图楚,必灭巴、蜀。换言之,秦灭巴、蜀,必为图楚。别的不说,在下只请司马大人设想一事——由楚入巴、蜀,逆水行舟,难矣哉。由巴、蜀入楚,可就是顺流而下,千里飞舟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正是,正是,”得到苏秦这般肯定,屈平不无感动,连连点头,“大人所言,正是屈平心中所想啊!”
屈武不由自主地打个寒噤,细细一想,真也后怕,拱手道:“果真如此,我当如何应对?”
“合纵摒秦,使秦不能两顾。”
屈武闭目又思一时,抬头道:“邦交事务,原本不归司马府管辖,不过,眼下昭氏举丧,事务又急,在下只好越俎代庖了。明日晨起,在下直接引见诸位觐见殿下,平儿也去,直接向殿下陈明利害。”略顿一下,“请问苏子,这样安排,妥否?”
苏秦拱手谢道:“谢司马大人!”
翌日,左司马屈武如约引领苏秦、诸公子、屈平等入宫觐见殿下。屈武让众人候在偏殿,自入正殿,将巴、蜀情势略述一遍。
太子槐果然震惊,当即宣见屈平。
太子槐问过巴蜀情势,只对屈平详加盘问,见他应答自如,出口成章,甚是惊喜。屈武趁机美言,介绍侄子能辞善乐,才艺双全。太子深信不疑,当即问他是否愿留宫中随侍左右,做殿前文学侍从。屈平大喜过望,目视伯父。眼下昭氏得宠,屈平若能常侍太子,俟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承继大统,屈平或将有所施展,有利于屈氏一门。屈武此番引屈平觐见太子,本有此意,见时见问,二话未说,即与屈平叩首谢恩。太子槐大喜,传来靳尚,吩咐他妥善安置屈平。
看到靳尚、屈平缓缓退出,太子槐回头赞道:“屈门出此才俊,可喜可贺啊!”
屈武叩道:“小侄能得殿下赏识,当是他的造化!”
“屈爱卿,”太子槐转过话题,“巴、蜀一事,确非小可。前年张子在时,多次与本宫谈及巴、蜀,本宫也早有意图之,言于父王,父王似不着急。今秦人觊觎,巴、蜀内争,情势刻不容缓了。如何应对,屈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殿下,”屈武拱手应道,“如何应对,殿下可问苏秦。”
“哦,”太子槐抬头看着屈武,“听爱卿之意,已经见过苏子了?”
“殿下圣明!”屈武应道,“微臣见过苏子,且已带他入宫,正在偏殿候旨觐见。”
太子槐轻叹一声,点头道:“既然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内臣宣召,苏秦趋进,叩道:“五国特使苏秦叩见殿下!”
“苏子平身,看座!”太子槐让道。
苏秦谢过,起身于客位坐下。
不待苏秦说话,太子槐先自一笑,不无抱歉地拱了拱手:“关于合纵一事,本宫原说三日之后给苏子一个明断的,可……苏子想也知道了,昭爱卿正服大丧,本宫尚未廷议此事,因而未能奏报陛下,在此致歉了。”
“殿下不必客气!”苏秦还过一揖,“不过,依苏秦看来,殿下纵使廷议此事,令尹大人也必不肯。”
“哦,”太子槐似是一怔,“苏子何说此话?”
“令尹大人万事俱备,一意伐魏,报陉山之仇,自然不肯准允纵亲了。”
“苏子所言甚是。”太子槐点头应道,“数年前,魏人夺我陉山,斩我六万将士,朝野复仇心切,昭爱卿奏请伐魏,陛下也已准奏,三军整装待发,如箭在弦上,若是突然收弓,一时也难转过弯子。”
“殿下,此箭若是发出,后果不堪设想啊!”
“哦?”太子槐急道,“请问苏子,有何后果?”
“殿下还曾记得河西大战吗?魏侯一心逞强,称王伐弱,与山东列国对峙。结果如何?弱卫之地尺寸未得,河西七百里却拱手送予秦人。这且不说,更有八万大魏武卒死于非命,数十万魏民成为秦人。殿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
作为孟津之会的亲身参与者,公孙鞅谋魏的整个过程太子槐最是清楚,每每想起,仍是心有余悸,因而,苏秦一提此事,他就感同身受,点头叹道:“唉,山东列国皆纵,楚国本也无可选择。只是,唉,不瞒苏子,其实本宫早将纵亲之事禀过陛下了,可这些日来,陛下一心痴于不死之药,根本无意朝事。”
“不死之药?”苏秦、屈武皆是一怔。
太子槐遂将苍梧子诸事略述一遍,嗟叹再三。
苏秦思忖良久,抱拳笑道:“陛下若为不死之事,苏秦倒有成方。苏秦有意觐见陛下,恳请殿下引见。”
“太好了!”太子槐当即起身,“走,我们这就觐见!”
太子槐引领诸人径去章华台。
这日偏巧不死之丹出炉,但出炉过程苍梧子却不让任何人观看,楚威王心急如火燎,正在观波亭里来回踱步,内臣禀报殿下引五国特使苏秦及列国副使上台觐见。
威王原本无心待客,但想到苏秦是五国特使,且又寻上门来,若再推托,传扬出去大是不妥。再说,仙丹不知何时才可出炉,自己在这里苦熬,也是难受,不如与人说说话,权且解闷。想至此处,威王宣见。
太子槐与苏秦诸人趋入,威王起立相迎。见过虚礼,威王与众人返回亭中,分宾主席次坐定。
威王拱手道:“寡人久闻苏子大名,如闻圣贤。今日苏子光临,可有教导寡人之处?”
“陛下客气了!”苏秦拱手回礼,“苏秦至楚已经有些时日,今欲辞归中原,特来向陛下道别!”
“哦?”楚威王先是一怔,继而呵呵笑道,“诸位特使远途至此,不胜辛苦,为何不在荆楚多住几日呢?”
“唉,”苏秦长叹一声,连连摇头,“谢陛下盛情!不过,苏秦实在住不起了!”
威王又是一怔,看一眼太子槐,见他也是一脸惶惑,转对苏秦:“苏子何说此话?”
苏秦朗声应道:“荆楚是上国贵地,食物如同宝玉一样,薪柴如同兰桂一样,大臣如同神龙一样,陛下如同天帝一样。陛下试想,苏秦及列国使臣一万余口,日日吃着宝玉,烧着兰桂,恭候神龙,盼望天帝,何能住得起啊?”
“呵呵呵,”楚威王干笑数声,不无抱歉地连连拱手,“听闻苏子能言,寡人今日领教了!”长叹一声,扫视诸位客人一眼,半是解嘲,半是解释,“唉,寡人老了,早将国事托于太子与诸卿,诸位此来,为的是国事,寡人知道国重于私,因而就想在诸位理完国事之后,再行请教,是以怠慢诸位了!”转对太子槐,“诸位特使及随行人员的一切日用,皆由国库调拨!”
“儿臣遵旨!”
威王转向苏秦,拱手道:“寡人恳请苏子宽留几日,一来观赏南国风情,二来也让寡人有机会讨教。”
“谢陛下款待。”苏秦拱手还礼,“陛下既下旨令,苏秦只能从命了。”
“好好好!”威王呵呵笑起来,正欲问话,内臣进来,走近威王,小声禀道,“陛下,仙丹出炉了!”
“哦!”威王大喜,忽一下站起,又觉不妥,复坐下来,思忖有顷,转对内臣,“快传仙翁,速捧丹来!”
内臣走后,威王抑制不住内心兴奋,转对苏秦诸人呵呵笑道:“诸位真也来巧了,待会儿寡人请你们观看稀世奇宝!”
不消一刻,内臣果然领着苍梧子健步而来。苍梧子不无倨傲地跨进殿门,猛见亭中坐着这么多客人,神情稍显慌乱,迅即镇定下来,并不跪拜,只是稍稍拱拱手道:“草民苍梧子参见陛下!”
苏秦两道目光直视苍梧子,将他从上至下审视一番,见他目光闪躲,神志慌乱,根本不是得道之人,又见他两耳垂肩,两道白眉既长且密,极其奇特,略一思忖,心中有了底数。
“仙丹呢?”威王不予还礼,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苍梧子。
苍梧子从袖中摸出一只宝瓶:“回禀陛下,仙丹在此。”
内臣上前,双手接过宝瓶,呈予威王。
威王倒出仙丹,拿在手中细审有顷,啧啧赞叹几声,转对苏秦诸人呵呵笑道:“诸位请看,这就是寡人方才所说的稀世奇宝——不死仙丹!”
“不死仙丹?”苏秦微微一笑,望向威王,“世上真有此物,倒是奇了。”
“请陛下服之!”苍梧子朗声说道。
内臣呈上清水,威王正欲服药,苏秦陡然抬手:“陛下且慢!”
威王一怔,凝视苏秦。
苏秦转过头去,目光犀利地逼视苍梧子,有顷,缓缓起身,走至苍梧子跟前,陡然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揭去他的白眉,厉声喝道:“什么仙翁?你这刁民,胆子也够大了,竟敢闯进宫中撒野,行诈陛下,明欺大楚无人吗?”
苍梧子猝不及防,面色煞白,急急捂住另一只眉,另一手指向苏秦,语不成声:“你……你……你是何……何人?”
苏秦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出手,一把扯下他的右边长耳,亦掷于地。
众人视之,竟是用胶漆之物做成的假耳。
苍梧子转身欲逃,公子卬早看明白,大喝一声,飞身而起,一把扯住他的胳膊,稍一用力,将他掼在地上。苍梧子疼得“哎哟”连连,叩首于地,抖作一团。
这场变故来得太快,也太突然,在场之人全看傻了,威王更是呆若木鸡,有顷,方才醒过神来,手指苍梧子:“仙……仙翁……”
苍梧子矜持全失,叩首如捣蒜:“陛……陛下……”
威王缓缓转过头来,望向苏秦。
苏秦弯腰拾起地上的假耳和假眉,双手呈上。
内臣接过,一并呈予威王,摆在前面的几案上。
威王眼睛眨也不眨地凝视假耳和假眉,面色渐渐紫涨,全身哆嗦,手指苍梧子:“说,你是何人?为何行诈寡人?”
“草……草民乃西……西陵人,本在街……街上卖……卖药,后……后来遇……遇到一位大……大人,教……教草民炼……炼不死之丹!”
“哪位大人?”
“草……草民不……不……不……”
威王倾身喝问:“可是带你而来的那位大人?”
苍梧子连连摇头。
威王松出一口气,震几喝道:“快说,他是何人?”
苍梧子全身抖作一团,嗫嚅道:“是陈……陈……陈大人!”
“可是陈轸?”太子槐厉声问道。
“正……正是陈轸陈……陈大人!”
威王陡然一怔,思忖有顷,冷笑一声,朝外喝道:“来人!”门外立时冲进两个武士,一人一边,将苍梧子牢牢扭住。
威王掷出手中丹丸,一字一顿:“将此粒丹丸让他服下,推出去,斩!”
武士拾起丹丸,不由分说,塞进苍梧子口中,逼他吞下,拖起即走。
苍梧子屁滚尿流,拼死挣扎,连呼饶命。
威王盯他一眼,冷冷说道:“苍梧子,你既是得道仙人,又服下不死丹药,还怕死么?拖出去!”
武士斩讫,将苍梧子的头颅盛在一个托盘中,端上复命。
威王别过脸去,摆摆手道:“悬挂出去,张贴榜文,凡欺君者,皆如此人!”
武士端上托盘,应声告退。
威王转过头,面现愧色,对众人连连抱拳道:“惭愧,惭愧,若不是苏子,寡人险为奸人蒙蔽!”
苏秦抱拳应道:“蒙蔽陛下的是秦人,不是这个假仙!”
威王点头道:“嗯,苏子所言甚是。”转对太子槐,“槐儿,秦国客卿在郢一住数年,也该让他回去向主子复命去了。”
“儿臣遵旨!”
威王缓缓扭过头来,转对苏秦及几位副使:“诸位,你们此来觐见寡人,必为合纵摒秦之事。此事不用议了,寡人准允。”转对太子槐,“合纵诸事,就依纵亲国惯例,具体事项,你办去吧!你们坐吧,寡人累了!”缓缓起身,不无疲惫地抬脚走去。
内臣急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搀住他的胳膊。
一切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简单,太子槐、苏秦及诸公子、公孙无不面面相觑,愣有一时,方才回过神来,叩首谢恩,目送威王与内臣摇摇晃晃地步下观波台。
翌日,太子在楚宫大朝,宣读楚威王诏命,晋封苏秦为楚国合纵特使,公子如(太子槐胞弟)为合纵副使,参与会同,与山东五国纵亲摒秦。
与此同时,在一大队楚国甲士的押送下,陈轸一行十几辆车马打着秦使旗号,辚辚滚出郢都北门,朝西北方向惶恐驰去。
中年人白眉长耳鹰鼻,面相甚是奇特,身旁铺了一块丝帛,帛上摆着一只丹瓶,瓶旁放着一粒如红枣般大小的蜜丸。中年人不停叫卖,因中气十足,声音富有乐感,身边开始聚起一小堆人。秦国上卿陈轸正在街上漫步,听到这边热闹,也趋过来。
中年人见人越聚越多,开始自报家门:“在下姓莫名耳,荆山人,生于楚庄王元年,少时得逢异人,随其迁居女几之山,习炼仙大法,得长生之术,今已三百零七岁,此番来郢,乃奉家师之命,择选有缘弟子……”
有个患牙病的挤到前面,指着腮帮子问道:“请问上仙,牙疼能否治愈?”
“牙疼是小病,一粒足矣。”
那人喜道:“请问上仙,多少钱一粒?”
“三个爰金。”
听到如此昂贵,那人长叹一声,扭头走去,周围看客尽皆摇头。
像他这般异人,郢人也似见得多了,有人嘻嘻笑道:“我说上仙,编谎也要编得圆些。瞧你这点年纪,大不过四十,却说自己三百零七岁,骗鬼哩!”
众人皆笑起来,不少人扭头走开。中年人也未显出丝毫失望,依旧坐在地上,冲行人大声叫卖。
陈轸观看一时,见看热闹的全散走了,方才走到跟前,摸出三个爰金扔予他道:“莫上仙,在下买一粒。”
中年人看他一眼,接过爰金,从瓶中倒出一粒丹药,递给陈轸。
陈轸笑笑,指着丹瓶道:“丹瓶里还有多少?”
“八十粒。”
“请问上仙,此药是否包医百病?”
“这个,”中年人略略一怔,将陈轸上下打量一番,缓缓说道,“要看什么病了。病症不同,用药也自有异。”
“嗯,”陈轸点头道,“此话在理。在下百病缠身,欲请上仙前往寒舍诊治,不知上仙肯屈尊否?”
中年人拱手道:“就依官人。”
昭氏府宅的庞大门楼上,原来的“昭府”已被“令尹府”三字取代。
听闻陈轸光临,家宰邢才亲自迎出,见过礼后,小声叮嘱道:“陈大人,近日老夫人病情加重,恐有不测,主公心情不好,在下特意提醒大人,见主公时,说话有个分寸。”
陈轸笑道:“谢家老了。”
邢才引陈轸至厅中坐下,自己躬身退出。不一会儿,昭阳进来,心情果是不好,面色阴郁。
陈轸起身揖道:“陈轸见过令尹大人!”
昭阳摆手让他坐下,自己也于主位坐下。
陈轸拱手道:“听闻老夫人玉体欠安,在下特来拜望。”
昭阳眼角湿润,声音哽咽:“不瞒上卿,家母因和氏璧一事受惊,病情加重,反复几次,这一回,怕是……顶不住了。陛下使御医诊治,家母什么药都吃过了,根本无用,御医无法,只好用针。家母已是骨瘦如柴,早晚看到她身上扎满银针,在下……在下……”泣不成声,有顷,从袖中摸出丝绢,拭了一把泪水。
“令尹大人,”陈轸见他擦完泪,方才说道,“在下此来,为的正是老夫人之病。”
“哦?”昭阳身子趋前,眼睛睁大,直直地望着陈轸。
陈轸缓缓说道:“老夫人之病,在下也是挂心。近日在下四处寻访,终于访到一位得道仙翁。在下将老夫人的病情详细讲过,仙翁什么也没有说,只交予在下一粒药丸,”从袖中摸出一只小瓶,倒出一粒丹药,“就是此丸,是否管用,大人或可请老夫人一试。”
昭阳接过丹药,细细察过,闭目有顷,叫来两个婢女,吩咐她们将药丸捣碎,和上蜂蜜,喂老夫人服下。约过半个时辰,婢女急来禀报,说老夫人满面红光,病情大有好转,已能翻身坐起。
昭阳惊喜,急随婢女过去察看,又过半个时辰,乐呵呵地复入厅中,向陈轸求问上仙何在。
陈轸笑道:“大人莫急,若是此药真正管用,老夫人之病,尽可包在陈轸身上。”
昭阳连连拱手谢过,由衷叹道:“唉,每逢在下遭遇大坎,总是陈兄出手相助,陈兄大恩,让在下实难——唉,不说了!”
陈轸还过一揖,郑重说道:“大人不说,方是正理。在下在楚数年,亏得大人照料,这才活得像个人样。大人于在下有此大恩,在下从未说过半句报答之语,只将点点滴滴刻在心里。在此世上,在下早无亲人,老夫人是大人母亲,也是在下母亲,在下此举,不过是为母尽孝而已。”
陈轸说出此语,已是肝胆相照,昭阳心里一阵感动,当下喝叫摆出香案,与陈轸歃血为盟,结为八拜之交。昭阳年长为兄,陈轸为弟。
结拜完毕,下人摆出酒席,二人痛饮。
昭阳亲手倒酒,双手递予陈轸:“来来来,贤弟,大哥敬你一爵!”
陈轸接过后放下,亦为昭阳倒满一爵,双手递上。
二人举爵,昭阳正欲饮下,陈轸摆手止道:“大哥且慢,轸弟有一言,不吐不快。”
昭阳放下爵,正襟说道:“贤弟请讲!”
陈轸亦放下爵,长叹一声,眼中泪出:“大哥,在下在魏蝇营狗苟十余年,别无他念,一心只想辅佐魏室,成就一生辉煌。岂料为件小事得罪庞涓,一家老小被他赶尽杀绝,在下也差一点被他凌迟处死。此仇此恨,在下早晚想起来,心如刀绞——”
昭阳眼珠暴起,“咚”的一拳击在案上,将两只酒爵震飞,酒洒一地,怒道:“庞涓竖子,欺侮贤弟,就是欺侮大哥,可为家仇!袭我陉山,斩我将士数万,可为国恨!家仇国恨,昭阳若是不报,枉为丈人!”
陈轸捡起歪倒在地的酒爵,重新斟满,缓缓说道:“大哥可曾想过如何报仇?”
“这有何难?”昭阳不假思索,“大哥这就奏明陛下,兴师伐魏!”
“唉,”陈轸摇头叹道,“大哥纵使想伐,陛下亦必不肯。”
“哦?”昭阳一怔,“陛下为何不肯?”
“因为三晋年前纵亲,年后苏秦又去齐国游说。若是不出在下所料,齐必入纵。中原列国皆入纵亲,陛下如何兴伐?再说,陛下已经鲸吞吴、越,拓地数千里,如此功业,远超历代先王。陛下眼下只想守成,早无进取之心,大哥纵想建功立业,使大楚称霸天下,扬英名于万代,也是难事。”
听陈轸这么一说,昭阳也似冷静下来,沉吟有顷,点头道:“嗯,贤弟所言甚是。依贤弟之见,该当如何?”
陈轸如此这般轻声低语一番,昭阳频频点头,举爵道:“好,就依贤弟所言!来,为成功伐魏,报仇雪耻,干!”
“干!”
翌日晨起,昭阳将仙翁请至府中,视过江君夫人病情,又配一些丸药。老夫人服毕,精神更见起色,已能说笑,甚至还能下地走动几步。昭阳对仙翁的仙术深信不疑,次日晨起,依陈轸之计,载仙翁前往章华台。
威王年事虽高,仍在章华台里沉湎于声色,有时甚至日御数女。尽管有御医滋补调养,威王却也力不从心,龙体越来越差。近些日来,威王觉得四肢倦怠,精神烦闷,正自苦恼,内臣禀报昭阳求见。威王宣召,二人见过君臣大礼,昭阳依例将朝中诸事扼要禀报。威王听见净是琐事,打声哈欠。
昭阳听得分明,顿住话头,趋身细审威王一会儿,不无关切地小声说道:“观陛下气色,好似不如前番微臣来时爽朗。”
这一句果然挠在痒痒上,威王长叹一声,摇头道:“唉,老了,老了,寡人老了!”
昭阳急忙改坐为跪,叩道:“微臣失言,请陛下降罪!”
“唉,”威王复叹一声,“起来吧!寡人老了就是老了,不干爱卿之事,降什么罪?”
昭阳依旧跪在地上,小声问道:“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有何不爽之处?”
“不瞒爱卿,”像所有老人一样,威王开始津津乐道地数点自己病情,“胸闷,四肢倦怠,茶饭不思,两只耳朵里像是有知了在吱吱尖叫,有时还腰酸背疼,唉,爱卿啊,寡人说老就老了,前几年没有一丝感觉,这阵儿到处是病,上上下下没有一处舒坦的地方。咦,说起这事,寡人差点儿忘了,江君夫人玉体如何?”
“谢陛下垂爱,”昭阳再次顿首,“微臣正欲禀报此事。家母前几日病重,眼见不支,两日前得遇神人,突然见好,今日晨起,微臣临行之前探望家母,见她容光焕发,似是年轻数岁。得知微臣欲来章华觐见陛下,家母特托微臣向陛下叩安!”
“哦?”威王大喜,“是何神人有此神通?”
“从苍梧山来的仙翁,号苍梧子。”
“苍梧子?”威王思忖有顷,“传闻苍梧山在赤水之东,是舜帝升仙之处。”
“正是。”昭阳禀道,“据微臣考证,《海内南经》里明确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嗯,”威王点头道,“怪道有此神通!此人何在?”
“就在殿外。”
“哦?”威王大喜,转对内臣,“快,有请苍梧子!”
内臣走出,不一会儿,领着那个中年男人急步趋进。
在陈轸的精心打扮和演练下,中年男人已与街上所见判若两人,衣冠更是焕然一新,真的给人以仙风道骨、超然于世的感觉。苍梧子这个名号,也是陈轸临时为他起的。
苍梧子昂首立于厅中,见到威王,竟是不拜。
昭阳急道:“仙翁,快,叩见陛下!”
苍梧子象征性地拱拱手,口中飘出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老朽苍梧子见过陛下!”
“老朽?”威王一怔,将苍梧子上下打量几眼,“请问上仙,高寿几何?”
“回禀陛下,”苍梧子朗声说道,“及至昨日,老朽不多不少,刚满三百零七岁,不敢妄称高寿。”
“三百零七岁?”威王目瞪口呆,再次将他打量几眼,长吸一口气,“请问上仙,可是一直住在苍梧山?”
苍梧子微微摇头,缓缓说道:“回禀陛下,老朽本为荆山人氏,出生那年,庄王新立,又五年,父母双亡,老朽伤悲欲绝,泣哭三日,声震旷野。哭声惊动一个异人,就是老朽先师。先师带老朽一路西行,至女几山,在山中习练修仙之法。我们师徒在女几山住满两个甲子,百二十春秋,先师飞升,乘风径去。老朽功力不逮,不能飞升,只好在地上循仙气追寻,一路追至苍梧之山,忽然不见先师之气,遂在山中结草而居。住满两个甲子又三十年,老朽忽做一梦,先师现身,要老朽前往郢都,接引几个有缘弟子,共赴仙道!”
“哦?”威王惊问,“上仙可曾接引到弟子?”
苍梧子再次摇头:“老朽初至郢都,有缘弟子尚未遇到。”
威王急问:“寡人不才,可否有缘随上仙修习仙道?”
苍梧子审视威王,有顷,摇头道:“欲习仙道,首修不死之身。观陛下龙体,将来或可,眼下却是不行。”
“不死之身?”威王大喜过望,“寡人如何方能修得不死之身?”
“这倒不难,”苍梧子侃侃说道,“老朽可炼丹药,只要陛下服下,即可不死。”
威王急问:“哦,此丹何时可成?”
“七七可成。”
“七七?”
“就是四十九日。”
威王急急起身,趋前一步,揖道:“晚生熊商求请仙翁为晚生提炼此丹!”
苍梧子亦还一揖:“老朽可以提炼,不过,依老朽推算,陛下尘缘未了,服下此药虽得不死,却也难成仙道。”
“哦?”威王大惊,急问,“敢问仙翁,熊商有何尘缘未了?”
“按照天道推演,陛下尚有一桩大功未就,是以尘缘未了。”
“大功?”威王怔了,“寡人伐越,难道不为大功?”
“天降陛下,当树两功,伐越可为一功,还有一功,尚需陛下完成。”
威王沉思一会儿,亲手扶苍梧子坐于客位,自己落席,拱手问道:“请问仙翁,此功可成于何处?”
苍梧子拱手应道:“依老朽所推,陛下此功,当成于北。”
威王垂头又思一阵,吩咐内臣:“仙翁远来,一路劳顿,你领仙翁先至后宫安歇,待寡人处理好朝务,再陪仙翁尽兴。”
苍梧子谢过,起身告退,与内臣一道走出。
威王目送二人走远,将头缓缓转向昭阳:“昭爱卿,依你之见,此功何在?”
“可伐大梁!”昭阳拱手应道,“陉山之辱,微臣不雪,死不瞑目!”
“大梁?”威王闭目思忖,有顷,“听说三晋已入纵亲,我若伐魏,韩、赵皆来救援,如何是好?”
“三晋一向不和,即使纵亲,也是面和心不和,未必全力救援,此其一也。我得吴、越之众,兵精粮足,可起大军三十万,即使三晋合一,也有绝胜把握,此其二也。三晋纵亲,与秦不利,去年微臣就已听闻秦欲伐韩宜阳。我若伐魏,可与秦结盟,使秦人出兵伐宜阳。韩自顾无暇,无法救援。有秦在后,赵亦不敢轻举妄动。有秦在河西,魏必不敢全力抗我,此其三也。有此三利,微臣以为,可以伐魏。”
“魏有庞涓,爱卿可有应对?”
“陛下放心,微臣已经探明,前番魏伐陉山,皆是孙膑之谋。今孙膑已成废人,庞涓不足惧也。”
“庞涓以少胜多,五日之内连败齐、赵,爱卿不可小视!”
“纵观黄池之战,田忌输在骄傲,输在大意,庞涓胜在哀兵,胜在侥幸。朝歌之战,奉阳君猝不及防不说,原也不是庞涓对手。今非昔比,与魏作战,魏是骄兵,我是哀兵。兵法有云:抗兵相若,哀者胜。”
威王再次垂首,有顷,抬头又问:“若是伐魏,爱卿可有考虑?”
“可取襄陵。”昭阳似已胸有成竹,“魏以陉山为要,重兵守之,而襄陵空虚。襄陵卡在大梁与睢阳之间,前有睢水,后有岁水,是战略形胜之地。我可兵出苦县,长途奇袭襄陵,一举下之,卡断魏、宋联络,而后沿襄陵一线筑垒设防,西拒魏卒,东收宋地,蚕食泗下千里沃野。”
听完昭阳之谋,威王闭目有顷,点头道:“好吧,就依爱卿之计!发大兵二十万伐魏,爱卿为主将,屈爱卿、景爱卿为副将,景爱卿兼任南阳郡守,引兵五万出方城,佯攻陉山,牵制庞涓。具体如何实施,爱卿可去拟道旨意!”
“微臣遵旨!”
伐魏非同小可。昭阳得旨,频频召集诸将,征调三军、粮草、辎重等,忙活月余,总算部署妥当。陈轸也紧急修书,奏请秦公征伐宜阳,牵制韩、赵。苍梧子夜观天象,定下出兵吉日。郢都乃至五千里楚地全都行动起来,一时间,马蹄声声,磨刀霍霍。
然而,事有凑巧。就在昭阳祭旗出征的吉日前夕,一连吃下数十粒丸药后一直红光满面的江君夫人突然间大叫数声,吐血而死。
昭阳大惊,哭绝于地,令尹府里一片哀声。
陈轸闻讯急至,哭得比昭阳还见悲切。昭阳伤悲有顷,毅然决定先国后家,咬破手指,写血书奏报威王,声称带丧出征。
翌日晨起,一身麻服的主将昭阳驱车赶往中军辕门祭旗。三军将士看在眼里,无不泣泪,士气激奋。卯时至,昭阳正欲祭旗出征,太子槐飞车驰到,宣读威王诏书,严旨暂缓伐魏,为江君夫人发丧。
就在此时,合纵车马辚辚而至,离郢都三十里驻扎。
翌日,临朝代政的太子槐使靳尚随同打前站的楼缓出城迎接,苏秦带着几个公子、公孙和田文等五个副使及贴身随从驾车驰入郢都东门,沿丽水右侧的驰道直入王城旁边的列国馆驿。
正行之间,前面突然人头攒动,接着是钟鼓齐鸣,哀乐声声,看热闹的人群纷纷避让于大街两旁。靳尚率先避入道旁,苏秦诸人也都纷纷避让。
不一会儿,一百单八名麻服卫士开路,接着是六十四名乐手,或吹或敲,哀乐声声;再后面是二十四名奇服巫女,簇拥一辆驷马大车,车上站着一个白眉红发的神巫;神巫后面紧随的是三十二名六至十三岁的童男童女,按年龄分成一十六对,皆双腿盘坐,分对坐于由麻服做成的平台上面,每对由两名麻服壮汉抬着;这些孩子未穿麻服,个个衣着光鲜,瞪着好奇的大眼左顾右盼,有的嘴里还吃着零食,觉得这一切甚是好玩,几个小一点的仍在指指点点,吃吃发笑。孩子们身后,又是二十四名巫女。
看到孩子们的天真样子,众多观者不忍目睹,纷纷以袖拭泪。一个小女孩看得眼热,指着被抬的孩子冲着身边的一个年轻女人大叫:“娘,娘,我也要坐在上面!”
那女人一把将女儿抱起,不无恐惧地扭过身子,完全不顾小女孩的哭闹,飞步闪入旁边小路,好似走晚一步,她的女儿真的要被抬走一样。
靳尚冷冷地望着这队人流,面上毫无表情。
苏秦、公子卬、楼缓、公子章、田文皆知怎么回事,无不神情黯然,低下头去。几人中,唯有公孙哙不知所以,轻声询问身边的田文:“他们为何抬着那些孩子?”
田文别过脸去,没有回答。
公孙哙一怔,好奇心愈加强烈,复问楼缓和公子章,二人也都别过脸去,无人睬他。公孙哙不好再问,只将两眼死死地盯在那些孩子们身上。
不消一时,麻服队伍走远,众人也都散去。公孙哙再也憋不下去,干脆趋至苏秦身边,轻声问道:“苏子,那些孩子是怎么回事?”
苏秦轻叹一声,指着靳尚:“这是楚国之事,公孙若想知晓,可问靳大夫。”
公孙哙急忙转向靳尚,拱手揖道:“请问靳大夫,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禀公孙,”靳尚回揖道,“江君夫人仙游,那些孩子是随身侍候她的。”
“什么?”公孙哙惊得呆了,好久方道,“你是说,他们是人殉?”
靳尚轻叹一声,垂下头去。
公孙哙愣怔有顷,回过神来,怒道:“都什么年代了,还行人殉?”转对飞刀邹,“邹子,你且说说,这些孩子……他们……他们还都懵然无知呢!”
飞刀邹面孔扭曲,两眼死死地盯住渐行渐远的麻服队伍,有顷,转向靳尚,揖道:“请问靳大人,他们这就去殉葬吗?”
靳尚摇头道:“按照楚地习俗,出殡之后方才行殉,最快也要七日之后。神巫刚刚选定童男童女,今日只是巡街示众,接后几日,孩子们还要学会礼仪,而后行殉。”
飞刀邹长出一口气,拱手谢过。
公孙哙似也明白了飞刀邹的用意,扯扯他的衣襟。
是夜,虽有月光,天上乌云却多,地上时明时暗。
人定时分,列国馆驿里,一道院门轻启,几条黑影悄无声息地闪出房门,正要飞身而去,身后陡然飘出一个严厉的声音:“诸位留步!”
几条黑影一怔,听出是苏秦,只好顿住步子。
“你们要去哪儿?”苏秦急前几步,沉声问道。
公孙哙嗫嚅道:“不……不去哪儿,只是……随便走走。”
苏秦几步跨到飞刀邹跟前,从他身上各处搜出数十把飞刀,又扫众人一眼,见他们俱是利刃在手,暗器在身,冷冷一笑:“随便走走,带这些物什做什么?”
公孙哙已知隐瞒不住,只好说道:“回苏子的话,我们想去一趟令尹府。”
“抢人吗?”
公孙哙点头道:“是去救人。那些孩子,他们不该死!”
“哼!”苏秦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数落道,“就你们几人,想去昭阳府里救人,简直是去送死!堂堂燕室贵胄,手执利刃,半夜潜入楚国令尹府,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如何收场不说,楚史也必记上一笔。退一步说,即使你们不被发现,又如何救出那么多懵然无知的孩子?他们飞不能飞,走不能走,何况又有好吃好喝好穿,未必肯走呢?”
众人谁也不曾想到这些问题,尤其是公孙哙,简直傻了,愣怔半晌,方才嗫嚅道:“可……苏子,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死于非命吧?”
“好吧,”苏秦顺口说道,“纵使你们能够救出他们,难道一切就可完结了?昭阳仍要葬母,神巫仍会再去寻人,你们不让他们死于非命,就会有另外三十二个童男童女再去殉死。你们呢,只好再救,他们呢,只好再寻。公孙,楚国陋习,积重难返哪!”
在场诸人尽皆傻了,纷纷蹲于地上,谁也不再吱声。
楼缓听到声音,也走出来,站在苏秦身后。
苏秦长叹一声,转对楼缓:“楼兄,明日晨起,置办厚礼,下帖令尹府,就说五国合纵特使苏秦午后申时,偕同列国副使,前往府上为江君夫人吊孝!”
“下官遵令!”
翌日申时,苏秦与五国副使前往令尹府中,吊唁江君夫人。五国尽皆备下厚礼,抬礼箱的络绎走入,忙得邢才应接不暇。
五国特使未上朝,先上府门吊孝,且五个副使中,除去楼缓,其他四人皆是公室贵胄,真也给足了昭阳面子。昭阳偕前来守灵的昭氏一族显要十数人迎出府门,见过礼,直接将苏秦等迎入老夫人灵堂,苏秦致悼言,而后与众副使行祭拜大礼。
悼毕,昭阳引苏秦诸人前去客堂,路过一处院落,隐约听到里面传出一群孩子的说话声。众人心里皆是一揪,苏秦若无其事地走至门口,朝院中扫一眼,转对昭阳道:“令尹大人,这些孩子都是府中的?”
“不不不,是在下特意买来的。”昭阳应道。
“哦?”苏秦假作不知,“大人买来这么多孩子,可有何用?”
“苏子有所不知,”昭阳压低声音解释,“他们皆是人殉,待过几日,就去那儿侍奉先母。”
苏秦点头道:“久闻大人事亲至孝,今日得见矣!在下能去望望他们吗?”
昭阳伸手道:“请!”
苏秦与众人走进院中,见两个巫女正在教孩子们习礼。看到进来这么多陌生人,孩子们皆是一惊,怯生生地看着他们。巫女迎上,朝他们揖过礼,喝叫孩子们拜见诸位大人。孩子们尽皆跪下,行叩礼。苏秦心里一酸,转身走出。
走至客堂,众人分宾主坐下,几个婢女端上茶水,躬身退去。
昭阳举杯道:“各位,请品茶!”
几人皆在想着那些孩子们,没有人回应。
苏秦率先端起,巴咂几口,放下杯子,轻声叹道:“唉,在下幼时就听过昭奚恤大人的丰功伟绩,亦听闻江君夫人贤淑惠慈四德俱全。昭奚恤大人早已仙游,此番来郢,在下存念一睹江君夫人丰采,聆听夫人教诲,不想夫人竟也……撒手去了!”轻声啜泣,以袖抹泪。
昭阳见苏秦情真意切,不似做作,甚是感动,拱手说道:“在下代先父、先母谢苏子美言!先母走得甚是突然,即使在下也始料不及。唉,家母她——”以袖掩面,哽咽起来。
苏秦陪他又落一会儿眼泪,拱手揖道:“敢问大人,老夫人高寿几何?”
“七十有一。”
苏秦微微点头:“这么说来,老夫人届满古稀,是喜丧了。”
昭阳再次拱手:“再谢苏子吉言!”
苏秦还过一揖,转过话锋,多少有些感慨:“在下早闻荆楚与中原风俗有异,今见大人为老夫人治丧,颇多感慨!”
“哦?”昭阳心里一动,“敢问苏子有何感慨?”
“昔年仲尼倡导慎终追远,生有所养,终有所葬,因而中原列国既重生前之养,亦重身后之葬,而你们荆人,似乎是更重生前,不重身后。”
闻听此言,昭阳一下子蒙了,待反应过来,拉长脸,冷冷说道:“苏子何出此话?”
“敢问大人,老夫人生前,是何人侍奉?”
“有许多下人,贴身的是婢女。”
“再问大人,这些下人是大人还是童子?”
“当然是大人了。童子哪会侍奉?”
“这就是了。”苏秦缓缓说道,“老夫人生前,是大人侍奉,而老夫人身后,跟前却围着一群童子。这些童子少不更事,既不会说话哄老夫人高兴,又不会端茶扫地,做衣煮饭,服侍不好老夫人不说,反倒净给老人家添乱。再说,老人天性安静,童子却天性嬉闹,这一静一闹,老夫人何得安歇?仅此一事,在下认为,你们荆人只重生前,不重身后。”
其他几人亦开始明白苏秦的用意,连连点头称是。昭阳面上虽挂不住,却也说不出理,嗫嚅有顷,方才说道:“苏子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荆人仙游,习惯上殉以童男童女,这是祖制,昭阳不敢有违。”
“祖制为法,”苏秦顺口说道,“法为圣人所立。圣人立法,循于天道,合于情理,顺于民风,随于乡俗。风有一隅小风,亦有天下大风;俗有一方小俗,亦有天下大俗。圣人和风随俗,非和一隅之风,非随一方之俗,和的是天下大风,随的是天下大俗。天道有易,风俗有变,因而,圣世之法,绝不墨守成规。古之圣贤以乐为法,黄帝作《云门》,尧作《咸池》,舜作《大韶》,夏启作《大夏》,商汤作《大濩》,时代不同,乐舞不同,法亦自然相异。今世风已变,天下易俗,中原皆不行人殉,荆楚却殉以童子,在下是以感慨!”
“这——”昭阳倒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再说,”苏秦接道,“楚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据在下所知,楚国贵族行世袭,一朝封君,可享千世,致使楚国五零四散,国力大伤。悼王使吴子变法,损有余而补不足,世袭贵胄仅行三世,三世之后,若无功勋,即收其所袭,充实边塞,楚国亦由此大治。吴起虽死,此制却奉行至今。即使殉器,亦非一成不变。上古多殉以石器,中古多殉以陶器,近古多殉以铜器,近世多殉以铁器。殉器不同,说明世俗在变;世俗已变,葬习自然有异。”
苏秦所言有理有据,昭阳沉思有顷,微微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苏秦抱拳又道:“在下听闻老夫人生前不但四德俱全,而且乐善好施,慈爱祥和,不曾加刃于一鸡,见蝼蚁而避之,不知可有此事?”
昭阳连连点头,啜泣道:“先母的确如此。”
苏秦趁热打铁:“在下以为,亲人仙去,重在追远。所谓追远,就是缅怀亲人,送终尽孝。天下大孝,莫过于想亲人之所想,为亲人之所为。今老夫人仙去,在下以为,大人若行大孝,当想老夫人之所想,为老夫人之所为。老夫人仁慈若是,大人却以活人殉之,老夫人九泉之下得知,必不肯受!”
苏秦将话说至此处,且句句在理,昭阳根本无法反驳,只好埋下头去,有顷,似是经过慎重考虑,抬头道:“若是不行人殉,在下又当如何表达对先母的悼念之情?”
“大人听说齐人邹子否?”
“邹子?”昭阳问道,“哪个邹子?”
“就是邹衍,提出天地万物皆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依阴阳之理生克变化的那个人。”
昭阳点头道:“听说过他。听说此人还有海外九州之说。”
“大人所言甚是!”苏秦赞道,“此人当是今世得道之人,方面大耳,目光如炬,人长丈二,天生异相,广有神通,通晓阴阳两界,多次游历冥界,还与冥王义结金兰,是莫逆之交。苏秦有幸会过此人一面,听他详细讲过冥界情势,简直就跟阳世一般无二。据邹子所言,人生在世,生有阳寿,死有阴寿。积阳德者可增阳寿,积阴功者可增阴寿。车马仆役为阳世所用,器俑牺牲通行于阴世。牺牲以人,上怫阳德,下损阴功,有百害而无一利。正是由于邹子之言,中原列国葬习尽改,秦人殉以车马陶俑,三晋、燕、齐殉以牛羊牺牲。就老夫人而论,能得古稀阳寿,表明她生前阳德厚重。若大人殉以童子,在下窃以为,或会有损老夫人阴功,折去老夫人阴寿。”
昭阳惊道:“此言当真?”
“阴界之事,”苏秦言道,“在下未得体验,是以无法断言。不过,依理推之,在下以为,邹子所言不无道理。古往圣人,自伏羲氏、黄帝至尧、舜、禹,不曾行过人祭。是以上古之人多长寿。人祭自夏始,至商流行,是以后世多短寿。今中原之人皆信邹子之言,废止人殉了。”
昭阳倒吸一口凉气,埋头沉思。
苏秦拱手祈请道:“大人何不顺应时代变化,在荆楚之地率先易俗呢?”
“这——”昭阳迟疑不决。
“此举或可一箭双雕啊!”
“一箭双雕?”昭阳瞪大眼睛。
“大人试想,若是不行人殉,于老夫人,既得清静,又积阴功;于大人,既彰仁慈好生之名,又开移风易俗之先,必将在楚名垂青史,德行千秋!”
“嗯,”昭阳心里一动,点头说道,“苏子所言甚是。不过,此事非同小可,还容在下与族人商议!”
“哦,是这样啊!”苏秦微微点头,看一眼诸人,不无理解地冲昭阳抱拳说道,“看来,你们楚人是族大于国了。照理说,大人在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行不行人殉,亦为家事,即使楚王陛下,亦是鞭长莫及,无法管至此处,不想难处却在族内。”
苏秦显然在用激将法,众副使心领神会,皆将诧异的目光盯向昭阳。
昭阳显然挂不住面子,朝外厉声叫道:“来人!”
邢才急跑进来,哈腰望着昭阳。
昭阳一字一顿,斩钉截铁:“送童男童女各回其家,每家赐一金安抚!”
邢才大怔,急视昭阳,见他面孔刚毅,毫无回旋余地,只好点头应过,快步退出。俄顷,苏秦隐约听到远处传来邢才的吩咐声和众家奴的跑步声,为安全起见,又坐一时,估计那些孩子皆被送走,方与诸位副使起身告辞。
返回途中,公孙哙由衷叹服,抱拳揖道:“苏子,您可真是铁嘴铜舌,三言两语,于顷刻之间,竟然就从虎口里救出了那些孩子!”
“唉,”苏秦长叹一声,“救童子易,救楚却是难哪!”
众人皆惊:“此是为何?”
“积重难返!”
翌日晨起,宫中宣见列国合纵特使,苏秦与五国副使入宫觐见殿下。由于令尹昭阳府中正在为江君夫人举丧,昭氏一门皆未上朝。自昭阳任令尹之后,属下各府多用昭氏一门,因而,昭氏一不上朝,朝堂上顿时空落许多。
苏秦等叩见礼毕,呈上中原五国的国书及求请合纵的约书。
太子槐拿起约书,细细看过,吩咐道:“诸位使臣,中原列国皆已纵亲,楚国自当入纵。不过,本宫年幼,如此邦交大事,尚要与众臣议过,禀明父王,三日之后,或有决断。诸位远道而来,正好趁这几日歇息一下,顺便品味荆楚风情。”转向靳尚,“靳爱卿,苏子及列国公子、公孙由你款待,不可怠慢!”
靳尚叩道:“微臣领旨!”
苏秦与众副使叩恩后退下,径回馆驿。
处理完朝事,太子槐袖了约书,摆驾直趋章华台,向威王禀报纵亲之事。威王接过约书,粗粗扫过一眼,不及太子槐禀完,十分不耐地摆手打断,大声责道:“此等小事,也来禀报!”“啪”的一声扔下约书,起身径自去了。
中原五国特使同时入朝,此事谓之小,何事谓之大?威王作此反应实在出人意料,太子槐一下子怔了。
愣怔有顷,太子槐瞥见内臣仍旧站在此处,似在等着送他出殿,遂移过眼去,望向内臣。
内臣望一眼威王的背影,从地上捡起约书,趋前一步,小声奏道:“殿下有所不知,再过几日,苍梧仙翁的不死之丹就要出炉,陛下心中只存此事,顾不上别的。殿下可先回郢,待过几日,陛下的仙丹炼出来了,再禀此事不迟。”言讫,双手捧上约书。
苍梧子之事太子槐早有所闻,此时被内臣点破,就不好再说什么,微微点头,接过约书,轻轻纳入袖中,拱手别过内臣,怏怏走出,下台而去。
回至宫中,太子槐闭口不提合纵之事。苏秦诸人在馆驿候过三日,仍然不见殿下宣召,亦不见靳尚露面。几位副使无心游玩,正自烦闷,隐约听到苏秦在弹琴,不约而同地来到苏秦院中。
见众人进来,苏秦顿住,拱手道:“坐坐坐!”
公子卬仍是火暴子脾气,辟口叫道:“特使大人,这是在哪儿,你竟有闲心弹琴!”
“请问公子,不让弹琴,你让在下做什么?”苏秦笑问。
“上殿寻他们去!”公子卬气呼呼地一拍大腿,“熊槐亲口答应我们,三日后给个决断。今日已是第四日,非但音讯皆无,连靳尚那厮也不露头,这不是成心耍我们吗?”
众人皆将目光盯向苏秦。
“我们是来结亲的,不是来结仇的。”苏秦微微摊开两手,做出无奈的样子,“人家不宣,我们若是厚着脸皮硬闯宫门,惹恼楚人,万一被他们轰出宫去,面子岂不丢大了?”
众人皆笑起来,公子卬也扑哧笑出,拱手道:“那……苏子爱弹琴,让我们做什么?”
“听琴啊。”苏秦指指耳朵。
众人复笑起来。
“不过,”苏秦想了一下,缓缓起身,“诸位听惯了高雅之曲,在下学艺不精,或不入耳。这样吧,若是大家闲得无聊,在下可领你们前往一处地方,听听楚风楚乐如何?”
众人皆是振奋,叫上车驾,跟随苏秦驰至一处巨大宅院。
众人抬头一看匾额,竟是左司马府。苏秦递上名帖,不一会儿,左司马屈武携其长子屈丐拱手迎出,见过礼,迎入厅中,分宾主坐下。
婢女端上茶水,众人品啜一时,屈武扫视众人一眼,拱手说道:“诸位特使大人光临寒舍,在下不胜荣幸。在下一介武夫,见识浅薄,还请诸位教诲。”
“司马大人客气了!”苏秦拱手还过一揖,“在下与几位公子初来楚地,一切皆是新鲜。至郢之后,在下本欲领略楚地风采,却又人地两生,不敢蛮行,每日只在馆中憋屈,甚是烦闷。在下好乐,听闻楚地歌舞迥异于中原,又闻司马大人深谙楚乐,心痒难熬,今日冒昧登门,特此求教。几位公子、公孙闻听此事,皆欲同行。我等率性而来,甚是唐突,失礼之处,还望司马大人宽谅!”
“苏子说笑了。”屈武笑道,“在下是粗人,只知舞枪弄棒,何能知乐?不过,诸位大人既然特意登门赏乐,在下亦难推诿。也是巧了,在下有个堂侄,新从家乡来,年纪虽幼,却是聪颖,颇知乐舞,亦善辞赋,在乡里是个才人。诸位大人皆是中原雅士,正可指点于他!”转向屈丐,“丐儿,去请屈平来!”
屈丐应声出门,不一会儿,引了一个年轻后生急步趋入。
后生进门,纵使心里有所准备,陡然见到这么多人,仍是吃了一惊,先对屈武揖道:“不肖侄见过伯父!”而后转向苏秦诸人,逐个躬身揖过,声音极轻,显得有些木讷,“晚生屈平见过诸位大人。”
众人齐将目光盯在这个名叫屈平的小伙子身上。
屈平面容清秀,细看起来,却是稚气未脱,头上尚未着冠,个头与公子章不相上下,看那又细又瘦的身条,似是仍在向高处蹿长。
苏秦诸人将屈平上下打量一遍,面面相觑。在常人眼里,未行冠礼之人,皆是孩子。似此乳臭未干之人,屈武竟说他“颇知乐舞,亦善辞赋”,且公然向苏秦等中原高士推荐,实让众人吃惊。
见是孩子,苏秦并未起身,稍稍拱拱手,以长辈的口吻笑问:“小伙子,今年多大了?”
“回禀大人,”屈平揖道,“待桂花再开时,晚生可历一十六秋。”
听到这一妙答,众人皆笑起来。
“好说辞,果是才子!”苏秦微微点头,再不敢怠慢,起身回过一揖,“洛阳人苏秦见过屈子!”
“晚生年幼,子不敢当!谢苏大人美言了!”屈平再次揖过,接道,“晚生久闻苏大人盛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屈武呵呵笑出几声,接过话头,将几位公子、公孙逐一引见,各个见礼。
礼毕,屈武话入正题:“小平,苏大人与诸位公子、公孙俱是中原高人,今日登门,前来赏鉴荆楚俗乐。伯父不通音律,特请你来演奏一曲,让诸位大人指点。”
屈平允过,转向苏秦诸人揖道:“晚生可奏楚乐,亦可奏巴乐,请问诸位大人,欲听何乐?”
苏秦略一思忖:“请奏楚乐。”
屈平点点头,大步走出。
不消一刻,外面走进十几个乐手,搬来一堆乐器,有钟、鼓、磬、竽、瑟、琴、箫等。众人挪开席位,让出一片空场地。众乐手一一摆好,目光尽皆望向屈平。
屈平朝众人深鞠一躬,朗声道:“晚生不才,就为诸位大人表演一曲自创的《橘颂》。”健步走至一排编磬前,屏息站定,拿起敲磬用的铜棒。
听他说出曲子是自己所谱,又见他亲手击磬,苏秦等又是一惊,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个小伙子。
屈平扬手敲磬,数声之后,众乐手跟着齐奏,音声不仅悦耳,且亦激奋。
奏有一时,屈平陡然出声,半吟半唱: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屈平连吟三遍,个别句子重复多次,终于在一声清脆的磬声中,音律戛然而止。
苏秦正襟端坐,闭目凝神,竟是听得呆了。听到音乐止住,众人喝彩,苏秦方才回过神来,由衷叹道:“好一个‘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真是好辞啊!”起身走向屈平,将他又是一番打量,不无感慨地连连点头,“嗯,听到此乐此辞,你完全可以称子了!请问屈子,曲辞何来?”
“回禀苏大人,”屈平亦站起来,回过一揖,“曲辞乃晚生三年前所作,成于家乡寒舍附近的橘园。”
“三年前,屈子年仅十三,即能做出此等好辞,且又行比伯夷,可见屈子少年壮志,将来必有大成!”
“谢大人褒奖!”
“听司马大人说,屈子新从家乡来。敢问屈子,家乡何在?”
“丹阳①屈邑,乐平里。”
“丹阳?”苏秦点头道,“丹阳是楚国先祖封地,屈子所作,当是真正的楚风了!楚地东扩,丹阳之西,该是巴国了!”
屈平生父屈文与屈武出自同一个祖父屈宜臼,因而当是隔代堂兄弟。屈宜臼反对吴起变法,在吴起伏王尸被害后,受株连而死,屈氏受到削弱,其子屈厘回到祖地丹阳,生子屈文,屈文生子屈平,后取字原。屈平少有壮志,年十二时,屈文病故,年十三时作《橘颂》,自述心志。此番屈平因巴国而奔郢,投奔屈武,也不全为巴、蜀,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
此时遇到苏秦,又听他提到巴国,屈平自然不肯放过近在眼前的机缘,忙点头道:“大人所言甚是,晚生此来,为的正是巴、蜀之事。”
“哦?”苏秦一怔,“巴、蜀何事?”
“巴蜀出大事了,”屈平拧起秀眉,侃侃言道,“近年来,蜀国内讧,屡次交兵,苴侯不敌,向东联合巴国,向北结好秦国,欲与蜀王争雄。”
“呵呵呵,”苏秦笑出几声,盯住他道,“小伙子,小邦图存,图存则须睦邻,苴人结好秦人,当是明智之举,你为何忧心忡忡呢?”
“大人有所不知,”屈平回视苏秦,“苴人正举倾国之力,与巴人一道辟山开路,欲打通秦塞。另据巴人所言,秦人亦在终南山里沿水脉架设栈道。由秦川至苴地,长约千五百里,睦邻有必要架设如此之长的栈道吗?”
闻听此言,众人皆是一震。
苏秦两眼眨也不眨地盯在屈平身上。小小年纪,竟然用词准确,条理清楚,且能透过现象看到更远的视野,实非寻常。
不过,苏秦眼下更感兴趣的显然不是屈平,而是巴蜀,拧眉问道:“苴人既已击退蜀兵,这又辟山开路,总该有个因由吧?”
“据巴人所说,秦公赠予苴人石牛五头,皆重千钧,苴人通塞,是要运回石牛。”
“石牛?”公子卬来兴致了,探身问道,“苴人要石牛何用?”
“回公子的话,”屈平转向公子卬,“巴、蜀贵金,据苴人所说,这些石牛皆能便金,一便一坨,苴国太子通国使秦睦邻,秦公赐予石牛,苴人欲运回便金。”
听到如此不可思议之事,众人皆是愣了,待回过神来,无不哄笑。
苏秦陷入深思。直觉告诉他,这个孩子讲到的正是问题的实质。石牛定是秦人图谋巴蜀之计,且依他所断,行此计之人,必是张仪。再细一想,秦图巴、蜀,避实就虚,既可避开山东列国合纵之锋,又可蓄势养锐,以待后举,就眼下而论,无疑是切实可行的明智之策。且从客观上说,张仪此举,反过来也是成全他的合纵大业。不过,以便金石牛来哄骗苴人,也亏张仪想得出来。苴人竟然听之信之,且还劳民伤财地开山辟路,引狼入室,真也是匪夷所思。
想至此处,苏秦心中笃定,猛然想起屈平,有意试其才具,遂微微一笑,转向他问道:“屈子可信此事?”
“晚生不信,”屈平重重摇头,“晚生以为,秦人此举别有用心。”
“哦?”苏秦盯牢屈平,“请问屈子,秦人是何用心?”
“吞并巴、蜀。”屈原和盘托出自己对局势的理解,吐字清晰,几乎是一字一顿,目光里不含半点犹疑,与他十六岁的年龄甚不相符。
屈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敏锐的大局眼光,苏秦大为震惊,凝视他许久,方才点点头,踱回原处,端坐下来,转对屈武,抱拳揖道:“屈子之见,司马大人意下如何?”
“稚子之见,苏子就当是笑谈了。”屈武微微抱拳,呵呵笑道。
“不不不,”苏秦连连摇头,不无赞赏地看一眼屈平,转向屈武,“司马大人,在下以为,屈子之见绝非笑谈。巴、蜀为楚国上水,秦若图楚,必灭巴、蜀。换言之,秦灭巴、蜀,必为图楚。别的不说,在下只请司马大人设想一事——由楚入巴、蜀,逆水行舟,难矣哉。由巴、蜀入楚,可就是顺流而下,千里飞舟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正是,正是,”得到苏秦这般肯定,屈平不无感动,连连点头,“大人所言,正是屈平心中所想啊!”
屈武不由自主地打个寒噤,细细一想,真也后怕,拱手道:“果真如此,我当如何应对?”
“合纵摒秦,使秦不能两顾。”
屈武闭目又思一时,抬头道:“邦交事务,原本不归司马府管辖,不过,眼下昭氏举丧,事务又急,在下只好越俎代庖了。明日晨起,在下直接引见诸位觐见殿下,平儿也去,直接向殿下陈明利害。”略顿一下,“请问苏子,这样安排,妥否?”
苏秦拱手谢道:“谢司马大人!”
翌日,左司马屈武如约引领苏秦、诸公子、屈平等入宫觐见殿下。屈武让众人候在偏殿,自入正殿,将巴、蜀情势略述一遍。
太子槐果然震惊,当即宣见屈平。
太子槐问过巴蜀情势,只对屈平详加盘问,见他应答自如,出口成章,甚是惊喜。屈武趁机美言,介绍侄子能辞善乐,才艺双全。太子深信不疑,当即问他是否愿留宫中随侍左右,做殿前文学侍从。屈平大喜过望,目视伯父。眼下昭氏得宠,屈平若能常侍太子,俟陛下百年之后,太子承继大统,屈平或将有所施展,有利于屈氏一门。屈武此番引屈平觐见太子,本有此意,见时见问,二话未说,即与屈平叩首谢恩。太子槐大喜,传来靳尚,吩咐他妥善安置屈平。
看到靳尚、屈平缓缓退出,太子槐回头赞道:“屈门出此才俊,可喜可贺啊!”
屈武叩道:“小侄能得殿下赏识,当是他的造化!”
“屈爱卿,”太子槐转过话题,“巴、蜀一事,确非小可。前年张子在时,多次与本宫谈及巴、蜀,本宫也早有意图之,言于父王,父王似不着急。今秦人觊觎,巴、蜀内争,情势刻不容缓了。如何应对,屈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殿下,”屈武拱手应道,“如何应对,殿下可问苏秦。”
“哦,”太子槐抬头看着屈武,“听爱卿之意,已经见过苏子了?”
“殿下圣明!”屈武应道,“微臣见过苏子,且已带他入宫,正在偏殿候旨觐见。”
太子槐轻叹一声,点头道:“既然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内臣宣召,苏秦趋进,叩道:“五国特使苏秦叩见殿下!”
“苏子平身,看座!”太子槐让道。
苏秦谢过,起身于客位坐下。
不待苏秦说话,太子槐先自一笑,不无抱歉地拱了拱手:“关于合纵一事,本宫原说三日之后给苏子一个明断的,可……苏子想也知道了,昭爱卿正服大丧,本宫尚未廷议此事,因而未能奏报陛下,在此致歉了。”
“殿下不必客气!”苏秦还过一揖,“不过,依苏秦看来,殿下纵使廷议此事,令尹大人也必不肯。”
“哦,”太子槐似是一怔,“苏子何说此话?”
“令尹大人万事俱备,一意伐魏,报陉山之仇,自然不肯准允纵亲了。”
“苏子所言甚是。”太子槐点头应道,“数年前,魏人夺我陉山,斩我六万将士,朝野复仇心切,昭爱卿奏请伐魏,陛下也已准奏,三军整装待发,如箭在弦上,若是突然收弓,一时也难转过弯子。”
“殿下,此箭若是发出,后果不堪设想啊!”
“哦?”太子槐急道,“请问苏子,有何后果?”
“殿下还曾记得河西大战吗?魏侯一心逞强,称王伐弱,与山东列国对峙。结果如何?弱卫之地尺寸未得,河西七百里却拱手送予秦人。这且不说,更有八万大魏武卒死于非命,数十万魏民成为秦人。殿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
作为孟津之会的亲身参与者,公孙鞅谋魏的整个过程太子槐最是清楚,每每想起,仍是心有余悸,因而,苏秦一提此事,他就感同身受,点头叹道:“唉,山东列国皆纵,楚国本也无可选择。只是,唉,不瞒苏子,其实本宫早将纵亲之事禀过陛下了,可这些日来,陛下一心痴于不死之药,根本无意朝事。”
“不死之药?”苏秦、屈武皆是一怔。
太子槐遂将苍梧子诸事略述一遍,嗟叹再三。
苏秦思忖良久,抱拳笑道:“陛下若为不死之事,苏秦倒有成方。苏秦有意觐见陛下,恳请殿下引见。”
“太好了!”太子槐当即起身,“走,我们这就觐见!”
太子槐引领诸人径去章华台。
这日偏巧不死之丹出炉,但出炉过程苍梧子却不让任何人观看,楚威王心急如火燎,正在观波亭里来回踱步,内臣禀报殿下引五国特使苏秦及列国副使上台觐见。
威王原本无心待客,但想到苏秦是五国特使,且又寻上门来,若再推托,传扬出去大是不妥。再说,仙丹不知何时才可出炉,自己在这里苦熬,也是难受,不如与人说说话,权且解闷。想至此处,威王宣见。
太子槐与苏秦诸人趋入,威王起立相迎。见过虚礼,威王与众人返回亭中,分宾主席次坐定。
威王拱手道:“寡人久闻苏子大名,如闻圣贤。今日苏子光临,可有教导寡人之处?”
“陛下客气了!”苏秦拱手回礼,“苏秦至楚已经有些时日,今欲辞归中原,特来向陛下道别!”
“哦?”楚威王先是一怔,继而呵呵笑道,“诸位特使远途至此,不胜辛苦,为何不在荆楚多住几日呢?”
“唉,”苏秦长叹一声,连连摇头,“谢陛下盛情!不过,苏秦实在住不起了!”
威王又是一怔,看一眼太子槐,见他也是一脸惶惑,转对苏秦:“苏子何说此话?”
苏秦朗声应道:“荆楚是上国贵地,食物如同宝玉一样,薪柴如同兰桂一样,大臣如同神龙一样,陛下如同天帝一样。陛下试想,苏秦及列国使臣一万余口,日日吃着宝玉,烧着兰桂,恭候神龙,盼望天帝,何能住得起啊?”
“呵呵呵,”楚威王干笑数声,不无抱歉地连连拱手,“听闻苏子能言,寡人今日领教了!”长叹一声,扫视诸位客人一眼,半是解嘲,半是解释,“唉,寡人老了,早将国事托于太子与诸卿,诸位此来,为的是国事,寡人知道国重于私,因而就想在诸位理完国事之后,再行请教,是以怠慢诸位了!”转对太子槐,“诸位特使及随行人员的一切日用,皆由国库调拨!”
“儿臣遵旨!”
威王转向苏秦,拱手道:“寡人恳请苏子宽留几日,一来观赏南国风情,二来也让寡人有机会讨教。”
“谢陛下款待。”苏秦拱手还礼,“陛下既下旨令,苏秦只能从命了。”
“好好好!”威王呵呵笑起来,正欲问话,内臣进来,走近威王,小声禀道,“陛下,仙丹出炉了!”
“哦!”威王大喜,忽一下站起,又觉不妥,复坐下来,思忖有顷,转对内臣,“快传仙翁,速捧丹来!”
内臣走后,威王抑制不住内心兴奋,转对苏秦诸人呵呵笑道:“诸位真也来巧了,待会儿寡人请你们观看稀世奇宝!”
不消一刻,内臣果然领着苍梧子健步而来。苍梧子不无倨傲地跨进殿门,猛见亭中坐着这么多客人,神情稍显慌乱,迅即镇定下来,并不跪拜,只是稍稍拱拱手道:“草民苍梧子参见陛下!”
苏秦两道目光直视苍梧子,将他从上至下审视一番,见他目光闪躲,神志慌乱,根本不是得道之人,又见他两耳垂肩,两道白眉既长且密,极其奇特,略一思忖,心中有了底数。
“仙丹呢?”威王不予还礼,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苍梧子。
苍梧子从袖中摸出一只宝瓶:“回禀陛下,仙丹在此。”
内臣上前,双手接过宝瓶,呈予威王。
威王倒出仙丹,拿在手中细审有顷,啧啧赞叹几声,转对苏秦诸人呵呵笑道:“诸位请看,这就是寡人方才所说的稀世奇宝——不死仙丹!”
“不死仙丹?”苏秦微微一笑,望向威王,“世上真有此物,倒是奇了。”
“请陛下服之!”苍梧子朗声说道。
内臣呈上清水,威王正欲服药,苏秦陡然抬手:“陛下且慢!”
威王一怔,凝视苏秦。
苏秦转过头去,目光犀利地逼视苍梧子,有顷,缓缓起身,走至苍梧子跟前,陡然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揭去他的白眉,厉声喝道:“什么仙翁?你这刁民,胆子也够大了,竟敢闯进宫中撒野,行诈陛下,明欺大楚无人吗?”
苍梧子猝不及防,面色煞白,急急捂住另一只眉,另一手指向苏秦,语不成声:“你……你……你是何……何人?”
苏秦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出手,一把扯下他的右边长耳,亦掷于地。
众人视之,竟是用胶漆之物做成的假耳。
苍梧子转身欲逃,公子卬早看明白,大喝一声,飞身而起,一把扯住他的胳膊,稍一用力,将他掼在地上。苍梧子疼得“哎哟”连连,叩首于地,抖作一团。
这场变故来得太快,也太突然,在场之人全看傻了,威王更是呆若木鸡,有顷,方才醒过神来,手指苍梧子:“仙……仙翁……”
苍梧子矜持全失,叩首如捣蒜:“陛……陛下……”
威王缓缓转过头来,望向苏秦。
苏秦弯腰拾起地上的假耳和假眉,双手呈上。
内臣接过,一并呈予威王,摆在前面的几案上。
威王眼睛眨也不眨地凝视假耳和假眉,面色渐渐紫涨,全身哆嗦,手指苍梧子:“说,你是何人?为何行诈寡人?”
“草……草民乃西……西陵人,本在街……街上卖……卖药,后……后来遇……遇到一位大……大人,教……教草民炼……炼不死之丹!”
“哪位大人?”
“草……草民不……不……不……”
威王倾身喝问:“可是带你而来的那位大人?”
苍梧子连连摇头。
威王松出一口气,震几喝道:“快说,他是何人?”
苍梧子全身抖作一团,嗫嚅道:“是陈……陈……陈大人!”
“可是陈轸?”太子槐厉声问道。
“正……正是陈轸陈……陈大人!”
威王陡然一怔,思忖有顷,冷笑一声,朝外喝道:“来人!”门外立时冲进两个武士,一人一边,将苍梧子牢牢扭住。
威王掷出手中丹丸,一字一顿:“将此粒丹丸让他服下,推出去,斩!”
武士拾起丹丸,不由分说,塞进苍梧子口中,逼他吞下,拖起即走。
苍梧子屁滚尿流,拼死挣扎,连呼饶命。
威王盯他一眼,冷冷说道:“苍梧子,你既是得道仙人,又服下不死丹药,还怕死么?拖出去!”
武士斩讫,将苍梧子的头颅盛在一个托盘中,端上复命。
威王别过脸去,摆摆手道:“悬挂出去,张贴榜文,凡欺君者,皆如此人!”
武士端上托盘,应声告退。
威王转过头,面现愧色,对众人连连抱拳道:“惭愧,惭愧,若不是苏子,寡人险为奸人蒙蔽!”
苏秦抱拳应道:“蒙蔽陛下的是秦人,不是这个假仙!”
威王点头道:“嗯,苏子所言甚是。”转对太子槐,“槐儿,秦国客卿在郢一住数年,也该让他回去向主子复命去了。”
“儿臣遵旨!”
威王缓缓扭过头来,转对苏秦及几位副使:“诸位,你们此来觐见寡人,必为合纵摒秦之事。此事不用议了,寡人准允。”转对太子槐,“合纵诸事,就依纵亲国惯例,具体事项,你办去吧!你们坐吧,寡人累了!”缓缓起身,不无疲惫地抬脚走去。
内臣急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搀住他的胳膊。
一切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简单,太子槐、苏秦及诸公子、公孙无不面面相觑,愣有一时,方才回过神来,叩首谢恩,目送威王与内臣摇摇晃晃地步下观波台。
翌日,太子在楚宫大朝,宣读楚威王诏命,晋封苏秦为楚国合纵特使,公子如(太子槐胞弟)为合纵副使,参与会同,与山东五国纵亲摒秦。
与此同时,在一大队楚国甲士的押送下,陈轸一行十几辆车马打着秦使旗号,辚辚滚出郢都北门,朝西北方向惶恐驰去。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