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节
在地下铁车厢里,只为了换位子的时间不
对,而被打青了脸。甚至有失明之虑。
在地下铁车站里,只为了撞了一下未说抱
歉而被打裂嘴角,急诊缝了四针。
冤枉
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在地下铁的车厢里,被大打青了脸,甚至有眼睛视网膜剥离的危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当时他看到车厢另一端,有个靠窗的座位,于是移身过去,才坐下,就被跟过去的一个黑人壮汉狠狠地揍了两拳。
原因是在他换位子前一刻,正好那个黑人上车,并坐在他的身边。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却引起黑人的误会,以为他有种族歧视,不愿跟黑人同坐而换位子。
那黑人是因为自卑而敏感,又因为敏感而愤怒。我的那个朋友,则毫不知情地遭到殴打。
你的小姨夫,不也是如此吗?他来纽约第一次乘地下铁,居然还没上车,在票亭的前面,就被一拳打裂嘴角,送急诊缝了四针。
只为了他的手提箱撞到对方,忘了说对不起,且以斜斜的目光,看了对方一眼,其实他偷看对方,是想察看对方被撞到的反应,生怕对方不高兴,岂知对方反而认为他有歧视和瞧不起的意味,好像说“怎么样?撞你一下又如何?”于是一拳挥了过来。
你说我的朋友和你的姨大是不是很冤枉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环境压力沉重的社会,因为看一眼而挨刀子,一句话而结深仇的事真是大多了!
所以身为现代人,就好比开车,你除了自己守规矩,还得注意别人是否不守规;除了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做,还得留意是否会计别人多心。你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且常常设想别人的感觉,才可能过得输快。
是的!这样已经不够愉快,但比那更不愉快的遭遇,显然是要愉快多了!
人愈多,愈挤,手脚愈不灵活,谁能说不是呢?
某人暂住朋友家,朋友的妻子趁丈夫不在时,对某人示好。某人拒绝了,却被朋友踢了出去。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今天你问我:讲话直,有没有错?
我当时告诉你没有错,但是几经思考之后,我要纠正自己的说法,如果直言对事情有帮助,则可以宣言,否则不如不说。
话虽然讲得简单,即使是我自己,在几年前也是办不到的,因为把事情压在心里,硬是不说,真会把人憋死!
记得有一回我用电话叫汁程车,并站在门口等,眼看那计程车从我面前驶过,他居然把地址弄错,或是糊涂地找不到我所讲的地方,而往前直冲,完全没有注意到我挥舞的手势。
等了足足有十几分钟,才见他从另一头驶回。
上车之后,我抱怨地说:“为什么这样久才来,不是在电话里说好五分钟就到吗?”
那司机居然回答:“是啊!只怪路上交通太挤了!”
我当时正在气头上,毫不考虑地说:“算了吧!我看到你从我面前驶过,你是没找到,不是交通挤!”
那司机没有再说话,我却一直记得他通红的耳根和下车时带有恨意的目光。为什么呢?因为我当面拆穿了他的谎言。问题是,这直言对事情有什么帮助呢?只怕反而伤了情面,结下了怨恨。
讲话的技巧何止于此:甚至当别人要直言时,我们也应该看情况而有所处置。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场合,有位朋友对我批评某人,偏偏某人是我的好朋友,而批评的人事先不知道,在他将我的好朋友讲得一无是处之后,才有旁边的人提醒他,骂的正是我的挚友。
当场那骂人的,和我自己都尴尬极了!尤其糟糕的是,他猜想我必会告诉自己的老友,竟先去我的好朋友处说我与他言语不和,只怕会搬弄是非。
现在让我们来检讨一下当时的状况,是谁不对呢?
大家都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他刚有意图批评时,我能先洞察,而及时把活岔开,或是说:“唉!各有长短,咱们不谈别人吧!”他自然会及时把话收住。
再退一步想,他旁边的人就算不及时提醒、阻止,也犯不着当面拆穿,不是最少也可以免得当场尴尬吗?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件事!
某人暂住朋友家,朋友的妻子趁丈夫不在时,对某人示好,起初只是微露神色,在言语上做些试探,看某人没有什么拒绝的样子,乃渐渐放浪了形骸,这时某人才起而峻拒,甚至说要告诉她的丈夫。
岂知那女人的丈夫回到家,不但没有责怪自己的老婆,反而狠狠地把某人踢了出去,且拒听任何解释。
原来那女人怕某人告状,竟先行告诉丈夫,说某人有非礼的行为。
你说,某人错在哪里呢?错在他应该于事情没有显明之前,先暗示那女人自己的正派,甚至借故避出去,而不应该任对方表白得太明朗,失去了转圜的机会。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夜宿旅店,在床上听见隔壁的人商谈谋反的事,商谈者讲到一半,突然警觉隔墙有耳,而提刀冲过去,所幸床上的人装作轩睡而口沫横流的样子。才逃得杀身之祸。
更有一个老兵对我说,时局乱的时候,最要小心的是你曾经得罪和知晓他秘密的人,因为当那人拿到武器,多杀一个和少杀一个没什么大不同,很可能因为你知道他的秘密,而对你下手。
由此可知,我们不但不该毫无城府地,讲无济于事的活,而且应该避免去听可能引起纠纷的话。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又讲“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三个“不”和三个“勿”的学问,真是太大了!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
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
进路与退路
你说想去征服高山,但是当我问你登山者应该带些什么东西时,你却答不上来。
现在我告诉你吧!如果是攀登路径不熟的高山,即使原定一日往返,除必备的指南针,你的行囊中也应该包括一把小刀、一打绳索、一盒用塑料袋包好的火柴、一点盐巴、一块折起来不大的透明塑料布或雨衣和一个哨子。
这些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为你的进路而准备的,而是预为你的迟路,但是不论是登山的旅途,或在你人生的旅途上,“有退路”都是寻取进路的必要条件。
于是那把小刀,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用来切割猎物、削竹为箭、砍木为叉;在你被毒蛇咬伤时,更可以用来将伤口切成十字,以吸出毒血。
那条绳索,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攀爬;在山友遇险时,可以用为营救;在编织担架时,用为捆绑。
那盒火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食;在你遇难时,则可能让你点起柴火,熬过高山上寒冷的夜晚。
那块透明的塑料布或雨衣,在你前进时,可以用来防雨;当你困阻在深山时,更可以使你减少地面或环境中潮冷的侵袭,甚至在缺水时,用来收集地面蒸发的水气,使你免于乾渴。
那块盐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调鲜美的食物;在你困厄时,则能用为消毒、补充体力,甚至帮助你吞下平时绝对难以接受的野生食物。
至于那支哨子,在你前进时。固然可以用为招呼队友,作为集合的讯号。在你落难而饥寒交迫,喊不出声音时,更可能因为有这支哨子,隔几分钟吹一下,而使搜救的人员找到你。
如此说来,哪一样东西可以少呢,它们占的空间不大,却是你行前绝不能疏忽,而落难时可能保命的。
我过去曾多次对你说:旅游时,如果是旧地重游,不妨在既有的大道之外,再去寻访一些小路,发掘新的风景。相反地,如果是到陌生的地方。则应该记住来时的道路,以便遇到困阻时能够脱身。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
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重整之后,能够再向前行!
对,而被打青了脸。甚至有失明之虑。
在地下铁车站里,只为了撞了一下未说抱
歉而被打裂嘴角,急诊缝了四针。
冤枉
我有一个朋友,昨天在地下铁的车厢里,被大打青了脸,甚至有眼睛视网膜剥离的危险。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当时他看到车厢另一端,有个靠窗的座位,于是移身过去,才坐下,就被跟过去的一个黑人壮汉狠狠地揍了两拳。
原因是在他换位子前一刻,正好那个黑人上车,并坐在他的身边。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件事,却引起黑人的误会,以为他有种族歧视,不愿跟黑人同坐而换位子。
那黑人是因为自卑而敏感,又因为敏感而愤怒。我的那个朋友,则毫不知情地遭到殴打。
你的小姨夫,不也是如此吗?他来纽约第一次乘地下铁,居然还没上车,在票亭的前面,就被一拳打裂嘴角,送急诊缝了四针。
只为了他的手提箱撞到对方,忘了说对不起,且以斜斜的目光,看了对方一眼,其实他偷看对方,是想察看对方被撞到的反应,生怕对方不高兴,岂知对方反而认为他有歧视和瞧不起的意味,好像说“怎么样?撞你一下又如何?”于是一拳挥了过来。
你说我的朋友和你的姨大是不是很冤枉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环境压力沉重的社会,因为看一眼而挨刀子,一句话而结深仇的事真是大多了!
所以身为现代人,就好比开车,你除了自己守规矩,还得注意别人是否不守规;除了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做,还得留意是否会计别人多心。你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且常常设想别人的感觉,才可能过得输快。
是的!这样已经不够愉快,但比那更不愉快的遭遇,显然是要愉快多了!
人愈多,愈挤,手脚愈不灵活,谁能说不是呢?
某人暂住朋友家,朋友的妻子趁丈夫不在时,对某人示好。某人拒绝了,却被朋友踢了出去。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今天你问我:讲话直,有没有错?
我当时告诉你没有错,但是几经思考之后,我要纠正自己的说法,如果直言对事情有帮助,则可以宣言,否则不如不说。
话虽然讲得简单,即使是我自己,在几年前也是办不到的,因为把事情压在心里,硬是不说,真会把人憋死!
记得有一回我用电话叫汁程车,并站在门口等,眼看那计程车从我面前驶过,他居然把地址弄错,或是糊涂地找不到我所讲的地方,而往前直冲,完全没有注意到我挥舞的手势。
等了足足有十几分钟,才见他从另一头驶回。
上车之后,我抱怨地说:“为什么这样久才来,不是在电话里说好五分钟就到吗?”
那司机居然回答:“是啊!只怪路上交通太挤了!”
我当时正在气头上,毫不考虑地说:“算了吧!我看到你从我面前驶过,你是没找到,不是交通挤!”
那司机没有再说话,我却一直记得他通红的耳根和下车时带有恨意的目光。为什么呢?因为我当面拆穿了他的谎言。问题是,这直言对事情有什么帮助呢?只怕反而伤了情面,结下了怨恨。
讲话的技巧何止于此:甚至当别人要直言时,我们也应该看情况而有所处置。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场合,有位朋友对我批评某人,偏偏某人是我的好朋友,而批评的人事先不知道,在他将我的好朋友讲得一无是处之后,才有旁边的人提醒他,骂的正是我的挚友。
当场那骂人的,和我自己都尴尬极了!尤其糟糕的是,他猜想我必会告诉自己的老友,竟先去我的好朋友处说我与他言语不和,只怕会搬弄是非。
现在让我们来检讨一下当时的状况,是谁不对呢?
大家都没有错!但是如果在他刚有意图批评时,我能先洞察,而及时把活岔开,或是说:“唉!各有长短,咱们不谈别人吧!”他自然会及时把话收住。
再退一步想,他旁边的人就算不及时提醒、阻止,也犯不着当面拆穿,不是最少也可以免得当场尴尬吗?
我曾经听过这么一件事!
某人暂住朋友家,朋友的妻子趁丈夫不在时,对某人示好,起初只是微露神色,在言语上做些试探,看某人没有什么拒绝的样子,乃渐渐放浪了形骸,这时某人才起而峻拒,甚至说要告诉她的丈夫。
岂知那女人的丈夫回到家,不但没有责怪自己的老婆,反而狠狠地把某人踢了出去,且拒听任何解释。
原来那女人怕某人告状,竟先行告诉丈夫,说某人有非礼的行为。
你说,某人错在哪里呢?错在他应该于事情没有显明之前,先暗示那女人自己的正派,甚至借故避出去,而不应该任对方表白得太明朗,失去了转圜的机会。
我还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夜宿旅店,在床上听见隔壁的人商谈谋反的事,商谈者讲到一半,突然警觉隔墙有耳,而提刀冲过去,所幸床上的人装作轩睡而口沫横流的样子。才逃得杀身之祸。
更有一个老兵对我说,时局乱的时候,最要小心的是你曾经得罪和知晓他秘密的人,因为当那人拿到武器,多杀一个和少杀一个没什么大不同,很可能因为你知道他的秘密,而对你下手。
由此可知,我们不但不该毫无城府地,讲无济于事的活,而且应该避免去听可能引起纠纷的话。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又讲“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这三个“不”和三个“勿”的学问,真是太大了!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
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
进路与退路
你说想去征服高山,但是当我问你登山者应该带些什么东西时,你却答不上来。
现在我告诉你吧!如果是攀登路径不熟的高山,即使原定一日往返,除必备的指南针,你的行囊中也应该包括一把小刀、一打绳索、一盒用塑料袋包好的火柴、一点盐巴、一块折起来不大的透明塑料布或雨衣和一个哨子。
这些东西大多数都不是为你的进路而准备的,而是预为你的迟路,但是不论是登山的旅途,或在你人生的旅途上,“有退路”都是寻取进路的必要条件。
于是那把小刀,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用来切割猎物、削竹为箭、砍木为叉;在你被毒蛇咬伤时,更可以用来将伤口切成十字,以吸出毒血。
那条绳索,在前进时可以帮助你攀爬;在山友遇险时,可以用为营救;在编织担架时,用为捆绑。
那盒火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食;在你遇难时,则可能让你点起柴火,熬过高山上寒冷的夜晚。
那块透明的塑料布或雨衣,在你前进时,可以用来防雨;当你困阻在深山时,更可以使你减少地面或环境中潮冷的侵袭,甚至在缺水时,用来收集地面蒸发的水气,使你免于乾渴。
那块盐巴,在你前进时,可以用为烹调鲜美的食物;在你困厄时,则能用为消毒、补充体力,甚至帮助你吞下平时绝对难以接受的野生食物。
至于那支哨子,在你前进时。固然可以用为招呼队友,作为集合的讯号。在你落难而饥寒交迫,喊不出声音时,更可能因为有这支哨子,隔几分钟吹一下,而使搜救的人员找到你。
如此说来,哪一样东西可以少呢,它们占的空间不大,却是你行前绝不能疏忽,而落难时可能保命的。
我过去曾多次对你说:旅游时,如果是旧地重游,不妨在既有的大道之外,再去寻访一些小路,发掘新的风景。相反地,如果是到陌生的地方。则应该记住来时的道路,以便遇到困阻时能够脱身。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
在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免得只能进而不能退;后退时则要知道自保,使得退却重整之后,能够再向前行!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