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作家 > 铁凝 > 玫瑰门

第三章


  姑爸是司猗纹的小姑子,住着这院的西屋。
  早晨,姑爸是院里醒得最早的人。
  姑爸醒了不下床,披着衣服坐在床上叫大黄。大黄是她的猫,按姑爸对猫性别的解释,大黄是男的。那年她在东城二表叔家伺候月子,伺候的就是大黄的妈——老黄。伺候完月子她抱回了老黄的儿子大黄。
  那次她为老黄的月子很耽误了些时间。临近产期她便去守护了,后来又遇上老黄的难产。直到大黄和同胞姐妹都那么被勒着脖子努着眼呱呱坠地,又眼见他们长成绒球般的小猫时,她才挑了一只最招她喜爱的小男猫抱了回来。那时他很小,她就叫他大黄,她知道他能长成一个魁梧英俊的大男猫。
  那次的“月子”不仅使姑爸费了时间,也付出了精神代价。她亲眼看见一个女猫生产之不易,因此她决心不再目睹女猫的生产。她觉得那简直是不干净的难堪,是一种对人类的极大刺激。她想为了使自己和猫都不再难堪,就得养男猫。她认为只有男猫才具有这种干净的高雅,而世上沾女字边的东西都是一种不清洁和不高雅。
  大黄长大了,大黄醒了,大黄好看。
  姑爸靠在床上,用一种半是苏醒、半是迷糊的声音呼唤大黄。她呼唤着他,用尽了人间所有对爱的形容:大黄,黄黄,黄乖,乖黄,黄宝贝,黄贝贝,黄心尖儿,黄心肝,黄娃娃,黄土匪,黄流氓,黄恶霸,黄爷们儿,黄人精,黄儿子,黄命根根儿……
  她每天都呼唤,每天都研究这呼唤中的一个怪现象:当你称呼你最心爱的心肝宝贝时,莫过于用最不可爱最可恶的字眼更解恨更过瘾了。这种可爱才是爱的极致所在。
  大黄缩在姑爸脚下静听姑爸对他的呼唤。他听惯了姑爸对他这各种古怪的叫法,每天都作着选择:哪个称呼最对心思,哪个称呼他最愿意接受。虽然他不知道这一连串的称呼都意味着什么,但他又仿佛明白哪个称呼都适用于他,因为这都是主人对他爱得不能再爱的表示。他不动,他只愿意听。姑爸又改换了对他的呼叫形式:“还不过来,发什么傻,发什么愣?天生就是个傻,天生就知道发愣。发什么傻,发什么愣?就知道傻呆着,就知道愣磕磕。我知道你在装睡,睡吧,你就睡吧,看谁还叫你。”
  或许大黄害怕再也没人叫他,他睁开了眼。他的眼珠很大,在姑爸那床绛紫色夹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光明耀眼,格外光芒四射。它们照耀着正在梦中苏醒的房间,照耀着正在苏醒中的姑爸。姑爸的心被大黄弄得一阵松、一阵紧。
  在姑爸那一阵阵又是爱、又是恨、又是惊、又是吓的千呼万唤之后,大黄终于从她脚下站了起来。他迈起里八字的脚步,随心所欲地胡乱踩着散在姑爸身上的坑洼、丘陵,踩着姑爸身上那些高矮不平来到姑爸眼前。姑爸从披在肩上的学生服里伸出两条光赤的胳膊抱起大黄,大黄便没完没了地在她脸上、胸上、肩膀上依偎起来。依偎一阵就扎进她的怀里又闭上了眼睛,刹那间就打起了呼噜。姑爸不改姿势地静穆着,宁可两肩发酸宁可连呼吸都磕磕绊绊,也舍不得将大黄惊醒。她看一会儿大黄,看一会儿发黄的纸顶棚,看一会儿从窗缝挤进来的光明,看一会儿对面墙上那四扇苏绣条屏,最后把眼光停留在苏绣条屏上。
  每个条屏上都有一只猫:猫在花下,猫在月下,猫在打盹儿,猫在扑蝶。她开始从猫身上挑剔着它们在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毛病。她挑得细致入微,每天都在挑,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她咒骂着那条屏的制造者,连猫都不知什么样儿就动手绣猫。而她的老辈儿还非得把这四个木头框子拽给她。她后悔那些年没把它们扔给打鼓儿的。现在她每天都想把它们扔到一个不管是什么的地方去,可每天当她起床之后为了大黄的存在而忙碌时,却又忘记它们的存在了。此刻大黄在她怀里睡着回笼觉,才使她又盯住了墙上的它们。四只猫呆头呆脑,贼滚溜滑,这哪儿像猫,像兔子,像黄鼠狼,像狗崽子,就是不像猫。
  四扇条屏为什么单跟了她这么多年?姑爸不愿去细想了,其实她最知道它们的来由:那是她的陪嫁之中的一件。它们陪她当过新娘,可她却没结过婚。当新娘和结婚并不是一个含义。
  姑爸年轻时不梳小分头,不穿对襟男式制服。她穿裙子,她有过两条非常招自己喜爱的乌黑的大辫子。她也不伛胸,丰满的胸脯也招引得自己一阵阵爱怜。可惜她上的是女校,没有在男生面前作过实地考察。她相信男生们一定也不讨厌它们。她还有什么:不胖不瘦的身材,不长不短的脖子,不粗不细的腰,不宽不窄的鼻子……当然,她不是没有一点儿褒贬,比如她那一生下来就不小的下巴,就使她常为它的多余而苦恼。但这并没有妨碍她进入那个被人称做豆蔻年华的时代,也并没有妨碍家里为她说亲。她愿意免去那种被称为自由恋爱的卿卿我我的过程,突如其来地去做一个人的新娘,也许还是为了这个她不愿意多看也不愿意让别人多看的大下巴。家里为她说就了一门亲事,她还偷看过他两眼。她喜欢,她满意,为做他的妻子充分地准备着。
  她对自己的婚礼是虔诚的,庄家对婚礼的准备是严格的,庄老太爷为她购置了完全合乎有身份人家的一切,其中就包括了那四条屏,那四只呆猫。准备婚礼服饰时,司猗纹和丁妈都出动了,深谙化妆术的司猗纹,根据自己的经验尽量去突出新娘的优点,遮盖她的缺点。比如面对她的大下巴,嫂子就主张她穿一件中式高领织锦缎皮袄。虽说那时这种款式已经过时,但这总会使她的下巴埋入那高领之中——一个心照不宣的小手段吧。
  姑爸听凭嫂子司猗纹的摆布。
  她坐着一辆扎有红绣球的老黑汽车,在一班西式乐队的歌颂下离开了西城庄家,奔赴北城的婆家去了。行前姑爸为着表示她对娘家的告别,对父母兄嫂的告别,对丁妈、厨子、花匠、车夫的告别,乃至对一个长辫子姑娘自己的告别,表现了极大的悲伤。嫂子和丁妈劝住了她,她在伴娘的搀扶下上了汽车。
  乐队歌颂起来,使人觉得她的离家欢欣而悲壮。
  人走家空。
  庄家一位大辫子姑娘的离开,常使上下人等都有一种“不见居人只见城”的忧伤感,虽然庄家还有人在。心理作用,感情用事,古代诗人也许比今人更甚。
  姑爸走了三天,做了三天的新娘。第三天是姑爸回娘家的日子,姑爸回来了,却成了个半昏迷的姑爸。她披头散发地被抬下汽车抬进家门抬进她做姑娘时的闺房。
  姑爸走得欢欣悲壮,回来得忧伤凄清。
  庄家从亲家那里知道了姑爸昏迷的缘由。原来新婚当天的夜里新郎就不见了。有人说新郎是在入洞房之后逃走的,有人说新郎伸手揭开了新娘的红盖头之后就不见了。总之,当晚没了新郎。之后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直到眉眉看见姑爸的时候,那新郎再也没有出现过。
  假若新郎是位被称为进步党、革命者的如谭嗣同、李大钊式的人物,他的逃离便不难理解——为人类的解放扬弃封建奔赴自由。要么与这些人物完全相反:烟鬼、赌棍、三教九流,这些人失踪也不奇怪,谁知他们都安的什么心思?然而新郎与这些都不沾边。他什么也不是,他就是个普通家庭中的普通人,或者说规矩家庭中的规矩人。然而他没了,消失了。姑爸和她那包括着四条屏的嫁妆又回到了庄家。
  各种说法都流传着,甚至有猎奇的记者还在《小小日报》上发过豆腐块大的消息。北城也在《益世报》上刊登过寻人启事,然而都无济于事。
  司猗纹背地里对丁妈说:“你信不信是她那个下巴的缘故?”
  丁妈摇摇头。
  司猗纹说我看也没那么离奇,男女心里的事没人能说清楚。那《三言》《二拍》上写的都是这种事,讲的都是男女之间的稀奇古怪。丁妈说她不识字。司猗纹说赶明儿给丁妈讲几个。
  司猗纹给丁妈讲了《三言》《二拍》。讲得她们两人都半信半疑着,都觉得不能生搬硬套。
  姑爸回到娘家一躺许多天,后来终于又站了起来。她常常披散着头发在院里藤萝架下久久地坐着,两眼直勾勾地仰望被藤萝架划碎的蓝天,浑身一阵阵惊悸。有时她会突然抓住人就问:“那《益世报》呢?”在昏迷中她也听见了《益世报》的事。后来人们终于把报纸拿给她,她果真从那上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知道了那天发生了什么事。也许就为了那报纸,为了报纸上自己的名字,她冲入庄老太爷的房中,要庄老太爷立刻替她向全家宣布一件事:要上下人等都不要再叫她的本名,她已经改名为姑爸。
  姑。
  爸。
  庄老太爷对女儿的改名尚在考虑中,姑爸在院里就突然拉住了庄家的洋车夫老马的胳膊:“老马,把你那个烟袋借我用用,让姑爸抽一口。”
  姑爸第一次正式宣称自己为姑爸了。这是一个自我声明,是一个对终生的自我声明。也许还不仅仅是声明,这是册封,是宣判,是庆幸,是哀歌,是进入,是逃脱。
  全家人都听见了她这声明,全家人都看见老马的烟袋举在了她手中。
  姑爸要过老马的烟袋和荷包,像个“老烟油子”,熟练地用烟袋在荷包里搅和着,搅和一阵,将烟叶按满烟锅,伸嘴叼住烟袋。她竟然连火镰都会使,嚓嚓地用火镰打着火绒,把一小块开始冒烟的火绒接入烟锅,便吱吱地抽起来。
  烟锅欢笑起来,一股青烟升向空中,姑爸盯着青烟散去,又一口接一口地抽着。
  她对老马说:“老马,烟袋归我了,你再买一杆吧。你这杆好用,通。”
  老马看着抽烟的姑爸,什么也不说。
  姑爸手托烟袋在院里悠闲地沿着甬路、回廊走着、抽着,满院子飘着旱烟味儿。
  年复一年,家中死人添人;年复一年,院里的树木花草复苏了又冬眠。姑爸的本名到底演变成了姑爸,没有人能说清是谁发明了这个名字,是姑爸自己的发明还是她的道听途说,但这称呼终于被全家上下认可了。小辈儿叫她姑爸,平辈儿叫她姑爸,连庄老太爷和三亲六故的老辈儿小辈儿也叫她姑爸。她又做姑又做爸,从听觉上享受着普通女性所无法领略的声誉和权利,为了与这称谓的彻底相配,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外部特征:黑油油的两条大辫子剪掉了,余下的部分仿照男性用一道偏分印儿分开;旗袍、长裙换成了西装、马褂;穿起平跟鞋并且迈起四方步,烟袋终日拿在手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她那两个可爱的带领她进入豆蔻年华的不大不小的Rx房不见了。她是用了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平,也许只有内行女人知道。总之她变成了平胸,为了这平胸,她甚至故意使脊背再作些弯曲,平胸又变成了伛胸。
  年复一年,树叶有发有落,天气有阴有晴,姑爸的风度却固定了下来。虽然她仍旧按从前的老习惯去中央理发馆请北平名师小万师傅整治头发,但她的要求却再也不似从前。久之,小万终于熟悉了姑爸的要求,每当她迈着方步坐上“中央”的椅子,不用寒暄,小万的推子剪子便在姑爸头上热闹起来。热闹之后,小万一丝不苟地将一面镜子竖在姑爸脑后。姑爸从镜子里端详着自己的后脑勺和那一片发青的头发茬儿,满意地冲小万微微点头。小万和旁边的师傅们互相看看,传递个会意的眼色。
  ……
  大黄终于醒了,小声哼唧着,伸出小巴掌掴打姑爸的肩膀姑爸的脸。姑爸知道这才是大黄真正的苏醒时刻,他掴醒她提醒她:他要吃早点了。姑爸这才穿衣下床推开屋门,撤掉门外那只桶式炉子的炉门,大黄早已蹲在炉前和她一起等待火苗升起了。他们眼角都挂着隔夜的眵目糊,一起打着呵欠;他们都还没有顾得整理自己,姑爸的短发未及梳光,纷乱地翘过头顶;大黄那一身长毛也没来得及舔顺,纷乱着奓得四开。
  炉中火终于吐出了火舌,蜂窝煤上像点起了一支支小蜡烛。姑爸将大黄的饭锅坐上火炉,开始严格地为大黄煮带鱼米饭。她鱼、饭搭配合适,煮得仔细。饭煮好,晾到温度适宜,姑爸才把大黄的饭倒进大黄的碗,唤大黄进屋用餐。大黄跟着姑爸进屋,蹲在他的固定吃饭地点贪婪地嚼起来,头在饭碗里埋得很深。这时一小盘碎猪肝又摆在了大黄眼前,那是他的席间点心。大黄吃完鱼饭又吃过点心,一顿早餐才在他们默契的配合下结束。这时姑爸才注满一茶缸清水,站在门口开始昂着头刷牙。
  南屋的一天也开始了。
  竹西和庄坦都推出自行车,都招呼过姑爸,上班走了。
  司猗纹对于姑爸则听凭自然,她能因地制宜作出对姑爸的反应。她在床上一个眼神儿就可使姑爸主动朝她奔来,她也可以没事人儿似的从她眼前走过。现在她从她眼前走出院门,就是个没事人儿。
  眉眉早从屋里端出一盆宝妹的裤子,她叫过姑爸就开始洗裤子。
  眉眉在婆婆家住了下来,眉眉又有了自己,眉眉又有了自己许多的“懂”。她懂得了饭应该怎样吃,她懂得了裤子应该怎样洗。婆婆教给了她“吃”,舅妈教给了她“洗”。一盆裤子要清水泡过,肥皂打过,清水涮过,开水烫过,太阳晒过,再用手一块一块地叠平过。这才是你真懂了洗裤子的全过程。她洗着,鼓励着自己,心疼着自己,又显出点很能干。
  姑爸那一阵阵喷水声打断了眉眉的自我心疼。她看见姑爸刷牙刷得仔细,漱得猛烈,一口水在嘴里经过一阵翻天覆地之后才被狠命地喷射出来。地上立刻就涌起夹杂着泡沫的波涛。
  眉眉不愿和姑爸独处,她准备端盆回屋,姑爸却叫住了她。
  “你叫过我了吗?”姑爸问眉眉。
  “叫过了。”眉眉说。
  “我怎么没听见?”
  “您在刷牙。”
  “你可别骗我,刷牙是有点听不清,可也不至于。”姑爸使劲甩着牙刷。
  “我……我没骗您,是叫过了。”
  “叫我什么?”
  “姑……爸。”眉眉叫起来仍然有些不习惯。
  姑爸不再说话,还在使劲甩牙刷。她像是相信了,相信眉眉已经叫过她。眉眉放下心来端盆又要走,姑爸又叫住了她。
  “你叫什么来着?”姑爸在眉眉身后问。
  “叫眉眉。”眉眉背对着姑爸。
  “姓什么?”
  “姓苏。”
  “对,苏眉眉。你妈姓庄,你爸姓苏。苏眉眉,你过来。”
  “我有事,我要回屋。”眉眉又要走。
  “叫你过来就过来。我要察看察看你,住在这儿哪有不受察看的。”姑爸把她的搪瓷口杯很响地摔上了窗台。
  眉眉有点不知所措。她知道姑爸要察看的是耳朵,她想起那天晚上的那一幕。
  “您看过了,那天。”眉眉大胆地说。
  “胡说!”姑爸却勃然大怒了,“我什么时候察看过你的耳朵,你说!”
  姑爸说着已经转到眉眉脸前。她夺过眉眉的盆信手放在地上,叉腰俯首地盯着眉眉。眉眉低着头,只看见青砖地上有姑爸一双大而歪的脚。那脚被一双更大的男人皮鞋包容着,她努力想象着鞋里那双脚的本来面目。
  “我在问你我什么时候察看过你。”姑爸又狠狠地问眉眉。
  “我刚来的那天晚上。您……还有一个小瓶。”眉眉提示姑爸。
  眉眉提到小瓶,使姑爸似乎恍然大悟。她慌慌乱乱地在腰间摸索一阵,从腰间抻出一个洋蓝绣花荷包。眉眉看清了荷包的颜色和花纹,那是四个绛红色的字:“月花月友”。后来眉眉才知道那是“越花越有”的谐音。
  姑爸打开荷包,从荷包里掏出了那只玻璃小瓶,将小瓶举到眼前,在阳光下摇晃着开始分析、辨认瓶中之物。瓶里是一些人类的耳髓的积攒,一些淡黄的、淡灰的块状和片状物。姑爸对着阳光仔细辨认,看来她要根据它们的形象和成色确认出它们的出处。
  这是一个大千世界的花名册,一个人类的博物馆。她提取了人之精华,人,仅此而已。原来人和他们生存的世界都装在了这个小瓶里。
  姑爸终于从瓶里找出了眉眉。她高兴地笑了,那笑容里分明还有几分歉意。
  “找到了,你在这儿。你看你看。”她把小瓶举到眉眉眼前,“看见了吧,那一小块发白的,看见了吗?”
  眉眉看着小瓶,但她看不见自己。也许她看见了自己却不敢确认。人长得太像了,她想。
  姑爸深信眉眉找到了自己。她舒心地望着眉眉,将小瓶放进荷包,将荷包揣进裤腰,然后抱歉似的端起裤子盆交给眉眉:“洗吧,就坐在这儿,我喜欢自家人。”
  眉眉站在院里的铁丝下开始晾裤子,她踮起脚尖,双手举着它们向上蹦跳,布片终于在铁丝上排成了一串。晚夏的晨风把它们鼓动起来,它们在她头顶上漂泊,散发着隐约可见的丝丝热气。太阳温柔着它们,也温柔着眉眉微红的双手。
  7
  司猗纹是出来买早点的。她原打算买完早点就回家,却在早点铺里改变了主意。
  现在八点刚过,早点铺已清静下来,柜台上只剩几个零散的焦圈和蜜麻花。豆浆还有,也见了锅底,散发出煳锅味儿。但她还是买了一个焦圈儿两个蜜麻花,又要了一碗甜豆浆,坐在临街窗前忍着焦煳味儿细细地喝起来。
  从前她没有上街吃早点的习惯,早晨铺子里的人摩肩擦踵你进我出,仿佛使人连食物也来不及咽。赶上人少坐在这儿就更扎眼。今天她的举动连她自己也有点意外。这举动有点像躲着谁背着谁;是儿子庄坦儿媳竹西?他们早就自顾自地吃了排骨汤烩饭推车出了门;是宝妹?用不着。那么是外孙女眉眉。
  眉眉的到来无论如何总要迫使她改变点什么的——虽然她首先要迫使眉眉改变。在饭桌上她不顾竹西的反对给她讲“能”与“不能”,连洗脸的姿势也得给她纠正。这孩子洗脸太不讲究,大捧大捧地往脸上捧水,洗起来扑噜扑噜地弄得满屋子响。刷牙也不文明,牙膏沫子溢一脸。那么,她的那些不讲究和她对她的纠正,也用不着使她躲躲闪闪地坐在这里喝浆吃焦圈。她吃着,喝着,终于找出了原因:她愿意自己清静一会儿。现在她觉得全北京、全中国实在都失去了清静。大街小巷,商业店铺,住家学校,机关单位……都翻了个过儿,一向幽静的公园也成了批斗黑帮的场所。坐在理发馆你面前不再是镜子里的你自己,镜子被一张写着“小心你的发式,小心你的狗头”的红纸盖住。连中档饭庄“同和居”也被小将们砸了牌子,限令他们只卖两样菜:熬小白菜和“蚂蚁上树”。现在司猗纹觉得全北京全中国只有这个小门脸还没人注意,早晨照样是油饼儿糖饼儿,焦圈豆浆;中午和晚上照样是馄饨和豆包。只有进入这个小门脸你才会感到原来世界一切都照常,那么你自然而然地就会端着破边儿的碗盘坐下了。
  司猗纹图个清静却没有忘记外孙女,她准备给她剩一个蜜麻花带回去,这不能不算圆满。
  司猗纹端起碗小口喝着豆浆,忘记用勺子搅起沉在下面的白糖。白糖在碗底汪着,煳锅味儿总也遮不下去。直到快喝完时,豆浆才变得鼻句儿甜。这时她也才发现原来她独占的这张方桌很脏,到处是芝麻粒、烧饼渣,用过的碗筷也没人收。而她就好像正在别人遗留下的汤汤水水和仰翻的碗盘里择着吃,这使她自己这份吃食也变成了残渣余孽,连这份残渣余孽也像是谁给她的一份许可。也许这就是一个小铺的风度人们的一种习以为常。但司猗纹不行,司猗纹在眼前这个“许可”里感到的是一份狼狈,刚才心中那些许的安静就立刻变成了桌上那一片覆地翻天。
  那么,干脆就再来一碗。
  多年来司猗纹练就了这么一身功夫:如果她的灵魂正厌弃着什么,她就越加迫使自己的行为去爱什么。她不能够在她正厌恶这脏桌子时就离开它,那就像是她的逃跑她的不辞而别。现在她需要牢牢地守住这桌子,守住她的狼狈,继续喝她的煳豆浆。这是一场争斗,一场她和脏桌子煳豆浆的争斗。她终于战胜了它们,成了这场争斗的胜利者。过量的豆浆使她有点恶心,使她那从来都很健康的胃有点发胀。她松垮着自己,又挺起胸做了一个“拔高”,让豆浆在肚里尽快下沉。然后她掏出手绢掸掸嘴和手,扭头打量起窗外街上的行人。
  整个北京现在才真正苏醒。像每天一样,年轻人绿的军装红的袖章又猛然在大街小巷汹涌起来。它们正打破一切人的美梦一切人的图安静,它们也正在提醒司猗纹:你别以为这个背静得与世隔绝的小铺有什么与众不同,你面前这张又脏又可爱的桌子你的焦圈蜜麻花和外边只隔着一层玻璃,这玻璃只需轻轻一击就会粉碎,就会和外边变为一个世界。现在我们不打破它是顾不上它的存在,顾不上它的存在就等于顾不上你的存在,但顾不上并不等于这儿没有你。
  司猗纹分明看见几个小将冲这玻璃轻蔑地瞥了一眼,她相信他们看见了她的存在,看见她正拿着手绢在这儿旁若无人地掸嘴。她躲开了那眼光,迅速做了个侧身动作将自己背到一个那眼光所达不到的地方。
  如果前些天他们的抄家、破旧只给她带来了惊恐和一丝苟且偷安的幻想,那么此刻这眼光已经告诉她,她将在劫难逃。今天你坐在这儿喝豆浆嫌煳嫌桌子脏,明天我们就会打碎这块玻璃把你拽出来让你跟我们在街上“散散步”。那时的你就不再是拿着手绢掸嘴的你,这块破玻璃将把你划个满脸花,你就带着这满脸花去跟我们经经风雨、见见世面。
  司猗纹懵了。
  司猗纹恍然大悟了。
  司猗纹从桌前站起,待一队红绿人马走过去之后,才把留给眉眉的那只蜜麻花包起来走出店门。她听见前边又传来了“要革命的站出来,不革命的滚他妈蛋”的口号声。那口号很疒参人,就像她听见小将们抄家破旧时有人被打得惨叫时那样疒参人。然而司猗纹到底有“功底”,面对这疒参人的口号她需要的是洗耳恭听,听出些滋味听出点感情。果然,听着听着她就觉出了它的几分可爱;原来他们喊的正是她的日夜梦想,也许不仅是梦想,那应该是她的发明,她的一个被别人盗用了的发明。
  在旧社会刚告结束、新社会尚在开始阶段,司猗纹就在心里默念这口号了。像她,一个旧社会被人称做庄家大奶奶的、在别人看来也灯红酒绿过的庄家大儿媳,照理说应该是被新社会彻底抛弃和遗忘的人物。然而她憎恨她那个家庭,憎恨维护她那个家庭利益的社会,她无时无刻不企盼光明,为了争得一份光明一份自身的解放,她甚至诅咒一切都应该毁灭——大水、大火、地震……毁灭得越彻底越好。于是新中国的诞生与她不谋而合了。
  但是新政权并不是属于她的,“受压迫”“求解放”这些概念用于她也不尽贴切。那么她要生存得合情合理她要与新社会同步,必得另辟蹊径。于是她苦思冥想便想出了一个最适用自己的新口号:站出来。站出来是面对这政权的一个新姿态,站出来是面对从前那个庄家大奶奶的一次脱胎换骨,站出来又意味着你必须先付出点什么。不久她找到了这种付出的形式,她发现这个政权最最欢迎最最提倡的便是劳动。好像当时报上登的、会上讲的、书上写的、歌中唱的都是劳动:劳动生产,生产劳动,劳动光荣,劳动神圣,人类解放靠劳动,劳动能把人类解放。“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铁锤响丁当,造成犁锄好生产,造成枪炮送前方……”都是劳动。于是劳动使人脸上放出了红光,脸上淌下了汗水。于是全新的人,全新的形象出现了。她就在那个脸上淌着汗水放着红光的队伍里发现了自己。
  那么她“站出来”了。
  其实劳动对于庄家这位大奶奶也并不新鲜,她从来没在劳动面前偷闲认输,从前连下人老妈子干的活儿她也没少干。为了拯救几经沉沦的庄家,司猗纹表现了少有的忘我精神。自然,聪明的司猗纹并没有把那时的劳动和现时新政权的号召画等号。那时你劳动了,并不等于你现在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者了,为了变成一个全新的劳动者你还得“站出来”去表现一点什么。你的劳动不该再是关起门来为拯救庄家而费劲拔力,也不该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饣胡口。是为了什么?对,解放全人类,为了解放全人类才必得先去饣胡口。现在你要走出家门处处像个普通劳动者,像个街道老娘儿们那样去亮相,甚至用她们的口音她们的说话方式去说:“有缺人手的地方就言语声儿,为新中国出力我什么活儿都愿意干,闲着能把人闷死。”
  司猗纹站出来了。
  新中国接纳了司猗纹这个劳动者。
  糊纸盒。她手下是点心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粉盒。洋钉、大头针、螺丝杆螺丝帽、子母扣都得有盒。
  锁扣眼儿。洋布、卡其布、华达呢、褡裢绒、人造棉,做成的衣服都要有扣眼儿。海军呢、凡尔丁、派拉蒙、嘎别丁都要变成衣服,扣眼儿都得由人来锁。
  砸鞋帮。她手下是大人鞋,小孩鞋,老头鞋,小脚鞋……尖口的,圆口的,礼服呢的,冲服呢的,小帆布的,双道梁的,骆驼鞍儿的——是鞋就得有帮儿。
  突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革命首长家庭,那是坐落在一条高深胡同里的一个高深院子。现在她不是这院子的主人她也不姓司,她姓吴,叫吴妈。这是她给自己的改名换姓,一个必要的改名换姓。“吴”音为“无”,此刻没有真的她自己,她从来都是一个专在有身份人家做用人的有身份的用人。她的料理家务的风度很快就赢得了这院子的男女主人——男女首长的称赞,他们放心地把院子把各个房间亮给她,那女主人范同志领她在院里参观,告诉她这院子是多么幽深。她毕恭毕敬地跟着范同志“开眼”,心想,没见过世面的土八路,不就是个两进的四合院么。可他们相信她。
  可惜不久范同志就交给她一个大而薄的信封,并告诉她,有了它她就不必来“上班”了。她被辞退了,那信封里有多给她一个月的工资。辞退的原因当然不是她缺乏料理才能;干部们都懂得哪种问题只能传达到哪个范围,那么她的问题自然不便于传达到她这个范围。但吴妈(不,她又成了司猗纹)——司猗纹心里明白,对于革命阵营内级别不低的首长来说,用人政治方面的可靠比业务方面的内行更为重要。
  现在她正站在黑板前、讲桌后。她面前是背手端坐的小学生,她正教他们读笔顺写字。
  “横、竖、勾、撇、横、横折勾、捺。”
  “撇、点、竖、竖勾、横折竖、勾。”
  她抑扬顿挫地朗读着这些不连贯的代表着汉字笔顺和形象的汉字,就像在朗读自己解放的颂歌。至今司猗纹每每回忆起她和孩子们的那些朗读,还总觉得那是她一生中最纯净、最美好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印象深刻。从孩子们的眼光里,从那些听课老师们的眼光里她得到的安慰胜过了她一生中所有的安慰。放学后她捧回一摞摞作业本,在饭桌上摊开,一手握笔一手随便抓点什么吃着,彻夜批改着孩子们的作业。她字迹秀丽工整,批语准确。她还提倡孩子们读好书,她最提倡的一本课外读物就是《红孩子爱红旗》。
  也许就是从那些信赖的眼光里,从自己那秀丽工整的字迹里,从她提倡的《红孩子爱红旗》里,司猗纹看到了自己更光明的前景。她觉得已经彻底“站出来”的她自己,能力远不是这些“横、撇、点、捺”,远不是手下这摞作业本。在那个童声奶气的小天地里,她应该是班主任,应该是教导主任,应该是校长。对,权且就先是校长吧。她决心和一位刚脱下二尺半军装、把“孤注一掷”念成“抓住一扔”的军转干校长较量一番。那工夫她像是着了魔,为了表现她的领导才能,她甚至时时事事抢先,抢先到有点可疑地走在校长前面,提前进入了“角色”。但是她失败了。她不仅没有占领这块在她看来也许是鸡毛蒜皮的天地,就连站在黑板前的她也消失了。她再次得到一个大信封(比上次厚些),回了响勺胡同。信封里是她一年的薪水,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
  她沉默了,或者说暂时强迫自己沉默了。她从前是什么现在还是什么。从前是一个家庭妇女,现在仍然是一个妇女在家庭中;从前是一个单个儿,现在还是单个儿一个。
  一个做过大奶奶的家庭妇女没有从那个大奶奶所在的家庭里站出来,因此她最惧怕的是“家庭妇女”这四个字。
  庄晨送来眉眉的那天就勾起过她的无名火。
  现在她又面对“站出来”这个口号了。这口号使她忽然觉悟:原来最应该和这场运动亲近的还是她,而运动的对象应该是扔给她大信封的范同志的丈夫和范同志,是那个把“孤注一掷”念成“抓住一扔”的校长。现在他们叫什么?他们叫黑帮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了叫起来方便最近已简称为走资派。原来不允许她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是他们不许她成为一个劳动者,不许她把一颗热忱的心奉献给新社会。原来世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目前黑帮、走资派既然已划定范围,范同志和她丈夫以及那“二尺半”校长,说不定早就被刚才走过的那些小将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了。和时代同步的和前边那些红绿颜色同步的原来还是司猗纹。她感谢这个小铺这个脏桌子给了她启示。
  前些天她还一边听着隔壁院里一位达先生的惨叫,一边魂不附体地从她那带廊子的大北屋搬进南屋,等着小将们也来抄她的家然后也把她踏上一只脚呢。原来她错了,既然那北屋,那北屋里所有家具,不应再归她所有,那么她就应该让它们走得光明磊落,这才是“站出来”做事的一种气概,一种气派,一种气势。
  由小铺回家的路上,司猗纹又走过了许多被堆放在胡同里暂时未能抬走的家具。司猗纹想:笨。她诅咒着家具,也诅咒着那家具的主人:笨。她知道这些家具都是在小将们对其主人制造过一场腥风血雨之后被抄到街上的。她看见深更半夜被打得嗷嗷叫的达先生门前就堆放着一张大漆八仙桌和两把红木太师椅,她想:笨。
  司猗纹一路骂着人的笨和家具的笨,终于又迈进自家那高高的门槛,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她站在院里最后看了一眼房门紧闭的北屋,她觉得这应该是最后一眼,尽管北屋不会被人搬走。她回到她那稳妥的南屋。
  眉眉正在里屋哄宝妹,司猗纹叫过眉眉,把蜜麻花递给她。
  现在司猗纹要坐下来做两件事:她首先要给附近的小将写一封言辞谦恭、语气恳切的信,恳切要求他们在方便的时候来响勺胡同没收她的几间房子和一点属于她祖上的不劳而获的财物。她说这房子这财物本来早就应该回归制造过它们的阶级所有,然而她一直没有机会使它们归属它们的真正主人,这些东西早已成了压在她背上的沉重的包袱。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时刻在恭候。写完信,她为上缴的东西开具了一纸详细清单,从房屋到家具件件明细。她相信她的行为是走在时代前面的。
  在开列财物清单时,她遗漏了一对很有分量的金如意。这遗漏并非偶然,是她有意的安排。她遗漏它是为了让它更加出其不意地发光。
  信和清单都发出去了,司猗纹在激动和不安中开始等待。
  “要革命的站出来,不革命的滚他妈蛋!”
  街上又有了口号。
  8
  司猗纹在焦急地等待来人,她把她等待的来人称做“他们”。
  “他们来过吗?”司猗纹问眉眉。
  其实司猗纹才去买了一趟早点,才去买了一趟菜,她知道在这点时间里他们不会来。
  眉眉的回答便在预料之中了。
  司猗纹一阵失望。
  原先她本打算将家具们留在北屋随他们挑拣、随他们搬。现在她忽然觉得这种形式太含混,缺少应有的辉煌和分量。她想卖水果的都把水果高高摆在筐上,卖布头的打开包袱边倒腾边唱,都是为了给人一种感觉。感觉变了你那货物的价值也就变了。现在她的大北屋就像是卖布头的不解包袱,卖水果的不打筐。
  司猗纹想得合情合理想得情不自禁,就越发觉得行动宜早不宜迟,说不定他们一会儿就会闪电般地冲到你跟前,让你连个解包袱打筐的时间都没有。她大步流星奔进北屋,首当其冲地奔向那只巨大的紫檀木大理石面写字台,她想先把它周出屋去亮在明处。她双手兜住一个桌角奋力向上扌周,才发觉她的力量和写字台的分量原来有着那么大的差别。那么,要实现她的计划她还需要人,她需要一批听她指挥的人。
  司猗纹原本就有指挥一支队伍的气魄,她常常幻想着需要有人来帮她实现她那变幻多端的计策和她那时时冒着火花的“灵机一动”。过去她那几次和社会的较量,手头若是有了一帮人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了。那时她人少,人在别人手下,才使她只做了几天“权作校长”的梦。后来她再去找鞋帮儿找扣眼儿也没再找回来,鞋帮儿扣眼儿也在别人手里。
  眼下她手头仍然少人,西屋只有姑爸,南屋只有眉眉和宝妹,她们都不能帮她完成这个迫在眉睫的计划。她有些着急,从前她一着急就摔东西,不管眼前是公公、丈夫还是下人,她抓着什么就摔什么。可现在她手下的东西却一样儿不能摔,它们早已成为她生命的赌注。焦躁又怎么排遣?
  那么,她还得等待人。
  整个上午司猗纹就在屋里屋外游走、打听、等待。等待庄坦和竹西,也等待着“他们”的不期而至。这才是一个人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个先来一个后到都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中午,庄坦和竹西总算一前一后进了家,司猗纹不容他们吃午饭就向他们交代了自己的新计划。庄坦不明白母亲的意图,一遍遍追问司猗纹为什么非要干那种徒劳的事不可。
  竹西很快就懂了。她支起自行车率先登上北屋台阶对司猗纹说:“先搬大件还是先搬小件?”她的处事利落讲求实际,常使司猗纹觉得她缺少几分真实。然而她是真实的,她真实地挽起袖子,真实地等待司猗纹发话,态度无可挑剔。
  儿子庄坦却故意麻木着。他自己不情愿,又对竹西的情愿显出些不以为然。司猗纹还是把庄坦吼上台阶吼进北屋。庄坦在母亲的强迫之下抓住一只茶几就搬。搬完茶几搬帽筒,搬完帽筒又捡一架德国挂钟,总之都是最轻的——避重就轻。
  竹西和司猗纹则卖着苦力:两对雕花樟木箱,一只菲律宾木五屉柜,一张宁式大床,三件套织锦缎面沙发,一对明式硬木椅,两只紫檀木书橱,一架多宝格以及条几,麻将桌,花架,餐具柜,掸瓶,躺椅……都是由这两个女人通力合作,蚂蚁背山似的移出屋门又移下那五级青石台阶。最后,屋里还是剩下那张写字台。当两个女人又使出平生之力来对付这写字台时,才觉得这终归是件力不从心的事。司猗纹又开始招呼站在院里的庄坦。
  庄坦进了屋,扶住写字台一角只表现着为难。现在他除了一阵阵疲乏,还有其他缘故:万物之中他最不愿意交出这写字台。从前它属于他的祖父,祖父死后,隔过了他的父亲,庄坦成了它的主人,它一直摆在他的新房里。虽然他的事业和它关系并不大——他不过是天文馆里一名普通资料员,但他觉得它像是庄家的根基。动摇了这写字台,就像动摇了庄家的根基。他站在两个女人面前怨恨着她们,他怨恨司猗纹的独断,也怨恨竹西在母亲面前那过分的“随和”,他想到在女儿国里做个男人的艰难。
  “哎,哎,”竹西喊着庄坦,像是要从睡梦中将他唤醒,“快搭一把手。你和妈一头,我自己一头。”
  庄坦“醒”了,和司猗纹站在一边,两手把住一个角。司猗纹把住另一个角。竹西奓开胳膊独自占住写字台一头,宽大的写字台被她笼络着,她那坚定的腹肌立刻咬住桌沿。她口中喊着“一二三、一二三”,率领起婆婆和丈夫。婆婆和丈夫服从着这率领,都学着竹西的样子向后仰着身子,咬紧牙关。但写字台仍然纹丝不动,沉稳地端坐在它的原处,倒像是迎合了庄坦的心愿。庄坦幸灾乐祸地看看司猗纹和竹西,企图使她们放弃这最后的计划。
  “其实多一件少一件,也不影响大局。”他说。
  “我就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彻底性。”司猗纹又斥责起庄坦。
  竹西并不迎合司猗纹对庄坦的谴责,也不谴责庄坦做事的不彻底。她还是真实地面对现实:“我看还是把姑爸叫来吧。”
  她的主张提醒了司猗纹,司猗纹才想起西屋还有个姑爸。她正打算去喊姑爸,姑爸已经站在檐下了。她的脸上虽然还有些睡意蒙目龙,但此刻意识之清晰是远远胜过他人的。
  “摘抽屉,先把抽屉摘下来。”姑爸迈进门槛,显出少有的明智。
  “真是,我怎么就没想到摘抽屉。”竹西一边说着,拽下大小八个抽屉。
  摘去抽屉的写字台成了一个庞大的空架子。姑爸有眼色地走到竹西一边,主动替她把住一角。竹西再次喊起了“一、二、三”,这空架子在这三女一男的动作下终于离开了地面。它摇晃着飘动起来,飘出屋门飘下台阶飘进院里那个家具世界。
  一切终于按照司猗纹的想象摆列出来。庄坦和竹西整理过自己,匆匆吃过午饭上班去了。司猗纹暂时顾不上午饭,她进一步查点着摊在院里的家什。看来规模是够了,但这规模里好像还缺少点必要的点缀。于是她又从南屋捧出了两盆一尺多高的玛瑙仙桃树。她将它们端正地摆上那阔大的写字台面,再轻轻给它们分别罩上一尘不染的玻璃罩,然后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两盆玛瑙雕就的仙桃是她的公公接受的寿礼:十几只小拳头大小的仙桃生长在两棵尺把高的桃树上。过去司猗纹爱惜它们,公公去世后她把它们搬进自己房中。就连前些天从北屋搬进南屋,她也没忘记带上它们。它们最后的到来才使这一片沉闷的物体突然响亮起来,它们就像司猗纹指挥的乐队里流泻出来的华彩乐句,有了这乐句,司猗纹的上缴计划才仿佛真正地圆满。她心满意足地绰起一把鸡毛掸子轻轻掸着家具上面的浮尘。可是她的德国钟不见了。
  谁抱走了钟?她立刻猜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有人浑水摸鱼,原来姑爸不见了。于是司猗纹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西屋门口,冲着门上的玻璃喊道:“钟哪?”
  屋内没有动静。
  司猗纹哗的一声撞开了屋门,一眼就看见坐在床沿上的姑爸。原来这架瘦长的雕花挂钟就坐落在姑爸怀里,此时因为钟摆失去了平衡,那声音好似一个心律不齐的病人。
  “果然我没有猜错。”司猗纹站在姑爸跟前说,“还不给我放回去!”
  “你叫谁放回去?”姑爸不躲闪,也不示弱。
  “谁抱着我的钟谁放回去。”
  “怎么是你的钟?”姑爸反问道。
  “不是我的还能是你的?”
  “是老太爷的。”姑爸斩钉截铁地说,“就不兴我留一样儿作纪念?我不能让你就这么白白交出去。”
  “怎么是白白?”
  “不白白莫非谁还给了你好处?你得到了什么好处?”
  姑爸这突如其来的发问给了司猗纹个措手不及。她闷了。不是因为她的话一时赶不上来,是因为她从姑爸的话里听出了破绽。她心中一阵暗喜,庆幸姑爸现在还高叫着要好处。向谁?向时代。这是个明显的破绽。司猗纹平时最愿意有人在她眼前说话露破绽,如果是带有政治性的破绽就更好。那时她就可以一下子占住鳌头,运用起理论这个武器,把政治上那些幼稚者们批驳得体无完肤。只有那个时刻她才觉得自己很愉快,很年轻,很时代。姑爸这番话正给了她一个运用武器的机会。刚才还激动着的司猗纹现在倒平静下来,她拉过一把椅子和姑爸坐了个对脸。
  “你刚才说什么?”司猗纹像是和姑爸聊家常。
  “我是问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姑爸仍然缺乏警惕地说。
  “你说的好处是指什么?”司猗纹进一步和姑爸探讨。
  “连好处都不懂?好处就是——不是坏处。”姑爸解释她对好处的理解。
  “我问你,”司猗纹说,“你向谁要好处?”
  “交给谁向谁要。”
  “我交给的是新社会,是革命,是党。什么人才向新社会要好处?什么人才向革命要好处?什么人才向党要好处?我倒是想听听。”
  原来司猗纹不是和姑爸聊家常。姑爸这才有点明白她在嫂子面前言语的失策,姑爸哑口无言了。她偷眼扫着司猗纹,那眼光显得猥琐显得凄凉,她还有几分求饶的神态。但是司猗纹却不罢休,她信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本红书说:“最高指示。”说完自己领先站了起来。姑爸也随着站了起来,那架钟也随着姑爸站了起来,它心悸似的胡乱扑楞着。司猗纹不管这些,她打开语录选了一段掴给姑爸。那是一条批判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语录。司猗纹读完以居高临下的眼光审视着姑爸,姑爸的眼光、体态更加畏缩。她想司猗纹到底还是司猗纹,从前她是她的漂亮的、识文断字的、能说会道的嫂子,现在她是……是什么?姑爸想了许多,是什么她也不清楚。她怎么也不能把那个整天犯着掏耳朵瘾的半老女人,和这个故作精神抖擞状的、觉悟的、专拿最高指示收拾她的半老女人联系在一起。但她运用的的确是当今最高的指示,既是最高,难道说还能越过去?
  “光棍不吃眼前亏。”最后姑爸用了这么一个最通俗的、既能为自己壮胆又能为自己留后手的脱身之计,了结了嫂子给她的窝脖儿。这时她怀里那钟响了,它以加快了的节奏、闷声闷气的声音没完没了地敲打着,乱敲一阵闹出一阵吱吱声,接着再敲一阵。那像在提醒姑爸,现在该是她把钟交出去的时候了。
  姑爸输了,姑爸缴了械。
  司猗纹站起来,伸出两条修长的胳膊两只修长的手,接过钟。她抱着钟正要转身出门,姑爸却又在她身后发了言。看来她仍不甘心,不甘心她的嫂子在对她使用了人间最高的指示后,就这么从她怀里收走了她的钟。她还是有点懵懵懂懂。她想:走,可以,我也不能让你舒心着出去,你有你的明枪,我有我的暗器;你能说会道,我也会道能说。
  “你先别走!”姑爸说。
  司猗纹停住脚,不知姑爸的用意。
  “我也问你句话。”姑爸又说。
  “什么话?”司猗纹站着不回头。
  “这钟到底是谁的?”姑爸问。
  “是老太爷留给我的,我自有权处置。”司猗纹说。
  “老太爷还给你留了什么?”
  司猗纹听出了姑爸那话里有话,看来还得迎接一番挑战。她转过身来,两眼直视姑爸,发现姑爸也正直视着她。两个女人的眼光到底又交织在一起。
  “老太爷还给你留了什么,说呀。”姑爸再问。
  “房子、院子、家具。”司猗纹答。
  “还有什么?”姑爸又问。
  “还有你。”
  “还有我?”
  “对,还有你。”
  司猗纹的眼光离姑爸更近了。她想,这可是你自找。就是还有你,半疯格魔的,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你。砸着鞋帮儿还得想着你这张嘴。
  “你!”司猗纹又强调了姑爸的存在。
  谁知姑爸自有言答对。今天她就像个开了窍的可爱的小姑娘,也许是个小小子儿,听起来贫嘴滑舌,可也不无道理:“是还有我。”姑爸说,“没有我谁听你的‘最高指示’?可你别忘了,老太爷为什么把东西一股脑儿都留给你,不留给我?”
  “你……你说呢?”司猗纹反问。
  “你愿意听个热闹?”姑爸说,“听那干什么。”
  姑爸没再往下说,也许是她自己的话吓住了自己。但她那半截式启发和挑衅兼有的语言,终于使司猗纹的心震撼了一下,一个久远的、似乎早已平复了的记忆复苏了。许多年来她像是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时刻,一种惧怕的等待。那是姑爸的一句话。难道为了姑爸那一句话,她就得一辈子惧她三分?司猗纹不能老是悬着心过日子。现在既然这个不男不女的大白脸话已露了头,司猗纹就决不能让她咽回去。她径直走到姑爸跟前说:“我就是要听个热闹。人活一世就得活个热闹。你说呀,你怎么不说完?”
  但姑爸不开口,一张白脸死白着,不喜不怒,让你看不出它的任何表情。
  “我可是静等着呢。”司猗纹又提醒着。
  姑爸还是不开口。
  她不开口,那句话出口的权利自然就存在了她的肚子里,而提着心的人却是司猗纹。就像一个人的口袋里老是装着个要放的炮仗,他不甩出来就永远装着个响儿;甩出来,听个响儿也就完了。然而姑爸不甩,只和司猗纹对视着。司猗纹就聆听着这惊人的寂静,领受着寂静中的不安生。
  钟又一次发出了纷乱的吱吱声,接着又是乱敲乱打,这次是在司猗纹怀里。这古怪的声音古怪的节奏才使司猗纹想到迫在眉睫的现实。“光棍不吃眼前亏。”她也想。来日方长,现在我是要等待“他们”;过后……过后你休想再掏我的耳朵再过你的瘾——你这个大白脸,大下巴。
  司猗纹转身出了西屋,把那架钟摆上写字台,又回过身不示弱地看看西屋。西屋门内,一张白脸正在窥视着她。她扔下那白脸朝大门口走去,胡同里没有“他们”。
  天忽然阴了。
  9
  浑厚的阴云就擦着灰瓦屋脊。
  快下雨了,司猗纹想。
  家具袒露在院里,无论如何她是不能再把它们挪回去的。那么,遮盖起来吧。
  她开始在屋里四处翻腾,翻腾可以遮雨的东西。宝妹在里屋号哭,眉眉在外屋发愣,不知该怎样帮助婆婆。
  司猗纹先撤下了饭桌上的塑料台布,又找出两件雨衣,一把雨伞。最后她不顾宝妹的哭号,跑进里屋提起宝妹的双腿,从她身子底下撤走了她的小塑料床单。
  雨点正落下来。雨点很大,但很稀疏,家具被砸得很响,溅起水花,司猗纹在稀疏的大雨点里东遮西挡,最后只遮住了几件零星,大批的家具仍然赤身露体。雨点越来越密,变成很有力的雨柱。锐利的雨柱戳打着家具也戳打着司猗纹的头顶、肩膀,她被戳打得生疼。但她没从雨中退下来,舒着双臂张开十指还在东遮西挡,那无效的奔跑使她显得滑稽而又凄凉。她仿佛觉得自己老了许多,说不定姑爸和眉眉就正在看这个浑身精湿的老太太的笑话。她很想哭,但在雨中哭不出来。
  她实在无法应付这天、这雨、这家具了,她踉跄着回到南屋。眉眉心疼起婆婆,从脸盆架上拿下一块干毛巾递到婆婆手中。她看到婆婆正要流泪。
  司猗纹接过毛巾擦着头发擦着脸。她不愿在外孙女面前表现悲痛,但抑制不住的泪水还是当着眉眉流下来,先是稀疏,后是密集。后来她竟用毛巾捂住脸抽噎起来,湿而乱的头发直在毛巾里摇。
  夜深人静时雨才停。司猗纹披着衣服从床上下来,拉开窗帘把脸凑在玻璃上。她睁大眼睛朝漆黑的院里望,但是她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有一面灰乎乎的影壁。她这才想起院里从来都有影壁,南屋从来都在影壁的外面,北屋才在影壁的里面。身居北屋时影壁给过她严实感和安全感,现在她睡不着了。
  她索性穿好衣服,搬把椅子就坐下来看黑夜,看影壁。望着那望不见的一切,一种说不清的欲望又充盈了她那日渐衰竭的肌体。她带着与她那年龄不相称的精神镇守着这黑夜,镇守着影壁那边的一切,就像要镇守住她那失去的年月。
  在司猗纹的档案中,她喜欢把自己的出身写作旧官吏,实际她的祖上比官吏要高。官吏一般是指那些小官微吏,若用“品”而论,吏当在七品以下吧。而司猗纹的祖上远比吏要高。据说曾有人在前清做过御前行走。但这行走究竟是司家哪代,司猗纹从不得知,她知道的是她的父亲。父亲的官职虽不如祖上显赫,但也当在吏之上。司先生人过中年时,曾在江南一个省充任盐铁专卖的官职,那已是军阀割据后期。若不是军阀纷纷下野,司先生或许还能进入更高的幕僚阶层。他上司的下野才使得他也就地做起寓公。现在他只为他有一个独生女儿而得意,这便是司猗纹。
  司猗纹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充分地享受着家庭的和睦。这种和睦更多地启发了她的聪慧和她开朗的天性。她先是跟家塾先生熟读了那个年龄应该熟读的一切,当她长到十六岁,出落成一个健康、秀美的少女时,她已经熟读过四书五经,并开始阅读二十四史了。她喜欢用蝇头小楷记日记、写诗,而那诗则是新体白话诗。在新诗里,她模仿的是湖畔诗人那一派。
  后来,根据女儿的意见,司先生和司太太将女儿送进当地著名的教会学校:圣心女中。司先生所以将女儿送进这所教会学校,一是为满足女儿的愿望,此外,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教会学校还算平静。他不愿意女儿卷入那种潮流,他只愿意看到女儿在学业上的不断长进。
  司猗纹怀着双亲盼“子”成龙的期待,怀着对洋式学校的新鲜感和由这新鲜感带来的惶惑,离开了她朝夕相处的家庭、她呼唤自如的仆人和娇她爱她的父母,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两年的学校生活使她接触了现代文明,使她认识了许多从前她不认识的人,懂得了许多从前她不懂的事。她了解到世间原来还分着许多阶层,像她那样的家庭原来并不多。在她的同学中,就有许多人家要靠平凡的劳动来糊口和交纳学费,于是她和她们才有了贫富的悬殊。那些风起云涌的学潮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这种悬殊。于是许多学校都沸腾了,连这所与世隔绝的圣心女中最近也受了附近一所男校的影响。女生们愿意和邻校的男生一起,讲着国家的存亡讲着平等,讲着她们认为有意思的一切。司猗纹也受了一位男生的感化,参加了那个行列。那男生叫华致远,他现在正走在那行列的前面。
  后来司猗纹的活动终究传进父母的耳朵。他们规劝她、阻止她,但她无视父母的劝阻,还是随着社会的大潮、随着华致远一起游行,一起罢课,一起书写标语。她热衷于华致远正在进行着的事业。华致远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那微黑的脸,他那敏捷的中等身材,他那目光锐利的眼睛都唤起了司猗纹从未有过的激动。
  和司猗纹相比,华致远倒显得矜持。然而他在富家小姐面前刻意的分寸终究抵挡不过他对司猗纹的喜爱。她的开朗、聪慧和毫不矫揉造作的谈吐终于解除了他对她的怯懦。当每一次行动结束之后,他一边走一边对身旁这个女孩子讲述他的目标他的计划时,司猗纹总觉得他现在虽然是男校的一个学生,但他是属于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一个她不清楚、却肯定存在的世界,她愿意跟他一起走进那个世界。
  他们离得更近了。
  他终于被当做她的客人领进了司家。司先生、司太太问清华致远的家世后,马上对他表现出正常的冷淡;华致远目前所进行的事业更增加了他们对他的敌意。华致远告辞后,司先生立刻就对女儿发出了训告,他告诫她,如果她再与姓华的来往,他们就立刻让她退学。
  司猗纹仿佛听进了父亲的训告。
  但事隔不久,司先生还是吩咐管家到圣心女中替女儿办了退学手续。原因是有人对司先生说,司猗纹仍然跟着华致远在走,就走在他那个行列里。
  司猗纹的被迫退学却激起了她更强烈的自主意识,在家里她气急败坏地顶撞着父亲,她像是从一个自由世界一下子落入了专制主义的王国。这时她才发现她正在热恋。热恋中的少女从来是勇敢的,她差遣家里的女佣给华致远送去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现在她迫切想要见到他,如果他不来,她甚至要离开人间了。
  当天午夜他来了。她在她的闺房里迎接了他。他说他正好也要来见她,因为时局的激变,他就要离开城市去乡下。
  他带给她的消息太突然了,她只有哭。她哭着只重复着一句话,她要跟他走,哪怕天涯海角。他想他不应该立刻把她带到那个连他自己也不知深浅的无底洞去。他告诉她,终有一天他会回来接她,因为他爱她。
  外面正在下雨,是淅淅沥沥地下起来没完没了的秋雨。
  当他们都觉出不得不分开时,他自己开了房门。
  10
  他开了门。不能走。
  因为有雨。
  淅淅沥沥的秋雨,他会无处躲身。他想。
  她关上门。他不能走。她想。
  因为有雨。
  淅淅沥沥的秋雨会把他淋成个落汤鸡。
  现在司猗纹面前也有过一场雨。如果现在的雨涤荡的是庄家留给她的那些藕断丝连,那么她十八岁的那场淅淅沥沥的秋雨涤荡的便是她所受的全部家庭教育和她做姑娘的无比坚贞。
  当那扇沦落在秋雨中的门再次打开时(这次是她打开的),她看见他还站在门口。
  原来他并没有走。他猜她还会把门打开。
  原来她猜到他不会走,她还要把他追回来。
  也许他们都觉得他们的离别还缺了点什么,假如他决心从乡下回来接她的话,假如她坚定地相信他会回来接她。
  过去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他吻过她许多次,她还过他许多吻。他抱过她许多次,她许多次就让他那么抱。他们都问过自己那吻那抱是因了什么,那是爱。
  为了爱,现在他又来吻她了又来抱她了。这吻、这抱使他们都变成了爱的糊涂人。难道现在不再是爱吗?当然。但他们分明又觉出和以往那爱的不同。
  如果过去的行为是爱的一种徐缓和渗透,那么现在这便是一种爱的迫不及待。
  过去是一个活泛的华致远吻着一个活泛的司猗纹,现在是一个僵硬的司猗纹正被一个僵硬的华致远在吻。
  他们都觉出了一个僵硬的自己,他们不知道这个爱的迫不及待的僵硬要干什么。
  他们忽然陌生了。
  也许人在爱得最陌生的时刻才是一个最熟悉的时刻,那熟悉还得用一种陌生来作代价。
  那时由于陌生你连你自己都会畏惧。
  那时由于熟悉你会觉得你最熟悉的还是你自己的一切陌生。
  这便是一个陌生的你和一个熟悉的你的结合。
  他们结合着,她显出笨拙地去承受一个不明白的重量。
  他们结合着,他显出无可奈何地去开掘一个无可奈何。
  这是互相的袭击又是互相的吸吮。
  是对自己的怜惜又是对自己的厌恶。
  他和她有所不同,她觉得她已是经过改变的自己,他却觉得他是自己的没有改变。
  后来司猗纹只听见华致远在她耳边说了一些迷乱的句子。那句子她永远也听不清记不住,她永远都在猜,她猜了几乎一生。有时她觉得那句子不是语言只是一些念头,只是两个相爱的人在相互准允之后的多嘴多舌。但这念头、这准允之后的多嘴多舌分明渗进她的血液里,和她的血液永远奔流在一起。原来和人血一起奔流的远不是医生对血液的那些自作聪明的化验单,虽然化验单的项目总在增加。
  天快亮了,雨也停了,他没有再耽搁的理由了。他走了,他带着司猗纹的体温闯入了黎明前的黑暗。
  他给她留了乡下的地址,她攥着那个地址一直睡到天亮。
  她觉得自己很僵很懒,觉得自己很散又很完整。
  雨早就停了,天快亮了,坐在窗前的司猗纹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干净家具,等“他们”。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