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 卦有何用
什么叫做“卦”?“卦”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就像我们去照个相,然后用相框装起挂在墙壁上,卦的意思就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挂?因为人的眼睛是往外长的,我们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却永远看不清楚。别人脸上有灰,我们可以马上看出来,自己脸上却看不到。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跳出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宇宙万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摄影时,我们一定是站在某个位置,选取某个角度,从一大片景色中拍摄出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同样的景色,每个人取景的方向不一样,所拍到的照片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每个人的卦也会有所不同。
卦,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爻”(yáo),卦当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叫一个爻。整部《易经》就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一陰一的(--)叫一陰一爻,一陽一的(—)就叫一陽一爻。乾卦 所有的爻都是一陽一爻,坤卦 所有的爻都是一陰一爻。
卦的第二个关键字是“六”,即每个卦都由六个爻组成。这就告诉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调整。各位想想看,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做分析,但如果把它分析成一百个阶段或步骤,结果一定会乱掉;如果只分析成三个阶段或步骤,也太简单了。把它划分成六个阶段,然后考虑每个阶段怎么样去调整,基本就差不多了,就会走得很顺了。
六十四卦中,六爻都是一陽一的,只有乾卦这一卦;六爻都是一陰一的,也只有坤卦这一卦。其他还有六十二卦,都是有一陰一有一陽一,有一陽一有一陰一。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纯一陰一的不多,纯一陽一的也不多,杂七杂八的最多。所以真正的好人很少,真正的坏人也很少,坏中有好、好中有坏的人最多。图8-3
前面说过,一陰一陽一是合一的,一陰一陽一分开,就没有办法生生不息。要想生生不息,就需要一交一 易,所以一交一 易就成为《易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生不息是一交一 易的成果,只要停止一交一 易,这个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今天社会上所用的词,大概跟《易经》都有关系,我们日常也都是在讲《易经》的话,因为《易经》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面,变成我们的文化基因,没有办法改变,也不需要改变。
《易经》中一共 有六十四卦,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把宇宙所有的事情进行归纳概括,最后演变成了六十四种代表情境。我们之所以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就是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从《易经》中寻求对应的情境,一查我们就明白了:在这个处境里面,要把握这几个基本原则,要这么去应对。这样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学习 应对不同的处境,可以趋吉避凶。——《易经》的智慧
当然,只说《易经》是让人趋吉避凶的,这样的层次也不够高。实际上《易经》读到最后,是没有什么吉凶的概念的。读《易经》要一层一层去领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易经》参透。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大自然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千变万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但是代表着各种情境的卦象,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如何才能看懂卦象的意思呢?
这里有一个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表。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也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一点不难。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
《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
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
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份,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
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一陰一陽一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一陰一的都叫六,凡是一陽一的都叫九。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一陽一到极点就叫九,九就是一陽一极。《易经》有个概念叫物极必反,无论什么人走到“极”了,往后一定是反的。所以你不能说替爸爸过五十九岁生日,那样对他是很不利的。五十九了,赶快做六十大寿,把九避掉。这一点我们从物理学上很容易理解:一个物体一旦到抛物线的顶点,它一定往下走,没有例外。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第三路讲性质:一陽一的用九,一陰一的用六。可是这三样如果用三个字来表示很麻烦,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简化成两个。去掉哪一个呢?“初”留下来,“下”不要了;“末”不要了,“上”留下来。这样你就看懂《易经》了,翻开《易经》,初九,就是第一爻是一陽一的,六二,就是第二爻是一陰一的。我们看到数字就能把相应的图像画出来,看到图像就能把代表数字想出来。这跟今天的数字时代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为什么用“初”不用“下”,用“上”不用“末”呢?原因很简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时”比“位”重要。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很重要,产房的护一士 大多会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生了一个什么性别的孩子。但是一个人死的时候,死亡时间不重要,死了什么人比较重要,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比较重要。所以一件事情到最后,结束的位比较重要,时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时很重要,位却不太重要。
一家商店要开张,会去看吉日,可一家商店要倒闭了,还会去看吉日吗?如果有人说要找个好日子关张,那不成笑话了吗?商店开张,要选个好日子;商店倒闭了,看看还剩下多少财产,也就是经营到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可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照着《易经》在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所以,开始的第一爻,我们用表述“时”的“初”,而不用表述“位”的“下”,到最后一爻,用表述“位”的“上”,而不用表述“时”的“末”,当中就用六、九代表一陰一、一陽一。由此可以看出来,两个数字,我们代表三样东西:一个是时,一个是位,一个是性质。
《易经》中的爻只有两种,就是一陽一爻和一陰一爻,因为宇宙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是一陰一陽一互动的结果。而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除了乾卦都是一陽一爻,坤卦都是一陰一爻之外,其他的六十二个卦都是有一陰一有一陽一,但是为什么要用数字九来代表一陽一爻,用数字六来代表一陰一爻呢?
为什么一陽一叫九,一陰一叫六?这当中也是有道理的。
坤是纯一陰一,是六画,所以一陰一叫六。可能有人就此想到一陽一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么叫九呢?因为一陽一是创造,一陰一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一陽一的时候一定把一陰一带上,叫做一陽一统一陰一。
一陰一陽一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千万记住,当我们说天的时候包括地在内,讲男的时候包括女在内,我们是不会分开的。我们尊称别人为先生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男的叫先生,女的也叫先生。我们对男女是同等看待的,但是后来人们却解释成男尊女卑,我觉得很奇怪。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可是女人有一件事情,男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就是生小孩。你说男人很伟大,你让男人生个小孩给大家看看?他就生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那到底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我们对自然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只有一陽一没有用,一定要带上一陰一,所以说“孤一陰一不生,独一陽一不长”。一陰一陽一一定要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一陽一,上下相加就是九,所以用“九”来表示。这样来分析,就很容易了解了,根本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了记住的东西才不会忘,这也是自然。
我们以乾卦为例来标注一下六爻,大家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爻叫初九,第二爻为什么就叫九二,而不叫二九呢?前面我们说过,因为刚刚开始,时比较重要,所以第一个九,把初放在九的前面,称为“初九”;最后的时候,结果比较重要,所以把上放在九的前面,称为“上九”。至于中间的过程,就像人生下来以后,男女性别就重要了,所以把中间的四个九分别称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这样《易经》就告诉我们,教男子的教材跟教女子的教材不应该一样。女孩子,可以多让她去学一些艺术、音乐、烹调,这对她是有好处的。但是,尽管女人比较会烹调,可真正好的厨师一定是男的。这就是一陰一中有一陽一,一陽一中有一陰一,一陰一陽一是不会分开的,否则极一陽一极一陰一,最后就变成两种人类了。一陰一陽一一定是一交一 叉的。我们看DNA的图片,它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一交一 叉的。其实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易经》的正确,而且很多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易经》。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这是《易经》对我们最大的功用。
曾仕强教授一再强调,学习 《易经》,就是要掌握《易经》基本的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每个人一生的命运,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一生的卦象,都是自己画出来的。那么孔子在读了《易经》之后,是否给自己画了卦?他又是怎么画的呢?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他还体会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画自己的卦。有的人一辈子只画一个卦就走了,有的人画两三个卦才走。每个人画出来的卦,用现在的名词叫做自画像。孔子终其一生,画了一个卦,叫做什么?叫做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参考,因为只要把这个卦看清楚了,也就知道自己人生的道路该怎么去走了。
这个卦写在哪里?写在《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相信大家都背得出来。
十五岁,决定学习 的方向。
三十岁,确定自己一生的原则。
四十岁,对自己人生的原则不再动摇。——《易经》的智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十五岁是孔子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第一爻)。大家可能会想,孔子怎么到了十五岁才“志于学”?难道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当然不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 ,可是如果没有到十五岁,最好不要立定自己的志向,因为那还为时太早。很多小孩子早早就说将来要怎么样,那只是讲着好玩而已。现在十五岁正好处于什么时候?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要做出决定,想好以后要学什么东西。
孔子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十五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就是应该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是要干什么的,要朝哪个方面去学习 ,不能再犹豫不定,浪费光一陰一了。
第二句话大家更熟悉,就是“三十而立”。 一个人十五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十五年,大概就可以归纳出自己这辈子的几个原则了。人生原则这样的事,在太年轻的时候不可太过坚持;但是到了三十岁还没有,那无疑是更可怕的事。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
然后是“四十而不惑”。根据三十岁确立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要再过十年,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惑是对个人的原则不惑,对其他的事情当然还有“惑”的地方。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四十就不惑了,那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没有迷惑的人就是圣人了。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了,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文字去理解,并没有参透理解孔子的本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人到四十,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所要坚持的原则,应该做到不惑。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十五而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不惑;四,五十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五十所知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人生的命运又是谁来决定的呢?
人活到五十岁回头一看,会发现自己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非这样不可。其实之所以会这样,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计起来的结果。
一个人现在的处境,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累积起来的结果。
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易经》的智慧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我们说社会的世代一交一 替,差不多也是二十年一次。你现在三十岁,就要替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一句话: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到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个别差异。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这就是个别差异。既然这样,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易经》的智慧
命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出自己这样的命运,又能抱怨谁?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人生最奥妙的,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所以“六十而耳顺”。
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根本不了解你的人,却在你面前指指点点地讲一大堆,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会发脾气,不听也会发脾气,那怎么办?耳顺,就是听了跟没有听一样: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呢?怎么能对我乱批评呢?有什么好批评的呢?
一个人现在的处境,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累计起来的结果。——《易经》的智慧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一由 自在,可是还有所约束。“不逾矩”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到七十岁,规规矩矩,几乎已经变成他的生活习惯,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也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孔子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四十岁以前,一个是五十岁以后。所以孔子讲了一句话,说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搞不清楚自己是干吗的,大概这一辈子也就算了。孔子讲得很清楚,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一个人四十岁以下,让他上达很难,只能叫他下学。下学而上达,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办法上达。上达什么?上达天命。下学什么?下学就是一般的学问。孔子最后综合成一句话,六个字,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记住,五十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不管别人说会不会成功,应该做的,你就全力去做。可是到了五十岁以后,你要听天命。我有这个成功的命,我自然会成功,如果没有,我也不强求。强求干吗,那么辛苦干吗?所有的名跟利最后都是空的。
曾仕强教授认为,孔子一生不只画了一个卦,孔子更重要的卦,是对自己一生在六个阶段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那么孔子在自己人生的六个阶段中,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生感受?而这些人生感受,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孔子的一生还画了一个更重要的卦,这个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个,出现在《论语》的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一习一 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与“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对应的。
“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人生的一个理想和计划,而“学而时一习一 之,不亦说乎”就是他实践的成果。这个“一习一 ”绝对不是一温一 一习一 、复一习一 。我们现在的老师搞错了,叫学生拼命一温一 一习一 、拼命复一习一 ,以至于 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习一 ”是习惯,只是学了并不算数,还要养成习惯,这样才会快乐。学了以后只是记在脑子里,不会操作,成了记忆的负担,这有什么快乐呢?只是应付考试而已。孔子的意思是,学了以后要赶快在生活当中实践,并养成习惯。当我们发现学习 会带来这么好的习惯,而这些好的习惯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这多喜悦呀!
第二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三十而立”的成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跟所有人来往都有了基本的原则,不乱来,朋友才会乐意跟你交往,才会一有时间就大老远地来看你。那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要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来想事情,不能只顾自己,不想别人。
“四十而不惑”的成果是什么?就是“人不知而不愠”。“愠”就是小小的生气。因为你对自己的原则已经不惑了,可是别人会惑,人家会说:“你干吗这样子?”遇见这种情况,你一点都不必生气,因为别人没有办法了解你,你生气做什么?“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今天许多人跟孔子所讲的刚好相反,是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谁吗?瞎了眼了!”完全与孔子背道而驰。
其实“隔行如隔山”,所有的运动明星里面我只知道姚明,其他的我都不认识,因为姚明的个子特别高。为什么电一影 明星我都不认识?因为没有必要。那你就可以想象,你在你的行业里面再优秀,再特别,但别的人还是会不认识你,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自己不迷惑就好了,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情,你完全没有必要生气。
“五十而知天命”对应哪句话?这句话大家也是很熟的,叫做“发愤忘食”。这样你才知道,人不能小时候就发愤忘食,因为那时候志向没有定下来,原则没有定下来,更因为那时也没明白自己这辈子是来干什么的。在 这一切都没有确定的时候发愤忘食是很危险的。发愤忘食干什么?看言情小说,完了;一交一 朋友,也完了;上网吧,更完了!
发愤忘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你知道这一辈子要做什么的时候,明确了自己这一辈子的目标以后,才可以发愤忘食地全心全意去做。这个时候不能再计较了,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六十而耳顺”的成果,孔子用四个字,叫做“乐以忘忧”。乐以忘忧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人明明身陷忧愁的处境,却还乐得出来,这种人就是糊涂,就是麻木不仁。乐以忘忧,是说要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这件事对别人算是忧愁,但是对我就是乐趣,因为这是我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命。别人觉得我辛苦,那是别人的事。
明确一辈子的目标,就全心全意去做。
乐以忘忧,就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
人要服老,不要认老。——《易经》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当中,还有忧,还有惧,还有虑,还有很多阻碍,就是表示自己还没有发愤忘食,还没有全力以赴。一个人找到自己要做的事,就会忘记辛苦,但这只是初步而已。以后还会有很多人打击你,会有很多人在背后议论你,甚至公开向你挑战,想抓你的小把柄,而你抱着“无所谓,本来就是这样”的态度,一笑了之,这才叫做乐以忘忧。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会觉得很忧虑;但是在你看来,这是一种乐趣,因为接受有具体目标的挑战,本来就是一种乐趣。这才是《易经》有一陰一有一陽一的一种变化。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成果,孔子也用一句话来表述,“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从来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年纪大的观念。一个人怎么做都很自在,都没有苦恼困扰,怎么会觉得自己老了呢?
人要服老,不要认老。生理年龄是谁都逃不过的,但是精神、心理的那种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孔子永远保持年轻,就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具体实践的结果,这些都在《论语》里面(见图8-15)。我读完《易经》以后,重新去看《论语》才知道,孔子真是了不起!图8-15
孔子画了很多卦,其实每个人一辈子都在画很多卦,所以我们要来看看《易经》里面的卦。
《易经》是以八卦做基数,所以讲《易经》时,八卦就代表六十四卦。但是既然是六十四卦了,我们就要给每一卦一个代号,叫做卦名。有乾卦、坤卦、既济卦、未济卦、泰卦、否卦……每一卦有一个卦名。可是卦名出来以后,大家是不是就很明白了呢?还不一定,因此还要有卦辞。卦辞就是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个卦名的。
卦是代表大的环境,每个大的环境里面还有不同的阶段变化,就叫做爻。一个卦有六个爻,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最好把它分成六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再去探究它阶段性的变化,大概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知道它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既然有六个爻,我们就给每个爻一个不同的爻辞,来说明这个卦处于这个阶段的特性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事项。这样一来,当我们看到一个卦的时候,从整体的环境到部分的操作,都会非常清楚了。
六十四卦里面,除了卦辞和爻辞以外,还有“用九”和“用六”。凡是有一陽一(—)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用九。凡是有一陰一(--)出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用六。
用六比较简单,就是说如果是一陰一爻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你的人、对你的事要忠诚到底。因为一陰一是配合的,配合的人不能有太多的主见、太多的主张,而是要全力配合,忠贞到底。
当一陽一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创造性的,跟一陰一是不太一样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东西,不能乱变。所以用九告诉你,虽然你是一陽一,虽然你要创造,但是你要完完全全把握住不同阶段的特性,不能只想到创造,否则到最后就是乱变,就会祸患无穷。所以对用九要非常小心,要告诫自己,就算是一陽一刚十足,就算是创造力无穷,也要注意一句话,叫做阶段性的调整。因此同样是龙,有的龙可以飞,有的龙还是不能飞,要看自己在什么位置,是什么特性,不能随便地表现。
要看《易经》里面的卦,当然得从乾卦开始说起。所以我们下一讲就要说说:乾卦说了些什么?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