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大明王朝之谜

魏忠贤横行之谜

明朝至熹宗时期,宦官擅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出了一个人称“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一个宦官竟称九千岁,即使是宦官专权屡见不鲜的明朝也可说绝无仅有。魏忠贤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大的权力,登上如此高的地位?个中缘由,至今说法不一。

魏忠贤,原名进忠,河间府肃宁(今河北肃宁县)人,曾结过婚,有妻子并生下一女。魏忠贤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市井无赖,整日沉溺于赌场,但赌运不佳,家产尽输,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一急之下净身,改姓为李,入宫当了太监。开始时他只是在宫中干些杂役,后来巴结上大太监王安手下的魏朝,由其引荐,当上了皇长孙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办膳太监,因此,魏忠贤又有机会接近未来的皇上。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转机,他心想有朝一日皇长孙朱由校继位当上皇帝,那他也就有飞黄腾达之日了。于是他抓住小孩喜好玩耍的特点,挖空心思、变尽花样哄皇太孙开心。

这样期盼的日子并没有让李进忠等很久。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光宗即位,可是,光宗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病故,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被东林党人推上皇位,也就是明熹宗。随着熹宗登基,李进忠一时也成为炙手可热的当权人物,不久当上了手握实权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掌理内外奏章、批朱等事宜。此后,李进忠又恢复“魏”姓,熹宗御赐名“忠贤”,魏忠贤从此开始了他的专权生涯。

有学者认为,不识字且无靠山的魏忠贤之所以能如此平步青云,这么快就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与一个女人有很大关系,她就是客氏。

客氏是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心灵嘴巧,且奶汁稠厚,甚得由校生母王氏的信任。王氏不久被迫害而死,朱由校从小孤苦无依,客氏出自女性的本能,对朱由校十分疼爱,两人日久生情,如同母子。朱由校一登上皇位,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对其宠惠有加。客氏仗着皇帝为其撑腰,威权日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忠贤攀权附贵,千方百计地与客氏勾搭,与其结成“对食”关系,形如夫妻。

也有人认为,魏忠贤之所以能够专权乱政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与熹宗的荒庸无能和不理政事颇有关系。本来就有点弱智的熹宗有一个嗜好,十分酷爱木匠活,喜欢自己亲手做一些小器具,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魏忠贤每次乘他忙得正起劲的时候去奏事,这时的熹宗哪有心思去管理国家大事,不耐烦地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好好干吧。”魏忠贤便背着皇帝,假传圣旨,把持朝政,铲除异己。

魏忠贤不仅善于玩弄权术,而且做事手段毒辣。对曾对魏忠贤有过重大引见和推荐功劳的另一太监魏朝,魏忠贤最后竟放恶狗将他吃掉。魏忠贤在任司礼监的时候,大肆网罗亲信,相助为虐,他手下有一群被称作“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的走狗,党羽遍及各个衙门。除司礼监,魏忠贤还兼任东厂总督太监,勾结党羽,结成了庞大的阉党集团,打击东林党人,许多官员被革职斥逐或被迫害致死。

魏忠贤和客氏把持朝政,作恶多端,激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愤慨。御史杨涟等人连名上书,疏中列举弹劾了魏忠贤专权乱政、迫害忠良、蒙蔽圣上,暗害妃嫔、私建祠堂、任用私党、败坏圣名等罪名,紧接着又有七十多名朝臣上疏弹劾魏忠贤,奏疏达百余封。魏忠贤惊恐万分,求助客氏和太监王体,在他两人的辩解和帮助下,糊涂的熹宗不但不听朝臣百官的劝谏,反而下一道措辞严厉的谕旨,极力袒护魏忠贤。这次上书使魏忠贤对杨涟等人怀恨在心,他凭空捏造罪名,逮捕了杨涟、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顾大章、袁化等六人,在狱中对其施以酷刑,六君子全被折磨而死。之后,魏忠贤又再次大兴冤狱,将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周宗建、李应升等七人诬以受贿之罪名,逮捕入狱,周起元等人受尽严刑拷打,最后全部惨死狱中。魏忠贤和客氏不仅对政治上反对他们的朝中官员下毒手,就连后宫嫔妃在高宗耳边说两句对魏、客两人不利的话,也难逃魏忠贤和客氏的魔掌。张皇后因“性严正”,多次提醒熹宗警惕魏、客两人,遭其怨恨,被陷害致流产,致使熹宗无后。裕妃张氏性格刚烈,对魏、客两人不屑一顾,于是以有孕之身被禁于冷宫,绝其饮食,裕妃最后饥渴而死。冯贵人劝熹宗停止内操(指挑选、装备宦官,在禁中操练,这是魏忠贤出的鬼主意),魏、客便假传圣旨,将其赐死。李成妃为冯贵人求情,魏、客两人知后大怒,将其囚禁,幸亏李成妃事先储备了食物,没有被饿死,但被贬为宫人。

魏忠贤控制的东厂也到处横行霸道,肆意抓人,百姓谈话中无意冒犯了魏忠贤也会被处以剥皮、割舌等酷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魏忠贤的族人因魏的发迹也纷纷被加官晋爵,身居要职。侄子魏良卿封宁国公,加太师,另一个侄子魏良栋封东安侯,加太子太保,侄孙魏鹏翼封安平伯,加少师。族人中荫封锦衣卫指挥使的有十七人,,官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有多人。随着魏忠贤个人势力急剧膨胀,朝廷内外众多的官僚为了取悦于魏忠贤,呼他为“九千岁”,魏忠贤似乎对于“九千岁”还不满意,于是有些人干脆呼他“九千九百岁”,离“万岁”皇帝只差一步之遥。这些馅媚的官员尤嫌不足,又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运动。祠即祠堂,原本是祭祀死去的祖先或先贤的宗庙,为活着的人建造的祠堂,称为“生祠”。始作俑者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上疏说“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请求为魏忠贤立生祠。明熹宗不但没有阻止,还为这个生祠赏赐匾额——“普德”。此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建祠之风愈演愈烈,以至各地官员对生祠的态度和恭敬程度成为对魏忠贤是否忠诚的标志,生祠之多,几遍天下。每建一祠,霸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无人敢阻拦,建祠的钱财,都是地方官员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来,人们叫苦连天。生祠“极壮丽庄严,不但朱户雕梁,甚有用琉璃黄瓦,几同宫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几埒帝王”。当时甚至还有人把魏忠贤和圣人孔子相提并论,说什么:“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对魏忠贤的馅媚之风泛滥全国。

正当魏忠贤权力达到顶峰、权倾朝野之时,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就是崇帧皇帝。靠山一倒,魏忠贤和客氏的末日也就到了。崇祯皇帝首先把客氏赶出皇宫,免去魏忠贤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发配凤一陽一守祖陵,当魏忠贤行至途中,又下令押回京城审判。魏忠贤知道难逃一死,与其回去遭千刀万剐,还不如趁早自己结束性命,便悬梁自尽。魏忠贤自结性命不解天下百姓之恨,于是崇帧帝下令“诏磔其尸,悬首河间”,并抄没其家,将全部财产估价变卖助晌。随后,崇祯皇帝对魏党进行清理。朝廷颁布“钦定逆案”,这件“逆案”是明末也是整个明朝最大的一起党案。魏忠贤被定为“逆案”之首,一共清查出首逆同谋六人,交结近侍十九人,交结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军犯三十五人,谄附拥戴军犯十五人,交结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颂四十四人,共计二百五十八人,如果加上“漏网”五十七人,共计三百一十五人之多,可见阉党声势之庞大。作恶多端的魏忠贤和魏党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是王振、刘瑾等几个专权大宦官的共同下场,他们共同验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千古训言。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