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外国文学名著 > 国外作家 > 林肯·奇尔德 > 深海风暴

第三章

  彼得·克兰几乎有四年光阴是在潜艇里度过的,不过这还是他第一次拥有一个靠窗户的座位。
  他在“风暴王”平台上消磨了好几个小时,先是接受了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冗长测试,然后又在图书室里闲荡,等着有助于遮掩行踪的黑暗的降临。终于,他被送到了钻塔下面的一个专用的输送平台上,那里有一艘系在混凝土基脚上的海军深海潜艇正等着他。变幻莫测的海水拍打着这个基脚,通往深海潜艇舱门的跳板上则拉着多余的扶手绳。克兰走过去,来到那个狭小的指挥塔旁,然后沿着金属梯子下到了潜艇里。梯子上因为凝结着水珠,踩上去滑溜溜的。他穿过耐压舱盖,再经过浮筒室,进入了一个耐压球体中,那里已经有一名很年轻的士官坐在操控台旁。
  “随便坐吧,克兰医生,”那位年轻人说。
  远处的上方,传来一个舱盖门“哐当”的关闭声,接着又是一个,声音在潜艇里沉闷地回响着。
  克兰朝舱室里打量了一下。除了空着的坐椅——列成三排,每排两张——墙壁和桌面平台的每一英寸地方都被计量表、电线、管路和仪器占据着,唯一例外的就是位于远处墙壁上一个看上去狭窄但却非常厚实的舱口。密闭的空间中有一股味道,那是润滑油、湿气和汗液的混杂体——这一下子就把他带回到了佩戴海豚徽章的那些日子里。
  他坐下来,把行李放在旁边的座位上,然后转向窗户:那是一个很小的金属环状物,周围一圈镶满了钢制的螺栓。他不由皱起了眉头。他有着潜艇兵对厚实的钢外壳天生的敬仰,而这个舷窗看上去却有点大惊小怪,奢华得多余。
  那位水兵一定是注意到了他的脸色,因为他吃吃地笑了起来。“别担心。那是专门的合成材料,是直接做进艇壳里的。‘的里雅斯特’号使用老式的石英舷窗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克兰以大笑作答。“没想到我的心思这么容易就被你看穿了。”
  “我就是从这一点区分出军人和平民的,”年轻人说。“你曾经在潜艇上干过,对吧?我的名字是理查森。”
  克兰点点头。理查森佩戴着中士的V形臂章,这个徽章表明他的军阶是专业军士。
  “我在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工作过两年,”克兰回答,“然后又在快速攻击潜艇上干了两年多。”
  “我明白了。”
  从遥远的上方传来一阵刮擦的声音:克兰猜测那是在收回跳板。接着,从那些纷乱的仪器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又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叫声。“ETF,允许下潜。”
  理查森抓起一个麦克风。“永恒一号,我是ETF。明白,明白。”
  接着就听到一阵低沉的嘶嘶气流声,那是在消声器作用下的推进器发出来的。深海潜艇在波浪中轻轻摆动了一会儿,嘶嘶声变得更大了,然后它又被海水涌进压载舱的声音盖过。潜艇马上开始了下潜。理查森俯身在操控台上,打开了一组外景灯。突然间,漆黑一片的窗外就被一阵凶猛的白色泡沫所取代。
  “永恒一号,ETF正在下潜,”他对着麦克风说。
  “研究站有多深?”克兰问。
  “恰好3,200米多一点。”
  克兰马上做了一下心算。3,200米等于10,000多英尺。这个研究站躺在海面下2英里的位置。
  舷窗外面,白色的泡沫渐渐让位于淡绿色的海水。克兰向外望去,寻找着鱼儿,可是他能看到的,仅有灯光边缘上的几个模模糊糊的银色影子。
  现在他事实上就介入进来了,他觉得自己的好奇心膨胀得很厉害。为了分心,他转向了理查森。“你们多久这样跑一次?”他问。
  “早期,在研究站的调试阶段,我们一天要往返5到6次。每次潜艇都装得满满的。但现在运转正常了,几周都可能不下潜一次。”
  “可你还是要带人上来,对吗?”
  “没有人上来,还没人上来过。”
  克兰对此感到很惊讶。“没有人?”
  “没有,先生。”
  克兰转头向窗外看去。深海潜艇正在迅速下潜,淡绿色的海水颜色也很快地变得越来越深。
  “那里面是个啥样子?”他问。
  “里面?”理查森重复道。
  “研究站里面。”
  “我从未进去过。”
  克兰惊讶地扭回头又望着他。
  “我只是个出租车司机。做任何观光对我来说,适应环境的过程都太长太长了。我听他们说过,进去要一天,出来则要三天。”
  克兰点点头。舷窗外面,海水的颜色变得更暗了,周遭的海水中现在带上了一些颗粒状的物质。他们正在加速下潜,他张大嘴巴,以让听觉保持清晰。他在军队服役时尝过急速潜航的滋味,经历这种情况的官兵总是相当紧张:潜艇的外壳在越来越大的海水压力下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他们笔直地站着,脸色铁青。不过这艘深海潜艇倒是没有发出受重压时的那种嘎吱声——舱里面只听得见微弱的嘶嘶气流声和仪器风扇转动的呼呼声。
  现在,舷窗外面已经完全变成了黑色。他凝视着漆黑一团的下方,那下面的某个地方有一个高尖科技水平的研究站,它跟某些东西一道——某些未知的东西——在海底的淤泥和沙子下等候着他的到来。
  仿佛约好了似的,理查森从他的座位旁边拿起一件东西,把它递了过来。“阿舍博士要我给你这个。他说在你下潜的途中它也许能让你思考一下。”
  那是一只很大的蓝色信封,两边都密封着并盖了好几条警告语:机密。仅能阅读。专函,极机密。信封的一角有一个政府的封缄,此外还有一大段打印的小号字,内容是对胆敢违反保密协定发出的充满恐吓的威胁。
  克兰把信封在手里翻过来倒过去。现在这一刻终究到来了,他觉得自己有点抵触情绪,不情愿打开它。他又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小心地撕开了封条,把信封倒了过来。
  一张层叠的纸片和一本小册子掉落在了他的膝盖上。他捡起那张纸片,好奇地看着它。那是一张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型军事设施、或许是条船的示意图,上面的文字说明是:10号甲板——人员住舱(低级别)。他看了一会儿,然后把它放在一边,拿起了那本小册子。
  小册子封面上的标题海军保密行为准则是冲压印模上去的。他翻动着书页,浏览着里面的众多条目和表格,然后啪地一下合上了它。这是什么,难道是阿舍开的一个玩笑?他拿起信封朝里面看了看,预备把它撇在一边。
  然后他注意到信封里还有一张折起来的纸。他把纸抽出来,展开它开始阅读。他一面读,一面感到有一种奇特的麻刺感出现在他的指尖,这种感觉迅速传递着,直到袭遍他的全身。
  摘录
  参考文献号ERF-10230a
  摘要:亚特兰蒂斯
  1.原始记录描述
  2.陡然沉没事件(推测)
  3.沉没日期:公元前9500年
  来源:柏拉图,《提马亚斯对话》
  史传有一强盛之国,曾对全欧洲大行征伐。此强国出自大西洋中之一岛,该岛面积广大,合利比亚与小亚细亚全土,犹不足与匹矣。此岛亦为至达其他岛屿之通道,经此诸岛,或可到达环绕大洋之彼岸大陆焉。
  当是时,此亚特兰蒂斯岛全境和临近诸岛,兼及部分(欧洲)大陆,均在一伟大帝国之治下。不意一威力无比之大地震与洪水,旦夕之间,便使此亚特兰蒂斯岛惨遭厄运、沉没消失于大洋深处……
  摘录毕
  这个引用自柏拉图著作的摘要只有短短的一页纸,但已经足够了。
  克兰让这页文献飘落到膝盖上,抬眼凝视着舷窗外的黑暗。这就是阿舍那羞答答的欢迎辞——他以电报般的精准方式透露了海面下两英里处正在发掘的究为何物。
  亚特兰蒂斯。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可所有枝节又都吻合:严格的保密,高技术,还有开支。这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工程:高度繁荣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在她的鼎盛时期被一场大洪灾突然中止。一座海底城市。那上面的居住者是谁?他们拥有什么秘密?
  他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着那种麻刺的兴奋感消退。可是它偏不。也许,这整个都是一场梦。也许几分钟后闹钟就会响起,他醒来后,这不过又是北迈阿密闷热难耐的一天。所有这一切都会蒸发不见,他又会回到老套乏味的生活中去,设法决定是否到一个新的研究职位上履新。毫无疑问那就是答案。因为他不可能下潜到一个埋藏已久的远古城市中去,或者说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复杂也最为重大的考古发掘工程的参与者。
  “克兰医生?”
  理查森的一声呼唤,惊醒了沉思中的克兰。
  “我们马上就到研究站了,”理查森说。
  “这就到了?”
  “是的,先生。”
  克兰忙转眼向舷窗外望去。在两英里深的海底,外景灯几乎无法穿透淤泥浓度很高的海水。不过却有一个奇怪的、缥缈无形的发光体从下面而非上面——这很不符合逻辑——照过来。他朝窗子凑过去,屏住呼吸向下望去。
  在离他们大约100英尺远的下方,有一个巨大的金属圆屋顶,它的周边隐埋在海底之中。从屋顶到底边的中间位置处,有一个开了口的、大约6英尺宽通向其内部的圆形隧道,那样子就像一个通风井口。圆屋顶表面光滑无污迹,也见不到任何标记和识别符,看起来它还真像是一顶隐现在海底沙床上的银色光洁的巨大王冠。远处的一个逃生舱口旁,用绳索系链着一艘跟克兰坐的这艘一模一样的深海潜艇。在圆屋顶的顶点处,有一个形状像一个翻转的茶杯似的庞大物体,它的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传感器和通信装置。整个圆屋顶表面有上千盏小灯,在深海洋流的荡漾下,那忽闪忽闪的光芒使它们看上去就像是一颗颗宝石。
  在这个屋顶遮盖庇护下的,就是“深海风暴”研究站:一个代表高精尖科技水平的城市。而在“深海风暴”下面的某个地方——其古老恰似这个研究站的崭新那么引人瞩目——则躺着亚特兰蒂斯未知的秘密与期望。
  克兰目不转睛、出神地看着,然后他意识到自己咧嘴而笑的神态就像个傻瓜。他转过头去看理查森,这位海军士官也像他一样,正望着他露齿而笑。
  “欢迎来到‘深海风暴’,先生,”他说。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