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编 大愿终成
永禄十一年。
十月十八日这天下起了冰雹,预示着京城入了冬。四处流浪的武家贵族足利义昭,在信长的守护下正式就任将军。
为了确保仪式能够安全进行,光秀率警卫严守御所。
(没想到我这半辈子还有如此高兴的时候。)
一想到此,光秀禁不住热泪纵横。
(官封从四位下、任参议·左近卫权中将,宣为征夷大将军。)
光秀默念着足利义昭新任的官位和头衔,每念一次,都不胜唏嘘,眼含泪光。
远处走来一个身穿盔甲的人,正是织田家的高级将领木下藤吉郎秀吉。
“这不是十兵卫君吗?”
他凑过来看了看光秀的脸,随即爽朗地笑道。
——哭什么呢?
藤吉郎本想损损他,却不料光秀并不像自己那般伶俐圆滑,他慌忙从怀中取出纸来一个劲地擤着鼻涕。藤吉郎也觉得自讨没趣,只好踩着沙子地走开了。
(那种人是不会懂的。)
光秀心里鄙夷道。
(胸无大志。)
光秀如此评价藤吉郎。虽说此人极其擅长随机应变,却看不出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人的价值就在于是否有志。)
光秀认定,在这一点上他对自己的评价甚高。
(这么多年,我虽浪迹天涯,却胸怀重振足利幕府的大志,周游列国,风餐露宿,才终究成就了今天的大愿。这种感慨,纵是今日盛典上织田家的三万将士,又有何人能懂?不过是我一人罢了。)
比起作为一介京都官员在盛典上防守的光秀等人来,足利义昭的兴奋之情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来。
义昭已经就任征夷大将军,自然也就有权按照赖朝以来的惯例成立幕府。义昭一早就有此打算,这本来就是他的梦想。
此前,他从清水寺将临时御所搬到了本圀寺。本圀寺是日莲宗在京都的本山。
宣告将军继位的第二天,义昭把信长叫到本圀寺的临时御所中,感激涕零道:
“我能从流寓之身当上征夷大将军,全是您的功劳。从今往后,我就认你作父亲吧。”
信长仅比义昭年长三岁。被同龄人的义昭唤作父亲,信长一定觉得不太自在吧。
“臣惶恐。”
信长有些迟疑。义昭高兴得忘乎所以,信长却未到那个地步。
而义昭浑然不觉,他只是一心想着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他又想了想道:
“那就当副将军吧。”
简直是开玩笑。难道他以为,信长真是为了给义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尚出身的小才子当手下,才千辛万苦地奋战到今天?
(义昭一定是误会了。)
信长断定。在信长看来,备受天下武家尊崇的义昭的“血统”才有价值。所以才会披心沥血地决心进京,把义昭推上了与他的“血统”相称的征夷大将军的宝座。
——成立幕府。
这件事,却要另当别论。要重现老朽不堪、犹如中世纪怪兽的统治机构幕府,自己则当个小头目,信长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我会极大地尊重义昭的血统,再加以利用。所以才让他当上了将军。不过不允许建立幕府。要建也得由我亲自来建。)
信长漠然想道。能令他动容的,不是单纯的权力欲望或是领土欲望,而是打破中世的混沌世界、建立统一国家的革命家的野心。要说革命家,像信长这样鲜明的革命家,可以说在日本史上绝无仅有。他不仅仅对政治,而且对经济、宗教都具有模糊的改革意识,其中某些部分已经得到了确切的实现。
义昭却不同。
义昭将唯一的热情都倾注在中世最大的权威“室町幕府”的光复一事上,其他一概不闻不问。这位三十二岁的贵人虽然活着,却已然是过去的亡灵,而信长却一心一意思考着未来,这个革命家的心思,无人能够窥视。
两人截然不同。
只不过目前双方都有相互利用的价值,才能站在同一条线上。得意忘形的义昭,却忽视了这一点。
(封他副将军,还以为他会欢呼雀跃呢。)
义昭无法理解信长为何要推辞。他还以为是信长为人谦虚的缘故。
“那么,”义昭又提议道,“当管领怎么样?”
他的声音透露着兴奋。管领是幕臣的最高职位。有些类似于后来的德川幕府的大老。室町幕府最兴盛的时期,斯波、细川、畠山三家曾轮流担任这一职位。
“意下如何?”
“哪里,请恕推辞。”
信长答谢后,挥手叫来了将军心腹细川藤孝。
“将军大人虽如此看重,信长却没有身居要职的野心。我只想替将军铲除所有与将军为敌的人。您务必告诉将军,再不用如此费心了。”
他低声道。
藤孝小心翼翼地绕到将军座椅一旁,转达了信长的意思。
“这样啊!”
义昭心下感动不已,连忙点头。义昭还在越前金崎城观望各国形势时,曾对信长的足智多谋感到不安,真正见到了本人,才发现和听说的大相径庭。
(此人实在是谦虚得很。)
义昭暗自想道。
当天,信长退下后,义昭召集心腹们商议信长的赏赐问题。
“册封领地吧。”
义昭脑筋一转,突然叫出声来。这人还真是奇怪。
(封地?将军何尝又有半块自己的领地?)
心腹之首的细川藤孝,面带疑惑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新上任的将军。
到底不过是中世纪的亡灵而已。
以前,将军确实可以号令天下,任命或是更迭大名,将军还拥有直辖的领地。
不过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老黄历了。步入战乱时代后,各国都是强者称霸,就算扒光了地上的草根,恐怕也找不到一寸将军的领地。
(当上了将军,就有了这个权力。)
义昭却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浑然不觉。
“怎么样?这个点子不错吧?”义昭接着说,“把京都附近的某个领国赐给信长吧。近江、山城、摄津、和泉、河内等等,让他挑一个中意的便是。”
第二天,藤孝被派出传信。
(这可怎么办?)
深谙事理的藤孝感到左右为难。
(真是不好办。新的将军自幼就在寺庙中长大,大概是不懂时务。)
就算真要接受义昭册封的某个领国,也并不是由义昭亲自去平定。信长必须浴血奋战亲自去夺过来。这么一来,就不是“封地”这回事了。
藤孝去了信长的住处,转达了此事。
“领国?”
信长满脸不可思议。藤孝见状,出了一身汗。
“在下惶恐,”藤孝尽量柔和地笑道,“将军殿下久居僧房,虽说现在还了俗,却还是不太通晓世事。”
“有道理。”
信长连着点了点头。想到义昭确实久离俗世,倒也无法生气。
“明白了。你就回复说我推辞了就是。”
“遵命。”
“不过,”信长接着道,“将军既然如此盛情,我倒有个请求。”
“请讲。”
“请准许我往堺、大津、草津派官代理。”
“小事一桩。”
藤孝差点就脱口而出,这个要求也太微不足道了。
藤孝回到将军的临时御所后,马上将此事汇报给了义昭。义昭晃悠着瘦小的身子道:
“当然答应。不过信长还真是没野心的人哪。”
义昭不禁动容。
这天傍晚,光秀来到本圀寺的塔院,细川藤孝借宿在此。
“没什么要紧事。”
光秀让下人取出带来的鱼干和水酒,藤孝腾出一间房间,两人开始饮酒畅谈。
“自从进了京,我们俩忙着打仗,都没顾得上好好一叙。”
理由很简单。
两名志同道合的老友,先是举杯庆祝光复将军家的大愿终于实现。
“想当初,我们在朽木谷的一盏烛火下共商将军家复兴这件大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藤孝握着光秀的手道:
“都是你的功劳啊!”
光秀急忙摇头,称自己并无贡献,谦虚道:
“都是您和众位幕臣们努力的结果。依我看,还是新将军有这个福分啊!”
“不过弹正忠(信长的新官职)的功劳是毫无疑问的。”
“不错。”
光秀也随声附和道。这次的马到成功,完全是拜信长在军事上的天才能力和政治谋略所赐,两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
藤孝接着告诉光秀,信长拒绝了封地的赏赐,而是希望能够治理三座城市。
“哪三座?”
“草津、大津和堺。不知道弹正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要说草津嘛……”
则可以理解。近江草津位于中山道和东海道的分歧点,在这里配置代理官员,身处岐阜的信长便可以遥控京都,从军事上而言很有必要。这一点藤孝也看得出来。
“那么大津呢?”
藤孝询问道。
光秀侧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光秀是藤孝有生以来所遇到的人之中最智力超群的,只是他缺乏直觉上的判断,遇事总是喜欢深思熟虑后才下定论。
等到光秀抬起头来,发现他的脸泛着潮红,满是兴奋之色。
“大津有钱有财。”
此地位于琵琶湖的最南端,以湖港而著称。湖上交通以此为中枢,不仅仅是近江,就连若狭、越前等北国、美浓等东部各国的物资也都要经过此湖,最终聚集在大津的湖港中。
难道是为了收取运费(商品税)?
光秀不禁为信长眼光的尖锐而感到惊诧。
可以说,这种眼力是天才才具备的。眼下,就算是称霸于各诸侯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等人,他们的经济理论也都停留在农业上。像信长这样凭着直觉就瞄准了商业的人,却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信长出生的尾张,热田一带自古就商业兴隆。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因为受到商人出身的道三的影响了呢?)
如果大津的疑问被打消,那么堺就更容易理解了。作为海港的堺在中国大陆、东南亚,甚至远至欧洲,都是赫赫有名的代表日本的港口城市。
(和那些只知道用大米来计算的大名不同,信长懂得金钱这种东西。)
光秀谈完以上的想法后,藤孝也赞许地摇了摇头。
“这个人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藤孝的理解力仍然停留在这一阶段。
义昭宣布就任将军的第四天,信长被获准参见天子。
由于官位低微未能允许进殿,只是隔着帘子参拜,然而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天子,是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
参见结束后的当天下午,义昭将信长请到本圀寺的御所中,设宴为他庆祝。
“恭喜恭喜!”
义昭告诉信长,今天特意为他摆了酒宴。还叫来观世大夫表演能乐助兴。
“逢有大喜之时,按照吉例要表演十三首曲子。好好欣赏吧!”
义昭说完,信长皱了皱眉道:
“天下尚未平定。各国诸侯竞相争雄,仅仅保住了小小的平安京(京都),实在无法安心。虽说三好党羽被我们赶到了阿波,仍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这种时候哪还有心情欣赏十三首曲目,五首就足矣!”
于是,演出的曲目立即被变更为五首。
观赏表演时,义昭又雅兴大发,要求道:
“听说弹正忠擅长击鼓,露一手瞧瞧吧!”
义昭如此轻率,信长不禁心生不悦,他摆手推辞道:
“不行不行。”
义昭却不死心,反复催促。信长终于忍耐不住,把光秀唤到跟前怒道: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他说的是尾张话,甚是粗暴。
那天是二十二日。
二十五日这天,信长撇下京都的义昭,自己率领大军回了岐阜。信长在京都逗留了不到一个月。
“弹正忠不管我了吗?”
信长这一突然的举措,让义昭惶恐不安。信长一旦做了决定,绝不会轻易改变。
不过,他留下了少许部队驻守。
驻守部队的将领以木下藤吉郎为首,另有佐久间信盛、村井贞胜、丹羽长秀等人,共有五千兵马。
光秀的身份略低于这些将领。他也奉命留了下来。本圀寺的义昭御所的警卫工作落在了他的肩上。
——三好的党羽们不会趁信长不在来偷袭吧?
他隐约感到不安。果然,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忧虑就变成了事实。
正月五日这天,三好召集了一万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旗上京,包围了本圀寺的义昭御所。
光秀身为警卫队长,开始了勇敢的死守战。
十月十八日这天下起了冰雹,预示着京城入了冬。四处流浪的武家贵族足利义昭,在信长的守护下正式就任将军。
为了确保仪式能够安全进行,光秀率警卫严守御所。
(没想到我这半辈子还有如此高兴的时候。)
一想到此,光秀禁不住热泪纵横。
(官封从四位下、任参议·左近卫权中将,宣为征夷大将军。)
光秀默念着足利义昭新任的官位和头衔,每念一次,都不胜唏嘘,眼含泪光。
远处走来一个身穿盔甲的人,正是织田家的高级将领木下藤吉郎秀吉。
“这不是十兵卫君吗?”
他凑过来看了看光秀的脸,随即爽朗地笑道。
——哭什么呢?
藤吉郎本想损损他,却不料光秀并不像自己那般伶俐圆滑,他慌忙从怀中取出纸来一个劲地擤着鼻涕。藤吉郎也觉得自讨没趣,只好踩着沙子地走开了。
(那种人是不会懂的。)
光秀心里鄙夷道。
(胸无大志。)
光秀如此评价藤吉郎。虽说此人极其擅长随机应变,却看不出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人的价值就在于是否有志。)
光秀认定,在这一点上他对自己的评价甚高。
(这么多年,我虽浪迹天涯,却胸怀重振足利幕府的大志,周游列国,风餐露宿,才终究成就了今天的大愿。这种感慨,纵是今日盛典上织田家的三万将士,又有何人能懂?不过是我一人罢了。)
比起作为一介京都官员在盛典上防守的光秀等人来,足利义昭的兴奋之情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来。
义昭已经就任征夷大将军,自然也就有权按照赖朝以来的惯例成立幕府。义昭一早就有此打算,这本来就是他的梦想。
此前,他从清水寺将临时御所搬到了本圀寺。本圀寺是日莲宗在京都的本山。
宣告将军继位的第二天,义昭把信长叫到本圀寺的临时御所中,感激涕零道:
“我能从流寓之身当上征夷大将军,全是您的功劳。从今往后,我就认你作父亲吧。”
信长仅比义昭年长三岁。被同龄人的义昭唤作父亲,信长一定觉得不太自在吧。
“臣惶恐。”
信长有些迟疑。义昭高兴得忘乎所以,信长却未到那个地步。
而义昭浑然不觉,他只是一心想着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他又想了想道:
“那就当副将军吧。”
简直是开玩笑。难道他以为,信长真是为了给义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尚出身的小才子当手下,才千辛万苦地奋战到今天?
(义昭一定是误会了。)
信长断定。在信长看来,备受天下武家尊崇的义昭的“血统”才有价值。所以才会披心沥血地决心进京,把义昭推上了与他的“血统”相称的征夷大将军的宝座。
——成立幕府。
这件事,却要另当别论。要重现老朽不堪、犹如中世纪怪兽的统治机构幕府,自己则当个小头目,信长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我会极大地尊重义昭的血统,再加以利用。所以才让他当上了将军。不过不允许建立幕府。要建也得由我亲自来建。)
信长漠然想道。能令他动容的,不是单纯的权力欲望或是领土欲望,而是打破中世的混沌世界、建立统一国家的革命家的野心。要说革命家,像信长这样鲜明的革命家,可以说在日本史上绝无仅有。他不仅仅对政治,而且对经济、宗教都具有模糊的改革意识,其中某些部分已经得到了确切的实现。
义昭却不同。
义昭将唯一的热情都倾注在中世最大的权威“室町幕府”的光复一事上,其他一概不闻不问。这位三十二岁的贵人虽然活着,却已然是过去的亡灵,而信长却一心一意思考着未来,这个革命家的心思,无人能够窥视。
两人截然不同。
只不过目前双方都有相互利用的价值,才能站在同一条线上。得意忘形的义昭,却忽视了这一点。
(封他副将军,还以为他会欢呼雀跃呢。)
义昭无法理解信长为何要推辞。他还以为是信长为人谦虚的缘故。
“那么,”义昭又提议道,“当管领怎么样?”
他的声音透露着兴奋。管领是幕臣的最高职位。有些类似于后来的德川幕府的大老。室町幕府最兴盛的时期,斯波、细川、畠山三家曾轮流担任这一职位。
“意下如何?”
“哪里,请恕推辞。”
信长答谢后,挥手叫来了将军心腹细川藤孝。
“将军大人虽如此看重,信长却没有身居要职的野心。我只想替将军铲除所有与将军为敌的人。您务必告诉将军,再不用如此费心了。”
他低声道。
藤孝小心翼翼地绕到将军座椅一旁,转达了信长的意思。
“这样啊!”
义昭心下感动不已,连忙点头。义昭还在越前金崎城观望各国形势时,曾对信长的足智多谋感到不安,真正见到了本人,才发现和听说的大相径庭。
(此人实在是谦虚得很。)
义昭暗自想道。
当天,信长退下后,义昭召集心腹们商议信长的赏赐问题。
“册封领地吧。”
义昭脑筋一转,突然叫出声来。这人还真是奇怪。
(封地?将军何尝又有半块自己的领地?)
心腹之首的细川藤孝,面带疑惑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新上任的将军。
到底不过是中世纪的亡灵而已。
以前,将军确实可以号令天下,任命或是更迭大名,将军还拥有直辖的领地。
不过这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老黄历了。步入战乱时代后,各国都是强者称霸,就算扒光了地上的草根,恐怕也找不到一寸将军的领地。
(当上了将军,就有了这个权力。)
义昭却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浑然不觉。
“怎么样?这个点子不错吧?”义昭接着说,“把京都附近的某个领国赐给信长吧。近江、山城、摄津、和泉、河内等等,让他挑一个中意的便是。”
第二天,藤孝被派出传信。
(这可怎么办?)
深谙事理的藤孝感到左右为难。
(真是不好办。新的将军自幼就在寺庙中长大,大概是不懂时务。)
就算真要接受义昭册封的某个领国,也并不是由义昭亲自去平定。信长必须浴血奋战亲自去夺过来。这么一来,就不是“封地”这回事了。
藤孝去了信长的住处,转达了此事。
“领国?”
信长满脸不可思议。藤孝见状,出了一身汗。
“在下惶恐,”藤孝尽量柔和地笑道,“将军殿下久居僧房,虽说现在还了俗,却还是不太通晓世事。”
“有道理。”
信长连着点了点头。想到义昭确实久离俗世,倒也无法生气。
“明白了。你就回复说我推辞了就是。”
“遵命。”
“不过,”信长接着道,“将军既然如此盛情,我倒有个请求。”
“请讲。”
“请准许我往堺、大津、草津派官代理。”
“小事一桩。”
藤孝差点就脱口而出,这个要求也太微不足道了。
藤孝回到将军的临时御所后,马上将此事汇报给了义昭。义昭晃悠着瘦小的身子道:
“当然答应。不过信长还真是没野心的人哪。”
义昭不禁动容。
这天傍晚,光秀来到本圀寺的塔院,细川藤孝借宿在此。
“没什么要紧事。”
光秀让下人取出带来的鱼干和水酒,藤孝腾出一间房间,两人开始饮酒畅谈。
“自从进了京,我们俩忙着打仗,都没顾得上好好一叙。”
理由很简单。
两名志同道合的老友,先是举杯庆祝光复将军家的大愿终于实现。
“想当初,我们在朽木谷的一盏烛火下共商将军家复兴这件大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藤孝握着光秀的手道:
“都是你的功劳啊!”
光秀急忙摇头,称自己并无贡献,谦虚道:
“都是您和众位幕臣们努力的结果。依我看,还是新将军有这个福分啊!”
“不过弹正忠(信长的新官职)的功劳是毫无疑问的。”
“不错。”
光秀也随声附和道。这次的马到成功,完全是拜信长在军事上的天才能力和政治谋略所赐,两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
藤孝接着告诉光秀,信长拒绝了封地的赏赐,而是希望能够治理三座城市。
“哪三座?”
“草津、大津和堺。不知道弹正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要说草津嘛……”
则可以理解。近江草津位于中山道和东海道的分歧点,在这里配置代理官员,身处岐阜的信长便可以遥控京都,从军事上而言很有必要。这一点藤孝也看得出来。
“那么大津呢?”
藤孝询问道。
光秀侧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光秀是藤孝有生以来所遇到的人之中最智力超群的,只是他缺乏直觉上的判断,遇事总是喜欢深思熟虑后才下定论。
等到光秀抬起头来,发现他的脸泛着潮红,满是兴奋之色。
“大津有钱有财。”
此地位于琵琶湖的最南端,以湖港而著称。湖上交通以此为中枢,不仅仅是近江,就连若狭、越前等北国、美浓等东部各国的物资也都要经过此湖,最终聚集在大津的湖港中。
难道是为了收取运费(商品税)?
光秀不禁为信长眼光的尖锐而感到惊诧。
可以说,这种眼力是天才才具备的。眼下,就算是称霸于各诸侯的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等人,他们的经济理论也都停留在农业上。像信长这样凭着直觉就瞄准了商业的人,却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信长出生的尾张,热田一带自古就商业兴隆。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因为受到商人出身的道三的影响了呢?)
如果大津的疑问被打消,那么堺就更容易理解了。作为海港的堺在中国大陆、东南亚,甚至远至欧洲,都是赫赫有名的代表日本的港口城市。
(和那些只知道用大米来计算的大名不同,信长懂得金钱这种东西。)
光秀谈完以上的想法后,藤孝也赞许地摇了摇头。
“这个人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藤孝的理解力仍然停留在这一阶段。
义昭宣布就任将军的第四天,信长被获准参见天子。
由于官位低微未能允许进殿,只是隔着帘子参拜,然而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天子,是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
参见结束后的当天下午,义昭将信长请到本圀寺的御所中,设宴为他庆祝。
“恭喜恭喜!”
义昭告诉信长,今天特意为他摆了酒宴。还叫来观世大夫表演能乐助兴。
“逢有大喜之时,按照吉例要表演十三首曲子。好好欣赏吧!”
义昭说完,信长皱了皱眉道:
“天下尚未平定。各国诸侯竞相争雄,仅仅保住了小小的平安京(京都),实在无法安心。虽说三好党羽被我们赶到了阿波,仍虎视眈眈、伺机反扑。这种时候哪还有心情欣赏十三首曲目,五首就足矣!”
于是,演出的曲目立即被变更为五首。
观赏表演时,义昭又雅兴大发,要求道:
“听说弹正忠擅长击鼓,露一手瞧瞧吧!”
义昭如此轻率,信长不禁心生不悦,他摆手推辞道:
“不行不行。”
义昭却不死心,反复催促。信长终于忍耐不住,把光秀唤到跟前怒道: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他说的是尾张话,甚是粗暴。
那天是二十二日。
二十五日这天,信长撇下京都的义昭,自己率领大军回了岐阜。信长在京都逗留了不到一个月。
“弹正忠不管我了吗?”
信长这一突然的举措,让义昭惶恐不安。信长一旦做了决定,绝不会轻易改变。
不过,他留下了少许部队驻守。
驻守部队的将领以木下藤吉郎为首,另有佐久间信盛、村井贞胜、丹羽长秀等人,共有五千兵马。
光秀的身份略低于这些将领。他也奉命留了下来。本圀寺的义昭御所的警卫工作落在了他的肩上。
——三好的党羽们不会趁信长不在来偷袭吧?
他隐约感到不安。果然,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忧虑就变成了事实。
正月五日这天,三好召集了一万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举旗上京,包围了本圀寺的义昭御所。
光秀身为警卫队长,开始了勇敢的死守战。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