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张庙传奇
来源: 未知 作者: 笑一笑 时间: 2016-09-08 阅读: 次
浙江钱塘江南的宁绍地区,特别是嵊州农村,随处都有“陈张庙”。庙不大,香火却盛。端坐其中享受烟火的,非神非佛,而是两个黑白分明的长胡子老爷爷。听当地人说,那白脸亲切的,是陈老太公,黑漆发亮的则是张老相公。
传说这陈张两位都是嵊州人氏,那时候叫嵊县,他二位都会治病,懂经营,小时候结伴在天台山学过道,都有一套超自然的法术。两人争强好胜,更是一对欢喜冤家。
话说有一年八月十八,两人相约到海宁观潮。他们施展法术,渡过宽阔的钱塘江,在观潮楼寻了个好座位。看看时候还早,两人点了松果和桂圆,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等待着大潮到来。陈老太公的儿子听说父亲一早就观潮去了,也想去看看大潮是什么样子,就约了张老相公的儿子一起去。陈老夫人说:“你们俩还小,海宁又那么远,观潮的人又那么多,我不放心。”十二岁的陈家儿子说:“娘,孩儿不小了,从嵊县到海宁只有几百里路,这点路难不倒我们。”十岁的张家儿子也说:“是呀,您就放心吧,再说,咱爹还在那里呢!”
陈老夫人拗不过两个孩子,就答应了。看看天色有点阴,她拿出一把雨伞,说:“今天可能要下雨,你们带上这把伞,早去早回!”
两人带上伞高兴地上路了。当下施展轻功,几乎足不着地地沿小路飞快行走,很快就到了钱塘江边。
江水滔滔,浊浪翻滚,一眼看去一条渡船都没有。因为快要涨潮了,船家早早将渡船划到对岸避了起来。最佳的观潮点在对岸,父亲也一定在那里。咋办?陈家儿子说:“有了。我们何不将雨伞当渡船,渡过江去?”张家儿子看了一眼伞,说:“它不会翻掉吧?”
“翻不了。你看——”陈家儿子说着,将雨伞撑开,伞柄朝上抛进江中。两人跳上伞,一左一右站定了。陈家儿子法术通灵,念动咒语,这伞船竟劈波斩浪,直向对岸驶去。
再说陈老太公和张老相公,正在观潮楼里喝茶聊天,观望着江面,突然,陈老太公大叫一声:“快看,江上有两个小伙子以伞为船,看来他们的本事不在你我之下!”
张老相公这人最为自负,就怕别人说有人比自己强。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说了句:“我看他们未必有什么真本事!”一边说,一边随手剥了一颗桂圆,把半片壳放在茶杯里,然后在壳内放上两个果核,再勾起两指轻轻一弹,桂圆壳随之“咕噜噜”沉到了杯底。陈老太公见此猛地一惊!
原来,就在张老相公将放着两颗果核的桂圆壳弹沉到杯底之时,本来平静的江面上呼啦啦起了风暴,可怜两个孩子的小小伞船,冷不丁遭受这恶风险浪的袭击,一下被卷进了一道漩涡里,瞬间就消失了。随后,江面上风平浪静,好像刚才并未发生过什么似的。
陈老太公不由“哎哟”一声,说:“不好!小船被江浪卷到江底去了!”
张老相公轻轻“哦”了一声,捋着胡须,神色似乎较为平静,“看,涨潮了!”
防洪坝和观潮台上的人们,目光都凝注着一个方向:东方。只见遥远的天际,出现了一条细长的白线。这白线越来越粗,越来越白。等到能看清时,才发现原来是涨上来的潮水,一阵一阵地向前涌来,一浪高过一浪,一潮盖过一潮,声如轰雷滚滚,形似千军万马。等到了眼前,潮水瞬间就向前奔涌过去了,只留下乌溜溜滑腻腻的江水,在面前一漾一漾地跳跃翻涌着。
陈老太公看得入迷,不由拊掌击节赞叹,大声叫道:“好雄壮的钱塘潮啊!”心想,这样壮观的大潮,应该把儿子也带来饱饱眼福,开开胸襟,总比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读书好。
他把这想法跟张老相公一说,张老相公也深有同感,说:“明年来此观潮,你带上令郎,我带上犬子,岂不快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看看观潮的人们渐渐散去,便也离开观潮楼,返回嵊县。
陈老太公刚一进家门,就听夫人关切地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儿子呢?”
“儿子?什么儿子?”陈老太公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夫人,儿子不是在家里吗?”
“这么说,你没有见着儿子和张老相公的孩子?”陈夫人着急地问道。
“他们也去观潮了?”陈老太公问,“他们怎么去的?”
“他俩带着一把伞去的。”夫人说。
“伞?啊,不好了!”陈老太公犹如遭了当头一棒,“他……他们出门时带了一把伞?唉!他们已经回不来了——”陈老太公颓然跌坐在椅子上。
“什么?他们——”夫人一脸惊愕,心提到了嗓子眼。
于是,陈老太公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夫人听完差点晕厥过去!
气急之下,陈老太公把这账全部算到了张老相公的头上。他在心里恨恨地说:“这都是张老相公炫耀法术惹的祸!我不会轻饶了他!”可后来,他仔细一想,感到自己也有责任,假如自己不用话去激他,张老相公也不会轻易掀翻那只伞船。
再说张老相公回到家,得知那两个小孩竟是自家孩子和陈老太公的儿子,便急忙出门,施展法术,匆匆赶往钱塘江下游。
原来,张老相公利用桂圆壳将伞船打翻,内心也是不忍,便趁大家专心观潮之际,赶紧将半片桂圆壳和两颗果核从杯中捞出,让它们重新稳稳地漂浮在茶水上,使得两个被浪打翻的小孩绝处逢生。张老相公估计此时这两个小孩所乘的伞船应在海宁外的钱塘江口,便打起火把,带了两套衣衫和点心,火速赶去。
果然不出张老相公所料,两个孩子此时饥肠辘辘,在江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伞船被浪潮打翻落水后,又有一股暖潮奇迹般把伞船从水底推出,重返江面,再在钱江大潮推涌下搁浅在钱塘江口。
这两人一见张老相公,内心一阵温暖,便双双扑过去,呜呜地哭了起来。张老相公心里一阵内疚,连忙扶起孩子,给他们换上了干衣服,又给孩子吃了些糕点。随后,由张老相公带路,三人施展轻功,匆匆返家。
次日清晨,三人来到陈老太公家门口。陈老太公开门一看,竟是张老相公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不由喜出望外,紧紧地握着张老相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夫人快来、快来,儿子回来了!”陈老太公朝屋内大叫起来。
一听儿子回来了,陈老夫人急急出来,万分惊喜。见到一家三口团团抱在一起,热泪盈眶,在旁边的张老相公也深为感动,心中暗自自责没有容人雅量,差点闹出人间悲剧。
从此以后,张老相公一改争强好胜的品性,和陈老太公精诚团结,协力治水,在浙江一带造福乡里。后人缅怀他们的功德,就立庙塑像,以供后世纪念,这就是现在的“陈张庙”。
陈、张两家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像兄弟一样友爱相处。两人从父辈身上学到的真功夫从不在人前炫耀、卖弄,而是一个行医治病,一个公平经商,天天替老百姓做好事。据说陈家的孩子后来成了治疗天花疫病(麻疹)的良医,张家儿子则开了米行,常常为村民赈济粮食,乡亲们都亲热地称他们为“麻先生”和“米先生”,也曾立像祭祀。
传说这陈张两位都是嵊州人氏,那时候叫嵊县,他二位都会治病,懂经营,小时候结伴在天台山学过道,都有一套超自然的法术。两人争强好胜,更是一对欢喜冤家。
话说有一年八月十八,两人相约到海宁观潮。他们施展法术,渡过宽阔的钱塘江,在观潮楼寻了个好座位。看看时候还早,两人点了松果和桂圆,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等待着大潮到来。陈老太公的儿子听说父亲一早就观潮去了,也想去看看大潮是什么样子,就约了张老相公的儿子一起去。陈老夫人说:“你们俩还小,海宁又那么远,观潮的人又那么多,我不放心。”十二岁的陈家儿子说:“娘,孩儿不小了,从嵊县到海宁只有几百里路,这点路难不倒我们。”十岁的张家儿子也说:“是呀,您就放心吧,再说,咱爹还在那里呢!”
陈老夫人拗不过两个孩子,就答应了。看看天色有点阴,她拿出一把雨伞,说:“今天可能要下雨,你们带上这把伞,早去早回!”
两人带上伞高兴地上路了。当下施展轻功,几乎足不着地地沿小路飞快行走,很快就到了钱塘江边。
江水滔滔,浊浪翻滚,一眼看去一条渡船都没有。因为快要涨潮了,船家早早将渡船划到对岸避了起来。最佳的观潮点在对岸,父亲也一定在那里。咋办?陈家儿子说:“有了。我们何不将雨伞当渡船,渡过江去?”张家儿子看了一眼伞,说:“它不会翻掉吧?”
“翻不了。你看——”陈家儿子说着,将雨伞撑开,伞柄朝上抛进江中。两人跳上伞,一左一右站定了。陈家儿子法术通灵,念动咒语,这伞船竟劈波斩浪,直向对岸驶去。
再说陈老太公和张老相公,正在观潮楼里喝茶聊天,观望着江面,突然,陈老太公大叫一声:“快看,江上有两个小伙子以伞为船,看来他们的本事不在你我之下!”
张老相公这人最为自负,就怕别人说有人比自己强。他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说了句:“我看他们未必有什么真本事!”一边说,一边随手剥了一颗桂圆,把半片壳放在茶杯里,然后在壳内放上两个果核,再勾起两指轻轻一弹,桂圆壳随之“咕噜噜”沉到了杯底。陈老太公见此猛地一惊!
原来,就在张老相公将放着两颗果核的桂圆壳弹沉到杯底之时,本来平静的江面上呼啦啦起了风暴,可怜两个孩子的小小伞船,冷不丁遭受这恶风险浪的袭击,一下被卷进了一道漩涡里,瞬间就消失了。随后,江面上风平浪静,好像刚才并未发生过什么似的。
陈老太公不由“哎哟”一声,说:“不好!小船被江浪卷到江底去了!”
张老相公轻轻“哦”了一声,捋着胡须,神色似乎较为平静,“看,涨潮了!”
防洪坝和观潮台上的人们,目光都凝注着一个方向:东方。只见遥远的天际,出现了一条细长的白线。这白线越来越粗,越来越白。等到能看清时,才发现原来是涨上来的潮水,一阵一阵地向前涌来,一浪高过一浪,一潮盖过一潮,声如轰雷滚滚,形似千军万马。等到了眼前,潮水瞬间就向前奔涌过去了,只留下乌溜溜滑腻腻的江水,在面前一漾一漾地跳跃翻涌着。
陈老太公看得入迷,不由拊掌击节赞叹,大声叫道:“好雄壮的钱塘潮啊!”心想,这样壮观的大潮,应该把儿子也带来饱饱眼福,开开胸襟,总比一天到晚闷在屋子里读书好。
他把这想法跟张老相公一说,张老相公也深有同感,说:“明年来此观潮,你带上令郎,我带上犬子,岂不快哉!”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看看观潮的人们渐渐散去,便也离开观潮楼,返回嵊县。
陈老太公刚一进家门,就听夫人关切地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儿子呢?”
“儿子?什么儿子?”陈老太公被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夫人,儿子不是在家里吗?”
“这么说,你没有见着儿子和张老相公的孩子?”陈夫人着急地问道。
“他们也去观潮了?”陈老太公问,“他们怎么去的?”
“他俩带着一把伞去的。”夫人说。
“伞?啊,不好了!”陈老太公犹如遭了当头一棒,“他……他们出门时带了一把伞?唉!他们已经回不来了——”陈老太公颓然跌坐在椅子上。
“什么?他们——”夫人一脸惊愕,心提到了嗓子眼。
于是,陈老太公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夫人听完差点晕厥过去!
气急之下,陈老太公把这账全部算到了张老相公的头上。他在心里恨恨地说:“这都是张老相公炫耀法术惹的祸!我不会轻饶了他!”可后来,他仔细一想,感到自己也有责任,假如自己不用话去激他,张老相公也不会轻易掀翻那只伞船。
再说张老相公回到家,得知那两个小孩竟是自家孩子和陈老太公的儿子,便急忙出门,施展法术,匆匆赶往钱塘江下游。
原来,张老相公利用桂圆壳将伞船打翻,内心也是不忍,便趁大家专心观潮之际,赶紧将半片桂圆壳和两颗果核从杯中捞出,让它们重新稳稳地漂浮在茶水上,使得两个被浪打翻的小孩绝处逢生。张老相公估计此时这两个小孩所乘的伞船应在海宁外的钱塘江口,便打起火把,带了两套衣衫和点心,火速赶去。
果然不出张老相公所料,两个孩子此时饥肠辘辘,在江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伞船被浪潮打翻落水后,又有一股暖潮奇迹般把伞船从水底推出,重返江面,再在钱江大潮推涌下搁浅在钱塘江口。
这两人一见张老相公,内心一阵温暖,便双双扑过去,呜呜地哭了起来。张老相公心里一阵内疚,连忙扶起孩子,给他们换上了干衣服,又给孩子吃了些糕点。随后,由张老相公带路,三人施展轻功,匆匆返家。
次日清晨,三人来到陈老太公家门口。陈老太公开门一看,竟是张老相公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不由喜出望外,紧紧地握着张老相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夫人快来、快来,儿子回来了!”陈老太公朝屋内大叫起来。
一听儿子回来了,陈老夫人急急出来,万分惊喜。见到一家三口团团抱在一起,热泪盈眶,在旁边的张老相公也深为感动,心中暗自自责没有容人雅量,差点闹出人间悲剧。
从此以后,张老相公一改争强好胜的品性,和陈老太公精诚团结,协力治水,在浙江一带造福乡里。后人缅怀他们的功德,就立庙塑像,以供后世纪念,这就是现在的“陈张庙”。
陈、张两家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像兄弟一样友爱相处。两人从父辈身上学到的真功夫从不在人前炫耀、卖弄,而是一个行医治病,一个公平经商,天天替老百姓做好事。据说陈家的孩子后来成了治疗天花疫病(麻疹)的良医,张家儿子则开了米行,常常为村民赈济粮食,乡亲们都亲热地称他们为“麻先生”和“米先生”,也曾立像祭祀。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