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大全 > 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十章 引喻的力量(2)

你所采用的引喻背后都关连有一整套的信念和法则,如果你认为人生就像是战场?那么你会为人生涂上什么样的颜色? 你是否会说:“人至就是无数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就是死亡?” 或者是:“我得和别人一直对抗。”或者是:“那是个狗咬狗的生活。”或者是:“在这无休止的战斗中迟早我会受伤。”这些相伴的信念就会主宰你所面对的一 切,不管是人、机会、工 作、生活、努力程度?同时它也会影响你决定要怎么个想法、怎么个做法,最终便决定了你的人生。

人生乃是一场游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普及性引喻,譬如说当我和唐纳·川普第一次会面时,发现他经常把人生视为是个“考验”,你不是过关了便是被刷了下来,绝不可能不 上不下。像他这样对人生的诠释方式,你很难想像到每日生活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严酷的考验,那么它便充满了艰辛,你不是得好好准备一番,那 么便等着被刷下来。对于另外有些人来说,人生好比是竞技,其中可能有些乐趣,也有可能你得打败好一些人才能赢,而往往可能只有一位赢家。

还有些人会把人生引喻成一场游戏,请问你认为游戏得是升么样的颜色?它是不是很有趣味呢?人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有多好,其中虽然有些竞争,不过你可 以去主动参与,也可以成为一个旁观着而享受更大的乐趣。或许有人会说:“既然那是游戏,那就必然有人会输。”也或许有人会说:“那岂不是得有些技巧才 行?”不管你把人生是游戏给套上什么样的信念,总之,只要有这样的一个引喻,它便会影响到你的想法、感受和做法。

固然德丽莎修女视人生是神圣的,然而你是否也视人生为神圣的呢?如果你也是如此认为的话,相信对于人生会更加地尊重,当然也就不敢抱持游戏人生的态 度。你是否也曾把人生视为是一桩礼物呢?如果是的话,你使会觉得人生乃是无数的惊喜,常常出乎意料之外。你是否也曾把人生看成是舞会呢? 它是不是有如跳踢踏舞呢?它所展现的有时候是独舞,有时候是和别人共舞,其间充满着欢愉、悠扬和柔美。到底哪一种人生的引喻比较恰当呢?或许它们都恰当, 只不过各只适用某一时间或某一场合,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作适当地改变。在此请你务必记往,不管是哪一种引喻,当你取其利时也必然成其弊。

随着我对于引喻的更加认识,我越发相信一个人若是只相信一种引喻的话,他的人生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像前面用太陽系模型的引喻来介绍原子的结构,它固然能够解释电子绕行原于核的现象,可是就不适合解释电子绕行轨道变化的情形。因此我们若是想拓展自己的人生,那就不可只用少数的引喻来形容人生,而应视环境变化去采取能振奋自己的引喻。

是不是引喻只限用之于人生及原于呢?当然不是,差不多人生中各方面都可以运用引喻,就像有些企业老板把自己的事业看成是“资产”,却把雇用的员工视 为“负债”,请问在这样的引喻下他会怎样对待员工呢?另外有些老板把企业视为一座花园:他得不时去关照,不时去改进,这样才能有收获的一天。还有些人把工 作视为是结交朋友的好机会,大家可以共同合作开创事业。至于我呢,我则把自己的企业看成是个家庭,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努 力。

“人生有如绘画,可不是数数。” ─霍姆兹

只要我们把普及性的引喻一改,人生就会全然改变,就好像当你把“人生有如一场竞技”改换为“人生有如一场游戏”,那么立时对于周围的一切就会有截然 不同的认知。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舞会,那你将如何来处理人际关系呢?它会对你经营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相信当你对人生用了不同的引喻,就会给你带来不 同的认知癌受,这种引喻的转变就有如杠杆原理中的支点,很轻易地便可扭转你旧有的想法和做法。至于我,则无意去指明什么样才是好的引喻,不过各位可要知 道,当改变了这种普及性的的引喻,你对整个人生的看法便会全然改变。

截至目前,我们都在告诉各位如何运用字眼和引喻的力量,来降低负面的情绪反应,不过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采加强负面的情绪反应。譬如说,有一对夫妇来 告诉我,他们的儿子有吸食毒品和酗酒的习惯,他们都知道必须制止孩子这种自毁前程的坏习惯,可是心里又觉得不应干涉他的私生活。。就在进退两难之际,遇上 了一位先前也有同样习惯的朋友,他只用了一个引喻,就让这对夫妇下定决心要强力制止孩子继续自戕的行为。他说道:“目前你孩于的状况有如两颗子弹对着他的 脑袋,一颗是吸毒,一颗是酗酒,如果两位不立即阻止他的话,迟早他的命会保不住。”就是这么一说,逼得他们不得不拿出行动,因为他们发现再不拿出行动就会 失去这个儿子,可是在此之前他们还并未有这种急切的感觉。由此可见一个适当的引喻可以发挥多大的力量,

给自己选择几个适当的普及性引喻

语言学家玛丽·拜森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引喻更能够影响人了。”她这句话实在是很有见地,事实上有很多引喻对我们人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可惜的 是大多数人却很少去留意怎样选择这些引喻。请问你那些引喻是得自于何处?很可能是来自于周围的人,你的父母、师长、同事和朋友,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便引用 了,甚而用成了习惯,也不管它对你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的一切认知,只是在找寻相近的现象。”──梭罗

引喻不仅仅会影响我们个人,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甚而全世界。我们引用的引喻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促使我们拿出或制止后续的行动。过去三四十年里, 由于人类探月的壮举让大家认识了太空船,继而把这个名词用之于环境保护上,我们把地球视为是宇宙中的一艘太空船,应该好好地维持它的清洁,这个引喻叫作 “地球太空船”。这样的引喻听起来似乎不错,可是实际上并不能激起世人足够的情绪反应,因而未能达成维护地球环保的目标。何以效果不彰呢?那是因为人们跟 “太空船”之间并没有太密切的感情,谁会想到要维持它的清洁。相反地,后来改用“地球母亲”这个引喻就有效得多,请问谁不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更干净、更漂 亮些呢?无怪乎飞行员或水手都喜欢把他们的飞机或船舶引喻为美丽的女性,毕竟在蓝天上或大海中,流线造型的物体看来才最灵活、最适合,那不是粗扩大块头的 男性名称所能相比的。

在战争中我们也经常使用引喻,各位还记得波湾战争中我们所用第一个行动的名字吗?在还没和伊拉克开打之前我们取名为“沙漠盾牌”,可是当作战命令下 达后,沙漠盾牌的代号便立即改为“沙漠风暴”。想想看,这个引喻的改变在每位作战士兵的心目中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先前的代号是要防止大部分的阿拉伯国家免 于被伊拉克侵略,可是随之的代号便如史瓦兹·柯夫将军所盲,联军部队像是“自由的飓风”,把伊拉克的入侵武力整个赶出了科威特。

有一个引喻曾帮助我度过许多艰苦的时光,若是你常参加一些有关人性发展课程的话,就必然会听到那些讲师不时地引用。这个引喻是一则有关石匠的故事, 你可知道石匠是怎么敲开一块大石头的吗?而他所拥有的工具只不过是一把小铁锤和一支小凿子,可是这块大石头却硬的可以。当他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第一击时, 没有敲下一块碎片,甚至连一丝凿痕都没有,可是他并不以为意,继续举起锤子一下再一下地敲,一百下、二百下、三百下,大石头上依然没出现任何裂痕。

可是石匠还是没懈怠,继续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去,路过的人看他如此卖力而不见成效却还继续硬干,不免窃窃私语,辗至有些人还笑他傻。可是石匠并未理 会,他知道虽然所做的还没看到立即的成效,不过那并非表示没有进展。他又挑了大石头的另一个地方敲,一锤又一锤,也不知道是敲到第五百下 还是第七百下,或者是第一千零四下,终于看到了成效,那不是只敲下一块碎片,而是整块大石头裂成了两半。难道说是他最后那一击,使得这块石头裂开的吗?当 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敲击的结果。这个引喻给我满大的启示,抱持持续不断改善的心就有如那把小铁锤,它能敲碎一切横在人生路途上的巨大石 块。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