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第十章 杯弓蛇影 皇权独尊

  第十章 杯弓蛇影
  皇权独尊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跨越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混乱局面后,又经历了短暂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这把人们心中的忠君观念淡化了,大家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那是一种没有约束力的关系,不利于皇权的巩固。故此,刘邦认为必须从礼仪规制和道德观念上加以引导、整肃。所以他采取了一些方法,首先是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俩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
  季布与丁公,乃同母异父兄弟,当初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在楚汉相争的早期,都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书中记载:季布当项羽的大将,战场上曾经数度追捕刘邦,使刘邦受到很大的惊恐羞辱。以至于项羽败死之后,刘邦悬赏黄金二万四千两捉拿季布,并且下令胆敢窝藏季布的,屠杀三族。季布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只好化装成和尚,投奔朱家,幸好朱家侠义,通过夏侯婴进谏,刘邦从谏如流,特赦了季布,并且担任禁卫官,朱家却从此不再见季布。
  丁公为季布同母异父兄弟,也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也曾经在彭城追捕刘邦,书中记载:马蹄到处,短兵器已可刺及,刘邦情急,向丁公乞求说:“我们两个,都是一代贤才,为什么不能相容?”丁公遂手下留情。等到项羽覆亡,丁公晋谒,刘邦却以丁公对项羽不忠而诛杀丁公,并且告诫世人不要再效法丁公。
  季布与丁公,两个人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结果却是迥然不同。不仅如此,论恩仇,季布应该是刘邦的大仇人,刘邦理所当然的会取他的项上人头。而丁公却在紧要关头,放了刘邦一马。使得刘邦能够逃脱疆场,卷土重来进而赢得天下,应该说对刘邦还是有救命之恩,这也是丁公并不担心会被杀头而去主动晋谒刘邦的原因。然而,事与愿违,季布隐姓埋名,想逃脱追杀,结果却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仅没有被砍头,而且还当上禁卫官。而本以为能够借着救命之恩而升官发财的丁公,却是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处以极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该被砍头的做了官,本该升官发财的却被砍了头呢?
  刘邦名义上是以不忠之罪诛杀丁公先生,用以警示后人。其实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刘邦因为自己曾经在丁公先生面前险些丧命,用十分低下的语气乞求丁公才逃出一命,刘邦肯定会认为颜面扫地、尊严尽失、奇耻大辱而耿耿于怀,等到登基称帝,害怕别人揭开伤疤,当然要除丁公而后快。这才是刘邦杀丁公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忠于项羽只是刘邦打出的一个漂亮的幌子,警告天下只不过是一个副作用。为什么那么多人背叛,却只杀丁公一人?司马光分析得逻辑混乱,柏杨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也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没有深入分析刘邦杀丁公的心理。
  丁公如果能够体会刘邦的心思,就应该亡命天涯而不应该是跑去晋谒。送上门来的机会,刘邦当然不会放过,随便找个不忠的罪名,就让丁公彻底消失了,心结自然也就解开了,以后再也无人知道那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了,并且还可以警示天下人,真是一举数得啊!在这一点上来说,朱家之人确实是智勇过人。开始冒着杀头的危险藏匿通缉要犯黥布,后来又通过夏侯婴上谏,说服刘邦收回成命并且善待季布,等到季布做官之后,立即断绝与黥布的往来,朱家应该已经隐匿起来,这又一次证明了刘邦杀丁公先生的原因,丁公不懂帝王心理,所以枉自送命,朱家懂得,所以能够在季布做官之后保全性命,也是相同的道理。
  分析了丁公之死的根本原因,再来比较一下季布和丁公为什么有如此迥然不同的命运。分析的出发点还是刘邦的帝王心理。一旦登上帝王宝座,刘邦的心理就会跟以前大大不同,不光是刘邦,所有的帝王都是如此,除了少数极端弱智和糊涂的帝王以外。
  所以明白帝王之心理,懂得如何进退,方可以自保。丁公不明白,枉自送了性命,季布运气比较好,逃出一命并且还能升官。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