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拿破仑传

第7章 “三皇会战”逞神威

1. 乌尔姆之战
  1805年8月9日,奥、英、俄三国为防止法国主宰欧洲而结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此时,拿破仑正和他庞大的侵英舰队一起呆在布伦,他集结了一支大军团,原准备渡海打败英国。由于欧洲局势的变化,他不得不放弃侵英计划。

为了彻底击败奥地利,拿破仑决定占领维也纳。通往奥地利首都的战略走廊有两条:一条是多瑙河谷,另一条是波河河谷。拿破仑在1796年和1797年的战役中,曾成功地取道波河河谷进军维也纳。而1800年击败梅拉斯的马伦哥之战也是在这儿进行的。为了防止他沿这条战线再次进军,奥地利集结了一支9.5万人的部队据守阿迪杰防线,由奥地利最优秀的军事将领、34岁的查理大公指挥,就政治意义而言,由于奥地利希望收复伦巴第,所以波河流域对于奥地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地区。为了阻塞多瑙河谷这条战略通道,奥军在因河一线即奥地利巴伐利亚边境还集结了另外一支6万人的部队,由缺乏实战经验的费迪南大公指挥。费迪南大公仅有24岁,而他的参谋长却是53岁的老将麦克。

由于俄奥结盟,这支部队在10月份还将得到10万俄军的增援,俄国军队正通过波兰和摩拉维亚西进。

奥军的作战计划是:查理大公迎战法国的意大利军团,该军团当时正据守着阿迪杰防线即维罗纳至阿迪杰河与波河会合处一线。

同时,费迪南大公率部经多瑙河谷抵达支流伊勒河一线,以期谋取巴伐利亚选侯2.5万可用之兵的支援。奥军在那里完全可能牵制法军的任何进军直至俄国援兵到达,俄军将使他们在数量上获得可观的优势以致足以入侵法国本土。

这是一条万全之计,而拿破仑只有靠行动迅速和反应灵活才能挫败它。拿破仑的主要目标是在俄军到达之前进攻多瑙河谷里的费迪南大公;但同时又要设法牵制住波河河谷的查理大公,不让他增援多瑙河战线。8月23日,他决定实行500英里急行军,把整个大军团17.6万人从海峡沿岸转移到多瑙河这边来。同时还请已退休的47岁的马塞纳元帅出山。要他指挥6.5万人的意大利军团,在维罗纳战线对抗查理大公。

拿破仑思维敏捷,作战从不浪费一分钟。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不仅是军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为了确保普鲁士在未来的战争中持中立立场,他于8月24日派他的宫廷大总管迪罗克将军前往柏林,与普鲁士国王就一项密约进行谈判。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将刚兼并的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接着,他又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 3位选侯以及黑森—达姆斯塔特的伯爵,对他们威逼利诱,他们勉强接受了他的结盟要求。

这样,他就获得了用他们的领土作战场的权利,而且还为自己的军队弄到了4万援军。不过,其中只有巴伐利亚的2.5万人尚有一定的战斗力。

处理完外交领域事务的当天,拿破仑就要求贝尔蒂埃命令5个独立骑兵师(约2.1万人)向莱茵河平行推进,这些师将构成大军团的前卫。

8月26日,拿破仑指示贝尔蒂埃向大军团下达进军命令。大军团从海峡沿岸到莱茵河边的行军,全程375英里,是历史上伟大的战略机动之一。

9月4日,拿破仑离开布伦前往马尔梅松。大军团已经开发,除奥热罗军外,其他各军到9月26日均已抵达莱茵河前线。

在最终放弃侵英计划之后,拿破仑于14日曾给维尔纳夫下达过一项指示。当时,维尔纳夫指挥着法国的主力舰队,拥有法国和西班牙大型战舰32艘,但被英国海军封锁在加的斯。维尔纳夫奉命冲破封锁进入地中海,在卡塔吉纳与另一支西班牙海军中队会合后,驶往那不勒斯,把法国的援军送到那里登陆,尔后再回到土伦整修。这一灾难性*的命令结果使维尔纳夫的舰队一个月后被纳尔逊歼于特拉法加。

9月24日清晨,拿破仑离开巴黎,两天之后到达斯特拉斯堡,在那里找到了他的近卫军。此后,他便把他的大本营依次移向路德维希堡、格蒙德、阿伦和诺德林根,并于10月8日,在多瑙沃尔特渡过多瑙河。

现在,拿破仑的大军团全都到达或渡过了多瑙河。法军已横跨在奥军交通线的两侧,这时战斗还未开始,但法军却已赢得了战前的主动权。

奥军没料到法军如此神速地包围了右翼,其统帅麦克陷入了绝望之中。按照他的部署,奥军仍然向西面对着伊勒河,期望法军会从这个方向出现,而其右翼,金迈尔军正守卫着乌尔姆和多瑙沃尔特之间的多瑙河。

在法军缪拉部的打击下,10月8日,金迈尔被迫往南撤退。缪拉在到达韦尔廷顿时,恰与增援的奥军劳伯格师相遇,此时,缪拉迎头发起冲锋,打退了这支部队,并俘敌3800人。贝尔纳多特指挥的第一军接着追击金迈尔。10月12日,驻军进入慕尼黑,并把金迈尔从瓦塞堡撵过了莱茵河,使其遭受了惨重损失。

现在,麦克的5万人被压缩到了乌尔姆附近。拿破仑这个大章鱼的触手正向他逼近。法军马尔蒙部已南进奥格斯堡,接着又西进控制了乌尔姆之南的伊勒河山脊。达武的第三军是预备队,苏尔特的第四军已抵兰茨贝格的莱茵河谷,并将切断乌尔姆与南部的交通线。拉纳的第五军和内伊的第六军沿多瑙河西岸向西挺进乌尔姆,从而完成了对乌尔姆的合围。

在亚贝克,内伊的一个师与奥军发生激战,俘虏奥军3000人,而魏尼克带兵突出重围,于18日到达于诸德林根附近。这时拿破仑派缪拉的骑兵猛力追赶并在此地将其包围。魏尼克最后不得不率8000人投降。奥军费迪南大公则率几百名骑兵仓皇逃到了波希米亚。

麦克的另一个师在斯潘根指挥下向南突围,但法军苏文特在梅明根拦截了该师,苏尔特俘敌5000人并缴获大炮10门。奥军杰拉齐赫军6000余人在合围之前,已向南逃往福拉尔贝格。

10月16日,法军炮轰乌尔姆。拿破仑同时向麦克招降。拿破仑威胁说,若不投降,奥军就会落到雅法土耳其守军的下场。其实拿破仑此时也急于解决战斗,因为他的给养已全用光了,3天之后,麦克决定投降。

20日上午,乌尔姆的全部守军,计有16位将军,3.3万名官兵和60门火炮,战纵队从拿破仑面前走过,并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在乌尔姆之战中,法军仅有500人阵亡,1000人受伤。拿破仑自己总结说,他的这次胜利是靠士兵的双腿,而不是靠他的刺刀赢得的。


   2. 奥斯特里茨大捷


  拿破仑在乌尔姆之战歼灭了麦克的主力之后,乘胜进军,于 11月14日进入了维也纳。奥皇及其朝臣则逃到了摩拉维亚的首都布尔诺。一周后,奥皇与沙皇亚历山大在此会晤。维也纳有25万人口,经过长途跋涉的法军,在这里获得了充足的补给。拿破仑命令不必从法国国内输送枪炮弹药,因为他在奥地利军火库里已找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

乘着严冬未至和查理大公尚未从前线赶回之机,拿破仑决定一鼓作气地深入摩拉维亚追歼逃敌。缪拉、拉特和苏尔特三军,奉命立刻乘胜追击。

11月19日,俄军后卫撤出布尔诺,缪拉率部随即进占。次日,拿破仑来到布尔诺,而奥皇则撤至奥尔莫茨。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小村名叫奥斯特里茨,缪拉的前卫在该村的一个高地被奥军骑兵挡住了去路。

此时奥皇已被撵到了最边远的国境线上,他派了两位全权使臣去谒见拿破仑,期望能谈判议和,拿破仑却把两位使节送去了维也纳,让他们去和外交大臣塔列朗商谈。这是拿破仑故意拖延的一个手段,他是想在奥地利议和之前,要先把俄军击败。

为了侦探俄军实力,拿破仑派其侍卫长萨瓦里打着休战旗来到奥尔莫茨,向年轻的沙皇亚历山大递交了一封伪善的国书。通过这次出行,拿破仑清晰地了解了俄奥联军的意图。

此时,拿破仑开始为决战而进行最后的实力集中。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和达武的第三军分别被召回。

到11月30日为止,法军已在布尔诺集结了6.5万人,而与之对抗的俄奥联军则达8.2万人,其中俄军5.2万人,奥军3万人,分别由俄皇亚历山大和奥皇弗朗西斯亲自指挥。

12月1日,拿破仑将全军沿一条叫做戈尔德巴赫的沼泽小河的右岸向东展开,其正面宽6英里。该阵地距布尔诺以东6英里,并处在布尔诺与奥斯特里茨村中间。法军阵线的左翼是桑屯,那里有一隆起的圆丘,可作倚托。法军的右翼在特尔尼茨的正南,其间有连串的湖泊和沼泽地可为护卫,但法军阵线的中部却处在一个地形起伏的高地的控制之下,这个高地叫普拉岑,现被俄奥联军据守。

在桑屯圆丘与蓬托维茨之间,是拿破仑所设的指挥部所在地。拿破仑站在高丘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戈尔德巴赫河谷和对岸的普拉岑高地。

法军防线的左段,由拉纳的第五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扼守,缪拉的骑兵,乌迪诺的掷弹兵师和贝西拉尔的近卫军在其后充任预备队。

法军防线的右段,由苏尔特的第四军防守,达武的第三军则充任预备队,驻在特尔尼茨以西4英里的雷吉恩修道院。

俄奥联军方面,总指挥是60岁的库图佐夫。根据俄奥两国皇帝制订的协定书,两国皇帝前几天会晤时,已一致接受库图佐夫的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计划。该计划认为拿破仑败北无疑,并且战败后会退至维也纳,因而按计划是牵制法军左段,联军主力则迂回拿破仑右翼,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交通线。

实际上,拿破仑即使战败了,也不会退至维也纳,他会选择退向波希米亚,因为那里可以为他提供一条更为方便的退路直达莱茵河。魏罗特尔的计划遭到库图佐夫和其他俄军将领强烈反对,但他们的意见未被采纳。

12月1日,拿破仑向全军发布了如下公告:

“军人们,你们面前的俄军正准备替在乌尔姆战败的奥军复仇。他们正是你们在霍拉布仑所击败的那些部队,现在却跑到这里来了。我们所占据的阵地坚不可摧,如果敌人企图迂回我军右翼,势必将其侧翼暴露在我们的眼前。……这次胜利将结束我们的战役,我们可以住进冬季营房,并将得到国内新建军团的增援。到那时,我们致力赢得的和平就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你们和我本人了。”

12月1日夜里,拿破仑骑马沿着前线巡视了野营部队。他注意到了敌军的营火集中在普拉岑高地的后面和利塔瓦河谷。这进一步证实了他的预测:敌人将试图迂回其右翼。当他从士兵行列中穿过时,用铺草做成的火炬点燃为他照路“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响彻河谷。说也奇怪,敌军竟把这一举动看成是法国军队为掩护退却而采取的一种欺骗行为。

12月2日凌晨,奥俄联军开始前进。他们分为6个纵队:北面的2个纵队由巴格拉吉昂亲王和列克敦斯坦亲王统率,他们横跨布尔诺—奥斯特里茨大道两侧,负责攻击由拉纳的第五军和贝尔纳多特第一军据守的法军阵线,在这两个纵队之后充当预备队的是康斯坦丁大公指挥的俄国近卫军。

在中部,柯罗华特指挥的奥军2.5万人负责进攻在柯贝尼茨的苏尔特军。联军的主攻方向在普拉岑高地以南,承担这一任务的3个纵队共3.3万人,由俄军将领布霍夫登指挥。他们负责进攻戈尔德巴赫河畔的苏尔特军的南段,该处现为莱格朗师所据守。

俄奥联军开始发起进攻时,由于数量上占优势,作战取得一定进展。

法军从特尔尼茨和佐克尔伐茨科被逐退到马克斯多夫和屠拉斯。拿破仑随即命达武的第三军向俄军左翼进行反冲击。结果俄军伤亡惨重,被逐退到戈尔德巴赫河。在普拉岑高地的库图佐夫,此时本应留在高地控制全局,他却随柯罗华特军去进攻法军中段防线去了。这就给拿破仑造成了一个绝好机会。

上午七点半左右,当谷地的浓雾消散后,拿破仑从他的指挥所已观察到普拉岑高地已无人占领。他立刻命令苏尔特率2个师去夺取这个制高地。结果法军完全成功,几乎没遇到一点抵抗。这样,拿破仑占据了这个极重要的高地,使敌人的两翼由此被割断了。此时,拿破仑下令整个左翼部队向联军发起全线进攻,巴格拉吉昂和列克敦斯坦在激战中溃败,柯罗华特纵队也遭到法军侧击,溃不成军,联军的中央纵队也被逐退到柯日森维茨。布霍夫登的3个纵队则受到苏尔特和达武的两面夹击。

一些俄军越过特尔尼茨和查特坎尼之间冰封的湖泊和沼泽地逃跑,结果由于湖面上的冰被法军炮击轰破,许多人溺水而死。

俄奥联军至此彻底失败。1.5万人当了俘虏,伤亡人数达1.22万人,另有133门火炮为法军缴获。

12月3日清晨,奥地利皇帝向拿破仑请求休战。拿破仑要俄军撤至波兰才答应议和。12月27日,法奥正式签订《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宣告失败。

奥斯特里茨之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这次的胜利之日,恰巧是他加冕为法兰西皇帝一周年的纪念日。由于这次战役有3个皇帝直接指挥参战,因而被人们称为“三皇会战”。自然,拿破仑在军事、政治两方面都凌驾于奥俄二皇之上,而且这次胜利,还使他赢得了欧洲第一名将的桂冠。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