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大全 > 吴三桂大传

吴三桂大传(120)


  十三、荆岳对峙

  到康熙十三年底,王辅臣叛于宁羌州,在全国已形成了三大战场,这就是:以耿精忠占据福建,攻取浙江、江西为左翼东部战场;以王辅臣、王屏藩占据的四川与甘肃、陕西大部地区为右翼的西部战场;以吴军占据下的湖南,地当全国中心,为正面的中路战场。这三大战场,无疑是以吴三桂所在的湖南战场最为重要。三桂自离云南北进,抵达湖南后,来往于常德、澧州、长沙、湘潭之间,最北至松滋,亲临前线指挥。吴军的主力、精锐近二十万人都集中于湖南一隅之地,分布在长沙、岳州、萍乡、松滋、常德、澧州等几个战略据点。其中,以七万兵力据守岳州、澧州诸水口,与驻守江北的清军对峙;又以七万兵力、总兵十余人、“猓猓”兵三千驻醴陵、长沙、萍乡诸处,抗拒江西的岳乐部清军。【《清圣祖实录》,卷52,19页。】三桂驱使云贵土司苗、壮等少数民族的土军前来湖南助战,组成一支有四五十只大象的象军,也调来前线。采伐贵州、湖南的山木,造楼船巨舰,往来水上,控制水路。调拨四川、湖南的粮食以供军需。

  三桂最重视的是岳州,特派他的侄儿吴应期率数万精兵防守。应期十分骁勇,能冲能拼,是三桂的一员得力猛将,把岳州交给他,三桂感到放心而无忧了。

  岳州不只是湖南也是长江中下游“水陆冲要之地”。它位于浩瀚的洞庭湖之畔,长江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通陆地。而洞庭之水又与长江一脉相通,因此借助洞庭之浪,可顺水至长江,出湖南省境,水陆并行,随心所欲。而借一脉之便,从长江即可进入洞庭,入湖南省境,必经岳州。南北东西,行旅转运,欲得水陆兼有之利,岳州乃不可逾越之区。在军事上,得岳州,可控制湖南之命脉,可断南北交通,故此城为兵家必争之地。三桂刚起兵时,圣祖已洞见岳州极端重要,严令驻防部队“宜亟固守”;同时,又派出都统觉罗朱满、一等侍卫毕桑阿等率增援部队水陆兼行,速往协守。【《清圣祖实录》,卷48,11页。】岂料清军未及固守,岳州已为吴军袭取。三桂以岳州为他在湖南立足的一个战略支撑点,集兵七万。此据清官方报道,【见《清圣祖实录》,卷43,27页。】特令吴应期加强防守。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岳州城内外构筑防御工事:在城外陆路一面,挖通三道壕堑,筑堡垒,设陷坑、鹿角、挨牌,以阻止清步骑兵攻城。在洞庭湖峡口处,攒立梢桩,以阻止清水军船只进入湖内,守备相当严密。同时,三桂又在澧州、石首(今仍名)、华容(今仍名)、松滋等处派驻重兵,与岳州成掎角之势。三桂把岳州的存亡,看成是他的生命线,据投诚的吴军守备薛麟兆所见,三桂时时关注岳州的防御,还特派他的护卫至岳州,向应期传达方略,“令贼将坚守,且趣进兵”【《清圣祖实录》,卷48,9页。参见《漫游纪略》,“楚游下”,卷4,11页。】。由此看来,三桂作了长期固守湖南的打算,这大概就是他企图划江为国的计划的一部分!

  清军失守岳州后,圣祖一再严令催促清统帅尽快夺回。康熙十四年六月,他特派多罗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同固山贝子章泰、镇国公兰布率蒙古兵四千、旗下兵的一半攻取岳州。命将军尼雅翰、都统朱满、巴尔布、护军统领额司泰参赞军务。【《清圣祖实录》,卷48,14页。】清军侦察岳州城防御情况,深感吴军“据守颇坚,难以进取”。圣祖便改变作战计划,命令将军尼雅翰率部赴江西,与副都统甘渡海兵会合,并率袁临总兵赵应奎,由袁州进取长沙,夹攻岳州。【《清圣祖实录》,卷49,12页。】

  与岳州隔江相望的是清军大本营荆州。圣祖一开始就选取此城,作为战略重点进行布防。他正确地估计到吴军北上,必走湖南渡江,因此,他力图凭借长江之险,在荆州布防,拦腰阻拦吴军,使其不得渡江,在此顶住吴军的军事压力,便可集结大军,作为渡江反攻的基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是三桂进至长江南岸,便停止前进,才使圣祖的这一战略计划得以侥幸实现。否则,吴军及时渡江,长驱直进,荆州尚未设防,肯定会使局面为之改观!这就是三桂的战略失误,促成了圣祖的成功。

  三桂驻兵不进,给圣祖充分布防荆州赢得了时间,在圣祖的亲自指授与调度下,援兵源源而来,蓄积粮饷,制造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船只,为将来渡江之用。由于双方各自加强这两个战略地区的防务,因而造成了岳州与荆州的两大战略中心的长时间的相峙。很耐人寻味的是,三桂无意取荆州,倒是圣祖处心积虑地时刻以岳州、长沙为念,必欲取之而不罢休!他累下指令,严督驻守荆州的统帅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和其他有关将领速取岳州。还在康熙十三年七月,贝勒察尼、将军尼雅翰等分率满汉官兵、水陆齐进,向岳州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吴将吴应期、廖进忠、马宝、张国柱、柯铎、高起隆等率七万大军从陆路分路迎战。清军奋击,报称:“大败吴军,斩首万级,舟师抵七里山,以炮破贼,击其船十余艘。”【《清圣祖实录》,卷48,27页。】这次接触战,杀伤了一定数量的吴军,从战略上并未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此役中,清军无法接近岳州,便引退而去。此后,圣祖再未得到进军岳州的报告,也不见捷报传来。

  到了九月,圣祖已等得不耐烦,就派侍卫吴丹、塞扈立前去荆州,向他们传达他的指示:

  朕一再给你们发去手令,所言似合机宜,又两次派遣侍卫来荆州,向你们面授机宜,至今未见你们回奏。大将军出征,战事进止调度,一定等待朝廷发令,这是自古没有听说过的事。因你们与贼相持,朕不顾时间忙否,已屡给你们敕谕,或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这并非是朕从中干预。你们刚出兵时,兵力不能说不足。今四路进讨,你们亦知之。四川一路军已夺取朝天关、阳平关,在保宁城与贼相拒,这同岳州的情况是一样的。你们不要以为四川兵将抵贵州,湖南兵可以缓进。保宁城较岳州城更为坚固。康亲王杰书虽屡奏捷,朕不以为喜。吴三桂乃贼首,惟有攻破岳州、澧州,才值得高兴。你们初到军中时,就说“马未肥”,又说“天热多雨难行”。如今时节正是可行之时,你们攻取岳州,或渡江取澧州,或令将军尼雅翰往江西取长沙。此三件事,你们诸将帅要深思熟虑,议定后向朕报告。你们要勤勉,拿出良策。朕将欣闻捷音。【《清圣祖实录》,卷49,16~17页。】

  圣祖的这番话,已表示出他对攻取岳州的严重关切。他特别强调,取得其他胜利不值得高兴,只有夺取岳州等城才是大喜事!总的基调,批评了勒尔锦等统帅进军迟缓。语气虽相当缓和,但勒尔锦等前线将领已感到温和中的严厉和分量。圣祖还是期待他们熟虑,拿出具体办法,尽快破岳州城。

  康熙十三年底,圣祖得到王辅臣叛变的消息,一时急得坐不住金銮殿了,他对各路统帅无所作为深感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说:在此之前,“各将军大臣不遵指授,互相观望,迁延不进,以致逆贼得据大江以南,贼渠未灭,故又有此变”。他再也按捺不住了,要“亲至荆州,相机调遣”,指挥作战。【《清至祖实录》,卷51,7~8页。】圣祖不过是作出了一番姿态,经臣下劝阻,也就放弃了亲征的打算。他的姿态,强烈地表示他对各路统帅观望、畏缩的不满。

  康熙十四年初,圣祖向兵部指授破岳州之策,说:“逆贼吴三桂,据守岳、澧诸处,恃有长沙、衡州之粟。今安亲王(岳乐)率师往江西,可令一到南昌,即简江西军中马匹,由袁州取长沙,断贼粮道,夹攻岳州。”

  接着,他又说:“今日事势,先灭吴逆为要。安亲王宜留兵守江西,亲统大兵,或由袁州,或由吉安,乘便进剿湖广,攻取长沙。倘未易(攻)下,即令此兵挠贼耕种,截其挽运,取资于敌,不但我兵无转输之劳,而岳州粮尽,贼可坐困,吴贼自不能久据常(德)、澧。”他责令兵部速移文,通知安亲王执行。【《清圣祖实录》,卷52,2页。】

  这次谈话,圣祖明确提出了一个战略指导思想,即“先灭吴逆为要”,灭掉三桂,其他各处叛军便不攻自破,此即所谓树倒猢狲散之意。而灭三桂,必先破岳州、长沙。由于作战指导思想明确、清晰,就使清军在正确的方针指导下进行作战,逐渐从被动中解脱出来,开始走向胜利!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