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史书典籍 > 正说清朝十二臣

第03臣 明珠(3)

再次,出于君主平衡术的需要。康熙初年,皇帝的地位很不稳固,鳌拜集团的势力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没有可与之相抗衡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剪除鳌拜,康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大权。但到了康熙中期,皇帝早已乾纲独断了,而且还有一个索额图势力集团。因此,出于对索额图势力的制约,康熙也会对明珠格外施恩。

还有一点,如郭琇在弹劾明珠的奏疏上说的那样,明珠“对人柔言甘语,百计款曲”,就是说他对人非常注重言辞态度,而不像鳌拜目中无人,蛮横无礼。这种性格上的差别,也会影响到康熙的处置态度。

身后余响

1.乾隆的评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十五日,明珠病逝于北京。明珠死后,康熙帝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明珠的一生,也算善始善终。

乾隆三十七年(1772),这时明珠已死了60多年了,乾隆帝在国史馆修纂《明珠传》时指出,确核明珠的罪案,只是在于徇利太深,结交太广,不能恪守为官的戒律,并不至于像明代的严嵩、温体仁等人那样窃弄威福,竟敢阴排异己,潜害忠良,搞得满朝畏惧而又不敢多言。虽然明珠也有很大的过失,但并不能掩盖他的功劳。这应该算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2.纳兰性德与《红楼梦》

纳兰性德为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18岁中顺天乡试举人,主考官就是徐乾学。徐乾学是江南名士,性德中举后,极为兴奋,“入而告于亲曰:吾幸得师矣。出而告于友曰:吾幸得师矣。即梦寐之间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师矣”。以后,他又经常向徐乾学请教,听其讲经论史,师徒感情颇好。但日后徐乾学对其父反戈一击,恐怕这是性德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21岁时,纳兰性德中进士。他喜爱写诗填词,善骑射,不喜仕途,但却在科举仕途中较为顺利,年纪轻轻便当上了御前一等侍卫,颇受康熙帝的重视,并曾派他远赴黑龙江,侦察沙俄情况。但从内心讲,他对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极为厌烦,甚至想到脱离宦海,隐居江南。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性德突然病重,高烧7天不退,匆匆辞世,不到30岁。这成为清代文坛的一大损失。

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关系不错,两人多有诗作唱和,比如曹寅曾写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后来曹雪芹亦与性德之外祖家族的后人相交甚厚。据说,当年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族联系了起来。更有人以此认定明珠府邸就是大观园,明珠、纳兰性德父子即贾政、宝玉等。且不说这种推论是否真有道理,但贵为天子的乾隆首开一家之言,凭借他的阅历提示了两者之间存在联系的可能,这仍不失为一种启发性的说法。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生活在清朝初期到中期所谓的“康乾盛世”,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纳兰性德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两人的关系可能还非同一般。纳兰性德曾作过一首《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
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
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
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处。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泽,深余慕。
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
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非暮。

第二,纳兰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官宦世家。纳兰家族是正统满洲贵族。曹家祖上是汉人,后编入正白旗包衣。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还当过皇帝的伴读,曹雪芹的姑姑是平郡王纳尔苏的福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6次,有4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而且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帝是年龄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少年君臣。

两家的命运都与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联系在一起。明珠也和一般的封建大官僚一样,由于位高权重,重蹈了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财纳贿的覆辙,被参劾罢相。曹家也被告发挪用公款,出现亏空而被撤职查抄。他们还都曾卷入宫廷的权力斗争,而且都属于皇八子胤禩(sì)朋党。纳兰性德的弟弟揆叙因在立储问题上提及“八阿哥”,使得康熙震怒,被降职。雍正继位后更是连死人也不放过,追究他以前结交皇子的罪状,降谕把揆叙墓碑改刻为“不忠不孝险柔佞揆叙之墓”。曹家也因为立储问题与皇八子和皇九子结党,遭到雍正的厌恶。后因在江宁织造衙门旁万寿庵发现曹家为皇九子允禟收藏铸造的铜狮子,雍正以此为把柄,把曹家削职为民,充军发配。

在个人的修养和品性上,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极富才华之人,纳兰性德非常博学,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天文、音乐等,他的词作更是独树一帜。曹雪芹也多才多艺,这在《红楼梦》里有很好的展示。纳兰性德与曹雪芹还都有情重义,喜欢结交朋友。

从以上各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即纳兰家事这类说法虽难免附会,但曹家与纳兰家之间也的确有相似之处,而且曹雪芹也不可能对前朝的变故包括明珠家族的兴衰一无所知,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他在写作《红楼梦》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纳兰性德的性情,将其融会到小说之中,却是有可能的。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何龄修、张捷夫主编:《清代人物传稿.明珠》,中华书局,1991年

(2)白新良主编:《康熙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

(3)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