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个月过去,眼看战火往地球上最大的水域蔓延而来。人们都知道罗斯福总统和日本首相的谈判礼貌地破裂了。船票开始紧缺,每艘驶出上海的邮轮都超载,上面塞满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怕美日在太平洋上打起来,他们会陷在上海,做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人质。
靠杰克布自来熟的性格,他居然带着我去参加犹太社团的活动了。我记得很清楚,他带我去的第一个活动是一家难民开设的阅览室剪彩。从儿童读物到宗教、哲学经典,阅览室募集到十多种语言的书籍,供人租赁和当场阅览。阅览室的房子在三角地菜市场附近,本来是最热闹也最混乱的地段,但在一九三七年日本空袭后,三角地市场被炸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经过大致修建,租给了犹太难民。所以除了阴魂不散的菜场垃圾气味之外,也算热闹而不失秩序。
阅览室有上下两层楼,楼下地基很低,三分之一埋在街面下,门口做了防水排水工程,以防虹口恶名极大的水患。我和杰克布挤坐在中国式的窄长板凳上,听人用德语朗诵自己写的诗歌。所有人都是即兴上台表演自己的作品,气氛是温存而肃穆的,一时间我忘了可能出现的彼得,忘了我必须在彼得面前巧妙地介绍杰克布,必须为杰克布胡编一个身份,反过来,我也必须在介绍彼得时,不暴露我的图谋。关键是绝不能让杰克布看出我只拿他做一件牺牲品,他存在的价值仅为了顶替彼得,顶替他留在上海忍受饥荒和日本人,因为从太平洋上来的战火最终会封锁上海。
阅览室里的人们似乎也忘了许许多多:难民营里越来越小的面包,稀薄得可以当镜子的汤,持续下降的体重,以及那场刚刚带走了十几条性命的伤寒。我周围都是穿着熨得一丝不苟的旧西装、许久没有洗过澡的难民们。高涨的热情把体味蒸发上去,这才让你发现这是个多么可怕的读书环境,几乎会毒死在其他同伴的体味中。窗子被封上了,因为书架一直顶到天花板,墙角装了两个换气扇,主人只舍得打开一个,从那里旋转进来的空气被上百副奋力鼓动的肺叶争抢着。
杰克布却什么都意识不到,他睁着两只过分热情的眼睛,朝一个朗诵者张望,又朝周围每一张面孔张望。我对他的耳朵说了一句话,他转过脸,报以精力过盛的人特有的那种笑容。他显然没听见我的话。我说的是:听说一家犹太难民自杀的事情吗?包括一个半岁大的婴儿……
杰克布听见了,一直欢欣鼓舞的脸暗下来,忙个不停的眼睛盯在我脸上。他问我是听谁说的。我后悔了;我可真会挑地方来讨论这桩事。他还是追问不休,我只能告诉他,因为这家人觉得太平洋上一开仗,他们退路出路全没了。与其在上海慢慢饿死,不如把所有过冬衣服当掉,把钱买成黄油牛肉,一顿吃完,吃饱,饱得要吐,然后吞下敌敌畏暖洋洋死做一团。
他问我听谁说的。我是听彼得说的。但我当然撒谎说听一个犹太难民的治安员说的。什么时候听说的?听了一礼拜了。那为什么一直瞒着?这怎么叫瞒着?犹太难民的事,听听就过去了,谁存心瞒呢?好像这事特别新鲜似的。
他看着我,说:你不是不认识犹太难民吗?
就像一般心怀鬼胎的人在此刻都会反应过度一样,我大声说:你什么意思?
他不说话了,转过脸去听一个老头朗读他自己写的诗歌。
从阅览室出来,天快黑了。
杰克布突然说: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但我对你是基本诚实的。
我说:谢谢!
你一听就知道我是在骂人。可以听成:谁稀罕你诚实!
他说:我觉得你还有事瞒着我。
你是知道的,英文把隐瞒说成隐藏。隐瞒是话语的疑点,隐藏听上去整个人都可疑。
我以心虚人特有的过激语气争执,说难道认识一两个犹太难民是罪恶?何必隐藏?!
我这时的心理是这样的,杰克布任何带刺伤性的语言,都让我舒服。我要对他大大地造一次孽,等同于置他于死地。他的语言越有虐待性我就越欢迎,什么欺骗、撒谎、隐藏,这些词汇来得狠毒,我欠杰克布的债务就勾销一点。勾销一点是一点,我真希望他在我心目中坚守住他人渣的地位,千万别变,对一个人渣,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榨取价值,然后践踏,然后摒弃。人渣假如还能有点可榨取的价值,用于一个高贵的生命,这该是人渣感到有幸之处。好吧,杰克布,来吧,语言还不行,不够流气,远远不如他在旧金山爱尔兰酒吧里的语言符合人渣的角色。
杰克布把脸对着一棵叶子落了多半的英国槐树。
我站在他侧后方,看着他剪裁可体的法兰绒大衣。他为上海之行真是置办了不少行头,花他医生哥哥和律师哥哥的钱,反正是花惯了。他为阅览剪彩和随后的诗歌朗诵会打扮了一番。其实他这副打扮站在阅览室黑洞洞的空间里,与一群变卖东西填肚子,变卖得只剩一套破西服的难民们为伍已经是厚颜无耻。
公园里暮色四合,树丛里,某人在小号上校音和试奏。天暖的时候,工部局常常在这里举行露天音乐会,我和彼得来过几次。
杰克布的太阳穴一跳一蹦。我从来没注意到他面孔上会出现这些脱出他控制的小动作。他从轮船上得到上百名片,每张名片都是他的敲门砖。他住在我家里样样都不碍事,就是整天占着电话让凯瑟琳的女友打不进来,而让凯瑟琳撅起嘴和他娇滴滴地抱怨:“Iwanttelephonetoo!”这些敲门砖还是有用的,几乎天天给他工作面谈的机会,但他像我一样爱逍遥,难以遵守纪律,什么工作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混够几天饭钱,就异想天开要弄一笔资本做一桩大事。所以在虹口公园的这个冬天傍晚,他太阳穴蹦跳不已,就是他跃跃欲试做一桩大事的模样。可惜的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这桩大事是什么。
这时我看着让那桩未知的大事情烧灼的杰克布,心想他刚刚辞退了一个老板,下一个饭碗还不知去哪里找。他的律师大哥和医生二哥一定受够了他:他又打电报去向他们借钱,一大笔电报费花在他信誓旦旦的还债保证上。
从虹口公园回家的电车上,我看见杰克布掏出他西服暗袋里的钱夹时,连同护照一块儿掏出来了。美国护照。我很想要过来看看,却又做贼心虚。他在临出国前慌张地办理了护照。照护照相片时,我站在摄影机侧面后方,欣赏灯光下自己一手炮制的“彼得第二”。彼得穿西装花样不多,只穿深色的,式样古典,有些老气横秋。体现彼得的活力的,是堆在他额前又黑又厚、自由自在的头发。一根根发丝都有动作,有表达力。假如说彼得从脖子以下看是个银行家或公司主管,那么脖子以上呢,他是个钢琴家或业余剧社演员,节奏音调或语气表情全在他年轻的头发上。所以我亲自动手把杰克布的栗色头发弄得蓬松,弄成彼得的。在快门就要按下的刹那,我说等等,又跑到杰克布前面,再次把他额前的头发刨了几下,让一绺头发耷拉到他眉毛上。照片贴在护照上我只看过一眼。什么都混得过去,只有眼睛那么不同。即便把杰克布的眼圈扩大,描黑,植上足够的睫毛,也不能把它们变成彼得的。彼得的眼神只能偶尔从以《圣经》为主题的古典画中看到。被委屈了的,被误解了的,被虐待了的,这么一个灵魂,他还是为你的粗野愚昧而难为情。因为他知道,你对你的粗鄙也没办法,一切天性使然,这正是他为你窘迫的地方。
杰克布对什么都浪里浪荡不拘小节,但护照却时时揣在贴身口袋里。我需要费些力气才能把它拿到手。一切要快,一旦窃取到他的护照,就要马上登上去加拿大的船。
你看,我把什么都想好了。从加拿大混入美国,很容易。唐人街早期没女人,人贩子把上千妓女从加拿大边境线走私到美国。如果我带彼得乘船直接入境美国,他也许会在海关落网,因为丢失了护照的杰克布一定会挂失,一旦挂失的护照号在一个多月后出现在美国口岸移民局官员的记录上,就用不着狡辩了。我呢,在移民官眼里,就是个人口走私主凶。
乘船到温哥华,再从陆路混入美国国境,应该是一条万无一失的路线。为了把彼得带出战火正在封锁的上海,我什么都干得出来。你能想象吗?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女子会那么有心计,把后来了不起的杰克布·艾得勒一步步诱入他将发挥功用的方位。现在只差一步,你就该看到他怎样不自觉地发挥他牺牲品的功用了。
因为我常常和杰克布在一起,和彼得的约会自然少了。我对自己的住处支吾搪塞,说住在亲戚家,我怕他突然造访我家,出现在杰克布面前。那时我在两个男人之间踩钢丝,摇摇摆摆地迈着每一步。有时快要进入睡眠,却突然“轰”地一下醒来,发现自己两手紧紧攥成拳,拳头松开,手心全是汗。这个时候,我就想不顾一切地去见彼得。
杰克布时常独自出门,夜里很晚不归,我从不向他打听什么。报纸上天天能读到局势评论。日本人也到处散发宣传品,在他们和美国人彻底翻脸之前,他们还想尽量把舆论铺垫做好。这天晚上我睡得很早,不时从房顶上过去的飞机声响都没有让我警觉,想到这个冬天夜晚的反常。
隔壁的英国人家在院子里焚烧什么东西,烟从我的窗缝溢进来。每个逃离上海的人都是先喝完贮存的酒,再烧毁所有带字的纸张。主人们在房子内开Party,仆人们在院子里焚烧纸张,所有带字的纸张,如同送亡灵上路。这个高档社区,你听见谁家留声机响得通宵达旦,鼎沸的谈话声通宵达旦,那就是在告别上海的好日子。在上海做上海人的主子做了多年,最后的上海良宵将非常怀旧感伤。上海是个谁来都要做它主子的地方,因此谁走都会舍不得它,舍不得做主子的好日子。
两三架飞机飞得很低,天花板都让它们给震动了。我披上衣服,两脚摸黑蹬进鞋子。
我是个由着性子来的人。年轻时长辈们对此有不少恶评。一旦我热血冲头,非得痛快一下,什么也挡不住我。我就是在这个热血冲头的时刻跳下床,跳上路口的黄包车,直奔虹口。今夜我必须看到彼得。
那时一定是十点过后。街上已没什么人,不知是不是因为爱寻欢作乐的美国人一多半都逃离了上海。路过一两家舞厅,门口静静的,霓虹灯自讨没趣地闪动。听说有一家舞厅在日本人组织的防空演习中手脚不麻利,没把灯光用黑窗帘遮挡严实,被日本人封了门。远处,横过来的西藏路上,一辆卡车蒙着帆布飞快开过去。日本人的军用卡车。帆布下面货色统一,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接着,又是一辆卡车开过去。黄包车夫慢下来,跟我一样,听着黑夜里藏着隆隆的卡车声响,许多卡车,由远而近,从模糊到清晰。
到了这一刻,我还没感到什么了不得的兆头。其实正是我看着十来辆日本军车开过的那一刻,成群的日本飞机正在飞越太平洋,向东南飞。黑暗的天空里全是发动机的声音。
我坐在黄包车上东想西想。我在想彼得一直没有把我引见给他父母。自从我回到上海,身边有个杰克布,仿佛做了亏心事。怕自己不再是表里如一的纯情女郎,就不再催问彼得带我回家的事。后会有期,来日方长,是我那个时候常对自己说的话。彼得和我,在相遇之前的那段历史,已经不加取舍地被彼此接受,何况我们的未来,那是被我们的过去注定的未来。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