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嘤嘤
终于读完了《牛虻》 在大幕泻下来之前
以至心情的沉重不只是因为三个数
虽然不久前已经知道了结尾 虽然更不久之前看过了电一影
但结局还是难以去真的接受
不知道该叫他什么 列瓦雷士 还是亚瑟 勃尔顿 可真的可能还是牛虻更合适
不管我活着
或者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飞虻
还记得是听老毕的误解 以为是《美国往事》拿来改编的那个《流一氓》
不过流一氓只是流一氓 而那牛虻却飞得更高远
原没想过名著有什么威力 只当是人们多数看不懂的那些个书
那些所谓的自以为是的专家们拿来安慰他们的衔头
更没想过 一部近乎贰佰年前的发黄的玩意 竟会让我产生什么认同感
可我真的被牛虻蜇到了
还记得在网上看到的贴吧 几乎都在说看《牛虻》让他们哭了
有的是在读到牛虻对琼玛细数诉说身上伤疤与苦难时
有的是在读到牛虻在通往自一由的大门前晕倒处
有的是在读到牛虻在与蒙太里尼争吵承认身份后
有的是在读到蒙太里尼失去儿子发疯处
有的是在读到牛虻被行刑处
有的是在读到牛虻写给琼玛的信后
个人都不尽相同 我也不能将书中的催泪弹一一盘点 收敛
但我没哭 一如既往
可还是有些哽咽 虽被打住 但依然清晰
人竟可以这样生存 虽然他只存活于小说 但他强过现实中的经历惨淡
人竟可以这样强悍 虽然他的意志只是被杜撰 但超越了世间的牵强附会
人竟可以这样犀利 虽然他的作品只有片段 但不亚于另一个犀利的 鲁迅
我折服 我钦佩 我惊叹 我哑口无言
牛虻语言犀利尖锐 的确让人不免想起鲁迅
牛虻追求着革命暴动 正也让人想起了孙文
而牛虻一生坎坷 委身草莽 充斥着悲情 他也是个小人物
他的身世其实也很是俗套 寄人篱下的私生子 虽意外但着实是情理之中
幸而这只是叩开他命运的敲门砖 正像我的高考
一样的青年的冲动和无知 让他身无分文的远涉重洋
在南美的五年虽不可说是一生的污点与败笔 但决然是代价
可如果没有 那亚瑟也不会成为牛虻吧
世间总先有非常之破坏才有非常之建设
而另一点的因素在他心里 埋在心底
蒙太尼里的欺骗 让他从一个如血沸腾的改良派天主教徒蜕变为一个无神论的尖刀 牛虻
他对宗教的态度也是巨大的改变
但革命不是仰仗宗教的鼻息 也不是刨尽宗教的根基
他的一切只是因为 蒙太里尼 他的神父 他的生父
琼玛说过 他们的感情叫人嫉妒 简直像一对恋人般亲密
的确 这也是我认为55年那部苏联电一影的最大误读
一爱一情并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牛虻应是例证 琼玛的一巴掌与神父的欺骗就是度量
绮达也说过琼玛在牛虻的心里与她没有什么差别 一爱一远非那么真切
在这个世界上 有缘分的人多了去了 而亲情却恒一 一爱一情没那么金贵
牛虻是一个无神论者? 但为什么在越狱时依然恳求上帝 不要让他发病
他的所谓无神论只是因为蒙太里尼 他无法容忍蒙太里尼一爱一他不及谁 即便那人是主 是耶稣
所以对于狭隘的他 上帝给的出路也是狭隘 不免看似戏一弄
而这也正是他的生而卑微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上帝 有那圣父圣子及圣灵
但若有也定然是伟大
牛虻与蒙太里尼不能成的事他们却可以实现
耶和华牺牲了独子耶稣换来了基督的礼赞
蒙太里尼也牺牲了独子去洗不尽这吃人的世界
这也正是他的生而卑微
但短刀 槍和炮 还是期待着瞄向老鼠
牛虻慷慨赴死 虽然过程真的像是滑稽剧 但也正如《南京!南京!》里那句惊世骇俗的
“中国不会亡”一般 很累赘 但也不容置喙
牛虻 该怎么评价你 你是个可怜的人吧 又像个多余的人 可 不容置喙
在牛虻身上找到很多相通之处 可能这就是小说高度凝练的结果
牛虻很深刻 牛虻不屑于谈及生死 牛虻敢藐视世间的一切 牛虻不信仰什么大众偶像
牛虻善于制造那些个情境 牛虻不相信什么一爱一情
牛虻在中国有多少认知度我不知道 但他不会亚于鲁迅与孙文
但相比却差很多
话语权
再一次提出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