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云霄之卷 第二十一章 高树多悲风
“高树多悲风”,这是孔明经常诵唸的曹植诗句。高耸的树,总会受到强风的刮袭。身为蜀汉阵营的高树,孔明颇能体会曹植的心境。
一
陕西省西部、渭水北岸,有一座叫宝鸡的市镇。它是通往新疆的铁路和通往成都的宝成线的分歧点,自古即为交通要冲。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沿海有一些工厂疏散至此地运作,因此成为日本空军轰炸的目标。
宝鸡是唐代命名的,这之前叫陈仓。它设县始于秦代,三国时代自然也沿称陈仓。据说秦文公(公元前七六六~七一六年)得一石,视之为宝,祭祀于陈仓。它像流星一样会发光,而且会发出类似鸡鸣的声响。唐代就因它的祥瑞而将此地改名为宝鸡。
“在祁山、街亭战役失败的诸葛孔明,下一步可能会越过散关北进,一过散关就是陈仓。”
魏国曹真如此预测,并派名将郝昭防守陈仓。
县城陈仓原本就是城壁四绕的城镇,郝昭又加以补强。陈仓城的守军只有千馀人,从蜀汉北伐军的编制推测,蜀汉军至少会动员数万兵马。为撑到援军来到,陈仓城必须巩固得像铜牆铁壁一般。
魏料想得到此事,蜀汉也料想到敌方势必加强陈仓城的守备。
“秦岭之山险峻,道路也不好走,即使深入山中,伐倒树木,做短期间的补强也是有限。”
诸葛孔明这么认为。原本预定明年春天出兵,现在他决定提前至今年内。不过,陈仓的郝昭也使出一个奇策。
郝昭挖掘陈仓附近的古坟群。当时的坟墓,棺椁(译注:“棺”为内棺,“椁”为外棺)、棺架都使用上等木材,而且埋入相当多的砖块。郝昭平白取得大量的建筑资材,而且日以继夜施行堆高城壁、巩固城门的工事。郝昭亲自站在阵头监督。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二二八年)十二月,孔明自汉中基地再度进军。正月铩羽而归的北伐,是向西出祁山,再北转出街亭。此次北伐自汉中直线北上,越过大散关,指向陈仓。
虽然此次不像上次那样迂迴而行,但行程险路连连,尤其大散关至陈仓之间,人称绥阳小谷,是山崖陡峭、溪水纵横的难行之路。
孔明派先遣部队先行开凿、修补道路,也因此,动用的人员相当多。
当时,东吴在石亭击破魏国曹休,接下来就力不从心了,因为东吴兵力不足。东吴此刻正需要向同盟国蜀汉借调兵马。臣仕东吴的诸葛瑾,致函弟弟孔明请求援军。然而,蜀汉也同样兵力不足,东吴领地较广,相形之下更捉襟见肘。孔明写信拒绝哥哥。
“不得分兵东行(指派援军给东吴)是也。”
孔明并以“斫治”(译注:拓修)绥阳小谷,无法分出兵力作为理由。
为攻击陈仓,孔明淮备了“云梯”和“冲车”。这是以往攻城战常用的器械,孔明再加以改良而成的。孔明绘出图纸,由妻子绶修改。绶一直有製造器具的手艺,这些器械可以说是夫妻共同製造的。
“云梯”类似消防梯车,高约两丈,士兵在六轮车中操作,一靠近城壁,即利用转轴再在上面连接两丈高、可以折迭的梯子。再连接上去的梯子也称“飞梯”,见诸《墨子》和《战国策》,是有很长历史的攻城器具。梯子上面张挂生牛皮,可防箭射。士兵攀上云梯,即可攻入敌城内。
“冲车”又叫“撞车”,在辕木(译注:驾车的木头)前端安装大铁块,然后驱马撞破城门。这也是战国时代攻城战常用的器具。
云梯与冲车的体积都很大,孔明的心思花在如何将它们解体,以方便搬运,以及如何在现场迅速组合上面。
一到陈仓,孔明大为吃惊,因为守备之坚固远超过他所预料的。流血已不可避免。数万蜀汉军紧紧包围只有千馀名守军的陈仓城。
孔明派与郝昭同乡的靳详去劝降。靳详在城外大声呼喊,郝昭则自楼上高声回应:“阁下知道魏的军法,也知道我的为人。我身受魏恩惠良多,也以家室为重,阁下无须多言,我只有一死。阁下回去代我向诸葛致谢,并转告他随时都可以放马过来。”
孔明又叫靳详再去劝说。但是,郝昭叫道:“就如同我刚刚所说的,绝不会有任何改变。我认得阁下,箭可不认得阁下!”
由于喊声太大,郝昭声音都沙哑了。战争于是开始。
蜀汉军攀上云梯、飞梯,正欲攻入。陈仓城中突然火箭齐射。生牛皮虽然防得住箭射,却防不住火烧,攻城遂告失败。接下来利用冲车撞击城门,城壁却落下巨大的石磑(石臼),将冲车压碎了。
蜀汉军投掷石块填埋壕沟,筑成百尺长的“井阑”,从井阑裡而往城内射箭。所谓井阑,是将木材组成井字型高高竖起。相对地,陈仓城立即堆积砖块,将城壁再堆高。从古坟挖掘来的砖块,就摆放在城壁四周,随时都可以堆高。
蜀汉军挖掘坑道,试图进入城内,郝昭从城内将地凿穿,弄垮蜀汉军的坑道。
开战第五天,孔明下令渐减兵粮。
孔明原本估算,陈仓再怎么坚守,十日内必可攻陷,因此才淮备十天的兵粮。然而,陈仓城的攻防战,终于进入第二十日。
魏国阵营得知孔明越过大散关,急忙授兵给将军费曜,令他驰往救援,同时召回张郃,驱兵陈仓。张郃当时在方城(在今湖南省)与东吴军对峙,他判定石亭胜利之后东吴军已无后劲,战意尽失。魏明帝趋驾至洛阳城西的河南城,为张郃设宴壮行。
“孔明会不会在将军未到之前攻陷陈仓?”明帝问。
张郃通过奸细得知蜀汉军有多少兵粮,便回道:“禀陛下,在臣未到之前,孔明恐怕已经离去了。”
情况果真如此。包围二十馀日之后,孔明解围,全军开始往大散关撤退。
魏将王双自陈仓城率兵追击,但遭蜀汉军反击。毕竟蜀汉军是解围撤还的军队,不是残兵败将,魏将王双被蜀汉军斩杀。
“人!这一次我军没有失误,只是错估了人,责任可谓在我。”
班师回汉中的路上,孔明对杨仪这么说。负责辎重、军粮的,是参军杨仪。说“十日就够了”的人,的确是杨仪,但做最后决定的是孔明。事实上,孔明担心超过这个天数,这场仗就打不得了。
“丞相所谓的‘人’,是指郝昭吗?”
杨仪问,孔明点头。如果换成其他人防守陈仓,蜀汉军可能数天就攻陷了。
“不过,”孔明略微思索之后,盯着杨仪的脸说:“郝昭为什么不阻止王双呢?”
“嗯,大概王双不听吧。”
“听说两人处得不好。”
“属下也听到这个谣传。”
“我们这边的谣传,那边大概也听得到吧。哈!哈!哈!……”
孔明说完,闭上眼睛。
杨仪,襄阳人,本来在襄阳关羽麾下,关羽派遣他出使成都,因受刘备赏识,就留了下来。杨仪是有才能,但人际关系不好。和东吴交战的时候,与尚书令刘巴不和,甚至影响作战,因而转派为弘农太守,从中央被踢了出来。如今到汉中当参军,却又凡事与魏延对立。
“也许如丞相所说吧!……”杨仪听出孔明话中之意,露出苦笑。
二
全军自陈仓撤退完毕,年度已经更新,时为建兴七年(公元二二九年)。
诸葛孔明派遣护军陈式至武都、阴平二郡,拉拢氐族与羌族。魏雍州刺史郭淮出兵,想救援二郡,孔明亲自出击,收服建威郡。于是,勇猛的氐族、羌族大致都隶属蜀汉阵营。
由于从魏国夺得所谓的陇右之地,蜀汉士气多少提升一些。魏似乎不怎么重视陇右之地,郭淮没怎么抵抗就撤离了。蜀汉未攻下陈仓,军队士气大为不振。孔明此次战役,除要拉拢氐、羌两族入蜀汉阵营之外,也有提升士气的用意。
此次胜利被刻意强调,皇帝刘禅下诏书,将街亭败战自请降格三级,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代理丞相)的诸葛孔明,复职为丞相。而且,担心孔明不接受,诏书上还嘱咐:“君其勿辞!”
此年四月,吴王孙权即帝位。当时魏和蜀汉都已称帝,唯独东吴仍旧为王。
由于孙权即位,中国便有三位皇帝并立。
诸葛瑾成了大将军、左都护,其子恪也被任命为太子左辅。
三国当中,唯有吴一直为王,主要是对魏存有畏惧。蜀汉因为刘备号称有汉皇室血缘,故而称帝。魏则以承受献帝禅让的名义,即皇帝之位。吴先前向魏称“臣”,是忧虑形式上称臣的吴主一旦称帝,魏将出兵惩罚,但如今既已击破曹休大军于石亭,再也毋须忧虑魏了。
“孙权僭逆,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成都宫廷儒臣之间有这样的呼声。虽然没有主张讨伐,但断绝同盟的声浪不小。在汉中恢复丞相职位的诸葛孔明,听到成都方面的谘询,立即皱起眉头,啐了一句:“迂儒!”
背离现实、枯燥无趣的儒者,被称为迂儒。他们是形式主义者、教条主义者。在他们眼中,“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才是正义,希望孔明能彰显此人间大义。
孔明提笔,回覆皇帝: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
孔明老早就知道东吴主子有僭逆之心,但现在如果明确断交,蜀汉在东方边境就必须增派兵员。如此一来,与主要敌人魏交战,战力不免降低。
今北贼得计,非上算也。
所谓北贼,魏也。和吴断绝同盟关系,只会令魏高兴而已。汉初文帝对匈奴低声下气,先帝(刘备)与吴结盟,全因“应权通变,深思远益”,如今岂可因“匹夫之忿”而误了国家大计。
我北伐东顾无忧,河南(魏)之众(军队)不得尽西,此(同盟)为利亦已深。
蜀汉已充分享有同盟之利,因为太过平常,就不觉可贵。而且,宫廷方面必定有人又扯说:“丞相的哥哥在东吴,丞相夫人也回东吴本家,丞相无法对东吴摆出强硬姿态。”
孔明对这种事也烦透了,他在信函上也明白写出此事。而且,还写明应该派使臣去东吴祝贺,甚至注记卫尉陈震适合担任这个职务。
陈震这个人老练而冷静。陈震此行,任务不止祝贺,还交涉两国之间的种种问题,甚且谈到灭掉魏之后,蜀汉与东吴如何二分天下。
双方约定现在的魏国领地由两国平分。魏领有的八州当中,吴取豫、青、徐、幽四州,蜀汉取兖、冀、并、凉四州。司州(魏的畿内)以函谷关为境,两国平分。——这些魏国首脑听到会大笑失声的事,双方却谈得煞有其事。
孙权以建业(南京)为首都,太子孙登驻留武昌。不久,成都方面送来一封记述陈震已前往东吴的告知文书,裡面还附上一张纸条,写着:子龙昨卒。
子龙,是赵云的字。关羽和张飞死后,他是蜀汉军的顶尖人物。荆州败逃之际,刘备与诸葛孔明都将家人置于人群中,将他们的家人寻找出来,并护送到汉津来的人,正是赵云。
孔明闭起眼睛,回想当时的情景。
马上的赵子龙带领两辆罩着布帘的座车,出现在汉津的驻屯地,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今皇帝刘禅被母亲甘夫人抱在怀中,由一辆车上走下来;另外一辆车坐着的是孔明的妻子绶。
赵云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刘备与诸葛孔明为天下大事而抛弃家人,还是会在乎赵云会不会有所谓的无言的抗议。刘禅后来又被赵云救了一次:刘备将进入益州时,也是赵云在陆溪口阻止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带年幼的刘禅回东吴的。
赵云对于天下豪杰为自己的理想或野心,而弃家人不顾,想来应该很生气吧?但他从未说出口,这就是赵云的作风。
在汉津,赵云护送刘备与孔明家人前来之后,徐庶跟着出现,孔明也忘不了当时的场面。
刘备愿尽三顾之礼来迎聘孔明,是因为徐庶的推荐。徐庶理应和孔明一起投入刘备阵营的,然而,兵入荆州的曹操,以徐庶的母亲为人质,逼他臣侍。
徐庶来汉津,不是赶来追随的,而是来告别的。孔明把手搭放在徐庶两肩上,说:“你就回令堂身边吧!曹公也有识人之明的。”“和孔明你分手,是件痛苦的事。”徐庶发自肺腑的言语,如今又在孔明耳际响起。
当时应该强行留下徐庶,要他同行的——孔明后来经常这么想。也许诚垦慰留他,徐庶会留在刘备阵营。
现在又失去赵云,孔明不由再次感叹蜀汉阵营人才缺乏。丞相府培植的人才,仍在栽育的过程中,再累积数年的经验,应该可以担任干部,一展身手。虽说蜀汉人才不足,其实一一审视的话,还是有相当能干的人;之所以会觉得不足,是因为他们之间不能配合,反而相互抵消彼此的能力。
承接先帝刘备遗嘱的,有诸葛孔明和李严两人。但是,孔明一直佔据了舞台,李严大有被冷落之慨。其实他有绝佳的执事能力,只是不愿发挥。
擅长辎重补给的杨仪和猛将魏延形同仇敌,二人水火不容,也因此两人的才能大为削减。
“责任在我。”
孔明颇为懊恼。他现在打算给予李严大任务,首先要将当前在江州(重庆)担任前将军的李严,升格为骠骑将军,然后召回汉中,派他负责他拿手的军粮补给业务。
“他会不会在江州已构筑了地盘,而不愿离开?”
孔明针对这个疑虑,想出对策,李严的儿子李丰,即将成为干部级的人物,如果将李丰拔擢为江州都督,李严必然可以安心了。
正当孔明在将今后的计划整理成文字的时候,甘海来了,他特意来报告魏的内部状况。
魏国承接文帝遗嘱的,有司马仲达、曹真、陈群三人。对于蜀汉和东吴,似乎曹真是主战论者,而陈群则持相反意见。
“据说,陈群的说法是,蜀汉、东吴此为小贼,大可放置不管,没多久就会自灭,没有必要牺牲宝贵的人命去讨伐。”甘海说明概况。
“放置不管就会自灭?未免太小看蜀汉了。”孔明盯着手中的笔尖。
司马仲达似乎在主战、反战两派之间,维持中立。现在仲达最具实力,也因此特别审慎,因为权势一旦过度,往往就会招来猜忌。
“仲达虽然口说中立,但似乎略微倾向曹真那一边。”
“元直(徐庶的字)呢?”孔明问。
二十年前在汉津分手的挚友,如今在魏国担任御史中丞之职。
“元直先生的意见,还无法上达。……属下已经用心调查过了。”甘海回答。
“大概也是如此吧!”
孔明咬着嘴唇。魏可谓人才济济,徐庶虽有才,也只担任御史中丞而已。这个官职,在相当于丞相的御史大夫之下,负责弹核官吏失职、不法,薪俸一千石。有关国政,会被徵询意见的,当属二千石以上的阁僚级。徐庶的意见当然上不了檯面。
徐庶如果在蜀汉阵营,大概会成为丞相诸葛孔明的左右手,大展其才能吧?
“曹真的意见迟早会通过,我们必须做好淮备。”
孔明放下笔,似乎下了结论。
此年十二月,丞相府营迁至南山山麓,分别在沔阳造汉城、在成固造乐城,以防备魏西攻。
三
建兴八年(公元二三零年),诸葛孔明五十岁。
魏国曹真的主战论压过陈群的保守论,决定向蜀汉进兵。以前是魏国应战,这次则由魏国发起战事。曹真由斜谷道、张郃自子午谷攻来,曾出战东吴的司马仲达则绕至西城方面,兵分三路,指向汉中。
孔明按照预定计划,命令李严统率二万兵马自江州直驱汉中。这时其子李丰已经晋陞为江州都督。但是,李严却久久按兵不动。
这一年,连下三十馀天的大雨,栈道为之断绝,必须一边修补道路,一边行军。曹真军只行进了预定的一半路程,魏国宫廷保守论遂又得势。魏国方面担心军队边修补道路边行进,恐怕在遭遇敌军之前,就已经疲敝不堪了。九月,魏国命令曹真等人撤军。
此年,东吴向东方展开大航海行动。
江南人口大增,是六朝以后的事,在孙权统治的时代,这个地方还为人口过疏而烦恼。土地虽广,人却太少。赤壁战役之前,孔明之所以自信东吴会缔结同盟,是因为他很清楚东吴靠一己之力无法抗拒曹操。人口过疏将会导致兵力的慢性不足。
有人向孙权进言说,大海的彼方,有人口众多的土地,可以从那儿弄一些人来。所谓的那儿,便是夷洲和亶洲。四百多年前,秦始皇命令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至蓬莱岛寻找懂得炼製长生不老药的神仙,这可是《史记》亦有记载的事实。据说渡海至蓬莱的徐福一行人,在当地寻得平原广泽,便定居下来,其子孙现在已达数万家。
孙权想到那边“猎人”,于是授予将军卫温和诸葛直二人一万名武装兵卒,往东航行——因为夷洲、亶洲一直被认为是昔日的神仙之岛。
此次航海结果惨淡。亶洲遥远难至,只从夷洲掳回数千人。而且,重要的是:一万名武装兵卒,却因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仅约二千名返回。此行哪谈什么“猎人”,简直是“失人”。卫温和诸葛直因此被斩。
建兴九年(公元二三一年)二月,蜀汉三度北伐,进军祁山。同月,东吴处斩猎人失败的两将。
获知孔明出兵祁山,魏国宫廷立即命令司马仲达驻屯西方的长安,督导张郃、费曜、戴陵、郭淮诸将展开防备工作。本来应当由大司马曹真担任总司令的,但他却卧病在床。三月,曹真去世。
“子丹(曹真的字)也死了?……仲达恐怕会改变战术。”
在祁山阵地听到曹真的死讯,诸葛孔明喃喃说道。
承接文帝遗嘱的三人中,曹真一死,只剩司马仲达与陈群。陈群负责内治、文教,曹真与司马仲达二人才是军界的两大巨头。如今一方已死,另一方势必成为唯一的最高实力者。
处在仅次于皇帝的权威地位,是极危险的。太强的话,会被认为有篡夺王朝的野心;太弱的话,很可能就被斩草除根。
因此,必须表现得弱到不会被斩草除根,强到不会篡夺王位。
司马仲达这个立场必将会微妙地反映在战术上。孔明希望能从中找出空隙,并针对此点拟定作战计划。
孔明再次命令李严出兵。李严此时已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不知何故,改名为“平”——可能“严”字太过苛酷,不喜欢它所造成的印象吧!
原名李严的李平,这一次自江州出兵汉中了。儿子李丰一如预定地就任江州都督。
此次作战,辎重、军粮全部都由名为“木牛”的工具运载。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腹。……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之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诸葛亮集》)
如上所述,“木牛”是形状似牛的搬运工具,设有装置,即使倾倒亦可立即复原,甚至在颠覆的情况下也能拉引。它可以载运一名将兵一年的粮食,不太需要人力。此外,还使用名叫“流马”的工具。这是一种形状像马的辎重车,为能驶于窄逆,採取单轮车的形态。
陈仓战役失败,原因是军粮不足。敌将郝昭善战也是原因之一,但如果蜀汉军储备更多一些的军粮,应当可以佔据陈仓。
鉴于上次珍贵的教训,孔明这一次倾全力于补给上,木牛、流马便全是用来充实辎重的新兵器。此外,兵站的最高指挥官改派原名李严的李平。
但是,虽然改名为“平”,李平内心依然不平,既然他和孔明同样领受先帝遗诏,他也要求拥有“府”。孔明是丞相,拥有丞相府此一小政府,即所谓的“幕府”。拥有府者,除皇族之外,只限于丞相这种国政层峰。“开府”(拥有府)是皇帝赐予的最高优遇,拥有府,无须中央许可,即可任免官僚。
孔明因为参与祁山战役,不在汉中,汉中便成为“留府”,由李平全权负责。尽管如此,李平仍旧不平。兵站最为重要,所以才要由他这样的大人物负责,可是,李平觉得自己大才小用。此外,孔明赐兵站专家杨仪为绥军将军,任命为丞相长史,此事更加深李平的不平。李平心想:“这摆明不信任我嘛!岂有此理!”
虽然时值国家关键时刻,李平还存着要扯孔明后腿的念头。
蜀汉军顺利进兵至祁山。因为年前魏延、吴懿等人已展开宣抚氐族和羌族的工作,石城(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的鲜卑族领袖轲比能也依附蜀汉阵营。
魏军统帅司马仲达命令费曜、戴陵两将率领精兵四千守住上邽(现在甘肃省天水市),亲自统率张郃、郭淮诸将,前往救援祁山。
孔明令王平攻击张郃军,自己亲征郭淮军。王平正是街亭败战之际,未失一兵一卒、漂亮指挥撤退的部将。蜀汉军两战线皆捷,迫近上邽,割收当地的麦子。当时正是麦子的收穫期,收割属于魏国领地的麦子,是一种挑衅的行为。
司马仲达并没有接受挑衅。
魏军诸部将不明白统帅的战争指挥意图,魏军有时追至不该追之处,有时在该追之时止步不前。
“你们还不知孔明的厉害。”
仲达对部将说。仲达对孔明心有灵犀,故意不倾力打胜。
“不可让天下笑总帅畏蜀如虎。”
被诸将这么说,仲达终于发出攻击命令,但魏军却吃了大败仗。蜀汉军斩得敌军甲首三千。仲达折回,加强营阵的防守。
这是五月的事。进入六月之后,来自李平那边的粮食补给发生困难,成都后主(皇帝刘禅)发出撤退的命令。孔明只好撤军。由于系大胜之后的撤军,士气非常高昂。
“此刻追击有违兵法。”
在张郃反对的情况下,仲达下令追击。追击的魏军在木门(祁山与天水之间)遭伏兵,全数溃灭。将军张郃右膝中箭,最后壮烈战死。
孔明才返汉中,李平开口便问:“军粮丰足,为何折返?”
孔明震惊,但没多久即察觉出李平的心态。李平打算将督运(运送主管)岑述治罪,并且向成都的宫廷报告:“我军假撤退,目的在于诱敌。”
言下之意是,此事和粮运无关。
李平抹杀诸葛孔明所指挥的蜀汉军重溃魏军,制服渭水平原的战果,心想藉由下罪部下,可以混乱此事。但是,孔明与汉中留府往返的文书,全都留下抄本,保存起来。连他口头的指令、联络,也立即付诸文书。甚至连留府派来的使者的问候语,也一五一十地记述下来。可谓证据确凿!
对质之下,李平无以应对,只有服罪,最后被逐至梓潼郡,摘除所有官爵。
身为法家思想的理念者,孔明的处断甚为严正。但斩马谡之后,孔明对其遗族照顾有加,此次李平之子李丰也仅从江州都督被转任中郎将、参军事。孔明还致函说:“望君能努力回复李家的名誉。”
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孔明在汉中丞相府对甘海说:“必须让军队休养两年。就在斜谷建造粮仓,尽可能储存。”
甘海在孔明说话时,有时会插嘴表示意见,有不懂的地方,也会当即发问。孔明要上表将此事禀报成都,执笔之前,把想法说给甘海听,甘海表示赞同,孔明才决定下笔。
“要休养的,不只兵士而已,最需要休养的人,应该是丞相。”甘海回答。
但是,孔明并没有在表中提到自己要休养的事。
翌年的建兴十年(公元二三二年),蜀汉在景谷白马山这个木材丰富的地方,製造大量的木牛、流马。在斜谷建造邸阁(粮仓),则是翌年的事。
孔明想在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出兵五丈原之前,听从甘海的意见,尽量休养。
“正方(李平)先生处置完了,下一个人不处置也不行……”
甘海这么说,孔明深深点头。
甘海所谓的下一个人,是官爵次于李平的车骑将军刘琰。刘琰,鲁人,从刘备在豫州那时就已经仕官了。刘备进入益州,他担任固陵太守,官职是升了,但未尝参与国政。他这个人好辩,酒一下肚,目中无人。因此,和同样盛气凌人的魏延、杨仪都处不来。
面对这位酒品不好的高官,汉中的干部都避之唯恐不及。作战期间情况紧张,大家各忙各的,但一到休养期,刘琰这种人就令人头大了。
“我这人脑袋空空,操守平平,而且酒品欠佳。”
刘琰也有自知之明。在汉中,他的职务是所谓的顾问,手边只有兵卒千馀,无助于战争。而且,喝了酒谁都拿他没办法,哪还有人敢去找他这个顾问?可以说是大而无当的人。此外,他在车服饮食方面极为奢侈,经常召数十名侍女伴乐助兴,任性不知收敛。
孔明决定让他维持原来的官位,一直到返回成都。
在决定放逐刘琰的当天晚上,孔明咯血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来日不多的事,只有自己知道就好。
四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相当于魏青龙二年。
二月,诸葛孔明统率十万军众,自汉中四度北上。
“他们那种人,有个词叫‘涅槃’,甘老应该知道意思吧?”
在丞相府裡侧的房间内,孔明对老迈的甘海说道。对方虽然是诸葛家的管家,但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孔明称呼他为“甘老”。
“意思是火熄了。”甘海回答。
甘海一直担任孔明的耳目,不知不觉中和最正确、公平的情报来源者浮屠(佛教)人士,建立深厚的交情。关于此事,孔明未置一语。孔明自己小时候也和浮屠教团的人结下不浅之缘。
经常要面对现实、一直专注于实际事务的孔明,也在过了五十岁之后,注意到浮屠人士的言语,而且似乎被它们吸引了。
“也许和最近老想到死有关吧?……”
孔明心裡这么想。
信徒经常把“涅槃”这个词挂在嘴边,那是天竺语,很难翻译。
“也就是‘死’嘛!”
孔明也知道。信奉浮屠的教义,是为了临死不用害怕吧!它的最终教义大概是涅槃吧!——孔明做如是的看法。
“火熄了?我想我也接近了。”孔明说。
“丞相可别这么说。”
“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丞相再健康不过了。”
“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吧?”
“是的,丞相。”
甘海立即回答,这对他而言,是无庸思考的。
“其实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甘老也上了年纪,可以回家人所在的江陵,是件好事。”
“一起回江东吧!”甘海说。
孔明的妻子在江东,他轻轻摇头。
“江东方面,我在书信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该说的话都说了,‘涅槃’之后的事也说了。很幸运的,现在还算健康,不过,在熄灭之前,火还是必须燃烧的啊!”
“丞相说的是啊!”
“虽说凡人都一样……我和浮屠人士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认为唯有充分燃烧的人,其涅槃才是最美的。我知道熄灭之后全都一样,但是,我看重的是熄灭的方式。”
“属下不怎么明白。”甘海回答。
涅槃是天竺语,因为找不到相称的汉语,只好维持原音,用“涅槃”来表现。那是一种从所有烦恼解脱的境地,孔明认为唯有通过“死”才能得到。对于涅槃的仰慕,孔明不逊于浮屠之徒,只不过,他想珍惜熄灭之前的燃烧方式。
“我也许是他们所谓的无缘的众生。”
孔明边打开砚台盖子,边说道。
“嗯……怎么说呢?”
甘海不知怎么回答。
“我的生命之火点燃之时,烦请甘老告诉世人,熄灭的时候也有劳甘老。”
“如果属下还在燃烧的话……只是,属下的火是丞相的火种,如果火种消失了,那该当如何?”
“这个我倒还没有想到。”
“请保重。”
甘海行礼离去。因为打开砚台盖子,可以说是孔明开始办公的信号。
孔明摊开纸,拿起笔。前一天写下隔日要做的事,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总司令部明天将迁离汉中。魏延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数天前进入斜谷。长安方面也传来司马仲达指挥大军西进的情报。详细兵数不明,但魏国号称三十万。
蜀汉军出斜谷,才一抵达武功县,便接获情报说:
三月庚寅,山阳公卒,魏帝素服发丧。
山阳公正是东汉献帝刘协。十四年前,他将帝位禅让给魏曹丕,被赐山阳公的称号,还享有皇帝的优遇(淮许自称为“朕”,保有车马、服饰等皇帝的“行头”)。
山阳公刘协与诸葛孔明同年生,因此,年寿五十四。后世,被废的皇帝通常遭杀害(如隋恭帝、唐昭宣帝等),但刘协还享有皇帝优遇长达十四年,比他所让位的魏文帝曹丕还多活了八年。而且,曹丕还比山阳公小六岁。
“这是寂静熄灭的火。”
孔明仰望天空,想起“涅槃”这个天竺语。和哥哥曹丕争继位失败,心腹杨修、丁氏兄弟全遭肃清的曹植,两年前也在黯然不遇的窘境中结束了生涯。孔明很喜欢曹植的诗。
高树多悲风
这是孔明经常诵唸的曹植诗句。高耸的树,总会受到强风的刮袭。身为蜀汉阵营的高树,孔明颇能体会曹植的心境。
曹丕、曹植以及东汉献帝·山阳公刘协,全都进入涅槃。以马谡为首,陨命于北伐的众人,尤其是长年僚友赵云,死于非命的关羽、张飞,以及在白帝城下遗诏的先帝刘备,乃至死于二十年前的庞统……这些离开尘世的人,经常浮现在孔明脑海中。
“休兵两年,我在这当中也老了两年。……”
孔明经常半开玩笑地对甘海这么说。
“火快烧完了。”
孔明发觉随着肉体衰弱,精神也跟着衰弱。仰慕涅槃、想起已故世的人,想必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进军当中,孔明也经常提笔。每当一天结束,孔明总会详细记述当天发生的事,并对种种事项加注自己的意见。接着,记下隔日预定要做的事。事情是否如预定般进行,或有所出入,理由何在,孔明都会注记在预定事项的栏外。
凡事委诸天命的孔明,如果有遗憾的话,应该只是恨没有足够的时间培植后继者。
至少也要两年。——孔明心裡这么想,但情况似乎不允许了。他每天记述的日志,算是对后继者的指针。
“全军朝西方五丈原迈进!”
出斜谷,孔明对全军下令,如同前一天他写在预定栏上的。事实上,他也已经如此指示过军队的领导层。
自长安西进而来的魏军,屏息观察蜀汉军的行进路线,他们当然派遣了间谍潜入其中,但仍未侦出最高机密。总帅司马仲达对部将说:“如果蜀汉军出斜谷之后,沿山迂迴向东,诸位就有得忙了;如果朝向西方的五丈原,那暂时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过武功,转往东方,就指向长安,魏军无论如何都得防备。如果转往西方的五丈原,就可以视为蜀汉军将借助于西方的氐、羌族,展开长期战。
“转向西方了!”
接获斥堠的急报后,司马仲达下令:“不可急躁,要养足精神!”
诸葛孔明还是相当“谨慎”——谨严而慎重。
如果往东指向长安,就必须展开短期决战,蜀汉军胜算小。两者对外号称的兵力是三十万对十万,在军需补给方面,魏军也有利太多。孔明不採取奇计,这之前,他才排除魏延所提议的“走子午道,直驱长安”的策略。
“果然还是这么做。”
司马仲达也预料孔明会在五丈原佈阵。
打长期战,兵力的差距就无关紧要了,而且,兵站线(译注:补给线)再怎么短,兵力多的一方负担都很沉重。孔明在斜谷建造邸阁(粮仓),储备军粮,而且採行屯田兵制,命令士兵和农民一起从事杂耕。起先,农民面有惧色,但蜀汉军军纪严正,士兵几乎没有不法的行为。
孔明接下来的期望,便是东吴军的呼应。依据同盟约定,东吴军于五月由三路同时北上。
吴国皇帝孙权亲自进驻巢湖口,统率号称十万的军众,驱往魏将满宠构筑的合肥新城。陆逊、诸葛瑾等人带领万馀兵力由江夏、沔口前往襄阳。孙韶、张承等人则由淮水流域向广陵、淮阴迈进。
魏国守将满宠奋战,东吴孙权侄子孙泰战死,更惨的是,军中恶疫流行。
七月,魏明帝曹叡亲乘龙舟东征。皇帝亲征应当有万全的淮备,于是,孙权退兵,孙韶也撤兵。
陆逊与诸葛瑾等襄阳方面军。因为两者联繫作战得当,击溃江夏、新市、安陆、石阳诸城,缔下斩敌千馀的战果。但这也只是局部胜利。东吴军似乎向蜀汉表示“我可尽了义气了”,便撤离本据地。
东吴北进作战仅历时两个多月,出乎孔明期待。魏国方面一边承受东吴的进攻,一边授予护军秦朗步骑二万,增援西部战线的司马仲达。不过,魏军的基本方针是:坚壁拒守。目的是要让蜀汉军陷于进不得、退不成的状态,等兵粮耗尽,撤退之际,再展开追击,一举歼灭。
司马仲达已知道诸葛孔明的健康状态,也向皇帝报告过此事,魏之所以不积极应战,是在等待孔明智谋的消失。据说蜀汉军使来到魏军营时,司马仲达只问候丞相诸葛孔明的日常和执务状况,军事一概不提。军使回答:“诸葛公非常勤奋,从清晨至深夜,只要是鞭罚二十下以上的事务,一定亲自裁决。吃也不多,听说一天才数升。”
事后,仲达对身边的人说:“孔明大概活不久了。”
身为丞相,还去顾及琐细的事,这是孔明的个性——此次北伐更是如此。
“丞相年纪愈大,管的事却愈多。”
总司令部的人也如此交头接耳。审理鞭罚二十下这种小罪,其实是孔明未曾有过的事。孔明想趁现在制定军律规范,如同记述日志,他认为必须留下“判例”给后继者。孔明的确太忙碌了,因为他自觉时间所剩不多。
虽然双方都觉悟要打持久战,但蜀汉挑战的情况居多。
在五丈原上,经常看得到乘坐白木轿舆、覆戴纶巾、拿着白羽扇指挥军队的孔明。他的装扮很轻便。所谓纶巾,是以蓝色布带製成的简易头巾,日后世人称之为“诸葛巾”。孔明轻装指挥三军,表面上对魏也是一种挑衅,然而,事实上孔明已经没有体力承受甲冑的重量了。
蜀汉阵营故意赠送司马仲达的司令部巾帼(女性的髮饰)、妇人衣服,用意在嘲笑。
——为何不敢像男子汉一样地出战,莫非魏军的指挥是妇道人家?
司马仲达因为接获皇帝的指令,并不在意这类挑衅。但底下一些性子较刚烈的部属按捺不住。司马仲达只好说:“好吧!我派人去请求皇上恩淮。”
于是,便派使者去许昌谒见明帝。
亲征东吴归来的明帝排除了再往西部战线亲征,以及行幸长安的建议。
“既然孙权败逃,孔明想必也吓破了胆,而且大军已经出动,朕就无须再担心西部战线的事了。”明帝说。
事实上,他担心西部战线有诸葛孔明在。而且据司马仲达传来的情报,孔明的日子所剩不多了,他无须在这个时候去冒这个险。
明帝派遣卫尉为军使,去抑制这些血气刚烈的诸将。
八月,诸葛孔明病情恶化。这时,成都方面派遣尚书僕射(行政府次长)李福前来,代表皇帝刘禅谘询国家大计。
“关于国政,臣已钜细靡遗地记述在文书上,除了臣现在所说的大计之外,陛下可以因时因地参考。”
孔明逐条答覆皇帝的谘询之后,又加注这么一句话。由于是皇帝的谘询,孔明恭谨回答,但音量很小,而且常要换气歇息。
李福离去之后,过了几天又回来。
“哈!哈!我料想到你还会回来。你问的这件事……我已决定将上次我所说的那份文书交给公琰。”孔明说。
公琰,蒋琬的字也。李福忘了问丞相的后继者是谁。所谓后继者,就是承接孔明“文书”的人。
“蒋琬之后呢?”李福问。
“文伟应该适合吧!”
文伟是费禕的字。
“之后呢?”
孔明没有回答李福的问题。不知孔明的意思是既然指定了两人,就已经足够了,还是接下来就没有堪任丞相的人才了?李福也无法意会,但他并没有进一步追问,便返回成都的宫廷。
有星,赤而有芒角,自东北流向西南,投亮(孔明)之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也。俄而亮卒。
《三国志》的注解,如上般记载诸葛孔明去世时有天变发生。
孔明临终之前,召见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三人,指示蜀汉军该如何撤退。这是孔明从汉中出发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的事。较诸由五丈原东进,直攻魏都的计划,孔明对撤退的步骤想得更为周详,连一些细节都设想到了。尽管生命之火即将燃尽,他也不愿战线过分地单薄。
临终召见的干部当中,不包括魏延,因为魏延是极端主战论者。孔明的“退军节度”(撤退计划),表面上指派魏延“断后”(殿后),其实已经委派姜维做真正的“断后”任务。
孔明担心魏延恐怕不愿撤退,甚至放弃殿军的任务,突击魏军。争取时间让本军撤退,是殿军的任务。孔明不敢指望魏延,所以嘱咐姜维。
“仲达大概不会追击,”孔明声音沙哑地说着,“千万不要弄得让他非追来不可……”
杨仪凑近孔明耳边,问道:“如果有人这么做……”
“斩!”
比起先前虚弱的声调,这句话相当果断有力。
在意识即将模糊之际,诸葛孔明开始和另一个自己问答起来。……
“你追随玄德(刘备),是因为不愿意让曹操取得天下?定出三分天下之计,也是因为你憎恨视徐州百姓性命如草芥的曹操?”
“没错,不过,不只这些。人的心总悬挂有几条线,憎恨曹操只是其中的一条。”
“曹操死后,你不就已经没有假想敌了吗?何苦还如此劳累?”
“那条原本不太强韧的线,在我心中已经变粗了,所以我只有鞠躬尽瘁了。”
“你得到回报了吗?”
“你是指成效吗?有的,那就是完成三分天下之计。壮大蜀汉、兼并魏和东吴,以统一天下,这并不是我的宿愿。天下统一反而可能是万民的不幸。”
“为什么?”
“在秦始皇统一之下,天下万民可幸福?”
“秦始皇比较特别,应该算是例外吧?”
“不是。曹操可能是第二个秦始皇。”
“那么,你打算让天下一直三分下去吗?”
“我不像浮屠之徒,认为有‘永劫’这等事。我想大概百年吧!天下能分一百年就好了。因此,就得削弱魏的力量。”
“天下三分,不就战乱不绝了吗?”
“三者势必相争,但那不只是战争,也是使百姓幸福的竞争、富强的竞争、争取民心的竞争、学问的竞争。……不服输的竞争时代……如果能持续下去,那就是万民之幸。”
“你后悔吗?”
“没有。……我真希望能有机会和司马仲达交谈。他大概也不希望魏强盛吧?应当会希望十万蜀汉军能安然回蜀。因为蜀汉一亡,魏帝势力变强,大将军司马仲达就性命不保。他大概不会遵守‘追击·歼灭’的敕令。我们必须给他不遵守的藉口才行。……”
“什么……丞相在说什么?”看到孔明的嘴唇微微动着,杨仪凑近耳边问道。
“窗帘……”孔明只略微动着下颚。虽然已经是秋天,渭南平原暑气仍旧未消。
“丞相大概是要打开窗帘吧!”杨仪小声说道,姜维轻轻拉起窗帘。房间顿时较亮了。诸葛孔明似乎想将脸朝向窗户。
“回旗……返鼓……”这是孔明最后一句话。
所谓赤星坠于孔明阵营,大概就在这一瞬间吧!孔明临终的地点在五丈原的郭氏坞。
一
陕西省西部、渭水北岸,有一座叫宝鸡的市镇。它是通往新疆的铁路和通往成都的宝成线的分歧点,自古即为交通要冲。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沿海有一些工厂疏散至此地运作,因此成为日本空军轰炸的目标。
宝鸡是唐代命名的,这之前叫陈仓。它设县始于秦代,三国时代自然也沿称陈仓。据说秦文公(公元前七六六~七一六年)得一石,视之为宝,祭祀于陈仓。它像流星一样会发光,而且会发出类似鸡鸣的声响。唐代就因它的祥瑞而将此地改名为宝鸡。
“在祁山、街亭战役失败的诸葛孔明,下一步可能会越过散关北进,一过散关就是陈仓。”
魏国曹真如此预测,并派名将郝昭防守陈仓。
县城陈仓原本就是城壁四绕的城镇,郝昭又加以补强。陈仓城的守军只有千馀人,从蜀汉北伐军的编制推测,蜀汉军至少会动员数万兵马。为撑到援军来到,陈仓城必须巩固得像铜牆铁壁一般。
魏料想得到此事,蜀汉也料想到敌方势必加强陈仓城的守备。
“秦岭之山险峻,道路也不好走,即使深入山中,伐倒树木,做短期间的补强也是有限。”
诸葛孔明这么认为。原本预定明年春天出兵,现在他决定提前至今年内。不过,陈仓的郝昭也使出一个奇策。
郝昭挖掘陈仓附近的古坟群。当时的坟墓,棺椁(译注:“棺”为内棺,“椁”为外棺)、棺架都使用上等木材,而且埋入相当多的砖块。郝昭平白取得大量的建筑资材,而且日以继夜施行堆高城壁、巩固城门的工事。郝昭亲自站在阵头监督。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二二八年)十二月,孔明自汉中基地再度进军。正月铩羽而归的北伐,是向西出祁山,再北转出街亭。此次北伐自汉中直线北上,越过大散关,指向陈仓。
虽然此次不像上次那样迂迴而行,但行程险路连连,尤其大散关至陈仓之间,人称绥阳小谷,是山崖陡峭、溪水纵横的难行之路。
孔明派先遣部队先行开凿、修补道路,也因此,动用的人员相当多。
当时,东吴在石亭击破魏国曹休,接下来就力不从心了,因为东吴兵力不足。东吴此刻正需要向同盟国蜀汉借调兵马。臣仕东吴的诸葛瑾,致函弟弟孔明请求援军。然而,蜀汉也同样兵力不足,东吴领地较广,相形之下更捉襟见肘。孔明写信拒绝哥哥。
“不得分兵东行(指派援军给东吴)是也。”
孔明并以“斫治”(译注:拓修)绥阳小谷,无法分出兵力作为理由。
为攻击陈仓,孔明淮备了“云梯”和“冲车”。这是以往攻城战常用的器械,孔明再加以改良而成的。孔明绘出图纸,由妻子绶修改。绶一直有製造器具的手艺,这些器械可以说是夫妻共同製造的。
“云梯”类似消防梯车,高约两丈,士兵在六轮车中操作,一靠近城壁,即利用转轴再在上面连接两丈高、可以折迭的梯子。再连接上去的梯子也称“飞梯”,见诸《墨子》和《战国策》,是有很长历史的攻城器具。梯子上面张挂生牛皮,可防箭射。士兵攀上云梯,即可攻入敌城内。
“冲车”又叫“撞车”,在辕木(译注:驾车的木头)前端安装大铁块,然后驱马撞破城门。这也是战国时代攻城战常用的器具。
云梯与冲车的体积都很大,孔明的心思花在如何将它们解体,以方便搬运,以及如何在现场迅速组合上面。
一到陈仓,孔明大为吃惊,因为守备之坚固远超过他所预料的。流血已不可避免。数万蜀汉军紧紧包围只有千馀名守军的陈仓城。
孔明派与郝昭同乡的靳详去劝降。靳详在城外大声呼喊,郝昭则自楼上高声回应:“阁下知道魏的军法,也知道我的为人。我身受魏恩惠良多,也以家室为重,阁下无须多言,我只有一死。阁下回去代我向诸葛致谢,并转告他随时都可以放马过来。”
孔明又叫靳详再去劝说。但是,郝昭叫道:“就如同我刚刚所说的,绝不会有任何改变。我认得阁下,箭可不认得阁下!”
由于喊声太大,郝昭声音都沙哑了。战争于是开始。
蜀汉军攀上云梯、飞梯,正欲攻入。陈仓城中突然火箭齐射。生牛皮虽然防得住箭射,却防不住火烧,攻城遂告失败。接下来利用冲车撞击城门,城壁却落下巨大的石磑(石臼),将冲车压碎了。
蜀汉军投掷石块填埋壕沟,筑成百尺长的“井阑”,从井阑裡而往城内射箭。所谓井阑,是将木材组成井字型高高竖起。相对地,陈仓城立即堆积砖块,将城壁再堆高。从古坟挖掘来的砖块,就摆放在城壁四周,随时都可以堆高。
蜀汉军挖掘坑道,试图进入城内,郝昭从城内将地凿穿,弄垮蜀汉军的坑道。
开战第五天,孔明下令渐减兵粮。
孔明原本估算,陈仓再怎么坚守,十日内必可攻陷,因此才淮备十天的兵粮。然而,陈仓城的攻防战,终于进入第二十日。
魏国阵营得知孔明越过大散关,急忙授兵给将军费曜,令他驰往救援,同时召回张郃,驱兵陈仓。张郃当时在方城(在今湖南省)与东吴军对峙,他判定石亭胜利之后东吴军已无后劲,战意尽失。魏明帝趋驾至洛阳城西的河南城,为张郃设宴壮行。
“孔明会不会在将军未到之前攻陷陈仓?”明帝问。
张郃通过奸细得知蜀汉军有多少兵粮,便回道:“禀陛下,在臣未到之前,孔明恐怕已经离去了。”
情况果真如此。包围二十馀日之后,孔明解围,全军开始往大散关撤退。
魏将王双自陈仓城率兵追击,但遭蜀汉军反击。毕竟蜀汉军是解围撤还的军队,不是残兵败将,魏将王双被蜀汉军斩杀。
“人!这一次我军没有失误,只是错估了人,责任可谓在我。”
班师回汉中的路上,孔明对杨仪这么说。负责辎重、军粮的,是参军杨仪。说“十日就够了”的人,的确是杨仪,但做最后决定的是孔明。事实上,孔明担心超过这个天数,这场仗就打不得了。
“丞相所谓的‘人’,是指郝昭吗?”
杨仪问,孔明点头。如果换成其他人防守陈仓,蜀汉军可能数天就攻陷了。
“不过,”孔明略微思索之后,盯着杨仪的脸说:“郝昭为什么不阻止王双呢?”
“嗯,大概王双不听吧。”
“听说两人处得不好。”
“属下也听到这个谣传。”
“我们这边的谣传,那边大概也听得到吧。哈!哈!哈!……”
孔明说完,闭上眼睛。
杨仪,襄阳人,本来在襄阳关羽麾下,关羽派遣他出使成都,因受刘备赏识,就留了下来。杨仪是有才能,但人际关系不好。和东吴交战的时候,与尚书令刘巴不和,甚至影响作战,因而转派为弘农太守,从中央被踢了出来。如今到汉中当参军,却又凡事与魏延对立。
“也许如丞相所说吧!……”杨仪听出孔明话中之意,露出苦笑。
二
全军自陈仓撤退完毕,年度已经更新,时为建兴七年(公元二二九年)。
诸葛孔明派遣护军陈式至武都、阴平二郡,拉拢氐族与羌族。魏雍州刺史郭淮出兵,想救援二郡,孔明亲自出击,收服建威郡。于是,勇猛的氐族、羌族大致都隶属蜀汉阵营。
由于从魏国夺得所谓的陇右之地,蜀汉士气多少提升一些。魏似乎不怎么重视陇右之地,郭淮没怎么抵抗就撤离了。蜀汉未攻下陈仓,军队士气大为不振。孔明此次战役,除要拉拢氐、羌两族入蜀汉阵营之外,也有提升士气的用意。
此次胜利被刻意强调,皇帝刘禅下诏书,将街亭败战自请降格三级,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代理丞相)的诸葛孔明,复职为丞相。而且,担心孔明不接受,诏书上还嘱咐:“君其勿辞!”
此年四月,吴王孙权即帝位。当时魏和蜀汉都已称帝,唯独东吴仍旧为王。
由于孙权即位,中国便有三位皇帝并立。
诸葛瑾成了大将军、左都护,其子恪也被任命为太子左辅。
三国当中,唯有吴一直为王,主要是对魏存有畏惧。蜀汉因为刘备号称有汉皇室血缘,故而称帝。魏则以承受献帝禅让的名义,即皇帝之位。吴先前向魏称“臣”,是忧虑形式上称臣的吴主一旦称帝,魏将出兵惩罚,但如今既已击破曹休大军于石亭,再也毋须忧虑魏了。
“孙权僭逆,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成都宫廷儒臣之间有这样的呼声。虽然没有主张讨伐,但断绝同盟的声浪不小。在汉中恢复丞相职位的诸葛孔明,听到成都方面的谘询,立即皱起眉头,啐了一句:“迂儒!”
背离现实、枯燥无趣的儒者,被称为迂儒。他们是形式主义者、教条主义者。在他们眼中,“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才是正义,希望孔明能彰显此人间大义。
孔明提笔,回覆皇帝: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
孔明老早就知道东吴主子有僭逆之心,但现在如果明确断交,蜀汉在东方边境就必须增派兵员。如此一来,与主要敌人魏交战,战力不免降低。
今北贼得计,非上算也。
所谓北贼,魏也。和吴断绝同盟关系,只会令魏高兴而已。汉初文帝对匈奴低声下气,先帝(刘备)与吴结盟,全因“应权通变,深思远益”,如今岂可因“匹夫之忿”而误了国家大计。
我北伐东顾无忧,河南(魏)之众(军队)不得尽西,此(同盟)为利亦已深。
蜀汉已充分享有同盟之利,因为太过平常,就不觉可贵。而且,宫廷方面必定有人又扯说:“丞相的哥哥在东吴,丞相夫人也回东吴本家,丞相无法对东吴摆出强硬姿态。”
孔明对这种事也烦透了,他在信函上也明白写出此事。而且,还写明应该派使臣去东吴祝贺,甚至注记卫尉陈震适合担任这个职务。
陈震这个人老练而冷静。陈震此行,任务不止祝贺,还交涉两国之间的种种问题,甚且谈到灭掉魏之后,蜀汉与东吴如何二分天下。
双方约定现在的魏国领地由两国平分。魏领有的八州当中,吴取豫、青、徐、幽四州,蜀汉取兖、冀、并、凉四州。司州(魏的畿内)以函谷关为境,两国平分。——这些魏国首脑听到会大笑失声的事,双方却谈得煞有其事。
孙权以建业(南京)为首都,太子孙登驻留武昌。不久,成都方面送来一封记述陈震已前往东吴的告知文书,裡面还附上一张纸条,写着:子龙昨卒。
子龙,是赵云的字。关羽和张飞死后,他是蜀汉军的顶尖人物。荆州败逃之际,刘备与诸葛孔明都将家人置于人群中,将他们的家人寻找出来,并护送到汉津来的人,正是赵云。
孔明闭起眼睛,回想当时的情景。
马上的赵子龙带领两辆罩着布帘的座车,出现在汉津的驻屯地,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今皇帝刘禅被母亲甘夫人抱在怀中,由一辆车上走下来;另外一辆车坐着的是孔明的妻子绶。
赵云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刘备与诸葛孔明为天下大事而抛弃家人,还是会在乎赵云会不会有所谓的无言的抗议。刘禅后来又被赵云救了一次:刘备将进入益州时,也是赵云在陆溪口阻止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带年幼的刘禅回东吴的。
赵云对于天下豪杰为自己的理想或野心,而弃家人不顾,想来应该很生气吧?但他从未说出口,这就是赵云的作风。
在汉津,赵云护送刘备与孔明家人前来之后,徐庶跟着出现,孔明也忘不了当时的场面。
刘备愿尽三顾之礼来迎聘孔明,是因为徐庶的推荐。徐庶理应和孔明一起投入刘备阵营的,然而,兵入荆州的曹操,以徐庶的母亲为人质,逼他臣侍。
徐庶来汉津,不是赶来追随的,而是来告别的。孔明把手搭放在徐庶两肩上,说:“你就回令堂身边吧!曹公也有识人之明的。”“和孔明你分手,是件痛苦的事。”徐庶发自肺腑的言语,如今又在孔明耳际响起。
当时应该强行留下徐庶,要他同行的——孔明后来经常这么想。也许诚垦慰留他,徐庶会留在刘备阵营。
现在又失去赵云,孔明不由再次感叹蜀汉阵营人才缺乏。丞相府培植的人才,仍在栽育的过程中,再累积数年的经验,应该可以担任干部,一展身手。虽说蜀汉人才不足,其实一一审视的话,还是有相当能干的人;之所以会觉得不足,是因为他们之间不能配合,反而相互抵消彼此的能力。
承接先帝刘备遗嘱的,有诸葛孔明和李严两人。但是,孔明一直佔据了舞台,李严大有被冷落之慨。其实他有绝佳的执事能力,只是不愿发挥。
擅长辎重补给的杨仪和猛将魏延形同仇敌,二人水火不容,也因此两人的才能大为削减。
“责任在我。”
孔明颇为懊恼。他现在打算给予李严大任务,首先要将当前在江州(重庆)担任前将军的李严,升格为骠骑将军,然后召回汉中,派他负责他拿手的军粮补给业务。
“他会不会在江州已构筑了地盘,而不愿离开?”
孔明针对这个疑虑,想出对策,李严的儿子李丰,即将成为干部级的人物,如果将李丰拔擢为江州都督,李严必然可以安心了。
正当孔明在将今后的计划整理成文字的时候,甘海来了,他特意来报告魏的内部状况。
魏国承接文帝遗嘱的,有司马仲达、曹真、陈群三人。对于蜀汉和东吴,似乎曹真是主战论者,而陈群则持相反意见。
“据说,陈群的说法是,蜀汉、东吴此为小贼,大可放置不管,没多久就会自灭,没有必要牺牲宝贵的人命去讨伐。”甘海说明概况。
“放置不管就会自灭?未免太小看蜀汉了。”孔明盯着手中的笔尖。
司马仲达似乎在主战、反战两派之间,维持中立。现在仲达最具实力,也因此特别审慎,因为权势一旦过度,往往就会招来猜忌。
“仲达虽然口说中立,但似乎略微倾向曹真那一边。”
“元直(徐庶的字)呢?”孔明问。
二十年前在汉津分手的挚友,如今在魏国担任御史中丞之职。
“元直先生的意见,还无法上达。……属下已经用心调查过了。”甘海回答。
“大概也是如此吧!”
孔明咬着嘴唇。魏可谓人才济济,徐庶虽有才,也只担任御史中丞而已。这个官职,在相当于丞相的御史大夫之下,负责弹核官吏失职、不法,薪俸一千石。有关国政,会被徵询意见的,当属二千石以上的阁僚级。徐庶的意见当然上不了檯面。
徐庶如果在蜀汉阵营,大概会成为丞相诸葛孔明的左右手,大展其才能吧?
“曹真的意见迟早会通过,我们必须做好淮备。”
孔明放下笔,似乎下了结论。
此年十二月,丞相府营迁至南山山麓,分别在沔阳造汉城、在成固造乐城,以防备魏西攻。
三
建兴八年(公元二三零年),诸葛孔明五十岁。
魏国曹真的主战论压过陈群的保守论,决定向蜀汉进兵。以前是魏国应战,这次则由魏国发起战事。曹真由斜谷道、张郃自子午谷攻来,曾出战东吴的司马仲达则绕至西城方面,兵分三路,指向汉中。
孔明按照预定计划,命令李严统率二万兵马自江州直驱汉中。这时其子李丰已经晋陞为江州都督。但是,李严却久久按兵不动。
这一年,连下三十馀天的大雨,栈道为之断绝,必须一边修补道路,一边行军。曹真军只行进了预定的一半路程,魏国宫廷保守论遂又得势。魏国方面担心军队边修补道路边行进,恐怕在遭遇敌军之前,就已经疲敝不堪了。九月,魏国命令曹真等人撤军。
此年,东吴向东方展开大航海行动。
江南人口大增,是六朝以后的事,在孙权统治的时代,这个地方还为人口过疏而烦恼。土地虽广,人却太少。赤壁战役之前,孔明之所以自信东吴会缔结同盟,是因为他很清楚东吴靠一己之力无法抗拒曹操。人口过疏将会导致兵力的慢性不足。
有人向孙权进言说,大海的彼方,有人口众多的土地,可以从那儿弄一些人来。所谓的那儿,便是夷洲和亶洲。四百多年前,秦始皇命令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至蓬莱岛寻找懂得炼製长生不老药的神仙,这可是《史记》亦有记载的事实。据说渡海至蓬莱的徐福一行人,在当地寻得平原广泽,便定居下来,其子孙现在已达数万家。
孙权想到那边“猎人”,于是授予将军卫温和诸葛直二人一万名武装兵卒,往东航行——因为夷洲、亶洲一直被认为是昔日的神仙之岛。
此次航海结果惨淡。亶洲遥远难至,只从夷洲掳回数千人。而且,重要的是:一万名武装兵卒,却因疾疫“死者十有八九”,仅约二千名返回。此行哪谈什么“猎人”,简直是“失人”。卫温和诸葛直因此被斩。
建兴九年(公元二三一年)二月,蜀汉三度北伐,进军祁山。同月,东吴处斩猎人失败的两将。
获知孔明出兵祁山,魏国宫廷立即命令司马仲达驻屯西方的长安,督导张郃、费曜、戴陵、郭淮诸将展开防备工作。本来应当由大司马曹真担任总司令的,但他却卧病在床。三月,曹真去世。
“子丹(曹真的字)也死了?……仲达恐怕会改变战术。”
在祁山阵地听到曹真的死讯,诸葛孔明喃喃说道。
承接文帝遗嘱的三人中,曹真一死,只剩司马仲达与陈群。陈群负责内治、文教,曹真与司马仲达二人才是军界的两大巨头。如今一方已死,另一方势必成为唯一的最高实力者。
处在仅次于皇帝的权威地位,是极危险的。太强的话,会被认为有篡夺王朝的野心;太弱的话,很可能就被斩草除根。
因此,必须表现得弱到不会被斩草除根,强到不会篡夺王位。
司马仲达这个立场必将会微妙地反映在战术上。孔明希望能从中找出空隙,并针对此点拟定作战计划。
孔明再次命令李严出兵。李严此时已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不知何故,改名为“平”——可能“严”字太过苛酷,不喜欢它所造成的印象吧!
原名李严的李平,这一次自江州出兵汉中了。儿子李丰一如预定地就任江州都督。
此次作战,辎重、军粮全部都由名为“木牛”的工具运载。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腹。……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之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诸葛亮集》)
如上所述,“木牛”是形状似牛的搬运工具,设有装置,即使倾倒亦可立即复原,甚至在颠覆的情况下也能拉引。它可以载运一名将兵一年的粮食,不太需要人力。此外,还使用名叫“流马”的工具。这是一种形状像马的辎重车,为能驶于窄逆,採取单轮车的形态。
陈仓战役失败,原因是军粮不足。敌将郝昭善战也是原因之一,但如果蜀汉军储备更多一些的军粮,应当可以佔据陈仓。
鉴于上次珍贵的教训,孔明这一次倾全力于补给上,木牛、流马便全是用来充实辎重的新兵器。此外,兵站的最高指挥官改派原名李严的李平。
但是,虽然改名为“平”,李平内心依然不平,既然他和孔明同样领受先帝遗诏,他也要求拥有“府”。孔明是丞相,拥有丞相府此一小政府,即所谓的“幕府”。拥有府者,除皇族之外,只限于丞相这种国政层峰。“开府”(拥有府)是皇帝赐予的最高优遇,拥有府,无须中央许可,即可任免官僚。
孔明因为参与祁山战役,不在汉中,汉中便成为“留府”,由李平全权负责。尽管如此,李平仍旧不平。兵站最为重要,所以才要由他这样的大人物负责,可是,李平觉得自己大才小用。此外,孔明赐兵站专家杨仪为绥军将军,任命为丞相长史,此事更加深李平的不平。李平心想:“这摆明不信任我嘛!岂有此理!”
虽然时值国家关键时刻,李平还存着要扯孔明后腿的念头。
蜀汉军顺利进兵至祁山。因为年前魏延、吴懿等人已展开宣抚氐族和羌族的工作,石城(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的鲜卑族领袖轲比能也依附蜀汉阵营。
魏军统帅司马仲达命令费曜、戴陵两将率领精兵四千守住上邽(现在甘肃省天水市),亲自统率张郃、郭淮诸将,前往救援祁山。
孔明令王平攻击张郃军,自己亲征郭淮军。王平正是街亭败战之际,未失一兵一卒、漂亮指挥撤退的部将。蜀汉军两战线皆捷,迫近上邽,割收当地的麦子。当时正是麦子的收穫期,收割属于魏国领地的麦子,是一种挑衅的行为。
司马仲达并没有接受挑衅。
魏军诸部将不明白统帅的战争指挥意图,魏军有时追至不该追之处,有时在该追之时止步不前。
“你们还不知孔明的厉害。”
仲达对部将说。仲达对孔明心有灵犀,故意不倾力打胜。
“不可让天下笑总帅畏蜀如虎。”
被诸将这么说,仲达终于发出攻击命令,但魏军却吃了大败仗。蜀汉军斩得敌军甲首三千。仲达折回,加强营阵的防守。
这是五月的事。进入六月之后,来自李平那边的粮食补给发生困难,成都后主(皇帝刘禅)发出撤退的命令。孔明只好撤军。由于系大胜之后的撤军,士气非常高昂。
“此刻追击有违兵法。”
在张郃反对的情况下,仲达下令追击。追击的魏军在木门(祁山与天水之间)遭伏兵,全数溃灭。将军张郃右膝中箭,最后壮烈战死。
孔明才返汉中,李平开口便问:“军粮丰足,为何折返?”
孔明震惊,但没多久即察觉出李平的心态。李平打算将督运(运送主管)岑述治罪,并且向成都的宫廷报告:“我军假撤退,目的在于诱敌。”
言下之意是,此事和粮运无关。
李平抹杀诸葛孔明所指挥的蜀汉军重溃魏军,制服渭水平原的战果,心想藉由下罪部下,可以混乱此事。但是,孔明与汉中留府往返的文书,全都留下抄本,保存起来。连他口头的指令、联络,也立即付诸文书。甚至连留府派来的使者的问候语,也一五一十地记述下来。可谓证据确凿!
对质之下,李平无以应对,只有服罪,最后被逐至梓潼郡,摘除所有官爵。
身为法家思想的理念者,孔明的处断甚为严正。但斩马谡之后,孔明对其遗族照顾有加,此次李平之子李丰也仅从江州都督被转任中郎将、参军事。孔明还致函说:“望君能努力回复李家的名誉。”
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孔明在汉中丞相府对甘海说:“必须让军队休养两年。就在斜谷建造粮仓,尽可能储存。”
甘海在孔明说话时,有时会插嘴表示意见,有不懂的地方,也会当即发问。孔明要上表将此事禀报成都,执笔之前,把想法说给甘海听,甘海表示赞同,孔明才决定下笔。
“要休养的,不只兵士而已,最需要休养的人,应该是丞相。”甘海回答。
但是,孔明并没有在表中提到自己要休养的事。
翌年的建兴十年(公元二三二年),蜀汉在景谷白马山这个木材丰富的地方,製造大量的木牛、流马。在斜谷建造邸阁(粮仓),则是翌年的事。
孔明想在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出兵五丈原之前,听从甘海的意见,尽量休养。
“正方(李平)先生处置完了,下一个人不处置也不行……”
甘海这么说,孔明深深点头。
甘海所谓的下一个人,是官爵次于李平的车骑将军刘琰。刘琰,鲁人,从刘备在豫州那时就已经仕官了。刘备进入益州,他担任固陵太守,官职是升了,但未尝参与国政。他这个人好辩,酒一下肚,目中无人。因此,和同样盛气凌人的魏延、杨仪都处不来。
面对这位酒品不好的高官,汉中的干部都避之唯恐不及。作战期间情况紧张,大家各忙各的,但一到休养期,刘琰这种人就令人头大了。
“我这人脑袋空空,操守平平,而且酒品欠佳。”
刘琰也有自知之明。在汉中,他的职务是所谓的顾问,手边只有兵卒千馀,无助于战争。而且,喝了酒谁都拿他没办法,哪还有人敢去找他这个顾问?可以说是大而无当的人。此外,他在车服饮食方面极为奢侈,经常召数十名侍女伴乐助兴,任性不知收敛。
孔明决定让他维持原来的官位,一直到返回成都。
在决定放逐刘琰的当天晚上,孔明咯血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来日不多的事,只有自己知道就好。
四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相当于魏青龙二年。
二月,诸葛孔明统率十万军众,自汉中四度北上。
“他们那种人,有个词叫‘涅槃’,甘老应该知道意思吧?”
在丞相府裡侧的房间内,孔明对老迈的甘海说道。对方虽然是诸葛家的管家,但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孔明称呼他为“甘老”。
“意思是火熄了。”甘海回答。
甘海一直担任孔明的耳目,不知不觉中和最正确、公平的情报来源者浮屠(佛教)人士,建立深厚的交情。关于此事,孔明未置一语。孔明自己小时候也和浮屠教团的人结下不浅之缘。
经常要面对现实、一直专注于实际事务的孔明,也在过了五十岁之后,注意到浮屠人士的言语,而且似乎被它们吸引了。
“也许和最近老想到死有关吧?……”
孔明心裡这么想。
信徒经常把“涅槃”这个词挂在嘴边,那是天竺语,很难翻译。
“也就是‘死’嘛!”
孔明也知道。信奉浮屠的教义,是为了临死不用害怕吧!它的最终教义大概是涅槃吧!——孔明做如是的看法。
“火熄了?我想我也接近了。”孔明说。
“丞相可别这么说。”
“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丞相再健康不过了。”
“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吧?”
“是的,丞相。”
甘海立即回答,这对他而言,是无庸思考的。
“其实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甘老也上了年纪,可以回家人所在的江陵,是件好事。”
“一起回江东吧!”甘海说。
孔明的妻子在江东,他轻轻摇头。
“江东方面,我在书信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该说的话都说了,‘涅槃’之后的事也说了。很幸运的,现在还算健康,不过,在熄灭之前,火还是必须燃烧的啊!”
“丞相说的是啊!”
“虽说凡人都一样……我和浮屠人士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认为唯有充分燃烧的人,其涅槃才是最美的。我知道熄灭之后全都一样,但是,我看重的是熄灭的方式。”
“属下不怎么明白。”甘海回答。
涅槃是天竺语,因为找不到相称的汉语,只好维持原音,用“涅槃”来表现。那是一种从所有烦恼解脱的境地,孔明认为唯有通过“死”才能得到。对于涅槃的仰慕,孔明不逊于浮屠之徒,只不过,他想珍惜熄灭之前的燃烧方式。
“我也许是他们所谓的无缘的众生。”
孔明边打开砚台盖子,边说道。
“嗯……怎么说呢?”
甘海不知怎么回答。
“我的生命之火点燃之时,烦请甘老告诉世人,熄灭的时候也有劳甘老。”
“如果属下还在燃烧的话……只是,属下的火是丞相的火种,如果火种消失了,那该当如何?”
“这个我倒还没有想到。”
“请保重。”
甘海行礼离去。因为打开砚台盖子,可以说是孔明开始办公的信号。
孔明摊开纸,拿起笔。前一天写下隔日要做的事,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总司令部明天将迁离汉中。魏延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在数天前进入斜谷。长安方面也传来司马仲达指挥大军西进的情报。详细兵数不明,但魏国号称三十万。
蜀汉军出斜谷,才一抵达武功县,便接获情报说:
三月庚寅,山阳公卒,魏帝素服发丧。
山阳公正是东汉献帝刘协。十四年前,他将帝位禅让给魏曹丕,被赐山阳公的称号,还享有皇帝的优遇(淮许自称为“朕”,保有车马、服饰等皇帝的“行头”)。
山阳公刘协与诸葛孔明同年生,因此,年寿五十四。后世,被废的皇帝通常遭杀害(如隋恭帝、唐昭宣帝等),但刘协还享有皇帝优遇长达十四年,比他所让位的魏文帝曹丕还多活了八年。而且,曹丕还比山阳公小六岁。
“这是寂静熄灭的火。”
孔明仰望天空,想起“涅槃”这个天竺语。和哥哥曹丕争继位失败,心腹杨修、丁氏兄弟全遭肃清的曹植,两年前也在黯然不遇的窘境中结束了生涯。孔明很喜欢曹植的诗。
高树多悲风
这是孔明经常诵唸的曹植诗句。高耸的树,总会受到强风的刮袭。身为蜀汉阵营的高树,孔明颇能体会曹植的心境。
曹丕、曹植以及东汉献帝·山阳公刘协,全都进入涅槃。以马谡为首,陨命于北伐的众人,尤其是长年僚友赵云,死于非命的关羽、张飞,以及在白帝城下遗诏的先帝刘备,乃至死于二十年前的庞统……这些离开尘世的人,经常浮现在孔明脑海中。
“休兵两年,我在这当中也老了两年。……”
孔明经常半开玩笑地对甘海这么说。
“火快烧完了。”
孔明发觉随着肉体衰弱,精神也跟着衰弱。仰慕涅槃、想起已故世的人,想必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进军当中,孔明也经常提笔。每当一天结束,孔明总会详细记述当天发生的事,并对种种事项加注自己的意见。接着,记下隔日预定要做的事。事情是否如预定般进行,或有所出入,理由何在,孔明都会注记在预定事项的栏外。
凡事委诸天命的孔明,如果有遗憾的话,应该只是恨没有足够的时间培植后继者。
至少也要两年。——孔明心裡这么想,但情况似乎不允许了。他每天记述的日志,算是对后继者的指针。
“全军朝西方五丈原迈进!”
出斜谷,孔明对全军下令,如同前一天他写在预定栏上的。事实上,他也已经如此指示过军队的领导层。
自长安西进而来的魏军,屏息观察蜀汉军的行进路线,他们当然派遣了间谍潜入其中,但仍未侦出最高机密。总帅司马仲达对部将说:“如果蜀汉军出斜谷之后,沿山迂迴向东,诸位就有得忙了;如果朝向西方的五丈原,那暂时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过武功,转往东方,就指向长安,魏军无论如何都得防备。如果转往西方的五丈原,就可以视为蜀汉军将借助于西方的氐、羌族,展开长期战。
“转向西方了!”
接获斥堠的急报后,司马仲达下令:“不可急躁,要养足精神!”
诸葛孔明还是相当“谨慎”——谨严而慎重。
如果往东指向长安,就必须展开短期决战,蜀汉军胜算小。两者对外号称的兵力是三十万对十万,在军需补给方面,魏军也有利太多。孔明不採取奇计,这之前,他才排除魏延所提议的“走子午道,直驱长安”的策略。
“果然还是这么做。”
司马仲达也预料孔明会在五丈原佈阵。
打长期战,兵力的差距就无关紧要了,而且,兵站线(译注:补给线)再怎么短,兵力多的一方负担都很沉重。孔明在斜谷建造邸阁(粮仓),储备军粮,而且採行屯田兵制,命令士兵和农民一起从事杂耕。起先,农民面有惧色,但蜀汉军军纪严正,士兵几乎没有不法的行为。
孔明接下来的期望,便是东吴军的呼应。依据同盟约定,东吴军于五月由三路同时北上。
吴国皇帝孙权亲自进驻巢湖口,统率号称十万的军众,驱往魏将满宠构筑的合肥新城。陆逊、诸葛瑾等人带领万馀兵力由江夏、沔口前往襄阳。孙韶、张承等人则由淮水流域向广陵、淮阴迈进。
魏国守将满宠奋战,东吴孙权侄子孙泰战死,更惨的是,军中恶疫流行。
七月,魏明帝曹叡亲乘龙舟东征。皇帝亲征应当有万全的淮备,于是,孙权退兵,孙韶也撤兵。
陆逊与诸葛瑾等襄阳方面军。因为两者联繫作战得当,击溃江夏、新市、安陆、石阳诸城,缔下斩敌千馀的战果。但这也只是局部胜利。东吴军似乎向蜀汉表示“我可尽了义气了”,便撤离本据地。
东吴北进作战仅历时两个多月,出乎孔明期待。魏国方面一边承受东吴的进攻,一边授予护军秦朗步骑二万,增援西部战线的司马仲达。不过,魏军的基本方针是:坚壁拒守。目的是要让蜀汉军陷于进不得、退不成的状态,等兵粮耗尽,撤退之际,再展开追击,一举歼灭。
司马仲达已知道诸葛孔明的健康状态,也向皇帝报告过此事,魏之所以不积极应战,是在等待孔明智谋的消失。据说蜀汉军使来到魏军营时,司马仲达只问候丞相诸葛孔明的日常和执务状况,军事一概不提。军使回答:“诸葛公非常勤奋,从清晨至深夜,只要是鞭罚二十下以上的事务,一定亲自裁决。吃也不多,听说一天才数升。”
事后,仲达对身边的人说:“孔明大概活不久了。”
身为丞相,还去顾及琐细的事,这是孔明的个性——此次北伐更是如此。
“丞相年纪愈大,管的事却愈多。”
总司令部的人也如此交头接耳。审理鞭罚二十下这种小罪,其实是孔明未曾有过的事。孔明想趁现在制定军律规范,如同记述日志,他认为必须留下“判例”给后继者。孔明的确太忙碌了,因为他自觉时间所剩不多。
虽然双方都觉悟要打持久战,但蜀汉挑战的情况居多。
在五丈原上,经常看得到乘坐白木轿舆、覆戴纶巾、拿着白羽扇指挥军队的孔明。他的装扮很轻便。所谓纶巾,是以蓝色布带製成的简易头巾,日后世人称之为“诸葛巾”。孔明轻装指挥三军,表面上对魏也是一种挑衅,然而,事实上孔明已经没有体力承受甲冑的重量了。
蜀汉阵营故意赠送司马仲达的司令部巾帼(女性的髮饰)、妇人衣服,用意在嘲笑。
——为何不敢像男子汉一样地出战,莫非魏军的指挥是妇道人家?
司马仲达因为接获皇帝的指令,并不在意这类挑衅。但底下一些性子较刚烈的部属按捺不住。司马仲达只好说:“好吧!我派人去请求皇上恩淮。”
于是,便派使者去许昌谒见明帝。
亲征东吴归来的明帝排除了再往西部战线亲征,以及行幸长安的建议。
“既然孙权败逃,孔明想必也吓破了胆,而且大军已经出动,朕就无须再担心西部战线的事了。”明帝说。
事实上,他担心西部战线有诸葛孔明在。而且据司马仲达传来的情报,孔明的日子所剩不多了,他无须在这个时候去冒这个险。
明帝派遣卫尉为军使,去抑制这些血气刚烈的诸将。
八月,诸葛孔明病情恶化。这时,成都方面派遣尚书僕射(行政府次长)李福前来,代表皇帝刘禅谘询国家大计。
“关于国政,臣已钜细靡遗地记述在文书上,除了臣现在所说的大计之外,陛下可以因时因地参考。”
孔明逐条答覆皇帝的谘询之后,又加注这么一句话。由于是皇帝的谘询,孔明恭谨回答,但音量很小,而且常要换气歇息。
李福离去之后,过了几天又回来。
“哈!哈!我料想到你还会回来。你问的这件事……我已决定将上次我所说的那份文书交给公琰。”孔明说。
公琰,蒋琬的字也。李福忘了问丞相的后继者是谁。所谓后继者,就是承接孔明“文书”的人。
“蒋琬之后呢?”李福问。
“文伟应该适合吧!”
文伟是费禕的字。
“之后呢?”
孔明没有回答李福的问题。不知孔明的意思是既然指定了两人,就已经足够了,还是接下来就没有堪任丞相的人才了?李福也无法意会,但他并没有进一步追问,便返回成都的宫廷。
有星,赤而有芒角,自东北流向西南,投亮(孔明)之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也。俄而亮卒。
《三国志》的注解,如上般记载诸葛孔明去世时有天变发生。
孔明临终之前,召见长史杨仪、司马费禕、护军姜维三人,指示蜀汉军该如何撤退。这是孔明从汉中出发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的事。较诸由五丈原东进,直攻魏都的计划,孔明对撤退的步骤想得更为周详,连一些细节都设想到了。尽管生命之火即将燃尽,他也不愿战线过分地单薄。
临终召见的干部当中,不包括魏延,因为魏延是极端主战论者。孔明的“退军节度”(撤退计划),表面上指派魏延“断后”(殿后),其实已经委派姜维做真正的“断后”任务。
孔明担心魏延恐怕不愿撤退,甚至放弃殿军的任务,突击魏军。争取时间让本军撤退,是殿军的任务。孔明不敢指望魏延,所以嘱咐姜维。
“仲达大概不会追击,”孔明声音沙哑地说着,“千万不要弄得让他非追来不可……”
杨仪凑近孔明耳边,问道:“如果有人这么做……”
“斩!”
比起先前虚弱的声调,这句话相当果断有力。
在意识即将模糊之际,诸葛孔明开始和另一个自己问答起来。……
“你追随玄德(刘备),是因为不愿意让曹操取得天下?定出三分天下之计,也是因为你憎恨视徐州百姓性命如草芥的曹操?”
“没错,不过,不只这些。人的心总悬挂有几条线,憎恨曹操只是其中的一条。”
“曹操死后,你不就已经没有假想敌了吗?何苦还如此劳累?”
“那条原本不太强韧的线,在我心中已经变粗了,所以我只有鞠躬尽瘁了。”
“你得到回报了吗?”
“你是指成效吗?有的,那就是完成三分天下之计。壮大蜀汉、兼并魏和东吴,以统一天下,这并不是我的宿愿。天下统一反而可能是万民的不幸。”
“为什么?”
“在秦始皇统一之下,天下万民可幸福?”
“秦始皇比较特别,应该算是例外吧?”
“不是。曹操可能是第二个秦始皇。”
“那么,你打算让天下一直三分下去吗?”
“我不像浮屠之徒,认为有‘永劫’这等事。我想大概百年吧!天下能分一百年就好了。因此,就得削弱魏的力量。”
“天下三分,不就战乱不绝了吗?”
“三者势必相争,但那不只是战争,也是使百姓幸福的竞争、富强的竞争、争取民心的竞争、学问的竞争。……不服输的竞争时代……如果能持续下去,那就是万民之幸。”
“你后悔吗?”
“没有。……我真希望能有机会和司马仲达交谈。他大概也不希望魏强盛吧?应当会希望十万蜀汉军能安然回蜀。因为蜀汉一亡,魏帝势力变强,大将军司马仲达就性命不保。他大概不会遵守‘追击·歼灭’的敕令。我们必须给他不遵守的藉口才行。……”
“什么……丞相在说什么?”看到孔明的嘴唇微微动着,杨仪凑近耳边问道。
“窗帘……”孔明只略微动着下颚。虽然已经是秋天,渭南平原暑气仍旧未消。
“丞相大概是要打开窗帘吧!”杨仪小声说道,姜维轻轻拉起窗帘。房间顿时较亮了。诸葛孔明似乎想将脸朝向窗户。
“回旗……返鼓……”这是孔明最后一句话。
所谓赤星坠于孔明阵营,大概就在这一瞬间吧!孔明临终的地点在五丈原的郭氏坞。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