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净空法师

教学为先,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世界和平(3)

同学们这次来,有人找我想皈依。皈依要搞清楚,皈依、灌顶都要搞清楚。灌顶,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很明白,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头,灌顶是表法,用水灌是表法。实际上表什么意思?顶是佛法里最殊胜、最高的,把这个法传给你叫做灌顶,是这个意思。不是头上点几滴水叫灌顶,那每天晚上冲凉的时候叫大灌顶。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佛教里头没有迷信,所以这灌顶是表法。上师修哪个法门,你就要跟那个上师,决定是一门深入。法门多,八万四千,无量法门,法门多。佛说的一句话记住,“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说我这法门高,你那个不如我,这是错误的,这不是佛法,佛没有这么说过,佛只说平等。但是我们的根性不相同,那就有选择的必要。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里要选择,要懂得选择。

我们初学佛的时候喜欢经论、喜欢大乘,所以我讲经大概也讲了有几十部、上百部。这么多年来,人家请我讲什么我就给他讲什么,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讲了这么多年,自己年岁大了,忽然觉悟到,我将来怎么办?人寿命是有限量的,将来怎么办?我是八十五岁认真做了检讨,把一切经放下了。在大乘经里面,我最欢喜的是《华严》、《法华》、《楞严》,在这上下的功夫也最深。我讲《华严》讲过两遍,两遍都没讲完,太长了。我讲得很细,讲得详细,大家听了会很得受用。我第二次讲《华严经》,第一次没有录像,没有留下东西;第二次是有现场录像,有录像带在电视里面播放,讲了四千多个小时。讲了多少?《华严经》的五分之一。全经讲完要两万多个小时,现在哪个大学里头开这样的课程?两万个小时就是一万个学分,有没有这种课程?佛经里头有,真有。所以我把《华严经》停住了,我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为什么专讲它?《无量寿经》,古人说的,叫中本《华严》,里面内容、境界跟《华严》完全相同,《华严》细说,它讲的是略说,没有《华严》那么详细,内容完全相同。所以我取这个,还是根据《华严》来取这个经。《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还有小本《华严》,小本《华严》就是《阿弥陀经》,统统归净土。

净土真难信,佛说难信,我完全承认。为什么?我自己是个例子,我学佛六十四年,你问我什么时候学净土,相信净土?三十年,学佛三十年才相信净土,但是还不愿意学。直到我讲《华严经》,有一天突然起了个念头,《华严》我们最佩服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概知识分子都会对这两个菩萨特别尊敬,他们知识是圆满了,达到究竟圆满,真叫人佩服。这两个人学什么成就的?在《华严经》,《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经文偈颂,这两位菩萨做报告,他们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成就的。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这才死心塌地不再怀疑,不敢轻视了。所以我回归净土,八十五岁真正回归净土,我今年八十九了,回归净土四年。净土宗这个经典细细的我讲过十几遍,《无量寿经》这一次是第十四遍,一遍一遍不一样,才真正知道《无量寿经》,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所说的无量法门,都在这一门中,一门即是无量门。非常难得,真难信,没有前面这个基础,我们信心不够。所以这个法门,真正修行,依这个法门修行决定成就,没有一个不成就。

最近这几年,二0一三年,前年,中国河南南一陽一这个地方有个小庙,来佛寺,海贤老和尚他老人家往生了。我看他的资料,深深体会这个老人用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有多么高的成就!这个人确确实实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本身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跟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禅宗里头,唐代时候,二十四岁开悟的,那是顿悟,很少。海贤和尚是渐悟,不是顿悟,我估计他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应该在四十岁左右,到这个境界真叫生死自在。他是多次见佛,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告诉他,你修行得不错,很好,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给大家做个好榜样,给念佛的人做榜样,给修净土的人做榜样。非常难得!

过去夏莲居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讲经教学,劝转,劝我们。这个老法师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为我们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他预知时至,走的时候清清楚楚,走的那一天还在菜园里面做了一天工,整地、浇水、拔草,干了一天。干到黄昏,有些人劝他老人家,天快黑了,可以收工了。他跟人说,快了,快完了,完了我就不再干了。那一天晚上他往生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走,不要人助念。有同修跟他讲,你知道哪一天往生告诉我们,我们帮你助念。他就跟人说,要人助念不牢靠,他说靠不住,我自己念佛走,我不要人助念。真的表演给我们看。

他的母亲也了不起,在家居士,一生长斋念佛,八十六岁走的。走的那一天,把她的女儿、侄女叫来,叫过来,她自己亲自下厨房包饺子。一家人吃完之后,她告诉家人,她盘腿在椅子上一坐,告诉大家,我走了。真走了,非常潇洒,一点痛苦都没有,真走了。更难得的是,那个时候大陆上动乱,很困难,所以海贤老和尚很简单的找几块木板钉个棺材把她埋葬。过了八年,环境好了,想把她改葬,竖碑做个纪念。坟墓挖开,人不见了,棺材里面空的,到现在都是个谜,她到哪去了?

这个例子在中国有过一次,就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那个时候的示现是这样情形。他示现死了,大家把他埋葬起来。在同一个时候,有人在新疆西域那个地方遇到达摩,达摩一只脚穿著草鞋,另外一只脚打赤脚。碰到他们,他们问到,你到哪去?谈几句话之后,回来告诉乡里人,他们见到达摩。一算那个日期正是他埋葬之后几天。那不可能,坟墓已经在那个地方。打开来看,结果坟墓一打开,棺材空的,棺材里头有一只草鞋。证明他们见到的没错,他们看到达摩一只脚穿草鞋,另外一只脚打赤脚,所以棺材里头留了一只草鞋。有这么一桩事情。海贤老和尚的母亲人不见了,跟达摩这个情形差不多,是不是菩萨化身来示现的?我们浅学,不敢判断,不敢下断言。这是表演给我们看,在家念佛可以有这么自在。

所以,今天我们净土宗的同学,个人修行要决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海贤。如果你要发心学释迦牟尼佛,我这一生的样子可以给诸位做参考。记住,生活再辛苦,不能要寺庙。为什么?有寺庙,你要管人、要管钱、要管事,你的心静不下来,你会操心,你会有烦恼,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没把握。必须把这个放下,学释迦牟尼佛。我这一生能有一点成就就是三不管,大家供养我的,我在银行有个户头,是基金会,不是我私人名字,是基金会,钱都放在这里头。干什么用?我学印扁法师,第一个用途就是印经,印扁大师一生就干这桩事情,法布施。他把人家供养的他开了个印刷厂,在那个时代。我们现在不需要自己开印刷厂,因为印书的店很多,我们要印书请人家给我们樱印的量很大,我们有能力赠送《大藏经》。赠送多少?目标是一万套,差不多快满了,现在应该送到八千多套了,距离一万套很接近。另外,好书,那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宝,《四库全书》、《荟要》这两种。

早年我们在台湾,台湾的读书人最担心的,因为台湾只有一部,《全书》一套、《荟要》一套,如果万一有个战乱发生,这个书丢掉了,那人类真的是无比的损失,全世界、全人类无比的损失。这两部书是中国古圣先贤千万年来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理念、方法、效果、经验,全都在这部书里头。我讲的这几句,从我们个人身心健康,你学到了,你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成功,顺利成功,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族群都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能救今天的社会。

这个科学技术,我们在这个地方就看到了,亲身体验到,靠不祝如果这个世界上,哪一天电没有了,所有的电器都不能动了,可不可能?科学家告诉我们可能。如果地球上爆发一个大灾难的话,,全世界的电都没有了,那个时候所有的电器都不能用了,都变成废物。所以有人问我,这些经书为什么不把它放在电脑里头?我说还是印书好,印书靠得住,放在电脑里面,哪一天电脑电没有了,全都没有了,全就完了,所以印书还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我们就大量的,你看《四库》,这书店的老板跟我很熟,他知道我会买。《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印饼两次,他卖给我的价钱是最优惠的,一套五万美金,我跟他买了一百一十二套。《荟要》一共是五百册,是《全书》的三分之一,是《全书》的一精一华,价值很高。世界书局的老板找我,我一共跟他买了二百七十多套。这两部书大概花了将近一千多万美金,就是大众供养给我的,我干这个事情。我把这些书送到全世界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去收藏,因为这是最安全的。

你看古人,古人也是很费心,我们很佩服。我参观过北京房山石经,去看过,那个时候赵朴初老居士在世。我看了很佩服,那一套《大藏经》用了八百年的时间刻在石头上,埋藏在地下,希望经不会失去,将来后人能够挖开来发现有这么一个宝贝在。可是我们觉得也不安全,万一发生一个大地震,也完了。所以我们要修福,修福就有鬼神保佑,帮我们守住;我们不修福,没有人守,灾难当中会完全丧失。那我们想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多印,到处分送。我们相信,地球上纵然有灾难,不可能把这个东西全部毁掉,总还要留一些在这个世间。我们干这桩事情,目的就在此地。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谁去读?如果没有人去读,这个书等於废纸,一堆堆在那里。所以我这次到英国来,目的就是想看看此地能不能找到,或者是我们培养一些学生,让他们专攻文言文,专学汉字。如果汉字跟文言文学会了,他就有能力读这部书,那我们就是培养《全书》跟《治要》的老师,让他们学会之后,把它翻成现代的白话文,再从白话文翻成世界上各种不同的语言,为全世界人造福。

前几年我在马来西亚,我把这个书介绍给马来西亚的首相。老首相马哈迪跟我是老朋友,现在现任的首相我们也都很熟,都非常友好。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他,他就著急要看,他说你能不能赶快找人翻译,给我们看看。这么大的书,这是没有办法的,它有个真的一精一华之一精一华,就是《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唐太宗编的。从哪里来的?就是《四库》里头的,《四库》里面的经、史、子这三个部分。他做皇帝的时候年轻,二十七岁,我们相信他没有读过那么多书。做了皇帝,管理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是没有学问不行。所以他就下令让魏徵成立一个小组,从《四库》经、史、子里面撷取一精一华。他要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把它抄出来。他们从十几万册书里头最后选出六十六种,这六十六种,在六十六种里面撷取唐太宗需要的这些东西,就是编成一部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大唐盛世就靠这部书,皇上天天读,文武大臣天天读,以这个为治国的理念、治国的智慧、治国的经验。中国汉、唐两代,在历史上最盛的时代。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