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话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话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经文采用江苏江宁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前言
老法师讲记摘录: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讲述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佛法,是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明了,而且是正确的明了,圆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
这种说法,乍听之下,是很难接受的!这有点像宗教里面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呢?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所有一切众生,确实都有这种智慧、能力。因此,佛说“众生皆平等”,所有一切众生本来是平等的。佛不比我们高,我们不比佛差,都是平等的。虽然平等,可是今天我们的智慧、能力确实不相同。
社会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强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迷失了自己的本能,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够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恢复了。
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教导我们把迷惑颠倒去掉,恢复本能而已。佛只是把你怎么迷的,这些真相说出来;说了之后,你觉悟了,然后你把迷惑放下,就成佛了。
佛法之难,难在它所说的意思在言语之外,意在言外,且少有人能理解得了。
说的是一个名词,一句话,本意却不在字面,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因此不能执着言说。执着言说,就迷惑了;光看字面意思,你完全无法理解它讲的是什么;所以,要懂得它言外之意,那样你就喜欢了,就得受用了。
许多人,把佛法看成迷信,把学佛的人、信佛的人,当成被神一精一玻执着于经中的只言片语,理解不了其真实义,只知其字面的意思,其实他完全没有搞明白。这种人,把佛法完全错解了,还自以为聪明,不迷信,真是执迷不悟。
所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能解“如来真实义”者,必是“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之人。
学佛、听经,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听经?先要把我们的目标、方向搞清楚,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
学佛,有一些人是为升官发财、平安长寿;为这些学佛,得到的利益太少太少。实际上要是为这个目标,不学佛也能得到。
学佛,经上讲“自度度他”,什么叫“度”?度,是个比喻,像过河,从这个岸坐小船渡到那一边。这个“度”跟“渡”是一个意思。我们这边这个岸,是生死,是轮回,是烦恼。要从这个岸度到诸佛菩萨永远没有生死,没有轮回,得真正自在快乐的彼岸,这是学佛的目的。换句话说,如果要不把目标订在了生死、超越轮回,我们这一生学佛就一定空过,那才叫真可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清楚的。
世间人真是可怜。佛看到,“可怜悯者”。都在那里作梦,在梦中造业,苦不堪言。佛跟众生,对于宇宙人生真相觉悟不一样,所以众生在迷,佛觉悟。
妙音居士:
《金刚经》是世尊对须菩提尊者及当时参与法会的大众、众菩萨们讲的,在很多段落上其文意的上句与下句之间的跳跃非常大,有时似乎说不通。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须菩提尊者那样的佛法素养,佛的一个说法出来,我们无法体会到其言外之多重含意,是以无法将上下文的真义串联起来。
好比说,佛在各个段中的种种说法,就像是浮在空中各样物体,相互之间似有不相干之处,但是,如果看它们在地上的投影,就会发现这些影子是连在一起的,而且相互首尾相连成为一条清晰的脉络。这个脉络才是文之本意。当然,要见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呀。
目前,网络上虽有不少别人译的《金刚经》白话文,但我约略读来不是个味道,多处地方都将字面意思理解错了。所以,现今有必要将古大德之义依近德之意浅释之,以供初学参考。
此文虽为白话,即有直译,也有意译。因为,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普通话的语法顺序不完全一致。又部分地方仅用今人之俗语译,如“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的本义为“只须彻底明了一切相皆是虚妄,即不逐妄,便知有真。故见诸相非相,则相不能障性,即见如来,何必灭相,即相可以见性也”,现依俗语译之为“若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便是得见如来了”。
如是不一而足,但求能够让初学者不至错解经文的字面意思,以开启学教之确信而已。
文意主要参考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和净空法师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之内容。若有“愿解如来真实义”者,请详参此二文。
本人在此郑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话
《金刚般若》是一切佛法的总纲,它的重要性、义理的深广、条理之繁密,也由此可知。
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当年讲“般若”共有十六会,中文译本《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听说西藏文中有千卷之多。这样大部的经典,读诵已经相当困难,何况受持、演说。因此,世尊在第九会由博而约,特别宣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部经在中国前后有七种译本,流通最广的是罗什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把它翻成一卷,又加上魏译的一小段,总共只有五千八百三十七个字,用现代人的看法,这不是一篇很长的文章,不到六千字。不但般若的一精一华、般若的宗旨尽在此经之中,我们得到这一卷,可以说整个佛法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七个字是别题,后面“经”字是通题。
金刚,是比喻。金刚的特性是“坚固、锋利、光明”,三个特性比喻般若。
金刚,是金中的一精一华,金中最一精一之物,称为金刚。“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是希有之宝物,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已经见不到了。为什么见不到?众生福保一切众生福报大的时候,这些许许多多的珍宝都自然出现。
世尊用“金刚”来“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这是取它坚固、锋利,能除烦恼;光明映照,能够照破无明。“照破无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完全见到了。
般若,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就是智慧。我们不把它翻成智慧,还用般若,这在从前翻译体例里面,叫做“尊重不翻”,对这个名词尊重,所以用音译,再加以解释。“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佛与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种能力就叫做“般若正智”。
波罗蜜,是梵语,义为彼岸到,俗话“到家了”。印度梵文的文法,跟中文相反,中国人讲“到彼岸”,他说“彼岸到”。这里讲的是“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盘彼岸”。
涅盘,有不生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不生不灭。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涅盘就是死了;如果涅盘就是死了,不要修,每个人最后一定要入般涅盘,所以不是这个意思。
涅盘,就是真正证得不生不灭,证得清净心现前,就叫证得涅盘。
涅盘跟死完全不相干,死了不是涅盘,死了就麻烦大了!死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不可以死,死了就不得了,就麻烦大了!决定不能死。学佛,我们就是要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证得不生不死,真的是了断生死,就是要证得,这是圆寂。
本性,性乃本具之意。本具,本来如是,而非从无而有。本自不生,故亦不灭。
烦恼,见思惑也。见思惑皆从我见而生。欲了脱生死,须证不生灭之性。欲证本性,须化除我见。然我见根深,必须用种种法以调伏之,开根本智以断绝之,所谓理虽顿悟,事须渐除。
圆寂,即是修行功夫到达究竟圆满清静寂灭的境界,永远不再有妄想、分别、执著了,不生不灭了。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有生有灭了,就不圆满、不寂静了。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这部经完全是我听佛讲的。有一个时期,佛住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都在。
那时,世尊每当吃饭的时候,都会披上大衣,托着饭钵,步行进入舍卫大城化缘。在此城中,世尊逐户依次化缘后,就返回祗园一精一舍。用餐完毕,将大衣和饭钵收好,再将脚洗干净后,就展开座垫坐定。
提示:
本段所叙述的事情是身教。世尊天天都在做上述表演,表明佛时时处处都在给大众做开示。
如是:不异为“如”,意思就是一样,没有两样,完全相同,这叫如。无非曰“是”,非就是不一样。这里代指后面要说的经文,完全是阿难听到的、看到的,没有别的。
我:阿难的自称,也是有缘听经闻法的众生,即是我,也是你,谁学是谁,谁修是谁。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因记忆力超群,所以被推举出来复讲佛的经典,以便众人集结。
闻:反闻闻自性。凡夫耳根都向外攀缘,所以被外面尘境污染了清净心;佛菩萨比我们高明,他的闻向内,不向外。反闻,向内闻自性。
一时:即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将来;这个一时,无时不是一时。此地是指佛住持祗树给孤独园的那段时间。
舍卫国:波斯匿王所在之国。舍卫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丰德”。
祗树给孤独园:佛讲经说法的祗园一精一舍,大多数经典亦说于此,与王舍城之竹林一精一舍并称为佛教最早之两大一精一舍。祗:祗陀太子之名。祇陀,也是梵语,意思是“战胜”。祗树:祗陀太子布施的树,菩提树,旃檀树等。给孤独:舍卫城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这个夙是指的多生多世以来,不仅今生如此布施,往世也是如此的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园:由须达多长者从祗陀太子处所换置,树为太子所施,也属两个人共同建造的场地。
佛:指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为慈悲、清净之意,教导众生要修慈悲心、清净心。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见到佛像,听到佛名,提醒自己,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需要觉而不迷,这是佛的意思。
大比丘:大阿罗汉。大,指大悲大愿。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男众,破六贼的出家修行者,女众为比丘尼。比丘取清净之意;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众: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团体、社团,古印度称之为众,此处指修六和敬的僧团。六和敬,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注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遵守这六条才叫做僧团。
千二百五十:指世尊的常随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此处用千二百五十表圆满之意。
尔时:当时,那时。此处仍然是指佛住持祗树给孤独园的那段时间,天天都这样做。
世尊:举世最尊之人,是总号,称呼时用。佛的十种德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
食时:吃饭的时候将至,须先乞食。
衣:袈裟,是梵语,意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五衣、七衣、大衣”,合称为“三衣”。
三衣:分别介绍于下。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