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无字碑之谜(2)
有人认为,《无字碑》无字可能是中宗感到为难,或与当时局势动荡有关。武则天生前已为自己立了“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后,绝不可能再为自己树碑立传,这块碑是武则天死后由嗣皇帝立的,中宗亲眼目睹了武后一朝的严酷现象,对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该怎样评价?“颂德”吧,无德可颂;“述恶”吧,与孝道不合,这让中宗太为难了。况且当时朝中武则天的党羽为数不少,中宗还得考虑个人的安危和政权的巩固,立碑而不铭一字,恐怕是中宗左右为难的一个万全之策了。武则天死后,李唐皇窒争斗频繁激烈,在七年的内争中,也有可能将撰写碑文、刻碑之事搁置一旁无暇顾及,或因中宗的早死,睿宗的昏庸而无能为文之故。因此无字碑的出现恐怕与动荡的局势,中宗、睿宗的修养、态度及别的一些个人因素有关。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既然如此,中宗为何不将此碑撤去,而让一块尚待刻字的碑长树陵前,惹人讥笑,这对李唐皇室的子孙们并没有什么光彩。
有人认为碑文藏于地宫里。依据是无字碑的一陽一面,从上到下布满了4×5厘米见方的格子。这些格子绝对不是后人刻上去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初立碑时准备往上面刻字,而且已经写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约3300字。至于没有刻字的原因,主要和当时的形势有关。中宗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武则天的一一婬一一威下惶恐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公开发泄对母亲的憎恨,但实在也讲不出对她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干脆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一块《无字碑》。武则天在世时撰写的碑文极有可能埋藏在乾陵的地宫里。反对者认为《述圣记碑》刻有8000多字,同为帝后,左右相望,字数差一半左右,显然是讲不通的。
此外,还有人说《无字碑》是陵墓的装饰之物。
以上这些观点,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当时的实际?这真是一个难题。女皇陵前的一块无字碑,留给后人无限的想像。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