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祖陵之谜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的杰出领袖,他建立了辽朝,并使契丹人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926年,阿保机死于出征途中。在士卒们的护送下,他的遗体用牛车运回皇都临潢府,次年下葬于祖陵。辽末,金人的一把大火,将祖陵烧得七零八落,后人连辽太祖墓的准确位置也很难弄清楚。
辽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政权。辽国的皇帝陵园现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30公里处;另一处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布力嘎王坟沟。祖陵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葬地。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小名啜里只,汉名亿。契丹族迭刺部人,出身于耶律氏的贵族家庭。唐朝天复元年(901)任本部的夷离堇,管理本部军马。后因战功于906年升为于越,掌握了部落联盟的军政大权,907年被选举为契丹可汗。912年,他平定了反对他的耶律刺葛等内乱。916年,他邀请本地7部反对派首领,备“牛酒会盐池”,暗设伏兵,杀尽诸部大人,统一了契丹8部,并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这年,他自称为大圣大明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年号“神册”。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制定契丹文字,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商业贸易,推进了契丹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成为当时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政权,给五代各个王朝及稍后的宋朝以很大的威胁。926年正月,耶律阿保机统兵攻灭了渤海国,并将它改名为东丹国,派太子耶律倍镇守。七月,率军回国,途经扶余城(今吉林省四平市)时病死,享年55岁。死后辽人将他称为太祖,并且由皇后述律氏主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祖陵。
辽太祖陵,在辽祖州城西北3公里的凤山,即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凤山山岭古木参天,山洞里泉水潺潺,景色优美。一道宽约70米的山口为陵园的天然门户,两旁是悬崖峭壁,这儿就是人们常称的黑龙门。进入园门便是四面环山的绝谷,两边筑有夯土墙,墙顶、墙基用石块加固。夯土墙早巳被流水冲毁。山谷内林木参天,清泉漫流,景色佳绝。从里向外看,园门又像封闭一样,踪迹皆无。作为皇陵,其山光水色和历史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可谓天设地造,独一无二,使人们在瞻仰一代枭雄的丰功伟业之时,又可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限乐趣。
至于为什么称祖陵,有人认为,以其地有祖山,为契丹始祖兴业之地,故名。《辽史》记载,祖陵的地面建筑是“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之功”。这样看来,祖陵的地面建筑是十分恢宏堂皇的。有本叫《窃备录》的书也记载祖陵与汉人皇陵相仿,陵前有石羊、狻猊、麒麟之类的石雕。辽朝每年碰到国家大事,皇帝官僚常亲自前来陵园祭奠祈祷,将祖陵奉如圣地。
为了保护陵墓,更为了就近祭祀太祖,辽人在陵墓东边3里处专门建起了祖州城。祖州城位于石房子村西,这里原是耶律阿保机四代先人的生息之地,故名祖州。祖州城作为奉陵邑,建于辽太宗天显二年(927)。城筑于深谷中,依山势而造,平面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约1.8公里。城垣全系夯筑,现高2至3米,基宽8至10米。四面各辟一门,东门、北门可见瓮城遗址。城内现存数处殿宇及州廨建筑基址。城内有内城(子城),外城西北角现存“石室”一座,长7米,宽5.3米,高3.6米,东、西、北三面及顶盖用四块修凿平整的花岗岩大石板卯合而成,折角处以铁钩固定,十分坚固,保存完整。这种十分奇特的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石室的用途是个难解之谜,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幽禁“罪犯”的囚室,也可能是祭祀祖陵的场所,或是契丹远祖纪念建筑。实际上,今人已无法准确地知晓,只能作这样的推测。辽天祚帝天庆九年(1119),,祖州城废。今天我们仍可在祖州城遗址上见到众多的残砖碎瓦,它们向后人展示着昔日的历史,描绘着祖陵当日的辉煌。
辽太祖的陵墓到底在陵园的哪个方位?由于当年金兵曾放火烧毁了辽太祖陵,因而后人只知山谷中有太祖陵,但根本无法指出具体的位置。经考古调查证实,在山谷西北面一处山坡上,有一个散布着许多砖瓦和灰块的圆坑,可能就是当年的墓室。这种推测的理由,主要是圆坑位置居于山谷的正中,旁边双峰合抱,并与对面的四座山峰构成对称。圆坑的西面,山势十分高峻,山脊上有人工筑起的高大尖顶石墙。如果站在这里回首下望,整个山谷尽收眼底。因此一些学者推断,这个山坡上就是当年的陵墓所在地,圆坑就是被金兵挖掘的墓室。这种推测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但说到底已无法具体证实了,成为留给后人的一大谜案。
祖陵在金代遭受严重破坏,地面建筑焚毁殆尽,宏丽的建筑全部变成了废墟,现在陵园四周散布着的砖瓦、断碑、石块等,就是当时金人施暴所致。陵墓山坡下有一片很大的平地,散布着享殿遗址和遗迹,其中有一个很一精一致的雕花覆盆石柱础。祖陵地宫墙身遗迹已暴露地面,在丛林涧沟中还有一具石翁仲,其头部和右臂残缺,身穿箭袖窄袍,腰束带,中结双纽,两手交叉,左手握住右腕,背脊拖出一条长辫,表情自然,衣纹流畅,其雕刻艺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显地带有契丹民族的古朴风格。此外,在谷口两侧还有建筑遗址多处,东侧小山顶有石雕大龟趺一个。在碑趺附近发现的残碑上,刻有秀丽的契丹文,这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