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山大玉海”流传之谜
元朝建立后,在蜀地的渎山开采了一块硕大的青玉,并请玉工一精一心雕琢成器,称为“渎山大玉海”,重达4000公斤,可以说是玉器中的“巨无霸”。元世祖曾把它当作盛酒器来宴请开国元勋。由于保管不当,“渎山大玉海”器表变得黄黑,还出现了裂缝,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以至于无人识宝,竟把它当作咸菜缸使用。直到后来有一位“伯乐”发现了这件珍宝。
曾经由几十名玉工日夜工作,花了数年时间将一块将近4000公斤的上等美玉雕琢而成的工艺品,曾经被元世祖忽必烈用做犒赏将士和宴请群臣的酒器,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世的变迁,这件一精一美的玉器却成为了道观里道士用来腌制咸菜的菜瓮。那么,它到底制于何时?有什么艺术价值?它怎么会成为菜瓮呢?它的最终归属又如何呢?
古人云“黄金有价玉无价”,而当你面对一件重达4000公斤的雕琢一精一美的玉器时,你又会作如何感想呢?它就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玉瓮——渎山大玉海。原来在宋朝末年,北方的蒙古人逐渐兴起,在南征北战,征服了周边的小国之后,开始了对南宋的征讨,由于在北部地区遭到南宋朝廷的有力抵抗,于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开始改变策略,采用迂回包抄战术,首先于1253年征服了中国西南部的大理,并逐步占据了中国的西南地区。而就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座出产美玉的山叫渎山,据《汉书·郊祀志》,“渎山乃蜀之岷山”。据《云林石谱》称,这里的玉“皆清黑温润而坚,利刃不能刻,叩之声清”。这与后来的渎山大玉海的玉料质地完全吻合。可见,正是当时的忽必烈在征服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之后,士兵凯旋之时,也是蒙古军在当地搜刮奇珍异宝之时,忽必烈当时肯定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因此,便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将这块巨大的玉料从四川的岷山经过千山万水运到了大都,准备对它进行雕琢,可为将来宫廷所用或用来宣扬武功。
元初的玉工们经过一精一心的设计,终于在公元1265年,将这块美玉雕琢成器,它高70厘米,口径135至182厘米,膛深55厘米,周长493厘米,重达3500公斤,青白色中略带墨色,时人亦称之为“黑玉酒瓮”,即“渎山大玉海”,它整体成椭圆形,,周身雕刻着波涛汹涌的浪花,巨大的海兽如海龙、海马、海犀、海猪、海鹿竞相出没。所雕文饰深浅不同,厚薄各异,整体风格气势雄伟,粗犷豪放,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元朝的开国统治者们一统天下,傲视群雄的非凡气度。正因为它上面雕琢大海般的花纹壮阔雄浑,所以称之为“渎山大玉海”。更令人叫绝的是在雕琢这件巨大玉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精一湛技艺。他们将“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传统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在它的南北两面虬龙的设计中,北面玉料下凹,雕刻时采用浅浮雕技法表现,南面玉料上凸,故采用高浮雕技法,琢刻成一条腾越在海面的蛟龙。在它南部有一处“白章”,玉工们本着“变瑕为瑜”的原则,用它来点缀一颗旋转如飞的大龙珠。几处激流和旋涡,都是利用玉色较浅的地方,而大片的黑紫色处则刻成奔腾汹涌的波涛。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正是那些技艺高超的玉工们才使渎山大玉海成为一件举世无双的一精一美艺术品。
正是这件一精一美绝伦的玉器在元朝开国之初,被世祖用作大宴群臣,犒赏将士的酒器,以显示皇家的宏伟气势和对臣下的恩典。在元初重建位于今北京北海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原建于金代)时,朝廷搜求天下美玉置于其中,渎山大玉海也在其列。但是,清朝时期乾隆皇帝认为,之所以元朝的人们将之称为“渎山大玉海”,是因为琼华岛称为“渎山”。事实上,后人遍查典籍,都未发现有将琼华岛称为渎山的记载,这可能是乾隆帝的想当然而已。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余部撤至漠北,大量的宫廷珍宝被明军所得,包括“渎山大玉海”。在明一代,它在广寒殿原封未动,保存完好。但在明末清初,广寒殿遭遇火灾,殃及大玉海,使它遭受了重创,直到今天为止,只要你仔细观察,仍可看到被火烧烤后的裂痕。由于遭受了火烤,他的外表黑黄,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以至于长期被人遗忘在一陰一暗的角落里。
不知在何时,北京西华门外真武庙的道人发现了它,觉得用它来腌制咸菜最合适不过了,便找了几个人将它拉到了真武庙作了咸菜坛子。就这样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有一天,酷爱收藏古玩特别是玉器的乾隆帝听说渎山大玉海在真武庙内,于是马上差人“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建一小厅,将之专门放入其中收藏,并在其下配以汉白玉雕花座。为表示庄重,还让内廷翰林士人四十多人各赋诗一首刻于厅柱之上。因此,渎山大玉海在乾隆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安置。
由于大玉海经过了长期的火烧、风吹日晒和雨淋,早已面目全非,据说乾隆帝为了让他重现昔日的光彩,先后四次选派技艺一精一湛的玉工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琢磨。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玉海事实上已经不是元朝时的大玉海了,可是按照常理,它的基本的纹路和工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乾隆为我们保存了这样一件传世的艺术佳品。
渎山大玉海今天仍放置在北京北海团城的承光殿中。如果到北京,你也可以到那儿去一睹渎山大玉海的神韵。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