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彩瓷烧造年代之谜
明朝的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烧成了以红、黄、绿、蓝、紫为主色的瓷器,称为五彩瓷。五彩瓷有青花五彩、釉上五彩和釉下五彩。可是,由于传世的五彩瓷极少,以至于人们怀疑明朝是否真的烧制过五彩瓷,特别是釉上五彩。及北京朝一陽一出土了明朝嘉靖年间的釉上五彩鱼藻纹缸,才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可是,为什么明朝很少烧制五彩瓷呢?
五彩瓷是景德镇在宋辽三彩等低温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因色调为红、黄、绿、蓝、紫五种色彩为主,故称五彩瓷。但在古辞典中也认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所以称为五彩瓷。也有人认为,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意思,但是它必须有红彩存在才能称为五彩。不管哪种说法,总之,五彩瓷的色彩不止一种,而且比较浓艳。那么,五彩瓷到底在明朝时是否出现过呢?
五彩瓷一般认为有三种,青花五彩、釉上五彩、釉下五彩。《南窑笔记》中说“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就是在上釉后入窑烧制好了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再次入窑经炉火烘烧而成的。由于近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发现了宣德青花五彩器和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宣德五彩瓷碗,表明五彩瓷最早烧制于明朝的宣德年间。正好印证了《博物要览》中所谓“宣窑五彩,深厚堆垛”的记载。青花五彩就是用红、黄、绿、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制作工艺。到了明朝成化时期,五彩瓷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叫“斗彩”的五彩器。“斗彩”就是先以青花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或先以青花画出部分纹样,再在轮廓线内填上色彩或以彩料画其余纹样,使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故称为“斗彩”。从“斗彩”的制作方式我们可以得知,“斗彩”也是青花五彩的一种。只不过在制作工艺上稍有不同而已。在外观色彩上,斗彩以釉下青花为主色,而青花五彩以釉上五彩为主色。
在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青花五彩有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器形上以制作大器为风气,特别喜欢烧制大龙缸、大花觚、大缸之类。在制作工艺上,万历青花五彩素负盛名。其釉面白润,彩色色调对比强烈,浓艳凝重,大红大绿,彩色常溢漫出线而使纹饰显得模糊,透视感较差,并较多的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其绘画技法幼稚,图案甚不规整,纹饰虽然豪放,但线条繁密,填彩不是很准确,缺乏宏大的气魄。在万历年间,有大量的外销瓷器均是青花五彩。明清时期,嘉靖和万历年间的青花五彩曾得到较高的评价。
但是,按照本文开头的《南窑笔记》中的说法,“五彩则素瓷纯辩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五彩瓷应该是在素瓷上绘以彩色图案,所以准确的说,青花五彩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五彩瓷。真正的五彩应该是纯釉上五彩。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明一代大量出现的是青花五彩,而没有出现过纯釉上五彩即真正的五彩瓷。与此同时,人们也在猜测,既然青花五彩可以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那么,更应该能够烧制出单纯的釉上五彩,也即真正的五彩瓷。因此,青花五彩出现的时候就应该已经出现了纯五彩瓷,也就是在明朝的宣德年间。此说曾经一度没有实物证据,1955年在北京朝一陽一出土明嘉靖年制的五彩鱼藻纹罐,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24.8厘米。器形端庄、高大;器表的图案绘制一精一湛,数条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此罐不仅为罕见珍品,而且证实了明代制造五彩瓷的历史事实,反映了五彩瓷制造的水平。
釉上五彩之所以没有在明朝大量制造,应该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关,因为在元代时,青花瓷正逐渐取代单色青釉,成为瓷器的主流地位。到了明朝,青花瓷已经占据了整个瓷器行业。因此人们虽然发明了釉上五彩,但仍然将它与釉下青花结合起来使用,以迎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斗彩”中以釉下青花作为主色调,其实,也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审美观念。
到了康熙年间,青花五彩瓷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纯釉上五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时期,五彩瓷有以下特点,其一,白瓷特白,有失透乳浊感,所以,能将五彩的色调充分表现出来。其二,开始使用黑彩,特别是蓝彩,使以前的釉下青瓷,釉上五彩改为纯釉上五彩。其三,康熙年间的釉上五彩多用黑色或红色勾线,以平涂法填彩,由于烧成气氛掌握得较为恰当,故色彩艳丽,红绿分明,质感坚硬,故又称“硬彩”。其四,康熙官窑五彩多为小件器物,并装饰有龙凤、番莲。画风有些拘谨,这时候的民窑也有大型的五彩瓷器,画面题材丰富,有婴戏、八仙祝寿、戏曲故事等。其五,康熙五彩除了白地彩外,还有各种色调的五彩,如黄、绿、黑、米、珊瑚红等色地五彩。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康熙年间一改明代的青花五彩,而改由白瓷为地直接绘五彩为主的风格。并创造了很多品种,如白地五彩、青花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雪花蓝地五彩、哥窑五彩等诸多的品种,这些都属于我们前述的纯釉上五彩。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认为五彩瓷只是指单纯的釉上五彩,那么,在明朝时期是没有出现过。而如果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算作五彩瓷的话,那么在明朝时不仅有五彩瓷,而且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还曾经鼎盛一时。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